人生有许多苦难,大多与钱有关
确切地说都是因为“没钱”
我专注姓名学研究30年
主张起名应特别注重增强财运
规划一个先发达而后立德的富贵人生
财富姓名学,三才五格起名法,姓名测试打分

安溪县志(康熙癸丑版)(清)谢宸荃主修 洪龙见主纂 一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16 分类:
县吏,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共司吏二名,各典吏一名,承发科典吏一名,铺长司吏一名,架阁库吏一名,儒学有司吏一名


安溪县志(康熙癸丑版)(清)谢宸荃主修 洪龙见主纂 

  


  


●目 录 

  


卷首 

  


原志序 

  


前志序 

  


卷之一 山川形势之一 

原县 

星野 

舆域 

  


卷之二 山川形势之二 

  


卷之三 

户口丁徭 

用民 

地亩钱粮 

用民(前志同则分为二条) 

赋役 

  


卷之四 风俗人物之一 

贡俗 

  


卷之五 风俗人物之二 

考迹 

  


卷之六 风俗人物之三 

述制 

叙官 

  


卷之七 风俗人物之四 

彰献 

胪荣 

  


卷之八 风俗人物之五 

阐潜 

徽闺 

  


卷之九 风俗人物之六 

问礼 

  


卷之十 风俗人物之七 

征文 

记 

  


卷之十一 风俗人物之八 

征文 

序 

文 

书 

辩 

颂 

赋 

铭 

歌 

诗 

联 

疏 

  


卷之十二 疆圉险要志之一 

弭患 

验征 

纪秩 

  




●编辑姓氏 

  


总辑校正 

  


安溪县知县谢宸荃(字亮工,号郎屏。辛丑进士。直隶保定府安肃人) 

  


监 修 

  


安溪县儒学署教谕张毅(字伯重,号弘次。庚子举人。福州侯官县人) 

  


安溪县典史陈笃敬(字诚宇。河南长葛人) 

  


参 订 

  


邑人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庚戌进士,翰林院编修) 

  


汇 纂 

  


洪龙见(字公隐) 

  


参 阅 

  


石金和(字宪吕。甲午举人,浙江平阳知县) 

  


陈嘉章(字存斐。丁酉举人,邵武县教谕) 

  


李日燝(字葆甫。恩贡生,候选通判) 

  


李兆庆(字赖甫。岁贡生) 

  


林洪星(字献奎。拔贡生,直隶饶阳知县) 

  


林登鹤(字尔锡。岁贡生,邵武府训导) 

  


陈洪图(字白书。丁卯举人,建宁府教授) 

  


官朝京(字子孟。壬子举人) 

  


李胤禧(字永甫。岁贡生,湖广永兴知县) 

  


李国绅(字□□。岁贡生) 

  


陈如龙(字建祈。岁贡生) 

  


吴洪俊(字允迪。福州府古田县训导) 

  


孙胤骐(字天卫。癸卯武举人) 

  


陈卧龙(字见甫。癸卯武举人) 

  


李舒斌(字□□。丙午武举人) 

  


白梦麟(字汉趾。癸卯武举人) 

  


谢 春(字秉璜。甲午武举人) 

  


谢登轼(字子章。癸卯武举人) 

  


郑士熊(字淑礼。已酉武举人) 

  


陈世策(字治侯。壬子武举人) 

  


骆腾霞(字彩汝。壬子武举人) 

  


黄基扬(字□□。壬子武举人) 

  


姚 鼐 (字□□。壬子武举人) 

  


谢宸藻(字敬工)      谢世晋(字子进)   

  


谢承晋(字子勖)      谢凝晋(字子端) 

  


谢宸邻(字钦工)      谢宸佑(字代工) 

  


谢宸镳(字扬工)      谢宸铎(字振工) 

  


谢宸录(字叙工)      谢宸轼(字惠工) 

  


谢桂馨(字丹若)      谢桂芝(字莲若) 

  


谢桂芳(字秀若)      谢桂芬(字班若) 

  


谢桂兰(字杏若)      顾鼎锡(字龙媒) 

  


牛星辉(字冲宇)      李 萼(字革韦园) 

  


袁宗周(字美器) 

  


生员 

  


杨 鸾 林一火廷 胡 琏 林华捷 吴梅元 王 祗 

  


陈日火呈 刘 绂 蔡一侯 李钦飏 王 臣 林之起 

  


黄正烺 李光垤 李梦桐 李梦乐 李光斗 孙 褒 

  


李鸿胤 李光复 孙 襄 张成谟 孙 熠 陈金钟 

  


黄元高 吴蛟腾 张麟瑞 陈宗宪 陈鸿业 黄志捷 

  


刘亦显 叶方荣 李凤先 林可栋 李日升 吴元晋 

  


唐公凯 詹 龙 林幼弼 林锡龄 陈玉阶 潘自岩 

  


唐焻黎 林徽弼 张胤瑞 洪士翊 王光旦 廖仁燕 

  


吴陈□ 官士骧 陈景绂 陈孔高 林于赓 林先春 

  


潘见龙 柯拔奇 李鼎征 谢端拱 梁 彬 王之祯 

  


督梓吏书 

  


林 奭  

  


●安溪县志总目 

  


前志有十八则,存以备考。 

  


原县 星野 舆域 奠方 用民 贡俗 

  


考绩 述制 叙官 彰献 胪荣 阐潜 

  


徽闺 问礼 征文 弭患 验征 纪秩 

  


皇清诏修《大一统志》,敕颁五条,仍以十八则分隶各条之下,先贤遗笔,不敢忘也。 

  


一、山川形势。 

  


一、户口丁徭。 

  


一、地亩钱粮。 

  


一、风俗人物。 

  


一、疆圉险要。 

  


安溪县志图 

  


一图总境 二图县郭 三图县治 四图儒学 

  


●卷首 

  


原志序 

  


《安溪县志》巻首 

  


《安溪县志》序一 

  


自南唐保大三年,安溪之称县于是始,阅宋、元、有明以至我朝,其间建置损益,亦可得而悉数也。仆来守泉,会奉部檄直省各修志,于是郡邑咸有事于此,而安溪令谢君遂成邑志,予读而善之。 

  


夫安溪,岩邑也。壤接汀、漳之交,箐密蒙丛,民朴而野,有唐、魏之俭陋。乃近者民不安生分,好讦讼,喜淫巫。此岂习俗然欤?抑有以致之耶?君踵前书,以成此志,美善不遗,纤悉必备;所以纪兴废,励风俗,其亦有取于是哉! 

  


偶以行部至此,叹古人之风流咸在吾目。彼凤山者,非紫阳所题诗处耶?龙湖者,非西山所祷雨处耶?至于仁贤君子,接踵如林,而皆得彪炳于是书之内,览者亦当比絜于琅玡之编,颉颃于陈留之志矣,君其勉之哉!后之续今,犹今之续古,使后世讴思者次于詹敦仁、陈宓之后,则庶几乎。 

  


时大清康熙十二年岁次癸丑立秋后一日。 

  


泉州府知府古沛年家侍生王者都顿首 拜撰 

  


《安溪县志》序二 

  


邑设安溪,自南唐始。而安溪之有志,则自胜国正德始也。厥后一修于嘉靖之己丑,再修于嘉靖之壬子,而丙申、辛酉复为增缉,志亦綦备矣。独是辛酉迄今五十余年,其间陵谷虽无变迁,而此外不无损益。况我国朝鼎建以来,邑虽小,可无增修以备一邑文献乎?兹者更际我皇上加惠宇内,欲周知天下户口、扼塞之要,以昭一统盛事,垂亿万世无疆之征,令各郡县仿秦、豫通志款式,详订成书。宸荃也敢不夙夜兢兢以仰副维新之治乎? 

  


但文武两闱,执事榕城,至仲冬始得取旧志而读之,远稽近采,于所已备者重加考核,未备者斟酌增补。越冬及春,三阅月而事告竣。文采虽远愧班、马,体裁则恪遵功令,从此山川、土田以及文章事实,庶几皆斑斑可考。上之备秉银管修国乘者之采择,泰山沧海,窃自同于细流土壤矣。下之俾邑人士眷兹风土,鉴于先型,务本勤生,以裕家室之谋;息争止讼,以培忠厚之基;读书循理,以成礼让之俗。朴者农而秀者士,无虚余三事教诫之心。于斯志也,更不无惓惓焉,岂曰弹丸黑子,可勿是究是图也哉?遂濡笔而并授之剞劂。 

  


康熙十有二年岁维癸丑仲春之吉。 

  


同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安溪县事、前授广西庆远府荔波县知县、安肃谢宸荃谨序。 

  


重修《安溪县志》序三 

  


昔人有言,作史之难,莫难于志,班、范而下,盖阙如也。史以志称,自陈寿始,而所载独纪传,名实牴牾,识者讥之。今郡邑之志,则星土、名物、官师、贤隽、贡赋、风谣,莫不具载,虽以志名,实该全史,珥笔从事,胜任綦难。我国家奄有四海,声教翔洽,郡县之志,各纂葺成书,以上于所司。匪特黼黻太平,润色鸿猷,盖将以备参稽、考谣俗,会车书而大一统也。 

  


安溪为泉郡支邑,适上谷谢令出宰兹土,因征文考献,从簿书期会之暇,编辑成书。其分野、疆域、山川、土田,则史氏之志也;仕宦政绩、士女懿行,则史氏之传也;其官师临莅,贤隽登庸,莫不年经月纬,则史氏之表也。一展卷而灿然不遗,秩然不紊,举五十余年之废坠而修明于一旦。盖踵前志而折衷之,可以称信史矣。 

  


考安溪初造,始于周显德间。其山峻,其水洌,澄泓凝碧,厥名清溪。相传民俗率安土敦仁,不作浪游,是以宋宣和间更今名。向者考亭常过而乐之,其遗风余泽犹有存者。诚使出治者绎清之名,待治者思安之义,将见郅隆之治,淳庞之俗,复见于今日。史氏秉简而书之,昭垂国史,副在有司。后人读其志,因以想见其邑,则安溪弹丸之区,且首为采风者屈一指矣。志成,问序于余,因走笔弁其简首。 

  


时康熙癸丑秋仲之望。 

  


赐进士出身,福建分守兴泉兼巡海防道布政使司参政,今升江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前奉敕提督云南学政大梁李光座撰。 

  


《安溪县志》序四 

  


今天子聪明旁瞩,欲周知民生休戚之故,户口殷凋之所,风俗变易之理,吏治更化之功,诏直省所在辑志乘,上于天府,将以资乙夜之览,而施化裁焉。吾闽郡邑,各应时而成书。 

  


夫山川、物产、人物、沿革,此在圣人知之可也,不知庸何害?今滨海数郡,三十年氛沴之中,气数蹇厄,颠连未休,兽迁鸟举,哀嗷于中路,是宜遇长沙而恸,遘东门而图者矣。虽九重讲诵之余,屡顾轸问,然堂上万里,亦安知一隅危支惫以至于斯? 

  


谢侯起名进士,来宰吾邑三年,政将成,兹所为志甚具。侯生长日月之旁,出既为天子整顿之,入当为天子敷陈之,计言之藏于臆者,不知其几也。独是志书格于义例,使惨怛愁忧之形无由附见编端,具具而因,具具而完,此亦慈惠之心所悲悯而不自怿者也。虽然,势之所拘,不可卒抗,则尽其意而已矣。 

  


吾邑自詹公敦仁启治以来,世有贤侯。而詹本名德君子,报政以后,卜隐于佛耳山下,遂蕃其子孙于此。吾祖森,当明宣德间尚义赐爵,用逻尉调绾邑符,南面临其桑梓。一事在七百年上,彼君我而侣我,而民不惊;一事在二百年上,彼侪我而莅我,而民不忌。于今志乘咸彪炳焉。其处心积虑,不过自尽其当日之意,而岂谓其传之勿斁也哉? 

  


夫意之所储胜于言,言之所纾胜于文,他日恭逢临轩之问,侯其写所臆而对焉。吾之望侯,尚未有已也。 

  


翰林院编修、年家治弟李光地顿首拜书。 

  


前志序 

  


正德十六年尚宝司少卿晋江李源序 

  


安溪,古清溪。当邑之阳,溪流清莹,顺下如驶,故曰安。安者,顺也。或曰:“恶其声之类于非族,故易之。”易之,嫌名也。其地舟车所通,贸迁化居,不以山溪之限。民乐耕纺,士俊警尚意气。隋置场,南唐县之。六百年来,志书无有修废。正德辛已正月庚申,龚侯揖师生而进之曰:“县志,古列国史也。匪古匪今,匪今匪后,尔师生亦此之忧乎?”用是事事不怠,毋废前闻,毋略后观,三越月而草已具。龚侯过竹坡之居以序请。 

  


予闻之,小史掌邦志,《周官》则有 。东汉之初,诏南阳撰作《风俗》。则知县与天下,昔人不以大小广狭详略也。侯其以天下视安溪哉!夫古今之氏史家者,自三代以还可数也;惟司马氏称实录焉。侯其以西汉纪安溪哉!侯诺以往。又三越月,志以告成,遂书以归之。 

  


侯名颖,吉水人。登江西戊午榜,好学而文,政知所先。 

  


邑人按察副使詹源序 

  


安溪志,志吾安溪一县之事也。修之者, 令吾县吉水之龚侯栗夫也。与修事者,吾邑博南海之邹君至道、丰城之涂君仲介也。安溪之为县,与夫志之所以修,其详已见于地官郎李竹坡先生序矣。龚侯谓予邑人也,当缀数语于后。 

  


予惟今之吏蔚有声称为能者,不过知事事于簿书期会之间,讼狱赋税之末而已;其能知以典章载籍为事者,盖寡矣。间有及之者,又率纷工糜费于一切无益之虚文而已;其能知以政体治道所关、人心风化攸系者为事焉,益又寡矣。 

  


龚侯负通敏之才,出自贤科,令吾安溪甫期月, 理治之暇,即慨然念安溪为邑,僻在一方,旧未有志,无以鉴古窥今,善今垂后,遂与二、三同志修辑以传。举其志,则一邑之文献风土之事备,虽今可古,而后可今也。是可以观焉,可以兴焉,勉焉,修焉,通变宜民焉,从善舍恶焉。自一邑推之郡,自一郡推之天下,而莫不然焉。其于政体、治道、人心、风教,所补岂小小哉!是非有达远知要之识、光明正大之心、宏博渊源之学者,不能为此也。吾龚侯有此,观志者当考而自得之。 

  


嘉靖八年莆田副使林有年序 

  


安溪尹黄君德和承宪札以修志事役于予,予屏居囊山,罹疴困,曷称耶!辞历四浃辰矣。德和复走使笃叙师弟情义,予窃喜其脱凡知要,道行矣。遂肩舆戒途,越十一月甲午至安溪,寓东岳宫。山谷盘纡,林木藰莅,古胜迹也,乃事事焉。 

  


德和屡款近抒意,商榷可否,且曰:“怿欲知天地之道,民俗之宜,而为政之缓急先后焉;怿欲知职官之贤否,而为政之取舍劝惩焉;怿欲知学校之兴舍,人物之盛衰,而为政之转移设教焉;祀典,怿欲知之崇之,而解咎涵休焉;惠政,怿欲知之举之,而宣风布德焉;事有关于政务者,怿皆欲知之,而为政之因革,用助聪明之弗逮焉;非志曷知,志容缺乎?”呜呼!俗之吏,惟私焉急限,于缩月肉者非业。若德和可谓达治体者矣。 

  


安,小邑也,文献残落,漫无所稽。乃集诸乡都耆民授以簿,簿以类分,令其考注,期以盈旬,仅得十之一二。而复考之典籍,询之学校,欲其详且公也;虽老农樵牧,亦下侦之,欲其见闻无遗也。穷搜博采,夙夜事校阅,编辑成书,厘为十卷,其目五十有四。德和嘱予叙。 

  


夫志,志一邑之事。邑之志,犹国之史。曹、滕小国也,邾、莒则又小矣。史固不以小而废之也。安邑里不满二十,制度具矣,鉴戒昭矣,损益之机,亦概可审矣。续之,尚友君子式是而求其故,则更化图治,亦未必无小补焉。以一邑之小,而例之天下,亦可也。 

  


志始举于棠陵方公,继而督学高公视学至安溪,于风化惓惓焉。叹曰:“兹吾职也。”乃命工寿之梓,为后日文献之征云。 

  


知 县 黄 怿 序 

  


成周盛时,内史掌八柄之法,外史掌四方之志。厥后王纲弛纽,周微矣,而犹知所尊者,史官在也。志之裨于治如是夫!今郡邑之志,即外史所掌者。安溪自南唐保大十三年,迄今五百余载,历代政务因革不同,地僻而道存焉,职卑而责重焉,户不百而风远且大焉。怿虽无似,稔知邑志关于化理者大,顾力未逮耳。 

  


嘉靖已丑春三月,承宪副棠陵方公命,延林寒谷先生柄其事。寒谷,吾师也。初以疾辞,强而后可。乃仲冬乙未踵安溪,适邻饥,粟直腾涌,先生恐病民,叹曰:“事不可以已,容可缓乎?”故操觚提椠,夜以继日,关治理者悉之,涉怪诞者略之,疑而无所稽者阙之。移事属类,立纲分目。自仲冬乙未抵季冬丁丑,浃四旬而志成,速矣。怿阅而读之,其事核,其文雅而婉、而阐、而警励益严。 

  


呜呼!经载道,史纪事,然事亦道也。天道式是而昭,地道式是而立,人道式是而备。可以劝,可以惩,可以风天下后世,是叙志意也。庸书于末简。 

  


嘉靖三十一年林有年序 

  


志,曷以志?王政也,史是也。盛周时,内史掌四方志。周微矣,人犹知所尊信,固史在焉。汉唐而下,王会三辅有图,方舆寰宇有志,迨明《大一统志》始备焉。安溪,小邑也,曹、滕、邾、莒,则又小矣,史固不可以小而废之也。安溪县治,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建置,历今六百余年,厥土惟沃,掌地成田。王梅溪谓“民淳事简,易治之地”也。 

  


嘉靖戊子,萧山黄君怿知县事,卓有廉能声,为百城表。叹曰:“志关风化,安溪独缺,非司百里者之责乎?”次年已丑,辱承宪副方公豪请修安邑志,余素蒙雅爱,劼辞不获,买舟渡仙溪,至安之东岳宫而事事焉。稽旧志,询故老,又质公于学校,穷搜博采,毕勚颖泓,竟两阅月而成。首地舆,次官制,学校、人物、公署、祀典、文章、杂志又次之。总其纲,分其目,已入梓矣。 

  


辛亥夏四月,又承都宪前参政王公玑有纂续前志之役,惓惓焉;顾阿阳老矣,蓐食间欲授简,则不胜悚息;欲避席,似有孤王公志意;姑从命。未几,时方置校抗旌,备武御寇。月余,汪侯瑀请命太守方公克,公曰:“今还兵已税介,元元得安堵处业矣,况志关风化,不可湮落,俾文献无征。”汪侯乃咨度邑庠典教李君钥,以庠生吴子主恕,不远数百里,敦请弥笃,可谓知所重而深达治体者矣。自顾选软迂疙,逫惟艰。延至壬子季夏,始得庠生蔡子志孝、吴子主恕持其条旅申,集自己丑以后,志中事迹灿然备具,余属意展阅,参校绪正,移事属类,编入于各款目之下。政务之损益,人物宦业之臧否,悉该载无遗焉。 

  


后之有民社者,讲求其故,转移枢宰;产其地者,向往前修,力求嗣响;固大有机焉者。昔司马文正公集古今治乱成败之迹,以资天下后世之治;抑斯志也,其亦郡邑资治之鉴与?辄忘荒陋,诠次成书;若综理规措,通行翻刻,则又廉能邑长汪侯瑀力也,余蒙成而已耳。僭书于简首,式昭厥后。时年八十有九。 

  


按:林有年,字思和。莆田人,举弘治五年乡荐,以乙榜萧山教谕,迎养二母,大母制终补东莞,复迎母侍养。潘督学称其好古甘贫,疏举自代,不报。满九载,母没庐墓,有遭风返火之祥。服阕,擢繁昌知县,最上擢南御史。一岁中,七言事。武宗遣中使迎活佛于西域,有年疏谏,武宗怒,逮系诏狱,谪武义丞,量移乐清知县。嘉靖初,复御史,擢衢州知府。六年,当迁五邑,民相率台司乞留。擢贵州副使,未上,为忌者所排,致仕,老稚泣送之。致政家居,监司怜其贫约,每令有 司助以薪米,亦不苟受。年登大耄,介守不衰,衢人思慕,立德惠祠祀之。 

  


万历二十四年邑令章廷训序 

  


夫安溪之有志,始于正德辛巳,修于嘉靖戊子,又修于壬子。自地舆以至杂志,凡八卷,其目五十有三,盖详哉其识之矣。迄今年久残落,漫无可稽;且也有大关于邑治风教者,未之记载,殊为阙典。余深慨焉,思所以修之,而力未逮也。 

  


适我皇上加意文献,令天下各府州县志俱解一部,送部备考;太府罗阳程公亟命县重修之。余乃谋于学谕滕君养志、训导胡君尧元。二君偕诸生吴登、孙一凤辈进曰:“志虽未备,而旧版尚有存于学者。”令人检视之,得其十之二三。于是博采舆论,又质公于学校,于所可因者存之,所未有者增之。若城池之创造,三坛之重建,文章节义之迭兴,人物宦业之杰出,悉该载无遗焉。越数月,而翻刻之工就矣。 

  


斯志也,虽因旧以有成,而事核文直,四十余年声名文物之盛,灿然毕具,盖亦可以备观览者,然余特补其阔略云尔。若操是非笔削之柄,以信今传后,则俟后之君子,而余未敢僭也。观志者,幸无我罪焉! 

  


天启元年辛酉春三月清源郡人吕图南序 

  


《清溪志》者,志清溪之山川、土田、民风、建置与文若献也。秉其事者,稚孝何先生也。先生博极群书,慕古修道,材宏而笔无曲,志之信也。始之者,清溪邑侯贺君也。始贺君郑重邑乘,而属之何先生,方属草而贺君行矣。成之者,灌阳王侯也。王侯方下车数月,不急办期会,而即委刻事于诸生黄曦陟氏。亟成此志者何?一邑之典章,参错不整,次当吾世而名士大夫高节懿章不表录,如椽之笔委诸纸上,为政者之过也。曙其大也。刻成而南寓目焉。其义例,自原县分野至纪秩,凡十八则。览之,灿如也,秩如也,彬彬乎备哉! 

  


盖仲尼尝论述夏、殷而致叹杞、宋之文献。彼伤当时之君卿大夫不能有所别识发明,令天下之遗迹名宪,不获前耳目而举,后耳目而传,遂尔泯泯者,尽杞、宋也。乃其自矻矻洙、泗间,则以《礼》、《乐》、《易》、《诗》、《书》、《春秋》为文,以祖述宪章为献,而以万世为系。故当仲尼而命文献,实难其人。即礼之聃,官之郯,良史之董狐,博物之子产,君子之蘧瑗,好恶与同之丘明,遍观六代礼乐之季札,皆身遇仲尼而得其褒赞。则之数君子者,固一代烂然之文献也。 

  


夫文献而山川、风俗、兴建名迹、大官贵人乎?此可按名籍而胪列者也。凡文而不擘画朝家,指切邪正;献而不麟凤郊薮,鸿仪世宙;识者虽载笔,不惬志焉。文而擘画指切,献而麟凤羽仪,则一郡一邑之文献,固天下之文献也。何也?贾生治安数策,可以洛阳之文目之乎?汲长孺古社稷臣,可以濮阳之士目之乎?天下一大方隅也,古今一大簿帐也。郡邑而天下,则无负郡邑志;郡邑而天下,则无负志郡邑。与杞、宋并时者,小至邶、鄘、卫,微咏片简,世知有邶、鄘、卫也。然则授事兹方,与其杞、宋之也,毋若邶、鄘、卫之也。吾观太史公书成而欲藏之山川,山川亦不杞、宋矣。禹穴、二酉,非是书不知是山。又令太史濡毫时,而即有杀青播之通都大邑者,太史更不言藏矣。王平子行陈留郡而问士人,吏以蔡子尼、江应元对,因叹赏此邦有风俗。则子尼、应元者,陈留之文献,而停车一问,姓名弥香,平子亦识所以传之耶? 

  


稚孝先生,世方捧古文辞盘皿与之,而躬行一本之仲尼正学,自身具文献矣。尝承台使者陆瑞亭氏《闽志》委,诠次数载,已脱稿,特未授梓。又尝修《泉郡志》。兹志清溪,其一支也。清溪多君子,不具论。如詹汝钦公父子侍从,侃侃天下大计,直声在隆、万间;李克苍氏以一郎署,上书言事,无所不指斥,白首偃蹇,斯岂复一郡国士哉?王侯不顷刻忘斯志也,亦君家平子停车问士人意也。余故论其大而为之序。 

  


邑 人 李 懋 桧 序 

  


清溪山峻而水洌,其水至武荣与他水汇,独莹然如碧,故得名清。其民安土乐生,不作浪游想,故又改名安。唐初不著,入五代则詹令君开山,与名贤周太朴、刘子真莫逆啸咏,文运渐辟。入宋则张圣行始制科,为赵清献、李文肃、苏黄门所知,而文运乃振。至我朝菁莪化广,有布衣蒙玺书赐秩赉金者,自先旌义始。嗣是人物鹊起,科甲蝉联,文运骎骎盛矣。岂非灵杰机候有固然不爽者乎? 

  


是志也,贺父母瑞原始其事,至王父母安庶始竣役。披图按籍,搜遗文,纪盛事,则我年友何稚孝笔也。稚孝名山著书,有笔如椽,《闽书》、《泉志》皆出其手,宜其雅驯也。懋桧于清溪为桑梓,用敢有言。 

  


吾闽通中原最后,于闽之中有清源,于清源之中有清溪,贤圣踪迹,疆埸胜事,固不及百之一。志也者,所以备千载之语林者也。然中州戎马之场,驰驱之往迹,至今日而杳然者,何可指数?千余年来勃郁之气,焕然大辟。泉于天下固方幅遇,独遗清溪哉?考亭曾经此地,标境品目,自有韵致。王父母下车,质直有文,平易而惠。莅政期月,百废俱兴。复属意志林,茹采缣素,将使幽峦湛壑之所产,与名地等埒,盖于椠楮中寓作兴焉;并使后来莅兹土者,知沿置有宜,登耗有数,官守有迹,流品有评,而山川愈有奇,士民愈有赖,作兴至意,宁直一时之光哉?因不揣固陋序之。 

  


知安溪县西粤王用予序 

  


盖前令章君之志安邑也,经始于正德,修圯于嘉靖二朝,而重加笔润,迄今新上绍极,又阅几三十春秋矣。剞劂虽存,挂漏可虞,谁尸邑事,不无固陋之恧焉,而未得所当,怦焉且惧。乃蒙桐江京卿匪莪何先生以赴召余晷,手编是录,且命庠彦黄子曦陟持以示予。 

  


予读而卒业唯唯,起曰:“安溪于泉州为属邑,而介漳、泉之冲,虽壤幅褊小,然《禹贡》、《周·职方》,非志国邑者之所权舆也哉?自后世观之,为有鄙细而俚俗者矣。夫田赋高下之异等,坟垆、黎赤之异壤,九镇、九泽之异名,固应列而载之。至筱簜,箘簵、淮蠙、江龟、海错之纤细,苟切于利器用而阜民生,辨阴阳而蕃孳息,不以秽杂见遗,则安溪之志可知。重以匪莪先生之操觚提椠,出其黼黻皇猷、丹青帝载者而垂意邑志,讵曰安邑褊小无可志也?凡邑中地舆、官制、学校、人物、公署、祀典、文章、杂绪,总纲分目,罔不纂集成编。所谓体详事核,言直文蔚,焯焯来祀。邑不朽而志不朽,志不朽而先生之立言之德,俱一日而千古矣。” 

  


予不文,何能为役?其邑与志颠末,俱载于吕老师及心湖李先生之弁端,而捐资锓梓,则邑有司责也。志成,妄为之言于简末。


●卷之一 山川形势之一


《安溪县志》卷之一


山川形势 之一


(前志凡四则,隶于左,有小引)


原县 分野 舆域 奠方


体国经野,先王所重;封山浚川,古帝肇焉。则夫辨丘陵、坟衍原隰,周知广轮之数,与有斯民之责者,乌得置诸弁髦,故修志者必以此为第一,岂非为国家计长久也哉!


原县


自禹平水土,益作《山海经》而有闽。自秦废闽越王,而有闽中郡。自隋开皇而有泉州。自唐景云二年,而泉州始不兼统福州,而专为泉州。自唐咸通而始析南安县地为小溪场。自五代周显德二年而南唐始以小溪场为清溪县。自宋宣和三年,寇起睦州清溪洞,时恶其名,始改清溪为安溪。明仍之。


为坊者一,为乡者四,乡为里者十七。其乡曰归善、积德、金田、修仁。其里曰永安,统图一;曰长泰,统图一;曰光德,统图一;曰依仁,统图一(是属于归善)。曰新溪,统图一;曰新康,统图一;曰崇信,统图一;曰龙涓,统图一(是属于积德)。曰龙兴,统图二;曰还集,统图二;曰感德,统图一;曰常乐,统图一(是属于金田)。曰感化,统图一;曰来苏,统图一;曰崇善,统图一(是属于修仁)。其地在泉州之西。东抵南安界于高田,西至漳之龙溪界于银场,南至南安界于笔架山,北抵永春界于吉漈岭,东南至南安界于大宇桥;东北至南安界于眉田,西南至同安界于东岭,西北至漳之漳平县界于臭铜。东至泉州府一百五里,东北至省城五百一十五里;三千三百六十里至于南京,七千三百六十里达于京师。


星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而《史记正义》及两汉、晋、隋、唐、宋历代史书,俱以斗、牛、女三星为吴越之分。唐一行以天下山川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至朝鲜,是谓北纪;南戒自岷嶓至东瓯闽中,是谓南纪。但吴越之地在南,而星纪在北,其相配之理有未明焉。明《天文志》以闽郡邑并属斗、牛之分,《一统志》则以为牛、女之分。诸说各明一理,皆不可废。安溪县分星几度未详,备录之以俟后考。


舆域



凤山 在县治北。一峰峙立,分为两翼,若凤翥然,故名。一名“凤髻山”,又名“展旗山”,实县治之主山也。文凤山山人序略曰:“山深窅而袤长,虚静而广漠,珍禽奇羽,多集于中,故曰凤山。”昔朱文公临县治标八景云:“凤麓春阴,龙津夜月,阆岩夕照,薛坂晓霞,芦濑行舟,葛磐坐钓,东皋渔舍,南市酒家”,是山所谓凤麓也。五代刘乙、詹琲并隐其下。山顶有观曰:“通玄”,庵曰:“凤池”。朱文公来县按事道中,见山水清澈,山石奇峭,喜其大类建剑间,有诗录于《征文》。及至留宿此庵,题庵壁曰:“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山顶,不是人间。”明令龚颖改庵为书院,以祀文公。山有善惠院,今废,宋初建。山麓有东岳行宫,结构爽闿,邑人多游焉。下有凤池桥,桥宋开禧三年,令杨承祖建;嘉定六年,令陈宓易以石址木梁,上覆屋四十六间。邑人刻石曰:“陈公桥”。宓嫌掩前人之美,投石于湍,改名“凤池”焉。宓《劝民歌》:“我有衍土,凤山之阳。昔焉芜秽,今则民歌农桑,既温且饱,复习乎典章。于乎!帝力于我其忘!”(在县治北)。


黄龙山 凤山对山也,下有黄龙津,又名“登高山”,宋令陈宓修禊于此,而登凤池桥抵流惠亭,有序。按:“流惠亭,在县西陈塘上,旧名水花亭,有苏氏子于此遇尉不避,尉谯呵之,命为赋。赋立就,乃释之。故以‘流惠’名亭,后以塘生双莲改曰‘瑞莲’。嘉定间,以塘为放生池,复名‘流惠’”。龙津桥,宋令赵师戬所建。凤池桥则陈宓所建者。令赵彦侯记曰:“自建二桥,邑人物始盛”。


金龟山 以形名,县东南水口山也,上有金龟塔。先是万历二十二年,令章廷训以安邑形势来自西北,东南虽有葛磐之石,横据溪中;顾午山高抗,龙形卑不敌,乃建塔石上,名曰“文昌”。至四十七年,令贺详又即是山建塔,以壮县势,以兴人文,即名其塔曰“金龟塔”。按:旧有谶云:“龙向江头跃头角,龟向东缠开祥瑞。”谓黄龙、金龟二山也。


三公山 山有三峰,中似“公”字,又曰“文笔峰”,旁有龙水岩。东峰顶有池,大旱不涸,旁有仙人石棋盘,即南安界之丽碧山也。峰峦秀丽,山石娟好,故名“丽碧”。山下有龙潭,宋守真文忠于此祷雨,其文曰:“丽碧之山,龙湖在焉。渊渟莹彻,盖有神物宅其中。某以城钥之守,弗克躬造,命邑尉致祈,谨拜于庭,遥致忱悃。伏愿云兴雨注,以震耀龙君之威灵,俾岁则有秋,人弗告病。”


北观山 山有石笋,高五丈,曰“牛心石”。下有溪水,回环县治,名北地湾。谶曰:“水流北地湾,安溪出状元。”


黄檗山 一名“南山”,又名“午山”。深林邃谷,有笋蕨、棱稻之饶,神仙之迹。旧传有入山遇仙者,从之而往,越旬方归。山腹有五峰岩,又名“头陀岩”。


产坑山 唐处士周朴居此。有瀑布泉,其前有塘,又名“周塘山”。


象山 又名“象运山”,界南安。


林尾山 


宫 山 山半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其中空虚如宫然。


旗 山 


阆 山 又名“浪来”,谓其山势似蹙浪然。其半为阆苑岩。先是清水岩普足禅师尝坐是山,指曰:“真佛家乡也,后数十年当现身于此。”宋建中靖国元年,示寂。绍兴四年七月十日,雷火烧山,自夜达旦,乡人异之,跻攀崖险,至石门人迹不到处,见白菊一丛,姜三丛,香炉一,普足在焉。俄顷云雾拥之上升,遂即其地创庙宇,为清水别岩。普足详见下蓬莱山。又有仙姑岩,相传有马氏女采花岩中,后成仙去。宋有扶风马大仙庙,下有月潭,以其形如半月。大旱而雩,鼋浮即雨。潭中莲花石,出水高三丈余。


牝牡山


(以上永安里)


参山 自凤山迤而东为参山。山半有石嵌,可容数十人。黄氏世居是山之下。黄氏,本州黄守恭之孙也。守恭,唐垂拱时人,家本素封为长者,所居州西城外。昼梦有僧欲化其宅为寺。守恭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耳。”忽见千手千眼菩萨腾空而上,不数日,宅中桑树尽生莲花。守恭即舍宅为寺,今州开元寺也。守恭因请释匡护为择地,分居其子于四安,则南安、惠安、同安、安溪,而参山其一云。


马旗山 山中有三层漈,龙潭凡三,幽黝深静。上有龙王庙,旁祀一尉。按:尉尝祷雨于此,诃责道士必求见龙,龙见形示尉。尉还,大雷雨击尉,毙之,故祀于庙旁。《宋志》:“参村龙潭庙,方二丈余,侧有大石,遇祷雨时,龟见则旱,蛇见则雨。”明嘉靖七年二月旱甚,令黄怿免冠帅士民祷潭下,三步一拜,果雨。三十一年六月,令汪瑀望潭请水,徒跣路拜,雨亦随应。是山也,又名“展旗山”,以山形有跃马展旗之象,上有鬼穴通清水岩。


大眉山、小眉山 二山也,其形如眉,又名“眉田山”。宋令黄锐有诗。


罗汉山 自大眉发脉,下有罗汉渡。周显德中,建智度院。今废。


灵湖山 


高田山 与大、小眉俱界南安。


(以上长泰里)


卢山 山下有卢氏居之,五代行传禅师修行山中,常有二虎驯伏卢门前。数松一夕自仆,师为起之,卢遂徙宅而延师。唐天祐中,建上乘院、净果院。宋乾兴中,建超觉院。


乌岩山 地名“贵湖”。有瑞莲、龙安二岩,幽蔚胜概,里中巨观。山又有惠岩院,后梁时建;净土院、法轮院,后晋时建。今废。


白菊山 山多白石,望之如菊。


荷叶山 以形名。


龙塘山 山曰“龙塘”,岭曰“龙门”,庙曰“龙王”,庙下潭曰“龙塘潭”,悬瀑数十尺,二壁夹立,旧尝祷雨,有龙见。古有龙门驿,通同安县。


陈旗山 其形似旗,能兴云致雨。中有雌雄大石,容百余人。陈氏聚族此山之麓。


铜锣山 与陈旗对峙,高屹秀拔。昔山人仲逊隐此。


铁峰山 山顶石起数丈,如铁砧,俗名“铁砧山”。万历中,里人林怀鸾塔之,下有慈济岩。


(以上依仁里)


驷马山 山势如马,亦名“驷岭”,俗讹为“赤岭”。唐天祐中,建安常院。其下有石,广二丈余,人呼则应,名曰“应石”。又有“双鲤石”,在驷岭霞坑潭,巨石两片,形似双鲤,亦名“筊杯石”。又有龙虎石、芹石。芹石有五片,在岭林芦汀、霞坑二水合流之处。高广数丈,可坐数十人,回顾驷岭。明参政吴鹏大镌“芹石”二字。


(以上新溪里)


龙踪山 山势蜿蜓,石上有龙迹,拱照虎丘林氏祖居。


弥勒山 山有员顶,状似弥勒,故名。


大帽山 有林氏者世居之。按:林氏祖名乾,故居德化梓溪,好堪舆之术,射猎旁近地,至大帽山下,见一麇运地,停而观之,喜其山水奇好,徘回睇盼,不觉日暮,欲求止宿,人家殊远,便于柏木下磐石宿焉,梦白头翁与语曰:“大帽山前,麇运鹿眠,金鸡玉犬,是尔良缘。”既,惊怪其梦,觉后,闻鸡鸣犬吠之声,心念自喜,此金玉之应也,且复周览其地,决意卜居,遂口占为诗,指柏为号,号曰“柏叶山”。自梓溪迁居之,今驷岭林氏之祖也。


崎 山 一名“崎石山”。层峰联翔,磊矗递峙,竖石累累如人行。


马 山 巍然北峙,登眺其巅,可望泉、漳诸峰。西有大马山对峙,像乎武侠,其麓多出技击之士。


天 山 起湖山。叠巍耸峻,脱突二峦,东俯马山,西伏鳌峰。下名芹藻洋,其流关百丈而锁龙潭。张氏祖直讲圣行子满进,卜居于此山之阳。右有鳌峰山环拱。


羊角山 峰头爽峙,状如羊角,蜿蜒数十里,历涂楼格、丁山,抵虎丘,为林氏来龙之祖。


(以上新康里)


佛天山 以形名,又名“佛耳”。詹敦仁谢令隐此,作堂“清隐”,自为记,记文别见。又有《题佛耳山》诗。始敦仁悦是山,将隐其下,披荆榛,见鹿群。敦仁曰:“无惊使骤。”遂即鹿傍,结庐居之,鹿与人驯扰相得。是山也,在崇信里,其名“崇信”者,以留从效辟敦仁书有“崇待笃信”之语,故以名里。


九峰山 在佛天山前,詹敦仁作望云亭面之,目曰“九仙”。旁有根竹山。


北岩山 上有石鼓、石棋盘古迹在焉。


鹤顶山 在珍山乡。本自佛耳山,蜿蜒数十里,顿起高峰,崔巍插汉,惟秋冬时露山尖。陟其巅,瞰望千里。为泉、漳界一巨镇。昔有名僧爱此山耸秀,结庐为庵,凡事前知,有卜雨旸休咎者,无不如响。漳尝苦旱,郡守舁僧至,问之,曰:“日中而雨”。候午初,犹炎。守怒,责以杖。顷之,云兴滂沱。守惭,以彩舆送归山。僧谓其徒曰:“佛有八难,是之谓乎?”未到岩而化,为圆光祖师。迄今香火赫奕。


白叶山 山产白竹叶,地名“白叶坂”。嘉靖二十七年,佥事余爌于此平贼,筑城堡,移源口巡检司戍守之。今废。


(以上崇信里)


石鼓山 磐石中有石如鼓,若人抱置者,手抱痕及跻迹皆明,好事者以为仙人所为。又有石如兔望月,又有巨人手迹。


笔架山


(以上龙涓里)


阳益山


后洋山 山最高,下有大洋田,一名大洋山。


天马山 三笏山  大寨山  虎耽山


戴雾山 自陈五郎叠峰而至,势甚峻峭,云烟常绕,非极霁不见山顶,登之瞰数百峰。其下黄家族于斯。按:黄祖守恭,由晋开元寺分派蓝邑参山,复分派于此地,号科名,子姓蕃衍。其乡又有大樟树,周围五丈,高二十余丈,覆荫数十丈,故老相传为唐所植。元至正间,有章大材应乡试得隽,报者依住址寻到,仅一大树,始知乃其神也。明进士黄森赠以联云:“科场夙蜚声,端赖神光赫濯;远近承樾荫,莫非枝叶扶疏。”今菁茂未艾。乡人祀之,祈祷如响。


鸡髻崎山 形似鸡冠,因名。自麓至巅,路十余里,为下六里及上游等府必经之途,不殊蚕丛九折。


盘龙山 山形蜿蜒,如龙盘踞,因名。


(以上龙兴里)


同发山 高山也,又名“铜钹山”。山大脉行后墘镇尾。


朝天山 山最高也,上有天宁岩。


南斗山 上有六小山,布列如南斗。又有大帽山、迎富松洋山。


坑源山 高山也,上有普陀庙。


吴岐山 山畔有紫云仙殿,岭后两列诸山,其形似钟,峰回路转。又有密洋山,旁有庵,名曰“正觉庵”。


(以上还集里)


大深山 下有大深汤。


峨眉山 宋秘书郎里庐,其冢尚存。


铁矿山 以产铁名。旁有桃洲山。


(以上感德里)


高旗山


石门尖 高峰绝顶。其麓有宋灵医吴真人祖迹在焉。


覆鼎山 界永春,不生草木,形如覆鼎,是生武侠之士,其人皆拳勇技击,面永春而居者。正统中,有郭荣六之徒,凡二十七人,击走沙尤寇,卒死于难。


(以上常乐里)


陈五郎山 山最高,晴明可眺海。上有石平广,裂痕如砌成者,有巨人迹,旧号“仙铺庭”。下有龙潭,祈雨辄应。障水口者,有五山。


翠屏山 山有巨峰,介还集、来苏、龙兴、感化四里间,故名大尖。宋宣和间,道人黄惠胜自永春来,居小尖,自小尖徙此。初徙时,尖有异光,人怪之。往观,则惠胜在焉。因岩架屋,屋用铁瓦,悉飞递而至。绍兴甲寅示寂。水旱应祷,或有青蛇之异,人因去其尖上“小”字,名曰“泰山”。后有显应大师修行其上。师永春黄氏子,精禅契佛。乡值旱,祷不应,师曰:“我能。”人未然之。聊就诵经,经罢,曰:“大众急归。”少选滂沱。时号黄水车,后坐化。


碧翠山 两峰壁立,甚峭。山半有魁岩,又名“碧翠岩”。


小尖山 在翠屏东。道人黄惠胜自永春来,居此,号曰“宝峰”,结台峰顶,曝身求雨。既徙居于大尖。语人曰:“此地后必为于城市,刘宝来,吾庵其为厅事乎?”其后临汀寇至,乡落寨尖顶御之,朝廷遣官捕寇,兵果驻故庵,其官姓刘名宝。


雪 山 古有庙,山上有积雪。岁旱祷之,若岩溜滴沥,即雨。


(以上感化里)


鲎 山 以形名,又名“侯山”。上多石,下有龙仙庙。明洪武间,胡氏女名仙英,婿来亲迎,女乃白日飞升。次日山旁有降真藤,盘结如椅,女现身坐寂焉。里人异之,遂葬于山巅。旁有升平山、东甲山。     (来苏里)


蓬莱山 故名“张岩山”。岩水清洌,名清水岩。岩列三楼,绕壑而至。唐人诗:“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是岩似之。


舟 山 峰头亘峙,其形如船,遥望之,宛宛星槎银河间。壮踞安、南、永之界。昔有祖师炼真于此,石上多奇迹。迄今庙宇巍然,山势逶迤。下有东溪陈氏世居之。


瑞峰山 下有三惠院,梁开平初建;超化院,后梁贞明中建;鹫台院,后唐长兴中建,亦名“员教院”,今废。山上有石钟响鸣圣迹。梁家山也。


龙 山 山有纡回盘曲之势,一名“山母”,亦云“盘龙山”。梁氏卜居其麓之坂,即“八景”中“薛坂晓霞”之故地也。


大漈山 与观音山叠峰而来。下有数十丈潭漈,水深而碧。


内龟山 在仙苑薛坂内。有一山如金星龟形,亦名“后蒋山”。


高盖山 一名“芹山”,乃清水发源而来,高可望海,形展


如盖。


间平山 乃观音山下平处,亦名“南坪山”。


(以上光德里)



东 岭 与龙门岭俱通同安县。(依仁里)


大宇岭 长泰里,界南安县。


磨枪岭 新康里,通长泰县。


吟诗岭


石人岭 下有三石如人。(以上崇信里)


石梯岭 巨石高峻,有五十余层。(龙涓里)


寓思岭 界龙兴、感化二里。


大 岭 在县西北,通永春,界崇善、感化等里。训导吴彬筑室读书于其下。


打鼓岭 来苏里,通永春县。


吉漈岭 界永春。



仙境岩 明莆田卓晚春游此,题岩壁有诗。晚春有道术,莆人呼为小仙。


天际岩


(以上长泰里)


水湖岩 在光德里。山辟一湖,奇泉怪石,树林深茂。其顶之上,可望清、紫,乃县学之后照山也。宋普足禅师住持清水,时时来往,憩而乐之。嗣后化身清水,飞炉于此。每风清月白,常闻钟鼓之声,里人因为建岩立像,宋敕封金牌。湖内有水,大旱不涸;湖外有曝谷石,广而坦,游者坐览,眼界豁然。


新 岩


(以上光德里)


圣泉岩 在驷马山左。岩最高,登巅远眺,可望郡中清源山。产茶甚佳,而亦绝少。岩后有泉出石中,清甘不竭,祷雨有应。宋裴道人游憩石旁数月于此。


碧水岩 岩背有石,可容百余人。水出其下,曰“碧水”。(以上新溪里)


洪恩岩 右有漈水百余丈,树林幽胜。(新康里)


金沙岩 在依仁里双髻山之西。肇自有宋建炎元年,兴刹时,碧泉流出金沙,故名焉。明郡人会状庄际昌曾游于此,留题志胜。


瑞莲岩 岩有巨室,可容二百余人。前有池,尝产双莲。


龙安岩 今名青林岩。邑岩之最大者,宋时岩清水为上,青林次之,前有石笋卓立溪心。五代时,清豁禅师居焉。清豁名玄应,福永泰张氏。闽龙启初,肄业神晏国师,具戒事。参谒永和,坐夏招庆法因席,夜闻油灯声,为偈曰:“分明坐里见身光,迥迥虚明照四方。复见身于光里见,身将光相不相妨。凡圣共同真去处,非凡非圣莫思量。”以似因,因曰:“上座自证之心,乃异于昔,而异非异,善自保持。”还,同冲煦造小界山契如庵主,遂诣杉庵,晤语及夜,豺虎驯扰。豁为如更室大章山。旋移莆中庵居,去见睡龙道溥,与相证明。溥大悦,许之。南唐保大末,置泉开元上方院。既,留从效延主漳之保福寺。宋建隆三年,辞众归山,至贵湖,爱其精邃,休居焉。剌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豁所居,门无壮钥,薄曲障风而已。太平兴国元年冬,戒门人以其遗骸食虫蚁,勿塔。入嵁岩,坐磐石上长往,留七日,神色俨如入定。火而散之,得舍利三百。宋淳熙中,道人了员即清豁遗迹,拓为殿堂,令陈宓记之。明万历间,邑人詹咫亭偕泉乡绅憩游,有诗在《征文》。崇祯间,有重眉禅师嗣法于雪峰亘信和尚,寻隐此山。古迹有十景,同孝廉池显方作十咏。邑令关弘异抵岩中,捐俸起盖寿禅寺,有记。里衿陈毓恺、施振侃、白江盱、庄养鳞建祠焉。继邑令杨贞亦有题韵。


铁峰岩 一名“慈济岩”,在铁峰山之阿。建自宋,祀清水祖师。今,康熙庚戌仲春,岩左片石高大数丈,忽有声而坠,诸佛像竟无毁。咸咤神力,因募化重建。(俱依仁里)


九仙岩 宋有名僧来此,一日腾空而去。又名“罗汉岩”。(崇信里)


乌石岩 其石如屋,方圆十余丈。宋释头陀居之,名“护国岩”。(龙涓里)


九峰岩 其地有三尖山,皆员秀耸列。岩在第三尖下,四畔树木蓊郁,怪石盘踞。明崇祯间,岩后有石周围约丈许,坠下穿破西壁,转向中门跃出,所经楹柱阶庭一无所损,今其石犹在也。


白衣岩


(以上兴一里)


达磨岩 故名玳瑁。宋僧达磨创居,因名。达磨岩有石狮,宋令陈宓扁曰狮子峰。


太湖岩 宋绍定中,有道人张道源者,遇异人于德化之九窦溪,使负之渡,乃曰:“我泰山佛,传汝心印。”自是灵异。又一夕,梦神人道往险境。山中有地曰“龙湖”,古木流泉,石岩可居。与乡人至山巅,宛如梦中所见,遂居之。已,自龙湖来居安溪山。龙湖一名太湖,道源遂以太湖名岩,仍旧隐也。其起手时,邑有巨室,山多杉木。道源往施,巨室曰:“视木末折者,即以奉君。”亡何,风大起,木尽折。既得木矣,又莫致之。乃自山顶湖中先后挺出。匠告曰:“木足矣。”遂止不挺。今木头半挺尚在湖中。安溪称三岩之奇曰:“普足构清水自出米,法胜构泰山自出瓦,道源构太湖自出木。”邑人称普足曰“昭应祖师”,道源曰“惠应祖师”,惠胜曰“显应祖师”。明令汪瑀有诗。(以上还集里)


狮子岩 旧名“欧岩”。宋淳熙间,道人张法慈创居。(感化里)


惠林岩 宋乾道中崔道人修行之地。嘉定中,陈宓扁额


“惠林”,又名“月峰岩”。开宝二年,建檀林院。(来苏里)


太平岩 


清水岩 宋禅师普足道场也。普足,永春人。幼出家大云院,长结庵高泰山。往事大静山明禅师,业就辞还,后移庵住,麻章为众请雨,如期皆应。元丰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刘氏与乡人谋往请之,比至,雨随沾足,众情胥悦,有筑室延居之愿。乃于张岩山成屋数架,名清水岩,奉居焉。普足术行建、剑、汀、漳间,檀施为盛。居岩十九年,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诸桥,砌洋中亭路,糜费巨万,资于施者。始草创时,其徒杨道、周明,于岩阿累石为二窣堵,临崖距壑,非人力可成,若有阴相之者。其饷工匠,岩石中自出米。匠斫手而米绝。中有公锐者,久不茹荤,坚持梵行,普足悦之。一日嘱以后事,说颂讫,端然坐逝,享年五十七,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十二日也。远近坌集,瞻礼赞叹。越三日,神色不异,乡人甃塔刻像事之。稍或不虔,辄有雷电迅击之异。岩旧巨石当路,不便往来,一夜转于道侧。有妇投宿者,岩前麻竹四裂,遂不敢入。分身应供,现影食羹,凡所祈求,无不响应。宋累封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普足塑像大是黧黑。俗传初筑室是山时,有鬼窟,畲鬼故穴其中,普足与约:“吾与若以法相胜。”鬼曰:“诺。”置普足穴中,熏之七日夜,普足不死。出曰:“汝任吾治。”出一布悬崖侧,请鬼坐其上,鬼尽往坐,布断尽坠岩底,遂逐而穴闭之。今像黧黑,被畲鬼烟熏致然也。又传山寇至,斫断像鼻,僧人取以傅之,了然无迹,顾居常在也。有不惬,鼻辄不见,顷之,或得诸袍袖中,或得之胸腹前。今郡邑祈雨,必奉而求之。有截竹径,径有含笑花,普足所种,其枝至径而返,寻复内向;又一奇也。宋嘉定中,令赵彦侯建来憩亭,甃池引泉,公暇则携琴游息于此。后真文忠守泉,迎奉大师祈雨疏,疏云:“伏惟盛夏,实司长养,久阙甘霖;与此邦有大因缘,莫如清水,肆迎法驭,来驻梵宫。昔混迹世间,不惮曝身而救旱,今游神天上,岂难翻手以为云?愿垂慈悯,遂降滂沱。”明邑人詹仰庇诗载《征文》。邑令周宗璧重建山门,有记。


皇清康熙辛亥年四月,感化里人李梦植重建觉亭。岩有罗汉松,亦普足所种者。(崇善里)



纱帽石 在县治蓝溪之旁,以形似,故名。(在坊里)五音石 在坊大岭后倪家之阳,石色深青坚润,稍方而阔若榻。叩之声如洪钟,有五音天然之妙。倪家得于凤山之巅。郡人詹守斋顾而悦之,载归。夜梦神人为仇,遂抱病。复托梦,舁石回而痊,人以为奇。今存。             


莲花石 在永安里月娘潭中,石出水高三丈余。


应 石 在新溪里驷马山。石广二十余丈,人呼之则应。


七星石 在参溪中。七石罗列,映峙如斗。(长泰里)驿口石 在依仁里旧龙门驿口,故名。其石高百余丈,有仙人迹在。


牛皮石 在山地山巅,可望同之厦门、浯屿。石广数丈,上有一窍出水,随海潮汐,行之声如撞鼓,铛铛有响,即清豁禅师长往磐石也。其舍利塔在焉。(依仁里)


龙虎石 在新溪里赤岭乡。两石相对,一高而青,一伏而白,俗呼“龙虎石”。


白胸石 在新康里。略似人形。天旱,石带白云则雨。农家以此为验。


虎跳石 在崇善里蓬溪中。有四石高丈余,有巨人迹、虎迹。一名“仙人迹”。


仙人台石 在还集里。石台高峭,垂漈百丈,水声如雷。上有柑、桔、桃、李、仙人迹。


砥流石 在鹤顶山下。水口有石柱,高五十余丈,大数十围,亘峙水中。水为之回流,生成奇异,所稀有也。柳子


厚曰:“造化之灵,不为伟人,则为是物,理或然欤。”(在崇信里)


坑冶(附)


龙崇银场 在崇信里。宋熙宁二年发矿,元丰元年封闭。


清洋铁场 在龙兴里。宋熙宁年开,今闭。


铁矿山铁场 在感德里,地名“潘田”。



湖头溪 自县北常乐、覆鼎诸山发源,至建口渡,历新魁渡,又合坑源诸山之水,至感化为下林渡,而来苏升平诸山之水注焉。溪有马上滩、渊滩,当溪阻石数百丈,水从石罅出。明正统间,邑人李森凿使深广,遂通舟楫。上有湖头市,百货所集,号“小泉州”。


下湖溪 发源铜钹山,自还集里至龙兴里,汇龙潭溪。


龙潭溪 发源自龙兴、崇信二里,达于源口渡。湖头溪之水,至此分而为二。其下为伽蓝滩,势甚奔激,而白叶坑、后洋、阳益诸山之水又注焉。中迳汤港滩、便峒滩、仙人跳滩、流倒藤滩、溪口滩、芒洲滩、石圳滩,东渊滩,至于县治西北,为吴埔渡。  蓝 溪 自北岩、根竹、吟诗诸山发源,合新康龙踪诸山之水,至大洋渡,又合依仁龙塘、乌岩诸山之水,至澳下渡,始通小舟;又流为凌渊渡而溪稍大,至于薛坂渡与吴埔渡,溪又合为一;入常洲渡,其下有芦濑滩,抵黄龙渡,曰蓝溪。龙津渡在其下,绕县东南为学前滩,历北地湾,东出罗渡,迳葛盘滩、石佛前滩,参峒滩、翠屏滩、夹门滩、象前滩、溪友滩、西渊滩、田隙滩,至南安珠渊渡,达于双溪口,入于晋江。又有派出崇信里之九峰山,有水逆流东北,则入于漳州龙溪县之九龙江;又一派出还集里之同发山,有水逆流,西是入于长泰县,是又蓝溪外之别派也。翠屏滩夹溪皆石,峰立如屏,嵌嵌翠丽,人呼“掬石港”。蓝溪以水香如蓝名。宋有驿在县治,名“蓝溪驿”也。芦濑滩以溪岸多芦花名。滩头之溪名曰“芦溪”。溪中有巨石数十,皆鸟兽之状。薛坂,云古有薛居士居此,不知是何薛也。渡头有石,刻“仙苑”二字,苍雅奇古,不知何代人书。久没溪中,常见光怪。明隆庆间,浴溪者得而出之。或传为朱文公所书。



黄 潭 在长泰里大溪中,是地有黄潭村。有冢三十六,圹皆花砖。数十步有亭,号“御亭”,相传为“吴王墓”。


白濑龙潭  界来苏、感化二里。旱鸣则雨,雨鸣则晴。


百丈磜龙潭 在新康里百丈磜。悬崖飞瀑,晴阴万状。同邑人池显方、郭贞一、李其蔚曾游有题。白磜层流跌纡,下为龙潭,渊深莫测。潭口巨石山立,祷雨必应。圣迹。


狮 渊 潭中一石高大丈余,状如狮踞,因名。(长泰里)



圣 泉 在县治东隘门外。泉湧道旁石间,砌池潴之,石刻“圣泉”二字。



上金汤 下金汤  华 汤 (俱依仁里)


温泉汤 (龙兴里)


大深汤 (感德里)


横山汤 (感化里)


建口汤 (常乐里)


蓬溪汤 在汤港滩旁,旧名“便村汤”。(崇善里)



产坑陂 (永安里)


陂德陂 乌镇陂 (俱依仁里)


石蛇陂


洪岩陂 洪山陂 水来自大岩山之南者为洪岩陂;来自大岩山之北者为洪山陂。(俱新溪里)


郑岩陂 卓元东洋陂 (俱新康里)


芦汀两塘陂 (还集里)


前山坑陂 (感化里)


陂焉陂 (来苏里)


高 陂 西门陂 西陂 石鼓陂 山洋陂 亭前陂(俱崇善里)



上 塘 可塘 周塘 (俱永安里)


苏 塘 上洋塘 (俱长泰里)


杨柳塘 洋 塘 (俱依仁里)


黄新塘 洪 塘 (俱新溪里)


源口堵垅洋塘 (龙兴里)



县庭前井 在县治中东廊下。宋令龚时可凿,有《新井铭》。


县内井 在县治东廊下。明令杨纪凿,兼防火患。


下市井 在县治南。清甘不竭。本古井湮塞,明令蔡常毓重浚之。


曹主簿井 在县治东,地名下尾。宋簿曹纬凿,石阑有“主簿曹公”四字。久湮塞。


蔡公井 在县治宣化坊之旁。古井久湮,永乐中复浚。


宫后井 在四圣宫边路旁。


后园井 在县治西路旁。本古井久湮,明天顺间复浚。在民家园后,故名。


苏家井 在县治后。泉甘冽。


县前井 在县右兴贤坊,泉甘冽。


氵聒边巷内井 今废。  


陈复斋井 在陈宓故祠中。祠废井存。


欧宅井 在凤山之麓,又名“后田井”。


佛泉井 相传昭应禅师过此,天暑渴甚,无井可汲,一妪汲涧泉饮之。师感其意,卓杖出泉,随甓为井。


桥渡(附)


龙津桥 已见《黄龙山》。宋绍兴八年,令倪察始作浮桥。淳熙二年,令赵善竦再修。庆元五年,令赵师戬易石址木梁。嘉泰二年,令龚晏始成之,长六十八丈,广二丈四尺,上覆以屋,凡四十三间。咸淳丁卯,令钟国秀重修。明天顺四年,邑人李森重建,今圯。


凤池桥 在县治西,见《凤山》下,今圯。是桥合龙津桥往来道也。当溪之湍,治数坏,渡者藉坏址为平桥,无如水涨何。万历三十年,令廖同春始作浮桥于东皋。邑人刑部侍郎詹仰庇记。三十五年,令王贤卿以行人不便移之龙津渡头,坏于洪水。四十五年,令贺详捐俸重建,扁曰“通济”,邑人称曰“贺公桥”,后令递修便渡。皇清顺治六年,令徐腾鲸重修,旋被大水漂荡。十五年,令韩晓再造为梁,又坏狂流,济以渡船。今康熙十二年,令谢宸荃捐俸重建浮梁,有碑记。


大岭桥 小岭桥  (俱圯)


东园桥 (俱在县治西北)


永安桥 在县治东北。宋清水岩僧惠然募建。今圯。


埔土 寻桥


两港桥 去县东十里许,跨山坑,水自丽碧山而下,横入于溪,故名。宋淳熙九年,僧性全创,久废。明嘉靖六年,令黄怿重建。(俱永安里)


白涂桥 在罗渡东。嘉靖元年,里人黄添养重建。


大宇桥 今圯。跨山坑,接南安县界。(俱长泰里)


西洋桥 今圯。


高美桥 桥路通同安。(俱依仁里)


源口埔头桥 牛岭桥 (俱龙兴里)


建口桥 明正统六年建。今圮。(常乐里)


汤头巩桥 马迹桥 盆口桥


卓舍桥 东山桥 下坑桥


黄塘桥 宋建,明里人吴煜重修。(俱感化里)


澳头桥


大演桥 在御史岭下。皇清康熙五年,感化里人李梦植重建。(俱来苏里)


芒洲桥 通永春。明邑人李森建。


金汤桥 康熙六年,感化里人李梦植重建。


石圳单板桥


溪口桥 皇清康熙七年,感化里人李梦植捐资重建,改名“魁斗桥”。


仙人跳桥 巩桥 上任下任桥 大澳桥


双济桥 宋清水大师建。绍兴中,僧惠华增高之。开禧丁卯,邑人吴逊之、僧了性重建。


谷口桥 清水大师建。今圮。(俱崇善里)



常沿渡 在县治西凤池桥下。编渡夫一名。


黄龙渡 在县治南龙津桥上。编渡夫一名。


吴埔渡 在县治西北五里。


罗 渡 在长泰里。编渡夫一名。


薛坂渡 一曰“仙苑渡”。


澳下渡 (俱在光德里)


大洋渡 在新溪里。


源口渡 在龙兴里。旧巡司在焉。


建口渡 亦名“仙澳渡”,在常乐里,今废。


新溪渡 又“新魁渡”。


下林渡 义民胡钦家世为舟以渡人,俗呼“黄坂渡”。


绵庵渡  


(俱在感化、来苏二里间)


黄家渡 在长泰里。


(《安溪县志》卷之一终)


●卷之二 山川形势之二


《安溪县志》卷之二


山川形势 之二


奠 方


县 在蓝溪之阴,凤山之阳,于唐为小溪场。至詹敦仁为场长,请县之,名曰“清溪”。敦仁有《新建县记》,别见。宋宣和三年,盗起睦州清溪洞,恶其名,改曰“安溪”,取溪水安流之义。嘉定中,令陈宓辟东南二街。宝庆初,令颜振仲辟西街而三焉。顾土堑垒石为隘门而已。明嘉靖三十九年,倭寇突至,县不能守。四十一年,始议筑城。相址者,德化张大纲。成城者,先后令陈彩、蔡常毓,江西参议、晋江朱安期为记。万历五年,令俞仲章复以泊岸土薄善崩,更用石砌筑以护城,长凡十三丈。二十三年复崩,水且啮城,令章廷训复增筑,长三十三丈,高一丈五尺许,教谕滕养志为记。二十九年,令廖同春辟子城于南门,额曰“迎秀”。三十一年,令高金体开古吉字街,塞旧门,辟新门,稍东之,额曰“任兴”,刑部侍郎邑人詹仰庇记。四十七年,洪水为灾,城垣圯坏,令周之冕、贺详、王用予相继修治,增砌泊岸。迨我皇清顺治十二年乙未岁四月十一日,邑被海兵所陷,城复于隍。越丙申孟春,令韩晓集教谕张晃、署典史李彩暨诸绅衿士民商议依旧筑造,度其基,周围六百六十余丈有奇,垣连雉堞,高二丈一尺,阔一丈八尺。门四,水门二,较旧加壮。榜其四门,东曰“定涛”,西曰“安泰”,南曰“澄清”,北曰“拱秀”。董其事者,邑人太史李光龙也;佐理者,坊里人别驾张韵、训导吴洪俊、举人石金和、典史翁长祉也;分督者,庠衿林一火廷、王曾、李日熏、李光埙,乡耆黄咸、许增勋、陈振雷、潘景录、吴逞卿,坊长吴宗隆、乡壮吴庚、训术陈启镰也。自兴工告竣,计五十日,详在李光龙碑记中,录于后。丁酉年,并盖串楼,而墉愈固。城东一带,泊岸久被水荡,复增筑,临流石砌稍宽,士民镌其石曰“韩公堤”。


县 治 五代时,始建于詹敦仁;宋县令韦能惠、孙昭先、陈宓、黄坚叟、赵盏夫先后修建;陈宓重建县厅,有文。明嘉靖间,倭寇煽毁,令蔡常毓营造县堂公宇,学宫、神祠,以次修举。皇清顺治间,令关弘异重建县堂阶前长亭。今康熙十二年春,令谢宸荃重修大堂及赞政厅,并东西两廊房科衙宇。


鼓 楼 嘉熙中,令黄坚叟重建,邑人知梅州余克济记。元令何克明重修建。明令侯士举、潘靖接踵兴修。令蔡常毓重建于倭毁之后,邑人户部郎詹彬记。万历四十六年,令贺详以谯楼太高,萧墙太迫,改为正门,移楼于后。前以豁观,后以壮镇,改扁额曰“龙凤名区”。从邑之有凤麓、龙津而名也。


正 堂 赞政厅 知县衙 典史衙 寅宾馆 吏廨  


库 旧 厅事右有架阁库,谓之“省库”,宋时库也,今见存。左有常平库,今废。


县 狱 宋在县内西。有勘厅三间,扁曰“尽心”。咸淳五年修,改名“求生堂”。下为两廊,囚房四。明建于仪门之外。万历中,令陆万里作内狱,郡人何侍郎乔远记。


申明亭 旌善亭


巡检司 宋太平祥符间,泉州提刑奏置巡检司于永春、德化,始议寨于永春县,凡三议,卒以德化左岭下五方辐辏,遂建司其地。元丰三年,迁于德化西云峰里丘店村,主德化、安溪、永春,谓之“三县寨”。其后设于龙兴里源口,专属本县。明尝裁省。正统五年,令邵公鸿具奏重设,以防私盐。嘉靖三十五年,贼发白叶堡,佥事余爌平之,移司堡中,后仍归于渡口。万历三十三年革。


白叶坂 守御千户所有城堡,三山都督御史陈达记。


阴阳学 在龙津观旁。嘉靖二十八年,署县府判陈尧典建。


医 学 有训科一员。嘉靖间,令黄怿改淫祠一,匾曰“济生”,在县治东。宋时为惠民药局,令陈宓为记。


僧会司 道会司 今俱废。


预备仓 凡四所。南北二仓,在县治之东内;西仓在还集里,东仓先在感化里,今移入县治东。贮上司及本县赃罚银两,稔岁买谷储仓备赈。


际留仓 在县治东。贮官吏俸米。


演武场 宋有演武亭,绍定壬辰,尉赵汝淞建,久废。明正德间,令王廷佐建县治南。正德中,龚颖重修,改今名。


养济院 旧在凤池桥西南。明嘉靖中,令黄怿建于永安里。宋时则为安养院,令陈宓为记。


漏泽园 宋崇宁中,令州县以常平钱置。明嘉靖中,黄怿始设于永安里,县民黄志道出私地送官,广六亩,环石砌之。


县前铺 公母林铺 在永安里。万历中,令章廷训重建。


罗渡铺 长泰里,以在罗汉山下名。正德十五年,令龚颖重建。嘉靖中令汪瑀、万历中令贺详重建。


皇清康熙十二年


行署分司 在县治东,今圯。


公  馆 在分司左,今改为“文昌书院”。


观澜公馆 在依仁里,县人沈璋建,今圯。


儒  学 故在县治东南。宋咸平四年,摄令尉宋文炳、簿弭忠信始建于县治西南隅。宣和五年,令郑祖德修文庙。六年,迁学县治东。绍兴十二年,令杨干迁学,据凤山,俯龙津,三峰外面,爽垲端拱,则今学也。前礼殿,后讲堂,为斋四。嘉定中,令赵彦侯更立庙门华表。端平间,令吴丙辟讲堂五间,守真德秀命祀张读于堂东,作张直讲祠。元至正,学毁于兵。明洪武六年,郡士蒋宗禧承檄主学事,倡议重建。十三年,令侯士举踵成之,明年毕工,凡历八年乃就。殿堂如旧,斋损为两,左曰“博文”,右曰“约礼”。翼堂为二室,左曰“尊道”,祀周、程、张、邵、司马、朱、许八贤,右曰“崇德”,祀始立学及有功于学者。翰林编修晋江人蔡元为记。铭丽牲之碑曰:“天经地纪,昭兹永在,敢瑑贞珉,用告于千载。”元,晋江人,四岁称神童。元监郡 亻契玉立驿致京师,元顺帝大奇之,命侍皇太子读书,名动馆阁,时年方十三四。后授翰林编修。洪武初,给驿诣京师,仍旧官。居数岁,乞归,来居本邑,寓贤也。永乐三年,令陈善宁重修,泉州府学训导钱俊为记。正统十二年,令路亨重建。成化间令谷廷怡,正德间令王廷佐、龚颖建学门,晋江给事中史于光为记。嘉靖间,令黄怿继修。学址濒溪易崩,二十一年,倅陈尧典来摄篆,议稍移之西偏。二十四年,守程秀民谋兴建,明年,佥事余爌领兵御寇,以东射圃房四间废地宏拓其基,令汪瑀继至,克成之。莆田副使林有年作《庙学记》,河南参政晋江王慎中作《兴学记》。瑀任未久去,后令王渐造益修瑀前功,晋江参政庄用宾为记。嘉靖三十九年,学毁于倭,令陈彩重建,吏部郎中南安傅夏器记。万历四年,令俞仲章修建,晋江刑部尚书黄光升为记。万历十五年,令冯时鸣作泮池于棂星门外,邑人参政詹启东记。万历三十九年,泉州卫经历孙文质署县,修大成殿并东西两庑。四十八年,令王用予重修明伦堂,天启元年竣事。


先师庙 宋直讲张读重修文庙。咸淳初,令钟国秀重修礼殿,梁椿选为记。椿选,晋江人,以省试经魁登第,有文学之誉,历官通守正言,寓居本邑来苏里,作湖山书院。学士多从之游,亦寓贤也(明庙学兼修,具前记)。皇清康熙十二年,令谢宸荃重修明伦堂。皇清康熙二年,泉州府同知来承祉摄县篆,重修圣殿仪门、东西二庑,郡人刑科粘本盛为记。


启圣公祠 嘉靖十年奉诏书立。二十八年,令汪瑀改建。


朱文公祠 旧为书院,在通元观凤池庵。正德十六年,令龚颖即庵为书院,教谕邹鲁记。嘉靖十六年,学使邵锐徙于学,以本县尹陈宓、簿陈淳二人配享。


名宦祠 祀后周县令詹敦仁;宋,宋文炳、许君佑、杨干、陈宓、陈淳、赵彦侯、钟国秀、周珒、谢履、黄朴、孙昭先、颜振仲;明,潘靖、戴玠、路亨、黄怿。在儒学东,名“福民祠”。嘉靖七年,令黄怿改今名。十八年,令殷楘改建于县治内谯楼西,晋江户部侍郎顾珀记。二十九年倭毁。万历四年,令俞仲章重建于儒学东。三十二年,令高金体重修后,令蒋日华、周鸣谠俱入祀。


乡贤祠 在儒学东。祀宋张读、余克济,连三益,明李亮、詹靖、詹源。


敬一箴亭 在文公祠东。


神 厨 神 库 省牲所 祭器库 


射 圃 教谕衙 训导衙 学 仓


赡学田(附)  


万历三十九年,永宁卫军林俊太与罗养仔争告,丈出溢额田四亩二分,本府推官伍维新断,拨入学田,坐龙涓、还集二里。又伦公子祀田,别记龙津观。


社  学(附) 


侍御社学(在县治西隅)  汇征社学(在县治东隅)


会元社学(在县治西北隅) 石堂社学(在长泰里)


罗洋社学(在长泰里)   厚安社学(在永安里)


埔土 寻社学(在永安里)  狮子社学(在光德里)


真觉社学(在光德里)   官桥社学(在依仁里)


下汤社学(在依仁里)   归湖社学(在依仁里)


杨舍社学(在新溪里)   吴庄社学(在新溪里)


桥头社学(在新康里)   赤岭社学(在新康里)


杉洋社学(在崇信里)   多卿社学(在崇信里)


举溪社学(在龙涓里)   净惠社学(在龙涓里)


源口社学(在龙兴里)   上坑社学(在龙兴里)


蓝田社学(在还集里)   进德社学(在还集里)


南斗社学(在还集里)   玉湖社学(在还集里)


左槐社学(在感德里)   霞川社学(在感德里)


上房社学(在常乐里)   店尾社学(在感化里)


崎兜社学(在感化里)   苦乾社学(在感化里)


东乾社学(在来苏里)   郭坂社学(在来苏里)


溪尾社学(在崇善里)   宫前社学(在崇善里)


社稷坛 在县西,北向。宋绍兴间,令李著建,名亭“美报”,尉钱师尹为记。绍熙中,令王孝廉重修为记。明洪武初建,正统间令路亨、成化间令方汝荣重修。嘉靖三十九年,被倭焚毁,迁于凤山之麓。万历中,令章廷训重建。今仍之。


山川坛 在县西南,南向。洪武初建。正统间,令路亨重建。成化间,令方汝荣重修。嘉靖三十九年,被倭焚毁,迁于演武亭西南。万历中,令章廷训重建。今仍之。


邑厉坛 在县治北,南向。洪武初建。正统间令路亨、成化间令方汝荣重修。嘉靖三十九年,因倭寇至造城,迁于东岳宫左。万历中,令章廷训重建。今仍之。


乡厉坛 洪武八年,令里各设一所,以祭一乡之厉。祭与邑厉同日,里中父老,备物行礼。


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唐保大十四年建。明景泰二年,邑人陈贞德修。成化间,令谷廷怡、吴英续修建。十五年,典史蔡珍建后堂三间。嘉靖中,令殷楘重建,邑人云南副使詹源记。三十九年,毁于倭,令蔡常毓重建。按:洪武元年,封天下城隍,府威灵公、县显佑伯。三年,诏革封号,第称“城隍之神”。县僻一隅,吏不虔奉诏书,称“显佑伯”、像衣黄如故,至今仍之。而民间言:“永乐时,神有功于朝,诏封为伯。”齐东之语也。皇清康熙十二年,令谢宸荃重修前后殿宇。


灵著庙 在县南三里。旧传,唐中和四年,有父老姓安名宁,善搏虎,邑人祠之。伪闽时,长官廖俨建。后人思长官之功,并塑其像于庙。宋嘉定六年,令陈宓以虎暴祷于神,杀三虎,请于朝,赐今额,陈宓自为记。明正德十六年,虎为患,令龚颖复祷神,又戮三虎。


显应庙 在永安里。神姓陈名潼,唐时人。大顺中,长官廖俨招集流民,以神为都将,戍溪南,暨没,民即旧垒祠之。宋嘉定十六年,赐今额。嘉熙三年重修,余克济记。


詹公祠 在县鼓楼东,祀开先令詹敦仁。正统二年,令潘靖重修。嘉靖九年,令黄怿始举祀典。十七年,孙云南副使源出私财重建,而令殷楘、尉邹奇协成之,教谕关文鸣为记。宋咸淳八年,敕赐灵惠庙,祀敦仁于崇信里。


土地祠 旧在堂西。万历三十二年,令高金体移建寅宾馆后,将旧西堂贮龙亭仪仗及军、黄二册。


忠勇祠 在还集里,祀义勇郑振。振,本里人。建炎中 ,杨勍寇县,振率乡兵破走之。绍兴十三年,郡盗四起,号曾少龙、周老虎、何白旗、陈大刀、詹铁叉拥众数万,帅司檄振邀击之,贼遁去。十六年,詹铁叉复来,寇势甚锐,振率众与敌,手杀数十人,遂死之。乡人立庙祀振,扁曰“忠勇”。


(《安溪县志》卷之二终)

●卷之三


户口丁徭


《安溪县志》卷之三


一、户口丁徭


(前志凡一则,隶于左,有引)


用民


自夫民有四,复有六,且流而为九,古今理忽之关,恒繇乎此,则户口之盛衰,稽诸版图,未尝不仅当事者之借箸也。然保息本俗,何以奏效,究唯三农生九谷莫之能更,若公役不过三日,诚足勒而无弊。


户口 前代载郡书。明洪武十四年,颁黄册于天下,户目七,曰民、曰军、曰盐、曰匠、曰弓兵、曰铺兵、曰医令,各以其本等名色占籍,十年则核其老幼生死而更造之。凡科数、物料及差役,十年一事。男子年十六以上为成丁。丁当米一石,事其身。正德十四年,沈御史灼议酌民口赋行“八分法”,每一丁岁征银八分,以充岁办等料。本县万历四十二年黄册载:军民等户三千五百二十五户。实征:男子四千七百三十八丁,妇女六千九百五十三口;民户三千一百一十三户,军户三百七十一户,匠户四十一户,铺兵五户。


皇清户口丁徭,实在三千五百二十五户。男子成丁四千七百三十八丁(每丁征银不等),共征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三钱九分四厘八毫七丝七忽六微七纤五抄;妇女六千九百五十三口(今康熙十一年,奉旨改作食盐课,每口科银一分五厘九毫三丝五忽九微六纤八抄),共征银一百一十两八钱二厘七毫八丝五忽五微四抄。


地亩钱粮


用民(前志同则分为二条)


一、地亩钱粮


(前志第五则,同有引)


用 民 


民为国本,食为民天。如任甸任稍任畺,其法详在载师者,可考也。抑九赋九贡而又均以九式,系以九两,则量入为出,开其源,节其流,奚特匠人为沟洫事欤!实皆什一,其何可以弗遵。


田 土 前代载郡书。明举官民田地、山溪之数悉书于籍,其田之等有二,曰官、曰民。若职田、若学田、若废寺、若没官、若官租,皆系之官。职田者,唐制职官所分之田也;学田者,府县以赡学校之田也;废寺田者,寺额废而入官者也;没官田者,籍没之家入官也,又有原没、今没之别;官租田者,籍没之田而募人耕种者也。民田苦徭役重累,官田有折解而无徭役,鬻田之人与鬻人之田者,多利以官田为名,或减亩合,券产久悬于鬻田之户,而不敢明言,迄于死、徙其子孙稚弱沦亡,无从究诘。间有水漂沙压,田去产存,饔餐无资而追呼日迫,号吁于官,官司怜之,而浮粮之名所由起。而又有宿奸巨蠹,入钱里胥,飞诡旁射,以崩陷为词,亦冒浮粮之名而产乱讼起。万历十年,朝廷下方田之令,他县履亩定则,本县均摊浮粮于业户而已,此其迹若难与虑始,而洒派无烦,亩产不增,殊一便也。今按:万历四十一年黄册,官民田地、山荡、塘溪一千四百五顷三十五亩九分八厘(前志旧文)。


官 田 一百五十六顷七十一亩一分九厘。


官租田 一百四十顷三亩三分四厘。今没官田五顷八十六亩七分,官学田四顷九十四亩四分,官废寺田三顷五十六亩八分六厘,官职田二顷二十九亩八分八厘。


官 地 一十顷一十三亩八分。


官租地 九顷八十亩五分,今没官地二十八亩二分,官学地五亩一分。


官 山 五顷三十一亩七分,废寺山八亩。


民 田 一千一百八十四顷三十亩一分八厘,地四十顷一十五亩一分一厘,山八顷六十亩七分,塘一十二亩三分,溪一亩。


赋役


前代见郡书。明赋役远监宋代赋法,则有曰官米、民米,如宋之公田、民田也;曰秋粮米、夏税钞、秋租钞,如宋夏秋二税也;曰鱼课、盐课、铁课、酒课,如宋折变杂赋也;役法则有力差,有银差,如上下衙门;库子主官物,如宋之衙前也;曰坊里长,如宋之督赋役者也;机兵、弓兵、民壮,如宋之逐捕盗贼者也;书手、隶兵、祗侯、门子、斗级、狱卒、铺司兵、斋夫、膳夫、马夫之类,如宋之给使令者也。赋法行自国初,法制虽定,而本色、折色、解京、存留银米额数,多举繁称,下户小民,未易条缕。役法,其始,坊里长在官专掌催钱粮、勾摄公事而已,其后乃以支应官府诸费,若祭祀、乡饮、迎春等事,皆责措办,浸淫至于杂供、私费,无名百出。至嘉靖之季,有库子、夫库保之属,费民不资,民大告病。先后抚、按两院虽屡有更张,而民尚未便。万历初年,都御史庞尚鹏始议将一县赋役通融均派,一岁中夏税、秋粮留存、起运额若干,纲徭、兵站加银额若干;存留者为仓米,起运者名金花银,以解京师。纲银则院司、郡邑之供应,祭祀之费用,生员之试赏,举贡进士之盘缠、牌坊皆统焉。均徭银则诸司之祗候、隶兵、库子、门子、仓库夫、坛夫、斋夫、膳夫、陂夫、馆夫、狱卒、斗级、弓兵、铺司兵巡拦之役皆统焉,名“一条鞭”法。民间以为甚便,而海内多行之。盖赋役法始也烦,继也简;始也分为二,今也合为一矣(前志旧文)。


黄 册 民户该钞二千一百七十二贯三百五十文,自第三等以上户每产钞一百文,纳豆五升五合,该二十六石六斗七升。


夏税钞 官田地等项该钞九十锭二贯三百一十六文;民田地等项该钞九十七锭七贯二百八十文;内田地、山塘每亩并科四文。


秋租钞 官田地等项该钞二十一锭九百一十文。


秋粮米 官田地等项正耗共一千三百三十七石一斗;民田地等项正耗共六千五百八十四石二斗五升。


户口食盐钞 无闰年共银一百七十两二钱七分六厘九毫;有闰年加银一十六两二分九厘四毫一丝。


一条鞭 秋粮官米共实征银四百七十一两七分六毫三忽一微,凑民折米银三十三两六钱八分二厘二毫八丝一忽九微,共银五百零四两七钱五分二厘八丝五忽。内拨起运金花价杠,共银四百六十九两三钱三分九毫二丝五忽,解司起解京库,折解甲丁二库;颜料铺垫水脚,共银三十五两四钱二分一厘九毫六丝,解司买料起解京库。


民米并秋租钞折米共六千六百四十三石二升四合一勺七抄七撮,内半纳本色米三千三百二十一石五斗一升三合,除奉文裁革官员免征米九石一斗八升二合四勺外,实纳米三千三百一十二石三斗二升九合七勺,共征银二千二十一两一钱五分四厘二毫九丝九忽。内拨儒学仓米三百二十二石八斗(每石征银七钱),该银二百二十五两九钱六分;存留本县支给师生俸廪际留仓米二十六石一斗四升五合六勺七抄(每石征银六钱五分),该银一十六两九钱九分四厘七毫;存留本县支给官吏俸粮永宁仓库米一千九百九十二石六斗(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一千一百九十五两五钱六分;内拨给军银九百九十六两三钱,解府支给备歉银一百九十九两二钱六分,解司充饷。高浦仓米六百四十六石一斗八升(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三百八十七两七钱八厘;内派给军银三百二十三两九分,解府支给备歉银六十四两六钱一分八厘,解司充饷。仓剩米三百二十四石六斗四合一抄八撮五圭(每石征银不等),该银一百九十四两九钱三分一厘六毫,解司充饷。


半纳折价米三千三百二十一石五斗一升二合九抄(每石征银五钱),该银一千六百六十两七钱五分六厘四丝,内拨银三十三两六钱八分二厘二毫八丝一忽九微凑解京库外,实银一千六百二十七两七分四厘,内际留仓米银六十四两二钱五分五厘三毫一丝,存留本县支给官吏人等俸粮。广平仓给军银三百零二两七钱七分解府。永宁仓给军银三百一十二两五钱四分二厘六毫解府。解司备用银二百五十八两五钱六分八厘四毫五丝解司充饷。仓剩备饷银六百八十八两九钱三分七厘三毫九丝解司充饷。


纲 银 实编银六百五十三两五钱六分七厘六毫。旧赋役书册原编银六百三十三两四钱四分六厘七毫二丝。万历三十年,奉文每年加派孤老衣布银三两。三十七年,奉文每年加派内监供应等银七钱八分七厘五毫五丝,武举盘缠每年加派银一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十八年,奉文每年加编恤刑心红、礼仪等银八两。今奉粮单编派前数。内:


都察院心红、纸扎、油烛、吏书、厨库家火银五两九钱,解福州府。


察院考校生员试卷茶饼银四两五钱三分三厘三毫。


察院按临阅操犒赏银六两,解晋江县。


两院助给应考生员路费银三两。


两院助给旧科举人路费银四两。


总兵府家火银一两九钱六分四厘三毫二丝,解福州府。


布政司进表长夫银六两。首领官纸扎银五两二钱。宦人进贡宴待并犒赏梢银一两二钱,俱解本司。


按察司进表长夫随船家火与各道首领纸扎工食银七两。修理家火袆褥银一十六两五钱。


巡海道协堂公费银一十两,俱解按察司。


听备选锋操赏银二十两,收县奉文支应。


分巡兴泉道心红、纸扎、柴炭等银一十两。


使客下程银五两,家火银五钱,俱解晋江县。


提学道岁考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笔等,银二十五两二钱四分。


上司巡历司道经过合用心红、纸扎下程并门皂厨柴米,银六两。


上司巡历雇募听拨门皂答应及往来使客,银六两。


本府进表纸张、绫袱、盘费等,银三两六分二厘八毫;往来使客下程银六两五钱;士夫归宴行饯酒席并吊祭等银二十一两。


府佐贰官交际礼仪银五两一钱四分三厘。


府经历司狱家火共银四两,修理衙宇银三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


府首领官纸扎银三两四钱二分八厘六毫,俱解府。


查盘官合用心红、纸扎下程内班门皂厨饭食、蔬菜,共银三两一钱七分。


造朝觐册纸扎工食银五两。


布按分司府馆修理并袆褥银一十五两。


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三钱四分。


新官到任祭品银四钱四分六厘七毫。公宴银一钱六分六厘七毫,公座袆褥、案衣银一两四钱五分五厘。


知县并典史、教官修衙银八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轿床家火银八两六钱一分。


本县往来使客下程油烛、柴炭、酒席银三十六两。


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廷燎、茶果银六钱。


典史合用纸扎银三两六钱。


春秋二祭启圣、文庙、乡贤、山川社稷祠坛银八十四两。


年祭邑厉坛三次,共银一十五两四钱五分。


乡饮二次,原编银十五两。万历二十六年,奉文裁减银四两二钱,解司充饷,今该银十两八钱。


春牛芒神、春花彩枝、春宴香烛、门神桃符、花灯,原编银四两一钱。万历二十六年,奉文裁减银一两,解司充饷,今该银三两一钱。


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公宴、合用家火银八两。


本县库用公费五十两。


县学岁贡生员往京旗扁银三十一两。


正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六两。


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二两三钱一分二厘。


季考生员茶饼、试卷、赏纸,原编银二十两五钱。万历二十六年,裁减银十两二钱五分,解司充饷,今该银一十两二钱五分。


兴泉道按临及本县阅操,年约二、三次,合用酒饼银二两七钱。


本县并奉文刊刻告示、榜文纸扎工料银二两。


存恤孤老衣布银五两。


预备供应银三十六两七钱。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费,每年编银七两六钱。内总会兜底军册银四两,黄册银三两六钱,收贮临年申请支应。


科举生儒年派盘费一十八两, 謄录生员盘缠银二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三丝。


新科举人花币旗扁银二两六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


旧科举人盘缠等银三十两五钱。


武举人盘缠银原编银三十一两七分二厘五毫,以三年派征,每年该银一十两三钱五分七厘三毫。万历三十七年,奉文每年加编银一两三钱三分三毫三丝,今每年该银十一两六钱九分七厘。


儒学教官马价银六两。


霜降祭旗花红、酒饼、赏兵银三两。


内监案衣绫轴、人役供应等,银七两七钱八分七厘五毫五丝。


恤刑衙门心红、纸扎、吏书、衣资及造审、录册揭协助、修理衙门、家火、礼仪、给赏等,银八两。


均徭连闰共编银一千六百三十九两八钱九分二厘五毫。内:


中解户银三十两。


按察司借编隶兵一名,年编工食银七两二钱,闰月加银六钱。


分巡道隶兵二名,每名年编银七两二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


本府原编隶兵三名,每年编银七两一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又马夫银八十两。


本县知县员下原编祗侯四名,每名编银一十二两,闰月每名加银一两。又马夫一十名,每名编银四两。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内,奉文将马夫扣革二名,该银八两,追解充饷,实给马夫银三十二两,闰月无加。祗侯四名,闰月共加银四两。


本县典史员下原编祗侯一名,编银一十二两,闰月加银一两。马夫十名,每名编银四两。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内,奉文将马夫扣一名,银四两,追解充饷,今实给马夫银三十六两,闰月无加。祗侯一名,闰月加银一两。


本县直堂门子二名,每名原编工食银七两二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


本县直堂皂隶一十二名,典史幕二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万历二十四年,奉文将皂隶每名扣银一两八钱,共银二十五两二钱,扣解充饷。今一十四名,每名实给银五两四钱,闰月每名加银四钱五分。


本县架阁库库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


本县看监禁子三名,每月原编银九两。万历二十四年,奉文每名扣银一两一钱三分三厘三毫,共银三两四钱,追解充饷。今三名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另加刑具银二两,闰月每名加银六钱。


本县预备仓仓夫二名,每名原编银二十两,内一十九两二钱给仓夫工食,尚银二十两八钱存留,查盘搬运、交搬脚力、造册、纸扎等项,详允动支,闰月无加。


本县儒学斋夫四名,每名编银一十二两,闰月每名加银一两。膳夫二名,每名编银二十两,闰月无加。门子二名,每名编银七两二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殿夫一名,编银五两五钱。库子二名,每名编银五两五钱。斗级二名,每名编银七两二钱,俱闰月无加。


泉、永二卫首领柴薪银六两,闰月加银五钱。


借编同安县深青驿馆夫一名,原编银一十两八钱,闰月无加。


朱文公祠门子一名,编银八钱,闰月无加。


布按分司看馆门子一名,编银一两五钱,闰月无加。


山川社稷坛夫带办实给银一两六钱,闰月无加。


本县县前铺司兵三名,每名编银五两四钱,闰月每名加银四钱五分。


本县公母林、罗渡二铺铺司兵各三名,共六名,每名编银三两六钱,闰月每名加银三钱。


上沿渡、龙津渡、罗渡三渡渡夫各一名,每名编银三两。万历三十一年申详建造浮桥,加增银三十七两,凑共四十六两,内二十六两给船夫工食,尚二十两修理浮桥木料、工资等用。


充饷弓兵编银八百六十二两二钱。机兵银连闰共编银一千三百单八两,内:


抽取机兵充饷银三百九十六两。


续革机兵充饷银一百四十四两。


续减机兵充饷银一百四十四两。


本县防守应役机兵八十名,每名年编工食银七两二钱,闰月每名加银六钱。


驿站银连闰共编银一千五十三两五分二厘四毫八丝,以米派内解府给驿书册原编银八百单二两八钱七毫八丝。万历三十一年,奉文加编答应内监马夫银五十四两三钱三分八厘六毫,又协助黄田驿站银九两五分二厘四毫九丝,闰月加编银六十六两八钱六分六毫一丝,有闰年解府给驿,无闰之年,扣解充饷。


存留本县应付夫廪银一百二十两。


杂 课 弓弦箭料正价银三百四十八两四钱三分四厘四毫,水脚银六十六两九钱七分八厘。


工部三司料正价银二百两,水脚银三两二钱。


农桑绢价银四钱三分五厘四毫,水脚银二分七厘。


商税钞银十九两五钱九分,闰月加一两七钱五分三厘五毫。


酒税银四两三钱二分,闰月加银一钱六分。


抵解无征司库钞银一两六钱二分三厘二毫。


料剩银六十四两六钱八厘。


科举进士牌坊银一百一十二两五钱。


屯寺二田(附)



永宁卫左所计三十三顷六十亩,坐光德、永安等里。


本卫右所计一十五顷,坐新溪、来苏等里。


本卫中所计一十六顷八十亩,坐新溪等里。


本卫前所计三十三顷六十亩,坐崇善等里。


本卫后所计六十七顷二十亩,坐龙涓、崇信等里。


寺 田


承天寺寄庄崇善里,原额田地山三十三顷五十一亩零,受官民米共一百七十九石三斗。


光孝寺寄庄依仁里,原额田地山二百八十五亩零,受官民米共一十五石二斗八升。


东禅寺寄庄感化里,原额田地九十四亩五分,受官民米共五石六升。


其余寺废,田入民户。


皇清地亩钱粮


官民田地、山溪塘共一千四百二十九顷七分二厘三毫三丝,内:


官田地、山溪一百八十五顷六十三亩五分八厘六毫三丝。该:


官米一千四百七十三石九斗七升五勺四抄三撮四圭,内:


七斗则每石派折银二钱四分四厘一毫九丝九忽三微八纤。


三斗上则每石派折银三钱二分五厘八毫二丝二忽二微六纤。


三斗下则每石派折银三钱二分八厘二毫六丝八忽三微。


共征银四百六十九两三钱三分九毫三丝七忽四微七纤一沙。


民田地、山溪塘一千二百四十三顷三十七亩一分三厘七毫,该:


民米六千六百五十二石三升六合八勺一抄五撮五圭,每亩科派不等。


共征银一万三百七十九两九钱六分二厘二毫九丝三忽一纤八沙。


另附:征什项租税等银四百四十五两四钱四分六厘九毫八丝八忽六微,内:


寺租银二百五十七两二钱八分二厘九毫三丝六忽。


山地饷银二两一钱正。


船税银一十两正。


炉税银六十两正。


升科田地银一百一十六两六分四厘五丝二忽六微。


以上人丁田地、山溪塘正附征银一万二千六百二十九两九钱三分七厘八毫八丝二忽二微六纤八沙。


起 运  


户部原额折色改折价脚铺垫,银一千八百七十八两三钱四分二毫九丝五忽六微二纤四沙。


本色办解颜料价脚铺垫,银一十两九钱七分四厘八毫一丝五忽五微七纤四沙。


裁扣解部并节年裁官,银一千三十四两一钱七分四厘七毫三丝四忽二微。


工部原额折色新增价脚,银一千五百六十三两五钱一分三厘四毫九微二纤。


以上起运。


折色实征银四千四百七十六两二分八厘四毫三丝七微四纤四沙。


本色实征银一十两九钱七分四厘八毫一丝五忽五微七纤四沙。


今奉旨汇解户部。


存 留


本省额编正附征兵饷银五千六百八十三两六钱七分五厘四毫五丝四忽一微五纤七沙。


裁扣本省充饷银五百四十七两三钱五分九厘一毫五丝。


以上存留兵饷实征银六千二百三十一两三分四厘六毫四忽一微五纤七沙。


经制官役俸食驿站等项,实给银一千九百一十一两九钱三丝一忽七微九纤三沙。


以上起运本折存留支给共银一万二千六百二十九两九钱二分七厘八毫八丝二忽二微六纤八沙。


外绅衿削免银三百六十八两三分一厘七毫七忽一微三纤二沙。顺治十四年,奉文为始岁有增减,年额不同,难以入总,递年照易知,由单归入地丁并征。


匹班总额十名,每名征正价银一两八钱,共银十八两,原编四班轮纳,内遇:


子辰申年二名额,征银三两六钱正;


丑巳酉年三名额,征银五两四钱正;


寅午戌年五名额,征银九两正;


卯未亥年无征。


以上遇有闰年,照闰月季分名匠,每名加征银六钱正。


附:征永宁卫屯粮,系康熙六年奉文裁卫归县征此本色米解府给兵,折色银同载地丁解司。


屯田地原额一百六十九顷二十一亩五分二厘一毫八丝四忽五微。内:原报荒芜田地一十九顷八亩八分七厘。


本色上仓米一千九百一十九石一斗二升一合三抄。内:原报荒芜无征米二百七十五石二斗一升六合。


折色旧额新增米一千四百六十七石五斗五升七勺六抄。内:原报荒芜无征米一百四石四斗八升四合九勺八抄。


征本折银四百二十三两九钱一分五厘二毫六忽九纤四沙。原报荒芜无征银二十四两八钱七分四厘八毫二丝。


康熙二年冬季,垦复田一顷二十一亩七分。本色上仓米一十四石一斗,折色旧额新增米一十石二斗六升,征银二两六钱三分六厘八毫二丝。


康熙九年,垦复田三顷二亩二分。本色上仓米五十六石四斗四升。折色旧额新增米四石,征一两二分八厘。


实在屯田地一百五十四顷三十六亩五分五厘一毫八丝四忽五微。


本色上仓米一千七百一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合三抄。


折色米一千三百七十七石三斗二升五合七勺二抄六撮。


征本折银四百二两七钱五厘二毫六忽九纤四沙。


(《安溪县志》卷之三终))


●卷之四 风俗人物之一


《安溪县志》卷之四


风俗人物 之一


(前志凡十一则,隶于左,有引)


贡俗 述制 叙官 彰献 胪荣 阐潜


徽闺 考迹 验征 问礼 传文   


观风问俗以稔乎奢俭淳浇,贞淫淑慝,与夫蓧荡卉服织贝桔柚之篚包政,可因田赋而次第举也。顾惟王设官择人,而任蕞尔下上,视贤有司之过化,由是川岳所钟,英奇辈出,而文之与献,攸堪并传,或隐逸节烈之类,有俾世教不浅者,盍采之为斯邑奖励?


贡俗


贡 俗(附土产)


“安溪,泉支邑也。土沃人淳,俗尚朴野。”宋《本志》也。“民淳讼简,素称易治。”宋守王十朋《止讼文》也。“儒者安于田里,以漂泊为病;仕者守其途辙,以奔竞为羞。”宋《郡志》也。“其人乐善,素号佛国。”宋《张阐志》也。“素业诗书。”宋曹修睦《建学表》也。“人好佛事,重婚姻。”《丧祭图经》也。“病少服药,专事祭祷。”《旧志》也。“木少桑柘,妇少蚕织。”宋《郡志》也。“狃于安逸,业儒者寡。”宋《本志》也。“民之有丧,富者侈费而违礼,贫者火化而伤恩。”宋《嘉定条例》也。“土沃人淳,素号易治。西北多山岭,民附谷以居,甲乙相失,无复聚落。风气柔而不悍,事有忿辄争,获伸即止,故民无远逮之狱。近县数都,彬彬业儒,盘郁山村,则罕诗书。疾,信祷不服药。治丧颇尚浮屠,诗书家易以奠祭,富者厚葬而越礼,贫者火化,棺以瓦。冠婚之仪,多循泉俗,衣履习尚,亦随而变。桑柘少植,唯种木棉。女工织纴,冬绵夏葛。洋田种二季,高田植糯稻。依山之户,垒石而耕。人少出赘,贫甚不为僧。邑民树艺而外,百无能解。商贾百工艺业,咸远人擅之,以有其利。至于书计,亦仰外人。鱼盐橘果之利,转贩自外而至,利射一倍。兹并狃于慵逸矣。初时颛尚质啬,故民殷而耻逋负。迩则侈靡相高,用度糜费,民间稍益匮乏。坊市中尤事花鸟,击筑、弹筝之声,达于宵夜,浸失朴笃之风,幸其中有不混流俗之人,尚知重礼教,崇信义;一时有司,又雅知表正。庶可革薄从忠,冀见太古之遗。”明隆庆戊辰《郡志》也。


何生曰:“此其一时也。方今文治斌斌,何论山陬海澨?盖穷乡极谷之士,有饶于文辞者焉。僻在一隅,不广于耳目,浸于慧巧,故其民悫;有溪山畅遂之观,故其民和;田畴阡陇,多在崇冈复岭间,雨露易滋,山泉所注,已足当畎浍,刀耕火耨,力省事倍,故其民逸,而亦易以惰;山水峻激,无漫衍之气,故依仁、龙涓、崇信、崇善之间,好斗而喜讼。


其民食盐、铁之利焉。盐则转贩海滨,致之市落,小民负任入鬻大田诸县。感德、潘田诸乡,产铁处也。有公冶,有私冶,公冶官收其税,私冶无取焉。作冶者皆汀、漳旁郡人,耗我米谷,焦煅所及,草木为赭,而山为髡,或时有构聚伏藏之患。曩时官亦尝大逐之,然而,小民工作,舍此亦无所牟衣食,利之所生,不得而绝也。而至私冶无取,则吾不知何故也。冶之为利,在民间则奢,入县官则俭。日者矿税之使四出,县中驿骚矣。若夫出铁之人,以入海货诸东南彝,人走死地如鹜,何论犯禁也!此不可不为之桑土,而非一县专责也。


盐运掌盐,闽之盐课,有常额焉。异时侦捕之吏,绝民间私行盐,而负任者饥。晋江顾侍郎珀言于分巡佥事余爌得弛禁,其来已久,而负任入大田,以私盐厉之,则小民复无所牟衣食,盐别取道于永春,以入大田诸县。等为私也,何必使吾小民失锱铢之利,移之以益他县也?


古之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而今也承平日久,户口繁多,种物不及其成,食物不及其长,欲如往时李森以千章木浮海,入三山,施浮屠,何可得也,而山几童矣;田畴陇亩,多在崇冈复岭间,此其山腹岭足者也。而坡陀延斜,以种蔗黍,峛崺垦艺,大雨旁流,无草木根抵为之底障,土坠于溪,而壑几实矣;百子小铳以中栖鸟,族而空之,而禽乱于上矣;密布之网,大于溪面,截而收之,又从而药之、毒之,而鱼乱于下矣。


隆庆《郡志》谓坊市之间,击筑弹筝,此耳目之前耳。余闻深山之民,孤立孑居,无所作役取钱,盻盻焉一岁耕种为命。岁之不时,借粟有力之家,母而子之,历数子而不得赎母,而贫剌骨矣。隆冬之候,昼袭麻苎,夜则烧柴匝地,妇子相次而寝,此未耳目见者也。


县至郡城,水可舟也。民间有田,悉入于郡大家之手,载粟入郡,而民间米粟以此不充。佃种之家,郡大家仆隶时时奈何之。郡人受米于官,谓之寄庄。官兹土者,虽饮冰悬鱼,上官之日,里胥岂得无杂泛之备以问寄庄,寄庄之家不应也,而里胥亦病矣。


若夫货则葛、蕉之布,而葛为尤精。产则多桔、柚、梨、柿之属,柿有名‘重色’者,晒而饼之,可以愈疾。草有金樱子为良药,元朝取之以充贡焉。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每当秋冬之交,行其郊野,柿黄梨绿,桔柚垂垂。时入池圃,有举网得鱼之适。非独博赢利,取厚资,为民间充实财用者也。”(郡人何乔远撰于万历年)


土产(附)


谷 类


稻 有粳,有糯。有一年一收者,谓之大冬稻,其米粒大。有一年二收者,春种夏熟为早稻,秋种冬熟为晚稻。又有一种畲稻,能耐旱,地肥则长。


麦 有三种,有大麦、小麦、米麦。其颗大,《本草》所谓穬麦也,少种。


粟 粟与粱相类,粒大者为粱,小者为粟。


黍 叶高丈余,穗如稻穗,散垂不毛,有名曰米祭,似黍粒大。


豆 豆之名最多,安溪所种惟红豆、绿豆、箸豆为多,余少种。


脂 麻 有黑白二种,可榨油。


货 品


葛 布 织葛藤为之。诗云“为絺为綌”是也。多以纺缕者为上。


蕉 布 取蕉以灰埋之,织成布,为暑服。


青麻布 织青麻为之,视黄麻稍细。


苎 布 织苎为之。有白纱布,为上。有白糊布、生头苎布。


黄麻布 安溪多织黄麻,丧服中用之。


绵 花 俗曰“吉贝”,近时山坡平旷,多有种之者。


茶 茶乃南方嘉木。土产建州、北苑、先春、龙焙,洪州双井、蒙顶、石花,皆茶之极品者也。社前采之为佳,寒食、谷雨采者次之。


油 有脂麻油、茶油,又有桕油、桐油。


糖 有黑糖、沙糖、白糖、冰糖,俱煮蔗所为者。


蜜 蜜蜂有三种。


蜡 有黄蜡、白蜡。黄者蜂蜡也,白者虫蜡也。


蓝 靛 蓝有二种。马蓝叶大,俗云“大青靛”;蓝叶细,俗云“小青”,皆可为靛。安溪所产不多。


麻 有黄麻,有青麻,其皮皆可织布。有苎麻,一株数十茎,宿根至春复生,每岁三收或四收。


薯 榔 茎蔓似薯,根似何首乌,皮黑肉红,染皂用之。


磁 器 色白而带浊,昔时只作粗青碗,近则制花又更清,其精不及饶磁。


纸 以草穰为之,其纸坚厚,与草纸相似,名曰“官纸”。土人焚以事神。又有大如席者,其名曰“角纸”。


铁 出感德、潘田等处,外县人业作,转贩得利。


草 席 有大草席,有灯心草席,又有龙须草席。


蔬 类 


菘、芥、油菜、芥蓝菜、苋菜、莴苣、蕹菜、菠薐菜、苦荬菜、莙荙菜、茼蒿、园荽、蕨、茄、芋、冬瓜、丝瓜、薯、姜、蒜、韭、薤、芹菜、苦瓜、香菇、木耳、王瓜、菜瓜、葱。


果 类


枇杷、芭蕉、荔枝、龙眼、香橼、桔、柑、梨、栗、橄榄、杨梅、黄弹子、红柚、枣、葡萄、杨桃、石榴、西瓜、甘蔗、柿、李、莲子、黄瓜、甜瓜、银杏、菩提果。


药 类


菖 蒲 一名“昌阳”。其小者生池沼间,根盘屈有节如马鞭,一寸九节。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昌阳”也,不可服。昔韩聚服菖蒲十三年,能日记万言,冬亦不寒。


莳 萝 三、四月生苗,六、七月采实,味辛香,杀鱼肉诸毒,可和五味。


麦门冬 叶似韭,冬夏长青,子附根生,形如穬麦,其中有心,故曰“麦门冬”。


天门冬 杜诗作“天棘”,《抱朴子》作“颠剌”。


艾 艾 可攻百病,今以蕲州者为胜。蕲叶厚而绵多,本地所有者,叶薄而绵少。


紫 苏 色紫味香,夏采茎叶,秋采子。


薄 荷 冬不死,叶尖,夏秋采茎叶曝干,味辛苦,无毒。加以扁豆、甘草煎汤,可以解暑。


苍 耳 树高二、三尺许,茎青色黄,上有斑点,叶如葡萄叶而小,子多剌,其中有仁。叶味苦辛,微寒有毒,三月以后、七月以前割,日干为散,夏水服,冬酒服,主治癫痫、头风、痹温之病。


茯 苓 茯苓、茯神,皆老松余气入地而生。茯苓离根而生,气盛也。茯神附根而生,气略微也。


桑寄生 味苦甘,无毒,主益血、安胎、止腰痛。


骨碎补 根生大木或枝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有黄毛及短叶附之。


天南星 俗呼“蛇杖”,生平泽。


车前子 俗呼“五根草”。


枳 实 一名“枳壳”。枳实小,其性酷而速;枳壳大,其性详而缓。


无患子 实如弹丸,味苦有圆核,皮可洗手。


络 石 一名“嗟石”,又一名“明石”,正月采之。


旋覆花 俗名“蛇莓”,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旁,大似红蓝而无剌,长一二尺,叶似水苏,六月花如菊,上党人呼为“金钱花”。


山 药 《本草》谓之“薯蓣”。


香附子 考之《本草》,即“莎草根”也。


木 贼 木贼独茎,苗如箭笴,无叶,青色,经冬不枯,寸寸有节。


山栀子 一种百叶者,开花不结子,可供插戴;其结子者多是单叶,小而多棱者入药用。


蓖麻子 一名“蓖麻”,树高丈余,形如牛蜱,故名“蓖麻”。其味甘辛。一切肿毒、疼痛不可忍者,捣蓖麻子覆之即愈。


半 夏 五月、八月内采根以灰裛二日,汤洗曝干,主胃冷呕哕、风疾。


吴茱萸 茱萸有三种,有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


金樱子 俗名“糖桶”,有剌,形似石榴子。


使君子 相传谓:“潘州郭使君者,疗小儿专用此物,因号为‘使君子’云。”


枸 杞 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


荆 芥 叶如细蓝,味甘香。南中产者,叶如野苏,味烈。和汤浴,能滑体、避风、解毒。


小 蓟 俗呼谓“鸡头剌”。


木 类


松、杉、柏、樟、桧、楠、木豪、椿、水绵、桐、相思、桑、柘、乌桕、槐、柳、枫、榕、楮、柯、桄榔、棕榈、皂夹、黄杨、檀、杜松。


竹 类


江南竹、猫儿竹、雪竹、紫竹、石竹、箭竹、箬叶竹、钓竹、人面竹、观音竹、斑竹、槌竹、笙竹、苦竹、方竹。


花 类


梅花、莲花、芙蓉、海棠、山茶、芍药、酴醾、长春、山丹、佛桑、鹰爪、紫薇、含笑、蔷薇、胜春、丽春、茉莉、素馨、菊、桂花、兰花、瑞香、萱花、指甲花、金凤、玉簪、滴滴金、葵花、鸡冠花、杜鹃花。


草 类


蓼草、藻、苹、萍、蒲、芦、茅、香茅、凤尾草、仙草、紫草、菅草、仙人掌、鼠面草、大风草、接骨草、枪刀草、淡酸草、遍地锦。


毛 类


牛、马、猪、羊、猫、虎、豹、熊、豺、鹿、麂、獐、驴、猴、猿、狐、獭、兔、鼠、狗、竹鼠留、豪猪、鼠登 鼠令 鼠、玉面狸。


羽 类


鸠、燕、鸽、鸡、雉、鹅、鸥、鹳、鸭、雁、鹰、乌、


鹞、鸬鹚、杜鹃、百舌、鹊、画眉、竹鸡、布谷、鸲鹆、鹡鸰、鹧鸪、白头翁、山鹕、鹪鹩、啄木、翡翠、白鹭、雀、水凫。


鳞 类


鲤、鲈、鲫、鳝、鳗、斗鱼、吹沙鱼、田瑟、鲢鱼、金鱼、鳅鱼。


甲 类


龟、鳖、蟹、螺、鼋。


虫 类


蚕、蛇、蜂、蛙、萤、蝉、蝗、蝶、蛾、蚁、蝙蝠、蟋蟀、蝦蟆、蜻蜓、螳螂、水蛭、蜘蛛、蜈蚣、蚯蚓、蜣螂。


(《安溪县志》卷之四终)


●卷之五 风俗人物之二


《安溪县志》卷之五


风俗人物 之二


考迹


里 祠 书院 局 堂 驿 坊 阁


亭 观 院 庵 庙 殿 宫 楼堡



宋有曾子里,令赵崇栗为直讲张读建,在县治东埔土寻桥西。


水竹村 有水竹之美,宋末陈与桂隐焉。



陈令尹生祠 宋令赵彦侯建,祀陈宓,在凤池桥旁。今废。


杨令尹生祠 祀令杨干,在县前。今废。


三贤生祠 祀令陈宓、赵彦侯、周珒。宋令吴丙建。今废。


余樵轩、丘三峰祠  宋祀邑人知州余克济、大理卿丘迪喜。在讲堂东。今废。


二贤生祠 祀令钟国秀、主学许君佑。咸淳中邑诸生建。在讲堂西。今废。


廖公祠 祀明廖同春。


书 院


丁溪书院 在县学前溪上。明令李晟建。今废。



印书局 在县治琴堂之右,今废。《旧志》陈宓刊《司马温公书议》、《唐人诗选》,周珒刊《西山仁政类编》、《安溪县志》、《竹溪先生奏议》、《庚戌星历封事集录》、《后村先生?江西诗选》、《张忠献、陈复斋?修禊序》、《文房四友》、《王欧书诀》、《宋书》。



五代有清隐堂。詹敦仁故居,在佛耳山,今存。


宋有梅堂。令陈宓《梅堂诗?十绝》,其末首云,载于后。今废。


仰朱堂 咸淳中建,祀朱文公,在县南临溪。


紫云堂 唐建。


驿


蓝溪驿 在县门。宋绍兴中,韦能惠建,陈宓改为凤山馆,颜振仲改为行衙。咸淳中,令钟国秀重建。县尉罗时用《蓝溪驿》诗载于后。今废。


大洋驿 在县西二十里。道通同安县,朱文公称“泉石奇郁”,此处也。宋令黄朴建。今废。


双济驿 崇善里。今废。宋知贺州永春陈知柔有诗,载于后。


罗渡驿 在县东二十里。宋令陈宓建。今废。


龙门驿 在依仁里。通同安县。宋令李著建。



牧爱坊 在县前。旧名“敏政”,明天顺间,令杨纪立。正德中,令龚颖改名“承宣”。嘉靖中,令黄怿改名“抚字”。令汪瑀鼎建,改今名。今废。


中和坊 在县东街。宋令颜振仲立。今废。


忠清永祚坊 在县前东街。为开先令詹敦仁立。


梯云坊 在东街。初名“攀鳞”,宋令孙昭先立,改“梯云”。今废。


升俊坊 在东街。初名“亨衢”,宋令林彻改“升俊”,后改“冠英”,咸淳间重立。明正统中,令邵公阳重立。今废。


兴贤坊 在东街。旧为“凤池”坊,后改“履道”,令林彻改“擢秀”。咸淳间重立,名“兴贤”。今废。


激扬坊 在县东分司前。明正德间,令王廷佐立。今废。


瀛洲坊 在东街。宋令赵遵夫立。今废。


省元坊 在东街。宋为庚戌礼闱第一人陈应雷立。今废。


直讲坊 在县治东,旧名“凤髻”。明弘治中,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宋直讲张读改立。


美政坊 在县西街。宋名“济川”,宋令林彻改“美政”,后改“亨衢”。令吴丙重立,名“美政”。今废。


仰朱坊 在县西街。旧曰“新堤”,以西通仰朱堂,改名。今废。


进士坊 在县西,临溪。宋为进士黄申孙立。今废。


侍御坊 在县治西,旧名“龙津”。明弘治中,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御史刘安生改立。


秋鹗横霄坊 在县西。明正德中,为举人刘春立。


兴仁、和义二坊 宋嘉定辛未,县前东西新辟一字路,立二表,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绍兴中,令刘庞坊之。今废。


仙桂坊 在县南街。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会元坊 在县南街。旧名“熙春”,明令吴琎立。正德中,令龚颖为宋陈应雷改立。


国宾坊 在县治南。明弘治中,为举人陈兴仁立。今废。


贞节坊 在南街。明正德中,为旌表节妇詹琎妻林氏立。


四牌楼二 一在县治前十字街;东扁“进士”,西扁“世科”,南扁“绣衣”,北扁“峨豸”;明正德中,为御史詹源立。一在儒学前大街;南扁“儒林”,北扁“文苑”,东扁“腾蛟”,西扁“起凤”;明正德中,令龚颖立。今废。


宣化坊 在县前街。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父子侍御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今存。


育贤坊 在儒学前。明正统中,令邵公阳立。今废。


文教坊 在儒学前。明弘治中,令吴琎立。今废。


泮宫坊 在儒学门前。明正德中,令龚颖立。今废。


兴贤坊 在儒学前东;


育才坊 在儒学前西。


父子进士坊 在十字街。明万历中,为詹源、詹仰庇父子立。


豸绣承恩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詹源父詹琎立。


世承天宠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户部郎中詹彬父詹赐立。


天恩申锡坊 在新路。明万历中,为湖广参政詹启东父詹文立。


貤封坊 在分司前。明万历中,为庚辰进士李懋桧父李云霄立。


世科坊 在直街。明万历中,为李懋桧族立。


梯云坊 在感化里。明弘治中,为举人李煜立。


掇英坊 在崇信里。明正统中,为举人詹靖立。


云梯坊 在崇信里。明永乐中,为举人冯谷立。今废。



宋有双溪阁。令陈宓诗载于后。今废。


云津阁 令陈宓诗载于后。今废。



宋有晓乐亭,在县内,宋咸淳五年建。以午山冲县,亭以蔽之。今废。


飞跃亭 旧名“咏归”,宋令赵彦侯建,后令赵彦毛改是名。晋江参知政事状元曾从龙书扁。今废。


更衣亭 在县前吉字街西,明令高金体建。


观澜亭二 一在县西通安门内。宋淳熙中,令谢映改,后嘉定中,令陈宓书扁。一在东水门泊岸上。明万历丁丑年,令俞仲章建,因没于水,丙申年后,令章廷训重建。今废。


溪光亭 在云津阁西。令陈宓书扁。今废。


折柳亭 在县东五里,下有甘泉。宋令李茂则建,后令郑师申重建,扁曰“溪山胜概”。今废。


遗爱亭 在龙津观右。中立知县黄怿“去思碑”,晋江御史陈让撰文。今亭废碑存。


义芳亭 在龙津观前。嘉靖五年,岁旱米贵,令黄怿劝民出粟助赈,民赖不饥。怿建亭列名,则有李廷封、刘梓、吴阳、吴中、李文仁、陈恩、许琥、梁鸾、黄祥夫、黄真赐、黄瑀 、黄寅、林森、林立明、林济、林岱、林玭、林妙庆、阮存、白庆甫、白迪盛、白兴积、李古、蔡俊、杨机、林尚安、李荣、李镇、陈祖继、吴思善、姜十五、郑公哲、李文通、王全厚、詹仑崔、林廷元、王佐、颜弘英、林荣二、徐时亨、王体旋、张积环等,凡四十二人。今废。


参岭亭 在长泰里。里人黄鷟建。晋江人南刑部尚书王用汲记。今废。


溪口亭 在崇善里溪口乡。一道通龙兴、感化等处,一道通蓬岛、永春等处。


半岭亭 在感化里。今存。


寓思岭亭 界龙兴、感化二里。今存。


白沙亭 在新溪里。今存。


崎蓝亭 界崇善、龙兴两岭。亭奉大士。下有崎蓝滩,石嵯流驶,舟到,非舵工弗轻棹。神力嘿佑,亦自感应。



龙津观 在县治南,明天顺中建。为习仪、祝圣之所。原有田地六十亩,载米八石,为香灯之费。嘉靖中,经官变卖造白叶堡,今余租谷一百五十栳,载民米一石五斗在观。观中又有伦公子祀田二十七栳,载田米五斗四升八合。伦公子,本学训导伦熺子。熺,顺德人,弘治中,分教安庠。二子克祯、克相连丧,葬于本县永安里东皋,主附祀观中,置租三十二栳,以备祭物。嘉靖中,遭倭,道士亡失,租没于佃户之手,万历中,令俞士章复之,竟得二十七栳,租归本学收掌,仍备伦坟祭物。



善惠院 在凤山,宋时建。今废。


隐静院 在常乐里,唐中和四年建。


灵像院 在龙兴里,唐光启二年建。


光相院 唐乾宁二年建。


檀林院 在崇善里,今改名岩。


福海院 在依仁里,唐光化三年建。


定明院 在崇善里,唐光化三年建。


解空院 契真院 俱唐天祐四年建。


隆寿院 在感化里,后梁贞明四年建。


福岩院 在新溪里,后梁贞明五年建。


演法院 感化院 俱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栖真院 在感化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惠林院 在依仁里,南唐保大十年建。


觉苑院 后唐南岳僧乐其山水,有卜居之意。伪闽王继勋捐地建庵。留从效广之为寺。后晋天福中,名“大云广福”。宋治平二年,赐名“觉苑”。熙宁五年,合庵二十有一为禅刹。寺临溪幽胜,令陈熊诗有“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之句。在光德里。今废。


宗教院 在永安里,后晋天福四年建。宋令刘涛,明邑人詹洧俱有诗,载于后。今废。


宣梵院 在龙兴里,后晋天福七年建。


万寿院 百法院 俱在感化里。


清禅院 禅惠院 宁慧院 俱在新康里。


佛慧院 净坛院 俱在感化里。


永福院 在崇善里,俱后晋开运元年建。


般若院 在龙兴里,后晋开运二年建。


悟来院 在光德里,宋建隆元年建。今废。


真觉院 在光德里。山前有泉,寒声鸣玉,最为可爱。今存。


慈恩院 在新溪里,宋建隆四年建。


成道院 在感化里,宋淳化四年建。


千福院 在依仁里,宋天禧元年建。


等法院 在吴旗山下,旧名“栖桐”。尉江白诗载于后。外有尼院四所,曰“香林”,曰“教海”,曰“宝乘”,曰“真观”。俱废。



观真庵 在凤山北。层石嶙嶙,悬壁侧门,自成一段奇观。明季有道人庄悟昙、陈光掌栖真于此。皇清康熙年间,令桂攀捐金重构,郡人龚锡瑗,邑举人陈嘉章、张亨等同游,有留题。


钱江庵 在县治东。明正统八年建,后改社学。今废。 


凤池庵 在县西关外,凤麓之右,常沿渡头。崇奉大士。南安进士郭瑄第有联云:“真身现处一道松阴,仿佛菩提树下;大众渡时半泓溪影,依稀明镜台中。”


大石庵 在感化里,景泰五年建。


大成庵 在感化里,唐时建。皇清康熙十年重新。


汤泉庵 在兴一里唐家乡。


龙居庵 在兴一里。


科名庵 在兴二里,为里中宣讲约所。


高平庵 在还二里。


潮真庵 在崇善里溪尾。


海潮庵 临溪幽胜,在常乐里,为里中宣讲约所。


龙崇庵 界崇信、还一里。有奇石,泉鸣树蔚,憩者赏心。


济渡庵 石堂庵 俱在长泰里。



关帝庙 在县西街,朔望邑侯拜谒。


大山庙 在崇善里。    


三忠庙 在县南。


后空庙 在新溪里。    


官仓庙 在龙兴里。


溪内庙 在依仁里。    


兴仁庙 在新康里。


濠内庙 在崇善里。    


华美庙 在县治内。


猴山庙 在来苏里。


渊头庙 在来苏里。庙临溪侧,崇奉二渊王。渊中有香炉石错峙,水势蜿蜒湍急。舟人至此,咸登岸祷神,纤缆而下。


汾洐庙 在永安里。内崇祀武德尊侯,祈祷有应。


殿


宝云殿 在还集里。祀五谷仙,人祈梦有应。


科坂殿 在依仁里。


后山殿 在兴二里,一名“吉仓峰”。



东岳行宫 在县治北凤山之阿,建岳宫奉祀岳帝。历代修葺者多其人。帝殿后有福、禄、寿三星君之像。阶继以梯,层级而上,则为冯虚阁,俯瞰城户,烟火云蒸。面拱笔峰,晨夕霞蔚。昔所谓“东皋渔舍”、“葛磐坐钓”者,俱在其麓之溪畔,可望而神怡者也。毋宁兹游兴未阑,赑屃数武。或欲左眺,则达于百草庵;或欲右览,则抵乎观真庵。其寻幽陡巅,均不下二里许。因景写怀,壁间留韵,有金玉其音者,自堪藏之名山尔。每岁仲春望日,令有劝农之典,在凤麓之郊。明令汪瑀《劝农诗》、邑人詹仰庇诗载于后。皇清康熙十二年冬,邑令谢宸荃重建。


观音宫 在县治南,龙津渡头。


清溪宫 感化里李森建。


源口宫 在龙兴里。


狮子宫 在光德里,宣讲圣谕约所。


监 宫 在还二里。


鲤鱼宫 在新溪里。


官桥宫 在依仁里,宣讲圣谕约所。


格口宫 在永安里。


九安宫 许安宫 同安柄宫 龙云宫 俱光德里。


舍人宫 在西街头。


凤应宫 在西关外。


安下宫 应格内仙宫 俱在永安里。



磐宗楼 在新溪里,明里人林昌建,以御盗。见《昌传》。训导儋州人孙统诗,有“保障也能尊国势,孤高尤喜插天空”之句。


寨 堡


黎山堡 在兴二里。耆民林永銮筑,以御盗。负山环溪,周围五十余丈。


溪尾寨 在长泰里。


古田寨 在长泰里。里人合建避寇。嘉靖辛酉,寇围四十日,不能下。


(《安溪县志》卷之五终)俱嘉靖中署事本府经历倪用明立。


●卷之六 风俗人物之三


《安溪县志》卷之六


风俗人物 之三


述制


唐:属南安县。本县故名场,有场长。留从效时始置县,詹敦仁为县令。


宋: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尉一员,儒学主学一员,监商税务一员,巡检司巡检一员。知县,以京朝官衔来任。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之职。丞,掌修水土之政,行贸易之法,兴山泽之利。簿,掌出纳官物,勾稽簿书之事。尉,掌阅习弓手,除奸禁暴,或以武臣为之。儒学事,旧以令佐兼之,以管勾学事系衔。景定三年,始置主学一员。咸淳元年,转运提举行选请学正、学录、直学各一员,学谕四员,长谕八员,小学教谕一员。巡检,以才武大小使臣充之,专管土军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为事。


元:达鲁花赤一员,县尹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尉一员,儒学教谕一员,巡检司巡检一员。达鲁花赤掌一县事,兼劝农桑,以蒙古人为之,谓之“监县”。县尹,以中国人为之,号“司判正官”,秩如达鲁花赤,职任亦如之。县印则达鲁花赤受而藏之,而尹封署于印上。丞、簿、尉,俱以中国、蒙古人杂任。凡县事皆同佥署。儒学,元初为县设教谕一员,选请训导一员。巡检,统弓手,掌捕盗、巡逻私贩诈伪之事。


明: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各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巡检司巡检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医学训科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知县,秩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县丞,秩正八品,月俸六石四斗。主簿,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典史,未入流,月俸三石。明初,丞、簿、典史全设。正统三年,以简僻裁丞、簿。教谕,明初用有学行儒士,后以会试乙榜及岁贡为之,月俸三石。训导,明初置二员,后裁其一(皇清康熙四年,并其一而裁之)。巡检,秩从九品,岁役弓兵六十名,以盘诘奸细、禁治私盐、巡捕盗贼。万历二十年裁革。阴阳训术,以卜择时日。旧学正一名、训术一员,以阴阳生为之,其属有阴阳生五名,今止存训术一员、阴阳生三名。医学科治药饵、拯病人,旧学正一员、训科一员,以医生为之,其属有医生三名,今缺。僧会,以僧为之,管缁流、焚香祝圣;道会,以道士为之,管各观羽流、焚修祝圣。今俱缺。县吏,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共司吏二名,各典吏一名,承发科典吏一名,铺长司吏一名,架阁库吏一名,儒学有司吏一名。以上仍旧。巡检司有司吏一名,明季已革。


叙官


五代


长官


大顺中:廖 俨 


俨招集流民,邑人祀之。


后周


县令


显德二年:詹敦仁 王直道


敦仁,字君泽,固始人。从王审知入闽,隐仙游县植德山下。上书闽王昶,劝兵入贡。昶令参决军事,敦仁恶昶弑父夺其位,辞去。强之袍笏不受,谢之(有诗详于后)。遂避居泉山,杜门不出。留从效受南唐节度使之命,知泉郡事,复辟为属,敦仁力辞,(从效诗详于后)从效不许,乃求监小溪场。既至,见其山川人物之美,请郡太守县之;太守报可,遂为清溪令。以农隙召便近户与番休戍卒,立门楼,廓廨宇,开邸肆,不逾年,毕工。召民诲谕之,德惠居多。举王直道以自代。敦仁爱佛耳山峭绝高大,可耕可庐,卜筑其上,号所居曰“清隐”,有《清隐堂记》。留鄂公遗之书,称曰清隐先生。后人取鄂公书中有“崇待笃信”之语,名其里曰“崇信”。詹去,邑人思之,为立生祠。咸淳三年,父老林济川等状其事,请赐庙号,因避英庙讳,改名“淳仁”。八年乃敕赐“灵惠庙”,封“靖惠侯”。所著有《清隐集》。其诸记及诗俱详于《征文》。


王直道,乃敦仁所荐以自代者。



知县


肖仁宪  李九成  薛 莹  胡 勉  赵 爰


王继仁  李 衡  郑自明  邢 渭  宋克协


吴在木  刘元亨  张令宜  陈 杰  杨佑贤


李宋范  许 致  丁 立  徐 庸  郭惟清


张 韵  孟 逢  钱 检


(以上年任无考)


皇佑六年:王 絃


至和中:王 硕 元年任。  李 炳 二年任。


嘉祐中:杨 萃 三年任。  俞士廉 六年任。


王 振 八年任。


治平中:许 噩 二年任。


熙宁中:诸葛置 三年任。  谢 履 


李 通 四年任。  吴果卿 五年摄。


盖 永 八年任。  苗 颖 九年任。


谢履,字履道,惠安人。嘉祐二年进士,善行隶。嘉祐四年,以南安主簿来为令,以泉州为本贯,防检尤严。知婺州,终官。履累仕有功,不自言。载圭廪缗钱归,不出易物帛;治所如他人。世著其清。


元丰中:赵 说 元年任。  黄仁杰 二年摄。


徐大亮 五年任。  曾 拱 五年任。


元祐中:叶 沃 五年任。  张 古 六年任。


李 岂页 八年任。


绍圣中:汪 时 四年任。


元符中:邹子济 元年任。  詹 铠 元年任。


崇宁中:王 泽 元年任。  黄 愿 元年任。


游长文 二年摄。  吴 铨 三年任。


黄愿,字修可,龙溪人。起家晋江尉。尝装饰一轿,以奉其父彦臣;彦臣焚轿,贻书责愿,愿由是勇自奋励。迁知上杭、清溪二县,终知扬州安抚淮南东路。


大观中:柳 襄 四年摄。  郭大受 四年摄。


政和中:刘直夫 元年任。  郑 佑 二年任。


陈浩然 二年任。  阮 骏 三年摄。


陈安行 四年任。  刘观光 八年任。


黄与靡 惠安人,八年任。


阮骏,字千里,莆田人。绍圣元年进士,摄县有惠政。建炎初,除河南少尹兼西京留守,死金人之难。


宣和中:丁先民 元年任。  郑祖德 三山人,四年任。


洪 范   陈秉文  王伯淮  陈 熊


(以上四人年任无考)


绍兴中:倪 登 八年任。   李茂则 九年任。


杨 干 十二年任。  龚时可 十五年任。


黄 煜        韦能惠 年任无考。


李 著 二十六年任。 廖 兼 年任无考。


黄 朴 三十年任。


梁扬名        李 铸 年任无考。


杨干,广信人。为政以厚俗为本,崇尚教化,迁建庙学。邑之文风自是始盛。陈挺卿撰《生祠颂》:“显允杨公,熏陶善教,古人之心,古人之貌。心正而清,月莹冰壶,民之慕公,一日无渝。貌恭而温,璠 玙炳焕,民之仰公,一日无慢。”


李著,以本县丞升任,葺治黉舍,作社稷坛,名亭“美报”,自为篆额,雄健可观。


黄朴,字文卿,龙溪人。前后居官,捕治豪强,击走寇盗,以阳江尉改秩宰安溪,崇学校,课农桑,终官倅福州兼西外宗丞。师相梁克家以朴居荐首。


乾道中:方士举 七年任。


淳熙中:赵善竦 二年任。  石如松 年任无考。


赵彦勋 六年任。


谢 映 岳 震 年任无考。


林 澈 十四年任。


绍熙中:王孝廉 元年任。  孙昭先 三年任。


孙昭先,字延父,龙溪人。淳熙二年进士,调兴化簿,奉其父昌忠孝勤俭之训,以直道著闻。来知县事,为政简易,催科有法。凡差役亲按户籍,第先后,多方宽恤之,民至有先期输者。修学舍,躬课督,拨废刹田以赡教养。迁通判婺州。除直宝谟阁学士,提点江东刑狱,终官。


庆元中:叶有秋 元年任。  赵师戬 四年任。


嘉泰中:龚 晏 元年任。  杨承祖 四年任。


承祖,字庆袭,龙溪人。以祖汝南泽补官,初调邕州理事曹,断狱得情;再调循州推官;改知本县,劳心抚字。去日,民遮道借留。再倅循州,父老迎谓曰:“故清廉推官也。”终知梅州。


开禧中:赵遵夫 三年任。


嘉定中:陈 宓 三年任。   赵彦侯 六年任。


周 珒 九年任。   赵彦毛 十三年任。


叶 枲 十六年任。


陈宓,字师复,莆田人,丞相俊卿之子也。少及朱文公之门,长从黄干游,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知安溪。尽心所及,尽力所为。作安养院,以待僦力执事往来山谷间病而无所栖止者,取废寺粟岁若干粥之。作惠民局,以药病者,立吏一人掌局,病愈则裹粮送之,死则棺葬之。县有税课钱,名经总制钱,故为民病,府判监簿复欲解补登足,以给兵食。宓言:“县地瘠民贫,逃产者比比而是。本县所纳常数,已是极费支吾,又欲逐月解补登足,此近来酷政,必是胥吏上惑清明。大贤孜孜为国,念兵食之不可缺,而不知兵所以卫民,若使小邑摧胸剸髓以供军,则是以爪牙病腹心也。”事竟得已。他日,吏进各色不系上供钱,曰:“公自用之,此例也。”宓立却之,曰:“入县即为官钱,私有,赃矣!”良久,曰:“此一‘例’字,坏许多贤士大夫。”安溪士民不名宓令,而尊宓曰“复斋先生”。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天不雨,上封事直言,遂请罢归。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军,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愧仆愚昧,不能行耳。”累知南剑、漳州,请致仕。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拜祠命,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三学诸生以起宓为请,而宓没矣。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自言居官必如颜真卿,居家必如陶潜,而深爱诸葛亮。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端平初,赠直龙图阁。


赵彦侯,以儒术饬治,事妥民安,邑用以治。


周珒,弋溪人。莅官,政教兼举,当时以珒与赵彦侯皆继陈宓而治,为立祠并祀焉。


宝庆中:颜振仲 元年任。


振仲,字景玉,龙溪人。以祖师鲁泽补登仕郎,来宰县,留心民隐,振刷冤滥。道有阳高岭,多盗,尉执平民诬曰盗,振仲物色之,知其佣作,有主家,遂得释。守游九功褒异其事,迁倅莆阳。


绍定中:林日选 元年任。  刘 庞 年任无考。


端平中:吴 丙 元年任。   


嘉禧中:林应辰 元年任。  赵崇栗 二年任。


黄坚叟 四年任。


坚叟,福州人。前令陈宓取上乘废刹田赡士,至坚叟为县,田被赀豪所窃。坚叟白守颜颐仲复之。邑士自宓时三十增至四十,至坚叟增为六十。


淳祐中:郑师申 五年任。  赵琖夫 六年任。


汪 愈 八年任。  赵汝畋 十一年任。


宝祐中:潘继伯 三年任。  陈莹翁 五年任。


景定中:李务观 元年任。  黄 裳 三年任。


余直夫 四年任。


咸淳中:钟国秀 元年任。  林 泳 四年任。


郑德济 陈时可 刘 涛 (以上年任无考)



宣和中:吴默之


绍兴中:陈 骈  林 进  李 著  孙 文


张允之  陈佐尧  黄 鲔  连 涧


林浚民  何彦哲


连涧,有题《琴堂诗》:“堂下肃且清,琴声淡而古,学道则爱人,岂独闻其语。”读其诗,有道者也。


乾道中:俞 亮  朱彦明  叶仲翱  林思问


淳熙中:赵善峃  赵廉夫  张 槖  叶之望


陈善庆  彭康之


绍熙中:陈宗训  赵彦早


庆元中:苏 邦  朱端直


嘉泰中:林上行  赵彦邈


开熙中:黄武子


嘉定中:王 迈  赵彦寓  陈紫芝  肖 颉


刘辉叔  谢明复


宝定中:梁焕卿


绍定中:王 彻  黄清叟


端平中:叶 发


嘉熙中:丘 炳


淳祐中:赵彦詠  周武孙  赵汝栗  刘文虎 宝祐中:陈执礼


景定中:阮唐老


咸淳中:赵崇琱  陈应选


簿


咸平中:弭忠信  徐 履  方 衷  林 京


宣和中:陈履忠


隆兴中:叶延寿


乾道中:叶 括  刘遂良  潘彦诗  刘 棣


林宗吕


淳熙中:陈 东  曹 纬  陈敦礼  曹 镇


黄体中  黄 序


庆元中:刘性之  林 焕  叶 延


嘉泰四年:蒲开宗


嘉定中:阳三聘  赵时传  王仲龙  陈 淳


颜惟直  余伯太


陈淳,字安卿,龙溪人。朱文公守漳郡时,淳袖所为《自警诗》为贽,朱文公读之,恨相见晚。与之语,知其用工久且深,直以上达之理发之。淳闻语深默,日益求所未至。及文公去漳,每语人南来吾道以得一陈安卿为喜。淳还更讲明义理,洞究渊微,如是者十年。复不远往质文公。文公有喟然“与点”之叹。文公没,淳僻处南陬。乡间诸老,曩在朱门者,皆已零落;后来者,率累科举,习于见闻,惟邻郡泉、莆间信从者众,而淳之学至晚益尊。嘉定十年,授迪功郎,主安溪簿,泉南诸生预窃自幸有以终教,及将之官而遂卒,于是相与哀之曰:“后学之不幸也。”


宝庆中:陈仕骥


绍定中:黄敬先  朱椿卿


端平中:王翼起  赵必周


嘉熙中:朱履祥


淳祐中:林明恕  虞 机  林 钟


宝祐中:吴 源  薛季泽


开庆中:陈应瑞


景定中:郑履正  任岂潜


咸淳中:林日起  朱 牧  夏 臻


朱牧,字子文,闽县人。主簿安溪,调隆兴府法曹。丙子之变,死于官,下乡人士私谥曰“文贞”,祠于乡塾。元延祐初,致仕福州教授陈某奏祀学宫,以劝名教。



黄 颖 


颖,字仲实,莆田人。从学陈襄,质疑于孙莘老,为莘老所爱重。元祐间,举经明行修,不就。时天下弗就举者二人,而颖其一,适莘老为中丞,因哲宗问及,条其学行以对。诏降袍笏,即家起之。更三期,母促之行,始调清溪尉。历知长泰县。


咸平中:宋文炳  江 白


宋文炳,摄邑令,建学兴教,邑人祀之。


政和中:上官宏


宣和中:许思恭


绍兴中:林 耸  邓 哲  陈若冲  陈大方


  黄 歆  罗时用  杨 棹  钱师尹 隆兴中:曾 注


乾道中:赵彦仁  江 默  陈自修


江默,字德功,崇安人。调安溪尉。丁外艰归,诣武夷精舍,从朱文公讲学。历宰光泽、建宁,皆有异政。


淳熙中:连 举  赵彦达  林 澧  刘 特


陈 祭 


绍熙中:缪 绰  林时英


庆元中:邓文蔚  赵磬夫


嘉泰中:陈 沂


开禧中:方 隆  张开先


嘉定中:吴 泽  李元宗  宋 莒  陈哲夫


赵崇秩  赵希澹


宝庆中:陈子颐


绍定中:赵汝淞  沈汝谐


端平中:赵崇是


嘉熙中:陈应中


淳祐中:陈 涧  陈多福  高必强  杨炎午 宝祐中:胡 绎  赵必稼


开庆中:谢文纪


景定中:连保孙  张泳涯


咸淳中:吴幼桶  赵必练


主学


景定中:高卫能  许君祐


祐,正已率人,有功学校。士子立祠,与钟国秀并祀,曰“二贤”。


咸淳中:苏 巍  郑宰莒



达鲁花赤


县尹


吕 桂  何克明  唐光善  钱宗显


吕桂,字文桂,其先金华人,曾祖吕祖谦尝师胡宪及与朱文公游,桂每私淑焉,遂自金华徙居武夷。至元间,用荐举任剑浦教谕,改考亭书院山长,后迁本县尹。节财爱民,胥吏无所售奸,不负家学。


何克明,至元中任,修建县治。


唐光善,梦斧长子。至元间,蒙古丞相辟为本邑宰,清白著声。子似祖,贞元间,任惠、汀等县都监使。


钱宗显,至大二年簿永春,誓申达上官,罢岁输箭竹之苦,永春人立碑颂德。延祐中,升本县尹。


教谕


林广发


广发,字明卿,龙溪人。生平孝友,规言矩行,通贯六籍,融会百氏,荐授安溪学职,邑僚师事之。会寇作,奉府檄招降,以劳版授其县主簿,仍谋军府事。每俘至,委讯,辄曰:“此平民也。”府帅问何辨?曰:“获于巢穴者贼,捕于井里者民,此皆自井里得之。”福建分省请置汀、漳屯田万户府,以广发为其府经历,兵民请诸分省曰:“愿还此官,活我边人。”



知县


洪武十四年:侯士举


永乐三年:陈善宁 金华人。


宣德中:郑 烈 进士。


正统中:潘 靖 二年任。  刘 祯


邵公阳      路 亨


潘靖,金华人。来令县,朝京道卒,邑民哀之。去之二十余年,为立遗爱碑,请漳洲布衣陈真晟为记。记曰:“公善作斯邑,其大者新学校,劝耕桑,均徭役,抑豪右。邑大饥,谕巨室出羡余赈贫乏,奏免税银九千余石,招复流民百十余户。事苟利民,虽难不避,虽小必为。吏民皆不敢欺,而亦不忍,虽深山羸老,扶杖而出,愿一见焉。岂真所谓循吏者耶?”


路亨,当涂人。居官廉慎,宽以御民,加意学校。


景泰中:李 青 五年任。    饶守中 


天顺中:叶 暹 江西人,监生。 杨 纪 江西人,监生。


成化中:李 晟 广东人,监生。 魏 荣 浙江人,监生。


陈 錡 东莞人,监生。 谷廷怡 乐清人,监生。


吴 英 山阴人,监生。 方汝荣 监生。


方汝荣,字君实,绩溪人。以监生任,清勤爱民,尊严教士。以事忤郡长吏,中以法;当道察其廉能,竟得释。随以愤卒,士民大恚。


弘治中:徐 朴 湖广人,监生。 吴 琎 乌程人,举人。


陈 辅 乐清人,举人。 黄 泽 太和人,举人。


彭 安 潮阳人,举人。 蒋 禄 浙江人,监生。


正德中:黄 著 元年任。    李 锐 监生。


王廷佐 宾州人,举人。 


彭 黄 安福人,举人,十年任。


张 俊 绩溪人,监生,十二年任。


龚 颖 十四年任。


黄著,字子诚,顺德人。以进士任,正大宽平,以才改泰兴。


李锐,丰城人。由监生任,居官清勤,兴利除害,以才被檄勾当漳州等府公务。卒于官,囊橐如洗,士民哀之。


龚颖,字栗夫,吉水人。以举人任,治县有声。崇名教,辟左道,修县志,改庙学,建书院以祀文公。邑有虎患,作文告城隍,一月而杀三虎,邑人神之,曰:“宋陈公宓亦尝如是。”


嘉靖中:黄 怿 五年任。


周 鼎 寿昌人,监生。十一年任。


江 鐩   歙县人,监生。十二年任。


倪用明 十五年摄。 


殷 楘 十六年任。


梁 柏 桂平人,监生。十九年任。


易广礼 宜春人。二十四年任。


汪 瑀 歙县人,监生。二十七任。


莫大壮 桂林人,举人。三十二任。


王渐造 番禺人,举人。三十四任。


张文卿 丹阳人,举人。三十八任。


陈 彩 庐陵人,举人。四十二任。


蔡常毓 东莞人,举人。四十四任。


黄怿,字德和,萧山人。以举人任,举行明六谕,辑吕氏乡约、陈氏训词,附列教条为十四禁,以防民止汰。月立长、副董之,善有纪恶有书而考成焉。县承剧寇残伤之后,缓刑薄征,令富室能贷饥民者,熟日官倍偿之。县产美葛,阖镇峻索无休,下令禁织罢市,以止征求。同安驿借助不赀,持义力辩,竟罢百年无名之赋。至其他治行,真切条理,父老道之,有击节震襟者。升常州通判。晋江陈琛寄怿诗,其序曰:“安溪好山水,念欲往游,未暇也。近闻诗书礼义之政浸灌于山水之间,山弥高而水弥深,使我神爽飞越,便欲蹑履持竿,登高临流,而老足未能也。”有诗载于后。


倪用明,本府经历,廉慎有为,一毫无染。


殷楘,星子人,以监生任。兴废举坠,敏于从政。


隆庆中:张 锧 泰和人,贡士。二年任。


陈尧道 容县人,贡士。六年任,以贪削职。


万历中:俞仲章 旌德人,举人。四年任。


方大任 遂安人,选贡。八年任。


高 杏 丰城人,贡士。十年任。


冯时鸣 上元人,贡士。十二年任。


夏建寅 秀水人,举人。


章廷训 泾县人,举人。二十六年任。


陆万里 桂林人,举人。二十四年任。


廖同春 泰和人,举人。二十七年任。


高金体 临安人,进士。二十九年任。


孙文质 苏州人,摄。


王贤卿 琼山人,选贡。三十四年任。


任守翰 旌德人,举人。三十六年任。


傅 灿 全椒人,选贡。三十八年任。


郑绍武 归善人,举人。三十九年任。


周之冕 德化人,选贡。四十三年任。


贺 详 字约甫,湘乡人,举人。四十四年任。


王用予 灌阳人,举人。四十八年任。


夏建寅,以举人任。廉明果断,不受私书。或以公事行村落,自携糗粮,不食民间一饭,虽妇人童子,知其廉也。被中伤谪去,儿孙徒步,行橐萧然。


廖同春,字元叔,以举人任。为县于诸纠纷无假参伍牛马问,摘发无匿。邑中舞文巨猾弱肉强食者,不惮柱后惠文,弹治之,皆夺气骇走。以不能磬折,弃官归。归时,其侄子从行,指箧语人曰:“吾叔氏箧中有缣缃,皆自里中来。充筐篚者,非泉州物也。”


高金体,字立之,临安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持官廉公,造请士大夫有礼,接师士以和。严为令,民自死以挤人死者,豪强纳产以夺人产者,必无轻宥。师听已毕,持断如山。邻封勾摄慎发,以戒枉逮。他如核粮额,饬邮传,治道路,葺城郭,缮学宫,百凡犁举。调繁侯官县。


孙文质,苏州人。由吏员任泉州卫经历,明作有为。尝署县,便民。其后县两缺令,群请上官再摄之。


王贤卿,琼山人。万历三十四年以选贡任。为治严明,不受私书,不食民间饭,如前夏令然。听断立剖,征输无额外羡,岁歉则缓征以待岁。徒杠舆梁,如时修举。暇与邑士讲艺。逾期,官无逋租,野无沟瘠,豪猾不作,狱讼无冤,而又醇醇宽大,不沾沾见奇。擢安宁知州。


郑绍武,归善人。三十九年以举人任。莅官清谨,裦然有文词。


天启中:周崇极 湖广麻城人,举人。二年任。


蒋日华 江南华亭人,举人。四年任。


卿震臣 湖广人,举人。七年任。


蒋日华,江南华亭人。莅任伊始,修葺黉宫,额曰:“文峰拱秀”;鼎新四箴亭,额曰:“更新”。巡郊野,劝课农桑。遇岁荒,开仓赈给。安邑密迩郡城,宦干踞埠横抽,持正不阿,力行禁止。宪批漳邑人命,暮夜馈金不受,禁火耗以均赋役,设木皂以剔蠹弊,兴利除害,事难枚举。户无差扰,民安衽席其大端也。若夫集诸生讲学督艺,午未联捷李光龙、壬午科王梦弼、丁酉科陈嘉章,皆其所首拔者,士民戴之。皇清康熙八年呈详入名宦祠祀焉。


崇祯中:许自表 贡士,二年任,擢河南道御史。


林得兰 云南马平县人,举人。八年任。


周鸣谠 浙江乐清人,举人。十年任。


施酬素 云南鹤庆军民府人,举人。十三年任,升贵州麻哈州知州。


周宗璧 浙江永嘉人,举人。十六年任。


张国宗


许自表,字无已,号箕颍,苏州吴县人。莅安邑六载,惠沾士民。刻石镌像,奉祀于文昌祠。郡天官冯时来赞之,其略曰:“侯下车,廉知利弊;务清静,与民休息。夙夜饮冰,仰体朝廷宵旰以子惠元元。尤加意催科,独存抚字,用恭恭身,用约约下,一似先儒之正已率物,而郡国自理,所过者化,未有以逾也。今玺书下征侯以宰一邑者宰天下,鸿昌茂明之业,朝家且永赖之,岂独区区惠我清溪哉?宜其寿贞珉于勿替也。”侯时膺行取,御点特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后以直疏劾首相温体仁,御批云:“留斯言为千古模范,降三级以儆狂臣。”左迁国子监典簿,寻转升工部主事。致仕,以寿老。令安邑时,门多俊造。太史李光龙、乡荐王梦弼、王复表、洪龙见、李际煌、 明经蔡汝熙、黄云璧、梁梦桥,均荷夫破格鉴赏。


皇清


知县


顺治中:徐腾鲸 辽东辽阳人,廪生。领贝勒王札付。三年九月任。四年内奉旨实授江南淮安管河同知。


陆 坦 辽东杏山人,贡士。七年任。


沈 陑  江南宣城人,贡监。十年任。


韩 晓 陕西长安人,廪生。奉定远大将军世子札付,十二年十一月任。


桂 攀 浙江慈溪人,举人。十七年任。


徐腾鲸,辽阳人。以廪生领贝勒王札委是任。鼎革之后,人心未固,侯振刷纪纲,抚绥黎庶。越明年,南寇震邻。侯适以期会郡行,回至珠渊渡头,贼设伏,前导被歼。时有一妪,引侯微服从间道返治。侯仗其义,奖以金钱。旋妪为贼所害。侯闻之,哀悼无已。爰是安邑不轨之徒林艮等踞新溪、赤岭,苏乔临、倪池等四哨踞来苏、感化,南贼杜宗文踞长泰仙洞寨,聚党杀掠,蔓延山陬。侯日夜巡逻堵御,寝处靡宁,同守将邵惟真、孙光翰练乡壮,置战守两具,相机协剿。一追林艮于永安车头洋,一攻杜宗文于长泰仙洞寨,各斩贼首数十级。群贼闻风而遁,惟林艮一伙尤炽,侵逼城疆。侯运筹决胜,屡战屡捷,附邑之民,均赖保全。继奉上檄以孤城莫支,召印官、守将撤兵归郡,侯偕往,百姓失恃。未几,海寇陈辉窃据安城,民不堪命。幸大师到闽,海寇鼠窜。侯同折副将统兵恢复,士民见侯,如见父母。劳来安集,扫清贼窟,地方以宁。


韩晓,陕西长安人。父韩大缙,授兴化同知,督铸钱局,晓以廪生随任。会王师到省,赴定远大将军世子考选札委。时海寇隳城之后,地方凋瘵,哀鸿未定,侯莅任多方安辑,际军需繁兴,粟米之征能加意抚字。犹虑海氛虽遁,城垣未筑,风鹤靡宁,终非久安之策;于是,集绅衿耆庶,会议筑城,听舆谋,匠费出于九甲免役之输,申请当道,报可。越丙申正月取日召匠兴工,鸠工协作,为之相旧址,程上物,称畚锸,区画有方,调度得宜。绅士分督,庶民役工,劳逸适均,远迩子来。数旬之内,百堵俱兴。城工造竣,縻费逾千,不伤公贮,不竭民脂。邑颂其功,镌城额曰:“朱子原标龙凤景,韩侯再造清宁疆”。又越年,募盖串楼以遮风雨,增砌泊岸以护城台。迄今雉堞巩固,金汤无虞,世世赖之。侯之功堪不朽矣。


康熙中:来承祉 本府海防同知,陕西高陵人,拔贡,元年摄县篆。


关弘异 广东顺德人,恩贡。二年任。


杨 贞 江西南昌人,已亥进士,七年任。


阎 泂 江南山阳人,辛丑进士,八年任,丁忧回籍。


谢宸荃 字亮工,号郎屏,直隶安肃人,辛丑进士,十年五月任。



县丞


洪武中:蹇信海 十四年任。


原 鼎 冀州人,二十三年任。


永乐中:戴 玠 三年任。


玠,潮阳人。兴学课农,招复流移,一邑称治。


主簿


洪武中:岳 广 十四年任。


永乐中:宋 和 闽县人,三年任。


宣德中:熊 文 南康人,九年任。


典史


洪武中:傅 纯 十四年任。


永乐中:赵 显 保定人,三年任。


宣德中:徐顺道  任 伭  


正德中:王 维  洪 宽  漆 昶  管得中


陈景祥 


景泰中:徐 岱 


天顺中:谢日新 


成化中:宋 信  周 密  江廷昌  陈 安


傅 鼎 


弘治中:罗 亨  金 继  李 亨 


正德中:蔡 珍  徐 恒  杨守畏 


嘉靖中:涂 玺  潘 济  胡 瓒  邹 奇


钱良美  吴 镇  王 釴  周 祥


董 珊  邵德隆  姜 衮  杨 明


衮,南昌人。三十八年任。有贼自同安来依仁劫掠,衮督兵捕斩无遗。


隆庆中:凌 杰  区绍祯 


万历中:朱 礥  叶 潮  尹 滏  张 宣


徐文熹  张 林  丁应鳌  黄尚佐


魏家栋  杜 维  吴守让  李大宾


韩仲友


天启中:熊汝麟 江西人。


崇祯中:沈 能      俞昌霖 仁和人。


贺良臣 江南人。  曾士达


蒋士第 宜乌人。


皇清


典史


顺治中:柳名臣       赵 璧


白启睿       李 彩 摄。


赵 伦 东阳人。   余明佐 会稽人。十七年任。


康熙中:刘斯亹 南昌人,四年任。


陈笃敬 河南长葛人,七年任。



主学


洪武中:蒋宗禧 泉郡士,承檄来教。


教谕


永乐中:胡 侪 海阳人,举人。  钟 兴  都 纲


洪熙中:林 清


林清,兴化莆田武盛里人。为是邑教谕,遂卜居长泰里镇府乡,迁南安十四都。六世孙忠,都督同知,任陕西阶州协镇。忠胞弟暹,都督佥事。忠子应恩,入监,候选知州。


宣德中:陈 政


景泰中:陈汝荣 广东人。  袁 纲


天顺中:陈 催       徐 碧


杨 巘 新喻人。


成化中:方 盛 歙县人。  王 伟 德庆州人。


黄 秉 广东人。


弘治中:盛凤仪       伦 喜 顺德人。


林 源 温州人。


凤仪,字景端,揭阳人。成化中,以贡授仁化训导,贤声著闻。转本学教谕,署县事。拓学地,新殿庑。秩满乞休,生徒遮留至数百里。


正德中:刘子明 金溪人。  王 龙 义乌人。


邹 鲁 


邹鲁,南海人,十二年,以举人任教谕,博学工文,雅重道义,表章先贤,善诱后进。


嘉靖中:程 迈 高名人。  孙 栎 番禺人。


闵文鸣       孔一贯 


于 楠       李 钥 桂林人。


吴 彻 英德人。  裴 辂 贵溪人。


俞廷相 丽水人。


隆庆中:汪世清        陈 谦 龙南人。


万历中:钟 沛  番禺人,举人。李元化 弋阳人。


陈 钦 山阴人。    江汉朝 光泽人。


陈九有        车会同 金溪人,举人。


郑 岱 澄海人。   滕养志 溧阳人。


石若圭 金华人。    欧绍益


黄仲英 宁化人。    江震鲤 松溪人。


章文纪 龙溪人。    胡子昭 峡江人。


黄世亨 番禺人。举人。 林日休 福宁州人。


黄飞鲲 莆田人,举人。


天启中:王国祯 福州长乐人,举人。四年任,升教授。


张弘略 顺昌人,举人。七年任,升教授。


崇祯中:郑楚勋 莆田人,举人。二年任,升知县。


王敷恩 长泰人,举人。七年任,升通判。


孙昌祖 侯官人,举人。十年任,庚辰进士,选嘉兴府推官。


李霞绮 莆田人,举人。十三年任,历升礼部司务。


赖 训 汀州人,举人。十六年任。


孙昌祖,号鹤林,侯官人,甲子乡荐第二名,署本邑教谕。慷慨有远期,诸生贽节,初不沾沾,且以文章品行相劝勉。月课定格,必择其尤者同笔研,集宴讲学,引经据典,才兼诗赋,寄趣骚雅。由本学会试,遂登进士。安溪自设教以来,所未尝有也。授嘉兴府推官,归老于家,清风尤足钦慕。


皇清


教谕


顺治中:王皋捷 兴化人,贡士。四年任。


李公鉴 福州人,举人。六年任。


陈维鼎 兴化人,举人。九年任。


张 晃 闽县人,已卯举人。十二年任,升镇海卫教授。


康熙中:段有彩 南平县人,举人。四年任,升四川彭水知县。


张 毅 福州侯官人,庚子举人。十年任。



训导


洪武中:洪 钟 十四年任。


吴 衡  黄 宰  黄 琮  陈 政


卢 宗  江永安  许 询


(自衡而下,年任无考)


成化中:郑 璋 黄岩人。  方允奇 浙江人。


李 瑽 博罗人。


弘治中:何 惠 连州人。  宋 枢 金华人。


程凌云 


嘉靖中:苏 钢 仙居人。  周 汉 吉水人。


涂 耿 丰城人。  童 璞 兰溪人。


石 麟       杜 吴 


孙 统       王国善 揭阳人。


陈 瀚       李 祚 旌德人。


隆庆中:李朝卿 保昌人。  卢学颜 


万历中:蓝田学 大埔人。  谢乾元 南海人。


程一道 万年人。  王   沛 丽水人。


严光翰 莆田人。  黄 焕 浦城人。


胡尧元 福州人。  何成周 长汀人。


罗德先 长汀人。   唐尧仁 善化人。


郑国卿 永定人。


天启中:李 晏 阿迷州人,贡士,三年任。


龚奎寰 延年人,贡士。


崇祯中:陈闻政 兴化人,贡士。


邹 迁 龙溪人,贡士。


皇清


训导


顺治中:董道亨 福州人。


陈学曾 兴化人,贡士,九年任。


莫其昌 上杭人,贡士,十五年任,康熙四年裁缺。



巡检


正统中:马 郁 十一年任。


天顺中:李 森 


森,字俊茂,号朴庵,感化里人。少慷慨,有志尚。读书猎大较,不数数占毕间。席先资,田数万亩,粟数万钟;计山百区,出木数千万章;僮千指。益尽力居积。乃计岁入,捐粟千斛别窖之。凡亲戚朋友,若里中矜人娶者、嫁者、病者、葬者、火若盗者,咸取给焉。他有缓急,随事赈赡,各极意去。郡太守欲修治堂,管库不给,以谓森,森慨然任之。无有简便,遂壮大观。则又佐修郡学,已治邑治堂若邑学如本郡。一日过剑口渡,见行人病涉,森曰:“兹延、建、汀、邵四郡所取道也。”庀匠石,酾水为二十梁。工未就,有老人语森曰:“盍塔诸?”言已不见。森塔之。复建莆田江口桥,修郡中东岳行宫及贤妙观,创五帝殿寝,祀为檀樾。复为本邑建龙津、凤池等二十五桥,龙津、清溪等宫、狮子等岩凡九所。复辇木浮海,助建福州芝山寺,前后费不赀,而李长者之名闻于闽中。天顺中,应诏出粟五千石赈济,又慕义输边三千石,朝旨旌为“尚义”,锡文绮二。森诣阙进方物称谢,命羊酒宴劳之。森念承平久,即萑符不逞,曷以应卒?戒家僮饬兵杖,习拳勇。乡落盗先后发,有酋徐子通、苏隆、黄宗成等数十徒,悉擒杀之。沙、尤寇掠泉,森率敢死士掩击,生俘酋党魏崑


玉、褚良宗等百余人,招抚及夺回被虏亡算。宁阳侯陈懋、保定伯梁宝、刑部尚书金濂等上森功,授漳州九龙岭巡检。顷之,从安溪民请,调源口。永春、德化,前后缺令,监司署森摄,多惠绩。亦尝摄本邑事,捐资修公署,建仪门,百废为之一新。森胞弟却砮咸骈为义,别有传。李氏子孙称森曰“旌义公”。森平生嗜义好施,所建造庙堂、桥梁等百十大事,计经营五十年。无旷时虚岁,盖性命于功德者乎。后明季乙亥岁,郡堂倾挠,复抡材清溪,得大木一,合抱轮囷,足任主器,则森向所遗也。神物有待轮奂苞茂,人谓李氏造郡堂者再,斯不称故国乔木哉!


弘治中:宋 升  赵 昂


正德中:鲁廷广  沈 和  莫 恕  罗 琎


李 元


嘉靖中:施 吴  滕 钦  陈文举  宋 伏


张 岳  许黄章



训术


林 裕  林 润  吴 华  林应麃  张 奇


陈可宗  吴主信  郑士晋  林云和  黄道斌


詹经东  苏 庆  唐茂兰   兴一人。  陈启镰  在坊人。


皇清


武职


顺治中:邵惟真  参将,浙江衢州人。


孙光翰  守备。   李可知  守备。


刘锦绣  把总。   高自辛  辽阳人。


田登龙  千总。   余得胜  千总。


周天玺  守备。   张国栋  守备。


康熙中:董国安  千总。   杨守伏  千总。


曾 彪  千总,漳州诏安人。


林 孟  都司,永春人。


(《安溪县志》卷之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