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苦难,大多与钱有关
确切地说都是因为“没钱”
我专注姓名学研究30年
主张起名应特别注重增强财运
规划一个先发达而后立德的富贵人生
财富姓名学,三才五格起名法,姓名测试打分

八闽通志 明 黄仲昭 九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17 分类:
成化十八年,知府陈勉,知县陈廷忠重修两斋并号房一十二间,改建馔堂及教谕廨舍,并增建号房八间,又重建宰牲房库房,夹于殿之左右,又有米廪在明伦堂后

卷之四十


  公 署

  闽为东南一藩镇,环数十郡县之地,而统数百万之民,于是乎有岳牧以宣政化,有臬司以正百度,有帅臣以诘戎兵,而复莅之以重臣,察之以台宪,其间百僚庶职分任其事者又纷然不一,而莫不有公署焉。公署者,凡其听事之堂与其燕处之室皆是也。虽职位有崇卑,而等威有隆杀,然堂必高明,室必静深,皆足以为听事安身之所,是岂徒尊崇其身而已哉!实所以疏视瀹听,澄神净虑,以清政令之源也。自版图入我皇朝,初仍元旧,其后渐次改作,迄今百二十余年。自藩省以及列郡大小诸司公署,盖罔有不备,而亦罔有不饰矣。诸君子攸宁于是者,必勉其力之所能为,而尽其职之所当为,使夫俯仰无怍,如《羔羊》大夫之委蛇自公,斯可矣。攸宁于是者,必端于而身,刑于而家,使夫隐显一致,如卫武公之不愧屋漏,斯可矣。若乃刑赏出于爱憎,曲直徇于货贿,假公以营私,矜己以凌人,则处非其据。《曹风》侯人之刺,《周易》负乘之讥,其能免乎?朝廷崇公署,以处有位,有意盖如此,而凡吾徒皆不可以不知也。乃志公署。

    方面

      统莅使臣公署

  镇守衙门在福星坊内,宋尚书王祖道故宅也。国朝洪武初,驸马王恭居之。正统间,遂为镇守内臣公署。其东为花园。其中门外,左为供应所,右家属居室。按《三山志》并续志:伪闽五州1诸侯馆所、宋帅属廨舍、元都转运盐使司俱在福星坊内,疑即此也。

  巡抚公署在府学大成殿后,旧贡院地也。其前古府学杏坛之址。洪武十七年,布政使薛大昉割以盖贡院。成化七年,迁建贡院于平山之下。八年,遂改创为察院。今为巡抚都御史公署。

  提督市舶衙门在光泽坊内,旧织染局地也。初建于府治西南法光寺东。成化十六年,提督市舶都知监太监韦查与织染局互易创建2。(上三公署俱布政司东南。)

  巡按监察御史察院在布政司西南,旧在按察司西偏。永乐十九年,巡按监察御史陈绍夔以都指挥佥事扬□宅创建。至正统十年,御史陈永始奏迁焉,即今所也。其厅堂南向,自仪门外折而西,复折而北,通西街,为外门。天顺间,乃广其南偏地,建外门于仪门之外,而通道于外门前之东西,旧通西街之外门遂塞焉,成化八年,改建旧贡院为察院,遂以为按察分司。弘治元年,改察院为巡抚公署,仍以此为巡按公署,今俗呼西察院。

  清军监察御史察院在布政司之东百步许,永乐间为都指挥钱3贵宅。正统六年,以创军器局。其后知府吴信徙局于府治之西,遂旷其址。景泰三年,布政使黄懋重修葺之,以为往来使客寓宿之馆。今为清军御史公署,今呼东察院。

      文职公署(属司附)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在子城坊当三山之中。晋郡守严高建为刺史衙。唐为都督府,又为观察使衙,又为威武军衙。五代梁为大都督府。伪闽僭号,改作逾制。宋兴,钱氏纳土,悉废撤焉,独明威一殿仅存。守臣避不敢居,以为设厅,凡勅设宴集,乃在于此。而即其西建大厅,以为视事之所。天圣五年,郡守章频始于其东创都厅。九年,郡守郑载重建大厅。景祐四年,郡守范亢复于大厅之西建小厅,后更名清和堂。宋末,端宗即位于此,以设厅为垂拱殿。元或为行省,或为宣慰司,更置不常。至元十九年火。二十年,右丞蒙古歹建省厅于设厅旧址。置左右司,创诚心堂,立仪门,列东西吏舍军庑。国朝洪武初,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正堂。匾曰“宣政”,后堂匾曰“退思”。永乐中,东廊火,布政使吴福重修。正统中,西廊火,布政使孙升重修。仪门前东西旧各有门,东即古东康门,今塞之,而以其地建分守便厅。西即古西园门,今亦塞之,而以其地建巡海便厅。外为醮楼,其下即外门也。 经历司在宣政堂之左。 照磨所在宣政堂之右。 理问所在仪门外西旁。元至元二十年,右丞蒙古歹建。厅之东有吏目厅。 司狱司在理问所内西南,又西为监房。 广积库在布政司西廊后西南隅。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在布政司之南,少西即宋提刑司也。按旧记,公宇有上下衙,盖提刑与同提刑各为一司,皆明道二年提刑刘立之建。乾道间增置武臣,初寓转运行司。淳熙三年,武提刑叶南仲始分建公宇为东西两厅以视事。元初,改为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后复改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并以东厅视事,以西厅为南台监察分治行司。大德八年,宪使普化增筑东厅旧址,建公厅,匾曰“中正”。复建后堂,匾曰“钦恤”。仍葺两庑而新之。至治三年,仪门火,宪使咬咬重建。国朝洪武二年,改为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十七年,佥事谢肃重修,更前堂之匾曰“澄清”,而移中正之匾于后堂。建福宁道于中门之东偏,以旧监察行司为察院,巡按监察御史居之。正统五年,移福宁道于钱局,移察院于西街,其地皆入本司。第二门及仪门,旧皆折而东出。天顺三年,按察使胡新更为仪门于中门之南。以旧仪门前之地易民居,辟为广衢东出,其西通西衙小巷。成化元年,按察使马文昇复鬻民居辟为广衢西出。又以旧二门仪门之间空地建便厅西向以为分司。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照磨所在正堂之西。 司狱司在按察司中门外之西南。 赃罚库 架阁库(俱在照磨所之西北。)

 属司附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在谯楼之西,即宋西外宗正司也。按旧记宋转运行衙,在威武门西南,东为运判司,西为转运司,而于其南同一门曰西总。熙宁既筑子城,并二司为一,更其门东向。时提刑二司实在其北,政和间始并入提刑司,而迁转运行司于府东迎仙馆。靖康元年,又以廉访使者衙为之,在试院之西,即旧驻泊厅地也,而迎仙馆遂为转运东行司,寻废。元更置福建等处盐课市舶都转运使司于福星坊内旧福星馆后,或为福建等处都转运使司,或为福建盐课都提举司,或为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更改不常。皇庆元年,始移置今所。延祐四年,运使郭朵喜建。国朝洪武初,改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成化十四年,运使康骥重建正堂之东夹室。二十三年,运使金迪重建后堂及外门。外门之前,旧有坊匾曰“国计”,亦重新焉。又创建运使及添设同知廨舍各一所。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架库阁在经历司之东。 广盈库在正堂之西。 南台盐仓在闽县时升里,宋天宁寺遗址也。元延祐五年创建,国朝洪武五年重建,凡为廒二十又四,缭以周垣。天顺八年,运使刘玑增建廒六。弘治元年,运使金迪重修,复创建官厅并鼓楼外门。

  福建市舶提举司在布政司西南,侯官县之西,都指挥佥事王胜宅也。旧置司于泉州,后番舶入贡,多抵福州河口。成化五年,巡抚副都御史张瑄奏请移建于此。内有吏目厅。 进贡厂在府城东南河口,国初创建。凡番国贡献方物,初皆贮于此,然后转以上进。 怀远驿在进贡厂之南。国朝创建以为番国使臣馆寓之所。


      武职公署

  福建都指挥使司在布政司之东南,即宋试院地也。元为福州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元年,改为福州卫。八年,更为福建都指挥使司,驸马都尉王恭辟而新之。三十一年,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署福建都指挥使司事陈俊重建正堂。宣德八年,都指挥佥事刘海重建后堂。景泰间,都指挥同知刘宽重修。成化十九年,都指挥同知马澄、都指挥佥事辛晟建吏舍三十六间。二十二年,复修葺后堂,并增建左右厢房四间。 经历司在正堂之左。 断事司在都指挥使司之西,亦宋试院地也。元为录事司。国朝洪武元年,改为福州卫镇抚司。八年,始以为断事司。厅之东有吏目厅。 司狱司在断事司之西。 烽火门等五水寨造船厂在府城东南河口。旧福州三卫各置一厂,左卫厂在庙前,中卫厂在象桥,右卫厂即今所是也。景泰间,镇守监丞戴细保议悉并于此。每岁选委清干指挥一员,提督修造各水寨备倭舟船。

    郡县

      福州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东北一里许,与按察分司相并。洪武二十一年,指挥佥事柏坚等创建仓廒,名曰“常俶”,后废。成化间改建以为布政司,清理军政官视事于此,俗呼清军馆。 长乐县一所,在县治之西。洪武初建。成化二年,参政赵昌撤而新之。 连江县一所,在县治西福宁道之左。旧在钦平上里,成化十年,知县章武改建今所。 福清一所,在县治东南,旧为际留仓。天顺七年,参事尹淳建。 古田县一所,在县治北文登坊内,正统间建。 罗源县一所,在县治西衮绣坊内。旧为税课局,正统元年,典史华崇改建为分司。成化十七年,知县陈瑷重修。

  按察司分司在府治东北一里许,与布政分司相并。洪武二十一年,指挥佥事柏坚等创建仓廒,名为“常俶”,后废。成化间改建,以为按察司,清理军政官视事于此。

  福宁道在布政司西南三山驿之西,即元西驿也。旧在按察司中门内之东,正统五年迁于钱局。成化七年改建为贡院,迁移今所。 长乐县一所,在县治东儒学之北。洪武初建为按察分司。二十八年改今名,后仿此。连江县一所,在县治西。洪武十一年,主簿由祐建。 福清县一所,在县治西南,元捕盗司也。国朝洪武十二年改建。 古田县一所,在县治西,洪武十一年知县王安建。 永福县一所,在县治西,洪武十四年建,后毁。藩臬行部至邑,俱寓治重光寺。 闽清县一所,在县治东,洪武九年建。成化五年,知县左辅重建。 罗源县一所,在县西衮绣场内,洪武九年署县事税课局大使杨清卿建。

  贡院在布政司东北平山下。旧在谯楼之东。宋元祐五年,郡守柯述创建。国朝洪武十七年,布政使薛大昉移于城南兴贤坊内,即今巡抚公署也。成化七年,移建今所。其地元时为三皇庙。洪武二十九年,以古帝王非郡县宜祀,遂废。永乐九年,为铸钱局。正统五年,改为福宁道。至是,尽撤其旧,中建至公堂,后为衡鉴堂,两旁为厢房。堂之东为誊录、受卷、弥封之所,西为对读、供给之所。衡鉴堂之北为内帘中堂,匾曰“公明堂”。东西列屋数间,为考官阅卷之所。两旁庖湢列焉。至公堂之前为试场,场之中为明远楼,南为门三重,前临长街,中建一坊,匾曰“贡院”。两旁为二坊对立,东曰“论秀”,西曰“登俊”。莆田柯潜为记。


 文职公署

  福州府在布政司之西,即宋安抚司春台馆忠义堂之地也。元为亳州万户府。国朝洪武二年,改建为福州府。七年辟廨宇,二十一年火,二十六年知府廖崇德重建。中门外西南为营造军器库,东为土地庙,直南为外门。外门直街出百步许,临西街立坊,匾曰“宣化”。 经历司在正堂之西。 照磨所在正堂之东。 司狱司在府治中门外之西。 大储库在照磨所之东。 架阁库在穿堂之西。 税课司在府治东南安泰桥北西偏。 常丰仓在府治西南,旧为雪峰寺廨院。五代时,王审知改为罗汉寺,后废。国朝洪武十七年,遂以其址建常丰仓。正统五年火,八年重建,为廒凡二十有六。 织染局在府治西南地平寺东,旧为提督市舶公署。洪武八年,建于府治东南光泽坊内。成化□□年,以其地建提督市舶公署,遂以此为织染局4。 阴阳学在布政司谯楼之东。 医学在谯楼前街西。景泰三年,镇守奉御来往重建。(上二学俱洪武十八年设,后仿此。) 僧纲司旧在府治东南闽县左二坊石井巷,后废。今寓于开元寺内。 道纪司在府治东南九仙观。(上二司俱洪武十五年设。)后凡僧纲、僧会、道纪、道会司,俱仿此。 三山驿在府治西南,即宋提刑司团结军寨之故基。宋时城中为驿五,后尽废。元至元间,以宋赵资政府为在城驿。元贞二年,平章高兴移今所,创东西二驿,今驿即东驿也,其西驿,成化七年改为福宁道。 三山递运所在府治西南三山驿前少东。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府治前宣化坊之左右也。旧俱在布政司东,今东察院地也。正统六年,知府吴信移建今所。)

  闽县在府治东南秀实坊内,净业寺故址也。旧在闽都坊内,宋嘉祐七年重建。元大德二年,县尹郭升之复建。国朝洪武二年,知县路圆玉移建今所。□□□年,知县邵奎重建典史厅,在正厅之东。县狱在中门外之西。 五虎门官母屿巡检司在府城东南嘉登里,洪武二年建。 闽安镇巡检司宋为监镇衙,元为巡检司,国朝洪武二年建。 税课局在府城南时升里中洲,今省其税闽安镇税课局领之。 闽安镇税课局洪武二年建。(上二公署俱在府东南江左里。) 大田驿在府城南西集里。 江南河泊所在府城南嘉崇里,洪武十六年建。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外门之左右。) 横山铺在嘉崇里。 江南铺在时升里。 白湖铺在光德里。 龙卧铺在开化里。 方北铺 圆屯铺(上二铺永福里。) 方南铺 □□□铺 梁山铺在集善里。 大田铺在西集里。 义溪铺在□□里。 尤铺在□□里。(已上十二铺俱府城南。)

  侯官县在府治南官贤坊内,唐贞元间始自旧县徙入郡城。元至大间,又徙建于城西旧澄澜阁址。至大十六年,为普平章衙。国朝洪武三年,后为县治。二十九年火,知县张继重建。永乐元年复火,乃權构以莅事。宣德七年,主簿张铎、典史李伟始建厅宇。厅之东为典史厅,西为库。中门外之西为县狱。正统五年,知县梁叔蒙增建穿堂。 竹崎巡检司在府城西北十六都,正统六年建,十四年火,景泰五年重建。 洪塘税课局在府城西二都,洪武三年建。 小箬驿在府城西北三十四都。 白沙驿在府城西北三十四都。(上二驿俱元时置,国朝因之。)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之左右。) 城西铺在西关厢。 陈湖铺在三十五都。 叶洋铺□□□□。 白沙铺在二十四都。 马坑铺在三十四都。 大濑铺 松岭铺在十九都。 丰田铺在三十四都。 汤池铺在二十三都。 小箬铺在三十四都。 横路铺在府城西北。 嵩滩铺在二十五都。(上十二铺俱在府城西北。)

  怀安县在府治北子城坊内,初治芋原江北。洪武十一年,县丞张希关奏移入城。十二年,知县薛武始建于今所。景泰五年,知县吴益重修正厅之东为典史厅,又东为库,中门外西偏为县狱。 五县寨巡检司在府城西北十七都。以其地接闽,侯官、闽清、古田县界,故名。元至元三年设,国朝因之。 杨崎税课局在府城西南九都,洪武元年设。旧无廨宇,十七年以没官卓子康宅为之。 芋原驿其怀安递运所之西北一都。 怀安递运所在府城西南一都,即旧县治也。洪武十二年,县治移入府城,遂为递运所。 旌善亭 申明亭(俱在登云坊内。) 总铺在布政司谯楼内之东,洪武初建。 梅亭铺 土枢铺(上二铺在二都。) 游崎铺在十二都。 葛崎铺在十四都。 铁岭铺在十五都。(上六铺俱府城西。) 来宜铺在二都。 北岭铺在三都。 宦溪铺在四都。 任溪铺在五都。(上四铺俱府城东北。)

  长乐县在六平山之前,唐武德间置于敦素里平川。上元初,防御使董玠以其地湫隘移建今所。至元三十年,达鲁花赤荅失蛮重建,匾其正堂曰“承宣”,后堂曰“退思”。国朝景泰元年,知县龙韬修建一新。正堂之东为典史厅,西为库,中门外之东为县狱。 石梁蕉山巡检司在县东南十五都。旧在梅花千户所城,洪武二十年迁今所。 小祉山巡检司在十八都龙江。 松下巡检司在二十都大祉。(上二司并洪武初建,在县南。) 税课局在县治西,洪武间建。成化十七年知县罗叙重建。 长乐仓在县东二十四都梅花千户所城东门内。旧隶于所,正统六年,改属本县。后凡卫所仓俱仿此。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在税课局前,今毁。) 河泊所在县东南十五都。 僧会司在县治西天王寺内。 际留仓在县治中门外之西。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俱在县东隅。) 总铺在县治之西。 沙径铺在十都。 沙头铺在十七都。 梅花北辽铺在二十四都梅花城东。(上三铺俱县东。) 巴头铺在县东南十九都。

  连江县在龙际山之南,鳌江之北百步许,唐武德间建。宋治平四年重建。元至元三十一年,县尹董正重修。至正六年毁于寇,唯仪门谯楼存。国朝洪武元年,知县王得钦重建,匾其正堂曰“新民”,后堂曰“明德”。正堂之西为典史厅。二堂之间,东为库,西为架阁库。仪门之外,东为土地祠,西为县狱。 北茭巡检司在县东二十六都。旧为荻芦巡检司,洪武二十年更今名。二十三年,巡检李朝英重建。 税课局在县治西钦平上里通济桥西。旧在县治前大街东古收税亭内,洪武十八年圮于水,遂移建今所。 定海仓在县东定海千户所城内东北隅,洪武二十年创建。 阴阳学在县治西小龙津坊内。 医学在县治前大街西,即旧惠民药局也。 蛤沙河泊所在县东二十七都,洪武十六年河泊官卫文杰建。 僧会司在县治西钦平上里天王寺内。 道会司在县治东钦平下里龙兴观内。 府公馆在县治西钦平上里。旧为布政分司。成化十年,知县章武迁分司于福宁道之左,遂以此为府公馆。 际留仓在县厅西偏耳房内。洪武三年,知县王得钦建于县西天王寺。永乐十四年,知县董庸移建于钦平上里陈厚得没官房地,后改建今所。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俱洪武十六年建。成化十八年,知县凌玉玑重建。) 县西铺在县治西百五十步许。 罗仑铺在清河里。 潘渡铺 陈山铺(上二铺在光临里。) 陀岭铺 俞家铺(上二铺在清河里。) 赤崎铺在仁贤里。(上六铺俱县西北。) 丹阳铺 东禅铺(上二铺俱在县北中鹄里。已上九铺,俱元至正十五年建,国朝洪武五年主簿张人卿修。)东湖铺在钦平上里。 贤义铺在贤义里。(上二铺俱县北。) 财桥铺在县东北嘉贤下里。 松坞铺在二十九都。 官岭铺 丽澳铺 埕角铺(上三铺在县东二十七都。已上七铺俱洪武二十七年主簿杨安建。)

  福清县在鹫峰山之麓。自唐嗣圣以来,名号数易,县治不改。宋熙宁三年,县令崔宋臣始大新之。簿廨旧在鹫峰路口,亦迁于县门内之东。明年置丞,又明年,县令胡景通为创丞厅于中门内之西。七年复建尉厅于中门外之左。元至元二十八年毁,大德四年,知州母逢辰、同知冯喜重建。国朝洪武四年仍改为县匾正堂曰“公生明”5,后堂曰“燕清”。典史厅在正堂之东。县狱在中门之左。 壁头山巡检司在县南江阴里。元至元间,置于南日里,名南日巡检司。 牛头门巡检司在县东南平南里岭前。元至正间置于径江,名径江巡检司。 泽朗山巡检司在县东化北里。元至元间置于练门,名练门巡检司。(上三巡检司俱国朝洪武十二年移建今所,改今名。) 南门税课局在县南龙首桥之北。元至元元年置6,旧名南门务。 海口税课局在县东南方民里镇头,元至正间置,旧名海口务。(上二局俱国朝洪武初改今名。) 径江税课局在县西南灵得里。宋元丰元年建于径江,名径江务7。国朝改为税课局。洪武十八年圮于水,明年乃徙建于径江之北。 福清仓在镇东城内东南隅。洪武二十一年,指挥同知王得建,为廒凡二十有三。 万安仓在县万安城内千户所之南,洪武二十一年正千户王忠建。 阴阳学 医学在县南隅场前。 宏路驿在县西善福里。宋时建于太平铺之左。元至元十六年徙建今所,名宏路站。国朝洪武十二年改为驿。 蒜岭驿在县西南光贤里。宋时建于渔溪市之南。元至元间徙建今所,名蒜岭站。国朝洪武十二年改为驿。 蒜岭递运所在蒜岭之旁。 宏路递运所在宏路驿之旁。(上二所俱洪武十二年设,后并省入各驿。) 河泊所洪武十二年设。 海口场盐课司元延祐六年司丞庞证建。(上二公署在县东南方民里海口里。) 牛田场盐课司在县南时和里。元延祐间司丞赵焕卿建,后毁于兵。至正十年,司丞刘志重建。(上二司旧名司令司,俱国朝洪武初改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分司。二十五年又改为盐课司。) 盐廒在东西南北团之左右,共九十一间。 僧会司在清远里黄檗寺。 道会司在方民里福真观。 际留仓在县门内,即旧县库也。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门外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治南五十步。 常思铺 磨石铺(上二铺在方兴里。) 太平铺 高车铺(上二铺在修仁里。已上四铺俱县西北。) 金应铺 玻璃铺(上二铺在清远里。) 渔溪铺在万安里。 苏溪铺在安香里。(上四铺在县西南。) 蒜岭铺在县南光贤里。(已上九铺俱元至元间设。) 宏路铺在善福里。 浯溪铺在清源里。(上二铺俱县西。) 店头铺在县南仁寿里。 海口铺在县东新安里。 三山铺在县东南化北里。 桃林铺在平北里。 后坑铺 城西铺(上二铺在平南里。已上三铺俱县南。) 薛田铺在县东永宾里。(已上十铺俱洪武间增设。)

  古田县在平山之南,双溪之汇,唐开元二十九年建。宋初尉簿并置,簿厅在县之侧,尉厅在县之东南。绍兴十年,复移尉厅于行衙右。元丰元年,增置西尉,又建治于教场间。崇宁间复置丞,又为厅于县西。元至大二年,达鲁花赤木薛重修县治,并建典史幕于正厅之西。至正十六年,达鲁花赤刺会萨重修。国朝因之,改典史幕于正厅之东。外为谯楼。楼之下为县门。其左右为县狱。洪武三年,知县韩秉嘉始建廨舍。 杉洋巡检司在县东三十六都,宋、元间设。国朝洪武十二年,巡检袁兴重建。成化十九年,巡检陈□修。 阴阳学在县治西云津坊之东,久废。 医学在县治北兰魁坊,即旧惠民药局也。今废为民居。 黄田驿在县西二都,宋名使华亭,元改黄田驿,国朝因之。 水口驿在县南一都。宋时置,名嵩淡驿,其地即太平兴国所迁县治之故址也。元改今名。国朝洪武初重建。 水口递运所在水口驿旁。洪武三年设置所事水口驿丞姚斌建。成化间,驿丞屠安书修。 僧会司在县治西北吉祥寺内。 道会司在县治北贤兴坊佑圣宫西畔。 府公馆在布政分司之北。洪武二十二年,县丞魏庸建。成化十五年,福州府通判罗锷重建。 际留仓在县治北兼善坊。元大德七年创,国朝因之。岁储米以给官吏月俸,而廪使客,给孤穷,皆取诸此。成化十六年重修。 旌善亭洪武十六年设。 申明亭洪武三年设。(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 总铺在县治前。洪武初建,成化十七年重建。 曹阳铺 茶亭铺 崎岭铺(上三铺在七都。) 汤寿铺 常濑铺宋初建在水口驿下,成化十七年移建于水口驿上一里许。(上二铺在一都。) 朱坑铺 秀岭铺(已上七铺俱县西。) 预洋铺 谷口铺 竹园铺 云顶铺(上六铺俱在县西北二都。)

  永福县在双溪之上。宋初建尉厅于古楼门内之西。元丰二年,建簿厅于县治东隅。崇宁中又建。丞厅于古楼门内之左。建炎三年毁。县令陈炎仅立厅宇。绍兴初王禹同继之,乃建鼓楼。二十一年,县令叶秉彝修建始备。宋末复毁于兵。元至元十六年,达鲁花赤扈全重建。国朝洪武间又毁,草创以视事。成化□□年,知县□□重建典史厅,在□□□。县狱在仪门内之西。 际门巡检司8在县西三十三都。宋建于辜岭,名辜岭寨。元至元间移建于此,改今名,国朝因之。 阴阳学在县治北大街。 医学在县治南。 僧会司在县治南重光寺内西庵。 道会司在县治北香山堂。 府公馆在县治东。洪武二十四年建,今废。 际留仓在县治内。元时建,名常平仓。洪武十四年改今名。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门外之左右,今俱废。) 总铺在县治前。 汰口铺在十都。 葛岭铺在六都。 峡上铺在三都。(上三铺俱县东。) 创岭铺在县东南一都。

  闽清县在梅溪之南里许,即梅溪场故址也。五代梁乾化中草创。宋大中祥符初,史温为令,政通人和,大姓四十四人,鸠财大建厅宇。熙宁元年,悉为洪水所荡,县令徐绛谋欲缔造,有僧思远等八十余人以住院遗积复鼎新之。淳熙四年毁。明年县令朱启建,寻复毁。十年,县令胡持重建。□祐四年又毁,独鼓楼存。是年重修,宝祐改元又毁。县令陈仍复建,独鼓楼未备。国朝洪武九年,主簿郑本始构厅宇及谯楼。正统十三年悉毁于兵,独仪门六房仅存。景泰元年,知县余祯权于旧址构小屋三间莅政。天顺七年,典史余铭始建县厅及幕厅。成化四年知县左辅、八年知县黄漟,相继增葺其所未备。 阴阳学在县治东升平坊。 医学在县治东和丰坊。(上二学俱成化十三年毁。)僧道司在县西十六都普贤寺。府公馆在县治南。洪武二十五年建,成化四年知县左辅重建八年圮于洪水。 际留仓在县治内之西,成化四年知县左辅重建。 梅溪铺在县治前二十步。 眠石铺在县东升平坊。 甕口铺在县北和丰坊。(上三铺俱洪武元年建,成化六年知县左辅修。)

  罗源县在东戴坑。南宋庆历八年县令陈偁建。建炎初毁于建寇。三年县令吴确仍建。淳熙六年县尉施炎重建尉厅。元至治元年主簿刘秉仁复新县治。国朝洪武二十五年,县丞甘志和重加修葺。成化八年知县施弘又撤而新之。十六年,知县陈瑗改建,视旧有加。 阴阳学在县治东三皇庙之北。元至治元年主簿刘秉仁建。国朝洪武二十九年圮。寓于县北天庆观法堂之左,今亦废。 医学在县治西急递铺之东,即元时惠民药局也。 河泊所在县治南沈尉桥之北。洪武十一年县丞庞益建。景泰七年河泊官张用成重建。 僧会司在县北徐公里仙茅寺。道会司在县东北起步桥北天庆观。(上二司俱废。) 府公馆在县治之东,城隍庙之西,旧三皇庙址也。成化十年知县施弘建。 际留仓在县东隅沈尉桥之北。洪武二十九年县丞田敬建。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谯楼之左右,俱洪武十一年县丞庞益建。成化十九年,知县陈瑷重建。) 县前总铺在县治西五十步。 岭头铺 三源铺 护国铺(上三铺俱在县治东北徐公里。) 鳌峰铺 应德铺(上二铺在县西梅溪里。) 黄沙溪铺在新丰下里。 新丰铺在新丰上里。(上二铺俱县西北。)


 武职公署

  福州左卫指挥使司在都指挥使司东南。宋为荐福寺,元时废。至正十九年,以其地建勉斋书院。国朝洪武八年,指挥佥事宋允创为右卫,内立五所,十八年复增一所。二十一年改为左卫。正统二年,指挥王智重修。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镇抚厅在中门外之左。 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在卫内,列于两廊前之东西,各有十百户所。) 盛储军器库在侯官县右一坊英达坊内。 成造军火器局在闽县南津坊内。 屯田新旧共三十九所洪武二十八年并,永乐二年制令分军屯种,以赡军储,共田地四百九十七顷三十八亩八分,计旗军一千六百九十七名。左所屯五所,俱在侯官县二都西禅铺起至二十二都岭柄白沙止。右所屯五所,俱在闽清县升平坊渡口起至十都鱼坑止。中所屯五所:闽清县三所,在十六都大樟起至二十一都林浦门止。永福县二所,在一都大樟起至四都牛斜止。前所屯五所,俱在永福县八都郑洋起至十二都鱼坑止。后所屯五所,俱在永福县十九都铁场起至二十四都杉洋止。中左所屯五所,俱在永福县二十五都界竹口起至三十都葛洋止。 新屯九所俱在泉州府永春县十都卓铺起至二十都前窗止。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在都指挥使司之东9,即元福州路总管府司狱司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省,以其公署为左卫,二十一年复设。二十四年,指挥佥事常弘始改建于此。 经历司在卫堂之东。 镇抚厅在卫南百步许子城坊内。 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在卫中门外,列于东西,各有十百户所。) 盛储军器库在侯官右三坊合潮桥西。 成造军火器局在怀安县小古楼。 屯田新旧共三十九所共田地五百七十六顷六十四亩三分三厘,计旗军一千九百二十六名。左所屯五所,俱在怀安县二都社坞洋起至十三都官口止。右所屯五所,俱在怀安县十五都前冲起至二十都下冲坑止。中所屯五所:怀安县一所在三都上洋;古田县四所,俱在五都破寨乾起至十都前山止。前所屯五所,俱在古田县十二都起至四十四都赤桩止。后所屯五所:古田县一所,在四十五都胭脂;罗源县四所,俱在二都小获起至七都小桥止。中左所屯五所,俱在罗源县黄童里霍口起至灵济里官口止。新屯九所,俱在泉州府。永春县五所,俱在二十都梅坂起至二十四都汤头止。惠安县四所,俱在十都长轮起至十四都大中止。

  福州中卫指挥使司在左卫之东,宋太平寺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指挥佥事张得创为左卫。二十七年改为中卫。景泰五年指挥李善重修。 经历司在卫堂之东。 镇抚厅在卫中门外。 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俱在卫内,列于两廊前之东西,各有十百户所。) 盛储军器库在闽县左三坊法海寺前。原在法海寺内,正统间本寺重建,为改造于今所。 成造军火器局在闽县南津巷内。 屯田新旧三十所其田地五百四十顷一十四亩,计旗军一千五百九十三名。左所屯四所,俱在闽县南嘉崇里吉祥洋起至嘉登里刘崎止。右所屯四所:闽县一所,在瑞圣里埔头;长乐县一所,在二都姿岭等处;连江县二所,俱在永贵里王孙至二十六都沃里止。中所屯四所,俱在连江县集政里敦玻山起至贤义里桂林止。前所屯四所,俱在连江县沱市起至仁贤里了然止。后所屯四所,俱在连江县中鹄里杜塘起至仁贤里鲤溪止。新屯一十所:泉州府惠安县一所,在二都涂岭;兴化府仙游县九所,俱在光山里砂溪起至来苏里上董止。 教场在府城南门外九仙山之南,周围约四里许,中有都帅厅事,并福州左、右、中三卫厅事。城西旧亦有教场废。 水口关在古田县南一都。宋初设镇,有监镇官,元时革。今本卫委百户一员守御。

  镇东卫指挥使司在福清县方民、新安二里间镇东城内。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 经历司在正堂之左。 镇抚厅在正堂之右。 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在卫内列于两廊前之东西,各有十百户所。) 教场在卫之东门外五十步,方广二百步中有演式亭。 垾寨三处松下寨在县东永宾里;大丘寨在南平里;白鹤寨在平北里。(上二寨俱县南。) 屯田新旧一十八所共田地四百二十七顷九十二亩三分八厘,计旗军一千四百三十二名。左所屯三所:长乐县一所,在永福里等处;福清县二所,俱在遵义里。右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俱在平元里,兴化府莆田县一所,在□□里。中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俱在灵得里起至新丰里止;莆田县一所,在延寿里。前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俱在修仁里;莆田县一所,在常泰里。后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俱在善福里;莆田县一所,在合浦里。中左所屯三所:内福清县二所,俱在灵得里;莆田县一所,在合浦里。 烽燧凡七处松下、峰前(上二处在县东永宾里)、大丘、后营(上二处在平南里)、白鹤、大壤、垅下(上三处在平北里。以上五墩俱县南)。 万安千户所在福清县南平南里万安城内。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 吏目厅在所厅之左。 镇抚厅在所厅之右。 十百户所在仪门左右。 教场在所城西门外三里方广三百步。 垾寨四处俱洪武二十年置。 沙坞寨 连盘寨 长沙寨(上三寨在平南里。) 峰头寨在光贤里。(已上四寨俱县南。) 小埕澳水寨在府城东北。连江县每岁分附近卫所军士更番备倭于此。方岳重臣合议,推择闽诸卫指挥之有才略者一人,以总督之。其因合分军卫所,又各推指挥一人以分督之。亦终岁而更,后各水寨仿此。福州右卫官一十一员,旗军一千三百八十九名。镇东卫梅花、万安二千户所,官一十七员,旗军二千五百四十二名。福宁卫镇海千户所,官四员旗军四百名。


      建宁府


 上司公署

  镇守公馆在紫霞洲之西南行都司之左,旧名黄衙,本建阳卫公署也。洪武十二年,卫调于太平府,始改为公馆,凡郡所造贡献品物,悉藏于此,及镇守内臣按部煎销各坑银课亦居焉。 布分政司在宣化坊府学东,左卫仓故址也。景泰四年,知府贺沈创建。 浦城县一所,在县治东西山精舍之后,正统六年主簿周聚创建。 建阳县一所,在建宁道之东,正统五年以旧三官堂创置。成化十三年参政刘观建咨度坊于其左。 松溪县一所,在县治南临大溪,正统五年创建。 崇安县一所,在军营岭之左,宗省仓址也。成化十一年知县王肃创建。 政和县一所,在县治西,正统五年知县江显创建。 寿宁县一所,在儒学之东,天顺七年,按察副使郎胜命知县沈能建。 建宁道在府治东,宋徐参政、元李万户居第也。国朝洪武初,创为福建按察分司。二十三年更为宁武道。二十八年改今名。宣德七年,副使刘棻重建后厅,增庖湢及吏胥之舍。天顺间,佥事牟俸增建外门。成化十八年,佥事谈俊并知府张正增建花亭并小厢廊。按旧志徐参政、李万户俱不言其名。考之《人物志》及《名宦志》,疑徐清叟及李铉也。 浦城县一所,在县治东。洪武二年知县周鹏举创建。 建阳县一所,在县治东南隅。洪武二年知县吴义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宣德三年重建。 松溪县一所,在县治东。洪武初,即旧城隍庙地创建。 崇安县一所,在县治左。洪武初创建。 政和县一所,在县治东。天顺四年按察副使沈讷重建。 寿宁县一所,在县治西,景泰七年按察佥事沈讷建。

  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在府城内中和、平理二坊之间,旧府治也。唐建中初,刺史陆长源建。乾符间毁于巢寇,郡守高愔重建厅宇。天祐中,节度王崇文乃建大厅为视事之所。宋建炎四年,守韩珉始建便厅。绍兴三年,守向伯奋增创设厅、仪门、东西两廊。东置架阁、甲杖10、军资、上供、常平、诸库,西置佥厅、吏舍及支盐库。十四年,双门谯楼圮于水,守张铢重建。二十六年,守宋瑗创射圃,建堂于其中,曰“正已”。孝宗登极,乃升潜藩,更置府额于门上。门之外有二亭,左曰“宣诏”,右曰“颁春”。淳熙间,守韩元吉、苏峤相继缮治。绍兴元年,守郑侨建仪门。至正十七年,改建宁路总管府。二十二年,又改为建宁分省。国朝洪武初,改为建宁卫。八年,更为行都司。 经历司在正堂之左。成化十二年,经历叶寿重修。 断事司在仪门外之右。宋为西通判厅。元改为瓯宁县。国朝洪武八年,始改为断事司。岁久寝坏。成化十四年,断事夏白于行部大臣,遂给公帑,而命府同知李明共修葺之。厅之东有吏目厅。


 文职公署

  建宁府在府城宣化坊内,即宋提举司、元肃政廉访司故址也。旧在中和、平理二坊之间。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卫,寻改为行都司,府治寓于建安县。八年知府胡祯始移建今所。堂之北,为架阁、仪杖二库。后堂之东北,为元明庙,宣德七年,知府张顺重修。成化三年,知府刘钺于府门之前为平政坊。又前临大街建楼,为府外门。 经历司在府堂之右。 照磨所在府堂之左。 司狱司在府治之右。旧在行都司前宋之左狱址也。国朝洪武八年设,十四年移建于府治西从化坊之东南。景泰四年,知府贺浤又奏迁今所。 税课司在府城中兴仁坊,即宋瑞华馆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创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署司事广实仓副使周訚复建。成化十六年,同知李明重建。 广实仓凡五所一所在府城中宣化坊,即宋西仓旧址也。国朝洪武八年,知府胡祯建。十九年,改为建阳卫仓。三十一年,改今名。知府苪麒11创建廒十又五,为间凡七十又五。一所在府城中朝天门德胜坊黄华山,即宋盐仓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知府胡祯建廒一,为间凡五。 所在府治之右从化坊内。洪武二十三年,知府鲁仁杰建廒四,为间凡二十。一所在府城中亲贤坊内。永乐五年,知府刘敬建廒九,为间凡四十又五。 一所在府城中德胜坊内。永乐三年,同知杨志铭建廒十又一,为间凡五十又五。十年,知府刘敬建廒三,为间凡一十又五。十三年,又建廒八,为间凡四十。 新仓在府城中宣化坊。旧为指挥杨晔居室,没入于官。成化十八年,知府张正、同知李明建廒一十又二,为间凡三十又六。 永丰库在府治之右,旧白云寺址也。洪武十三年建,今不设官。原降铜记本府经历司兼领之。 织染局在府城中崇儒坊。洪武六年创建于黄华山下。永乐六年迁府学于其地,遂以旧府学地为之。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正统十二年重建。 弓箭局洪武九年设。旧寓通玄观。正统十二年移附织染局。 阴阳学旧景福堂址也。 医学(上二学俱在府城中定安坊。) 僧纲司在瓯宁寺西隅开元寺。洪武十五年,设于大中寺。二十八年寺毁,徙城南光孝寺。永乐十四年,寺圮于水,因徙今所。 道纪司在府城东报恩观12。 建宁递运所在府城通济门外敬客坊。洪武八年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宣德四年重建。 公馆在府城内从化坊。成化七年,通判李明建,为清理军政之所,匾曰“东瓯书院”。 旌善亭洪武十六年设。 申明亭洪武三年设。

  建安县在府治东从化坊,即宋东通判厅址也。初治黄华山下,唐大历间,州寄治于县署,自是遂不知县署徙于何地。宋治平三年,析置瓯宁县,建署于宁远门内。熙宁中,瓯宁县废,遂即其址为建安县署。建炎间没于兵。绍兴二年,知县石廉重建。中门外之左为丞厅,右为簿厅。元至正二年,县尹徐属移建今所。国朝洪武元年重建。正厅之东为典史厅,西为县狱。正统十二年,知县胡钦重建仪门及三门。景泰六年,知县葛琬重建后堂及庙舍。成化七年,知县徐宗重建穿堂,九年,又建库房于后堂之右。 筹岭巡检司在县南南才里龙门桥头。宋建炎间建于岭上,名筹岭寨。元改为巡检司。国朝洪武初因之。九年,巡检穆毅移建今所。 东游税课局在县东安泰里。元至正间始设,国朝洪武八年重建。 太平水驿在县西南登仙里。元为太平站。国朝洪武二年改为驿。 北苑茶焙在府城东吉苑里凤凰山之麓。伪闽龙启中,里人张晖居之。以其地宜茶,悉表而输于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北苑之茶为天下第一,而凤凰山所产者,又冠于北苑。山之旁曰壑源,外曰沙溪,皆产茶,官私之焙,凡千三百三十有六,官焙三十有二,以北苑冠其首。苑之中,宋有漕司行衙。后经兵燹,惟茶堂星辉馆及前二门尚存。门之左有仓,受建宁北苑二里秋苗,以给春天之食。茶堂之后有御泉亭,盖造茶时取水于此,景祐间重修,丘荷为记。亭之前有红云岛,元时重加修葺。国朝洪武十年,建御茶亭于其中。亭之前为茶场,场之前为仪门,匾曰“清风”。门之左为茶焙,右为库房,前为外门,南直凤凰山之麓,为御泉亭。外门之东为执事者栖息之舍。宣德八年,知县戴肃建茶堂三间。成化元年,县丞马□建贮茶之室凡六间。三年,知县周正重建御泉亭,并建门楼。成化十八年,知县桂镐建焙茶之室凡三间。 申明亭在县治南崇儒坊内。洪武三年建。 报恩铺 赤铺岸(上二铺在登仙里。) 莒口铺在房村下里。(已上二铺俱宋时设,国朝因之。) 刘坑铺 谢坑铺(上二铺在登仙里。) 八仙铺 房村铺(上二铺在房村下里。已上七铺俱府城南。) 瓦口铺 横谷铺(上二铺在吉苑里。) 枣林铺 井崎铺 箬溪铺(上三铺在建宁里。) 马鞍铺 东游铺(上二铺在安泰里。) 牛头铺 笼逢铺 蕉坑铺(上三铺在川石里。已上十铺俱府城东。通上一十四铺,俱洪武四年设,成化十四年重修。)

  瓯宁县在府治西宣化坊,元白公主衙故址也。按旧志,宋治平三年始置,县治在宁远门侧,熙宁中,县废,遂为建安县治。元祐四年复置,乃建治于城北朝天门外。后毁于兵。绍兴四年,知县范璿重建,乃移其故址稍前,以便坊市,后废。国朝洪武元年,知县展鉴因旧址重建。十二年,知县王迪迁于今所。正厅之右为幕厅。仪门内之右为县狱。天顺七年,知县乔铭重建正厅、幕厅及两廊。明年复建县狱,修仪门外门。成化九年,知县林鸿建库房于后堂之左。 营头巡检司在县北禾吉里。正统四年设。九年,巡检郑宽建。成化十五年,巡检蔡珣创建鼓楼。 税课局在县西高阳里上洋口。元至正间建,国朝因之。洪武十四年,知县王迪重建。成化十四年,大使高子晖重修。 城西驿在府城西通济门外敬客坊之右。元为城西站。国朝洪武二年改为驿。 叶坊圮在府城西北丰乐里。元为叶坊站。国朝洪武二年重建,改为驿。永乐十二年圮于水,惟前厅及庖房仅存。成化十六年,驿丞夏璥重建两廊及鼓楼。 河泊所在府城西临江门外移忠坊。洪武十四年设。十六年始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成化四年,河泊所官罗俊建。 公馆在县北营头巡检司之右。成化十八年,知县陈英建,为上官止宿之所。 旌善亭洪武十六年,知县王迪建。 申明亭洪武三年,知县展鉴建。(上二亭俱在县治西南管门之侧。正统丁卯,知县焦从周重建。) 总铺在府治前之左,元刘万户居第故址也。国朝洪武四年建。宣德八年灾,正统五年,知府张瑛重建。 县前铺在旧县治前太平坊。 城西铺在敬客坊。 长汀铺 后沙铺即旧白沙。 交溪铺 丰乐铺 中黄铺(上五铺在丰乐里。已上七铺俱县西。) 雷石铺 横山铺 黄屯铺 花桥铺 冲村铺 溪头铺(上六铺在崇安里。) 北坑铺 箬村铺 营头铺 宝历铺 西瓯铺 浒州铺 罗滩铺 瀛州铺(上八铺在禾供里。) 郭道铺 北平铺 北津铺(上三铺在慈惠里。已上一十七铺俱县北。) 塔岭铺 蓬岭铺 井后铺 新岭铺(上四铺俱在县西北禾义里。)

  浦城县在县城光禄街之东,建宁道之西,汉建安中建。宋绍兴四年毁于寇,知县吴中美重建。元至元中,达鲁花赤倚南海涯重修。岁久而圮,国朝洪武元年,知县张鹏举重建。厅之左为幕厅,谯楼之西为县狱。正统十四年悉毁于寇,知县张镛重建,未就而卒。景泰二年,县丞何俊踵而成之。 盆亭巡检司在县西北安乐里。宋元丰三年建为盆亭寨,元因之。国朝洪武三年改今名。知县张鹏举建。 高泉巡检司在县东高泉里。洪武三年,知县张鹏举建。 溪源巡检司在县东北登俊里。宣德八年,巡视银场监察御史杨禧以地连江、浙,寇盗出没,奏请增设,寓县东万安桥局以视事。 税课局在县治北皇华坊。元至正间建,名税课司。国朝洪武三年改为税课局。宣德七年省。正统十三年复设官,僦民居以视事。 阴阳学寓县治谯楼之上。 医学在县治正街之西。 僧会司在县治西北天心寺。 道会司在县治东玄妙观。 府公馆在县治东南。成化九年,府通判李明以玄妙观左隙地创建。 公馆四所一所在县治之西。正统丁卯知府张瑛命主簿阮苗建。凡达官贵客宦游经过者,皆寓宿于此。 一所在县治南石岐。 一所在县治南临江。(上二所俱成化十八年府同知李明建。凡上官行部,皆寓宿于此。) 一所在县北安乐里。宋为枸木铺,元废,今改为公馆。 际留仓二所一所在县治西北。宋为常平仓,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张鹏举重建,改今名。 一所在县治东半里许,罗汉寺故址也。正统十年,知县甘棨以旧际留仓狭隘增置于此。 教场在县治西西隅,为民快演武之所。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俱在县治南。) 县前铺在县治南。旧名县下铺。宋时设,元因之。国朝洪武四年,知县张鹏举建。 十里铺在登云里。 余回铺在孝悌里。 临江铺 石岭铺(上二铺在清湖里。) 大湖铺 蔡家铺(上二铺在靖安里。) 张家铺在人和里。 象家铺在东礼里。 南岸铺在总章里。(已上九铺俱县南。)

  校 注

  1 指福、建、泉、漳、汀五洲,闽越设刺史分治。

  2 《闽都记 织染局》作“太监尚春以其地建市舶府,移建今所”。

  3 《闽书 都督府》作“在将军山之西,本指挥王贵宅”。

  4 《闽书 提举市舶衙门》作“成化十六年移建织染局”。

  5 似应作“匾正堂曰公生明”,前“曰”字疑衍。

  6 此指元顺帝至元(即后至元)元年置。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只称元置。不标年号,海口税课局亦同。

  7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作“迳上税课局,宋建于迳口,名迳口务”。

  8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作“漈门巡检司”。

  9 万历《福州府志 兵戎》作“在左卫之西”。

  10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甲仗”,此误。

  11 嘉靖《建宁府志 官师》作“芮麟”。

  1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在府城兴贤坊通玄观”。

卷之四十一


  公署

    郡县

建宁府


 文职公署

  建阳县在交溪之西北。晋太元中,创于建忠里,今保大寺址是也。唐嗣圣中,徙于今所。宋建炎初,毁于范汝为之乱。绍兴二十一年,知县傅重建。其县额则朱文公手书也。元复毁于兵。至正十四年,达鲁花赤黄火儿不花复建。国朝洪武元年,知县吴义重修。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十八年,知县梁溥仍旧址草创视事。宣德四年,知县张光启重建。成化十七年,知县海澄增建谯楼,规制悉复其旧。建阳税课局在县治北街。宋时建于南隅,名曰税务。国朝洪武初改为税课局。十三年大使王贞移建今所1。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正统六年省,十三年复置。成化十三年火。十五年知县海澄重建2。 后山税课局在县治西崇泰里。宋大观三年设,名曰税务。国朝洪武三年改为税课局,后毁。三十年大使赵益谦重建,正统六年革,十三年复置。十四年大使万伯轩重建。 阴阳学寓县治前谯楼上。 医学在县东隅,即旧惠民药局也。 建溪水驿在县南三桂里。宋时建于水南,政和间迁于县西,改名东阳驿。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更今名,知县吴义重建3。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十八年驿丞罗复建。宣德六年4,知县张光启复新之。成化十七年,府同知李明增建后厅并驿丞廨舍。 东峰马驿在县西崇泰里。宋时建于永忠里,名麻沙驿。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吴义移建今所,改今名。 建阳递运所在县南三桂里。洪武九年,知县范子畴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宣德三年,大使胡泽丞重建。 僧会司在县治西隅景福寺。旧在三桂里灵峰寺,后改今所。 道会司在县治西关崇玄道院。 府公馆在县治南隅,水陆寺故址也。旧在县治前之东。正统五年奉工部檄创建。天顺六年毁。成化十一年,知县项明移建今所。成化十三年又毁。十五年府同知李明檄知县海澄重建。二十二年又毁。 际留仓在县治前之左。宋时建,元因之,国朝洪武初改今名。 新仓二所一所在县治西福山寺门内,即旧白衣寺址也。一所在县治北驻节门内,即旧河泊所址也。 申明亭在乌石街。 旌善亭在申明亭之左。(上二亭俱洪武三年建。) 县前铺在县治鼓楼前。洪武元年知县吴义建。 白槎铺在县东南均亭里。 长湍铺5 黄口铺(上二铺在兴贤下里。) 李墩铺 桃芝铺(上二铺在三桂里。) 黄陂铺在兴贤下里。(已上五铺俱县南。) 大阐铺在兴贤中里。 南溪铺在兴贤上里。(已上二铺俱县西南。) 后山铺 杭桥铺 崇化铺 东峰铺(上四铺在崇泰里。) 虞渚铺 渡头铺6(上二铺在永忠里。已上六铺俱县西。) 叶墩铺 江源铺(上二铺在北洛里。) 转水铺 河船铺(上二铺在崇仁得里。) 酎口铺 横金铺(上二铺在崇文里,已上六铺俱县北7。)

  松溪县在东关里五斗金。五代时王审知建于皈伏里,以为松源镇。周广顺元年,南唐升为县。宋开宝元年,始迁今所8。建炎末,毁于兵。绍兴二年知县林敏元重建。元至正九年,达鲁花赤阿思兰修。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常钦祖重建。正统十二年复毁于兵。景泰二年,知县张绅、主簿吴岱计划重建。正厅之右为幕厅,仪门之外,东为仪仗架阁库,西为县狱,又前为谯楼。 二十四都巡检司在县北豪田里二十四都。元皇庆间设为寨,国朝洪武二年,改为巡检司。 东关巡检司在县南东关里五都。元皇庆间设于本里遂应场,名东关寨。国朝洪武二年移今所,改为巡检司。 税课局在县治前直街之西,正统六年省,课额县兼领之。 阴阳学正统十二年毁于寇。 医学(上二学俱在县治西。) 僧会司在普戴寺。 道会司在南山观。(上二司俱县治南。) 府公馆在县治南。 际留仓在县治仪门之东9,即宋省仓常平仓故址也。国朝洪武十四年置,正统间圮于风雨,今并于预备仓。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谯楼之左右,俱景泰四年建。) 总铺在县治之西。 杉溪铺 南坑铺 第四铺 官桥铺(上四铺俱在县西杉溪里。) 水口铺 岩下铺(上二铺在县东皈伏里。) 寨岭铺10 铁岭铺(上二铺在县东南关里。) 车上铺在杉溪里。 刘源坑铺在庆源里。(上二铺俱县北11。)

  崇安县黄石山之麓。宋至道间创建,绍兴六年,知县蔡传素重建。其后知县王纯、诸葛廷瑞、王齐兴、赵时镖相继增广之。端平二年,知县章端子重建一新。宋季毁于兵,惟前后二厅仅存。元至元十三年,达鲁花赤任德用修建。其后知县张茂续、潘忙古、颜锐、典史林晋相继增广之。元末复毁于兵,亦惟前后二厅仅存。国朝洪武初,知县陈观、邵文昂、张子彬相继修建。典史厅在正厅之东。架阁库在正厅之西。县狱在仪门之右。 分水关巡检司在县西北石雄里。古有寨,宋因之。嘉定间,郡守史弥坚重修,后废。开庆元年,郡守叶梦鼎即旧址立为大安驿,元时废。国朝洪武初,又即旧址建为巡检司。 税课局在县治西营岭12之左,即旧省仓址也。宋时建于宣化坊之左名税务。嘉定十五年火,寓于民居。元因之。国朝洪武初,即旧址重建,改为税课局。二十一年圮于水,明年,知县张子彬改建今所。正统六年革,因改为布政分司。十三年复设,寓于文定书院内。 阴阳学寓县治前谯楼上。 医学在县治南,即旧惠民药局也。元泰定二年,县丞彭好古建。国朝洪武间,初设医学,寓于三皇庙,二十九年迁今所。 长平水驿在县治南四隅里,旧溪光亭址也。元至元十六年,县尹张茂建于挹清亭之北,名崇安驿。国朝洪武元年改今名,驿丞李从议重建。八年,县丞安处善迁建今所。 大安驿在县西北石雄里,宋时设。元因之。国朝洪武元年,驿丞李旺重建。 兴田驿13在县南丰阳里黄亭街。初在兴田,以地不便牧养,遂迁今所。洪武元年,驿丞张克修重建。 崇安递运所在长平驿之后,即元时崇安驿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县丞安处善14建。 大安递运所在大安驿之后,洪武八年建。 河泊所在县治南,旧接官亭也。洪武十四年设。 僧会司在县治西仁义坊光化寺内。 道会司在县治北里仁坊太清宫内。 府公馆在县治西营岭布政分司之前。成化十一年,府通判李明买地创建。 际留仓在县西兴贤坊。旧为常平仓。元改今名,国朝因之。 御茶园在县武夷二曲之西,即宋希贺堂址也。元时创设。大德七年,奉御高久住以其地隘陋,乃相前冈,得石泉一泓,甚清且冽,遂取建安县北苑凤山泉以权衡度之。兹泉差重,于是辟基建殿于内,以储新贡,匾曰“第一春”。殿之前二庑:东为焙,匾曰“焙芳”;西为灶,匾曰“淳光”。前建堂三楹,匾曰“清神”。又有二亭对峙于亭前:左曰“燕嘉”;右曰“宜寂”;二亭今俱废。外设大门,匾曰“仁风”。山之右构亭以覆井匾曰“通仙泉”。门之首,作梁以跨池,匾曰“碧云桥”。南北建二门:一在第一曲,瞰大溪;一在第九曲,临星村里,匾曰“御茶园”。国朝洪武初重修,并建喊祠、思敬二亭于仁风门之左。每岁惊蛰日,县官率所属祠山神毕,令执事者鸣金鼓,扬旗同喊曰:“茶发芽。”自是龙井之泉渐发而满。造茶毕,泉渐浑而缩。武当张真人落魄,至饮其水,曰:“非武夷茶之美,乃兹泉之力也。”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俱在县治谯楼之西。) 隐泉铺15在县治左,宋颁春亭故址也。国朝洪武二年,知县陈颧立。 乾溪铺 举富铺 杨庄铺 小浆铺 大安铺 望仙铺 分水铺(上七铺俱在北石雄里。) 新洋铺16 梅溪铺 石鼓铺 中奢铺(上四铺在会仙里。) 界牌铺17 兴田铺 黄亭铺(上三铺在丰阳里。已上七铺俱县南。) 小寺铺在大浑里。 寺口铺 羊角铺 吴屯铺(上三铺在吴屯里。) 梨口铺在石臼里。(已上五铺俱县东。)

  政和县在感化上里东岸口。旧在政和西里大王寺18北,即古关隶镇之署也。宋咸平三年徙建今所。建炎末毁于兵。绍兴四年,知县张民彝重建。元至正间再毁于兵,主簿杨璿新之。国朝洪武初重修。正统十四年复毁于兵。景泰五年知县顾让重建。七年,县丞杨启建幕厅及谯楼。 赤岩巡检司在县东政和东里十五都。宋为寨,在政和南里十都,国朝洪武二年移建今所。 阴阳学在柔远门。 医学在登俊坊。 僧会司在柔远门龟岩寺。(上三公署俱县西。) 府公馆在县治西六十步许。 际留仓在县治南。洪武初创建,后迁城隍庙东,今仍徙旧处。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俱在县南星溪桥南。) 县前铺在县治前之西。 桐岭铺在东衢里。 倪屯铺在高宅里。 西津铺在长城里。(上三铺俱县西。) 后里铺在县西北东平里。 东峰铺19 池坑铺20(上二铺在感化上里。) 魏屯铺 胡屯铺21 黄岭铺 暖溪铺(上四铺在政和南里。已上六铺俱景泰六年新置寿宁县增设。)

  寿宁县在镇武山之南,蟾溪之北。景泰四年22,按察佥事沈讷相地立县,邑民叶伯铭以其田十又九亩入焉。知县陈醇创建,而主簿史立正赞襄之力居多。天顺四年,知县王肃始增建官僚廨宇并土地祠。 渔溪巡检司在县东官台山,旧在渔溪,属福安县,景泰四年23,奏请迁建今所,仍旧名。 阴阳学在县治南街。天顺四年建。 医学在县治南。 僧会司在县坊隅三峰寺。景泰四年设。 府公馆在县治南。成化六年府通判李明建。 公馆三所渔溪公馆在县东福安里一都;鼋潭公馆在县南福安里四都;南溪公馆在县西南政和里八部。 际留仓在县治南街。景泰七年建。 教场在县治东。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南街,俱景泰七年建。) 县前铺在县治南。 叶洋铺在县治西南。(上二铺俱在坊隅。) 芹洋铺 尤溪铺(上二铺在十都。) 平溪铺 南溪铺(上二铺在八都。以上四铺俱县西南24。)


 武职公署

  建宁左卫指挥使司在府城中和坊行都司之东,元魏参政故第也。国朝洪武八年,指挥佥事包懋建。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成化十四年,指挥黄文重修。 镇抚厅在本卫之左25,宋添差于官厅也。国朝洪武八年,镇抚毛荣建。正厅之西为监房。监房之后为卷库。 左千户所洪武八年,千户盛成建。左右两廊列十百户所。 右千户所千户宋成建。 中千户所千户章满建。 前千户所千户方文建。 后千户所即宋司理院也,千户朱钦建。(上四所亦各有十百户所,创建年岁俱与左千户所同。已上五所俱在中和坊。) 仓三所俱在府城中。储积建安等县粮米,以备本卫官军俸粮。一所在宣化坊,洪武八年署卫镇抚事所镇抚毛荣建,廒六,为间凡二十有七;一所在中和坊府学之后,永乐三年卫委百户黄良等相继创建,廒五,为间凡二十又四;一所在黄华山亲贤坊,永乐三年卫委百户陈贞等相继创建,廒十二,为间凡二十又三。 军器局在中和坊朱文公祠之西。洪武八年建。 屯田二十一所共田地四百六顷七十三亩26四分八厘,计旗军一千三百五十五名。浦城县一所,在县南清湖里;福州府古田县一十八所,在一等都宝石等处。福宁州宁德县二所:一所在县南二都飞鸾渡,一所在县西一都白鹤岭。

  建宁右卫指挥使司在府城中平理坊行都司之右。宋为观察推官厅,元录事司故址也。国朝洪武八年,指挥朱懋改建。 经历司在正堂之左。 镇抚厅在中和坊之右。洪武八年,镇抚张义建。左为监房,后为卷库。 左千户所千户杨亨建。厅之右为所镇抚厅。 右千户所千户徐瑞建。 前千户所千户孙宁建。 后千户所千户陶廷建。(上二所俱宋左司理院址也。已上四所俱在平理坊。) 中千户所在中和坊,千户常俊建。(已上五所俱洪武八年建,亦各有十百户所。) 仓二所俱在府城中,储积瓯宁等县粮米,以备本卫官军俸粮。一所在宣化坊,洪武十九年镇抚张翔建,为廒凡三十又六;一所在德胜坊,永乐三年,卫镇抚王贞等相继创建,为廒凡四十又二。 军器局在平理坊,宋之都监仓也。元改为军器库,国朝洪武八年改为局。 演武场在府城威武门外万安洲。洪武十三年,都指挥使施春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十六年都指挥佥事徐信重建。 屯田七所共田地四百二十顷五十亩27五分三厘,计旗军一千四百一十二名。浦城县一所,在县西新兴里。福州府罗源县六所:一所在招贤里一册东洋;一所在招贤里二册西洋;(上二屯俱县东。)一所在罗平里洪洋;一所在善化里一册梨洋;(上二屯俱县西。)一所在新丰上里西洋;一所在林洋里水沟。(上二屯俱县西北。)浦城千户所在县西天长坊前街瑞龙庵后园地也。成化十年,巡抚副都御史滕昭奏设。十二年参政刘观、佥事高崧命府推官戴春创建。仪门之左右,列十百户所。 镇抚厅在千户所东后街。成化十八年,府推官李时新、知县许澄建。 军器库在镇抚厅之右。成化十八年,府推官李时新、知县许澄建。 教场在县南南隅28。成化十三年建。中为演武亭。


      泉州府


 上司公署

  察院在府治西城隍庙之左。成化十二年,知府徐源创建。外门东西各置公馆,为府卫官属候谒之所。十八年,知府陈勉复割东公馆之地,增创后堂三间。

  布政分司在府治西北,旧东仓库址29也。先建于府治东南集贤坊内,成化十二年,知府徐源改建于此。 同安县一所,在县治东30,正统九年,知县张节重修。成化十一年,副使刘珹命知县张逊重新修葺。 安溪县一所,在县治东,城隍庙左。正统五年,知县邵公阳建,天顺间圮。 惠安县一所,在县治左宾贤坊之右。正统六年,知县闭禛以税课局旧址改建。成化十八年,知县张桓重修。

  福宁道31在察院东,宋观察推官厅也。元初改为提刑按察司。至元二十八年,改为肃政廉访司。至正十年,监部偰玉立修建一新。国朝洪武八年,改为按察分司。二十四年改为漳泉道。二十九年改今名。 同安县一所,在县治东。正统九年,知县张节重修。成化十一年,副使刘珹命知县张逊重新修葺。 德化县一所,在县治东。洪武九年,知县王禛建。景泰五年,知县李青重修,今圮。 永春县一所,在县治东。洪武九年设,十三年主簿雷贤重建。正统十四年毁于寇,知县车振重建。成化十八年,为洪水所坏,知县方敏重建。 安溪县一所,在县治东城隍庙右。正统五年,知县邵公阳建。成化二十一年知县方汝荣重建。 惠安县一所,在县治左。洪武八年,知县安景贤创建。正统十一年,知县闭禛32增建寝堂,复于外门左右立肃政、激扬二坊。


 文职公署

  泉州府在行春门内。洪武二年,知府常性等以县学及风云雷雨坛、州东仓等故址改建。正堂左右为六房,并仪仗库、缮工局,后堂左右为架阁库、丰衍库。永乐十七年,正堂及右廊、仪门火。宣德六年,推官董敬重建正堂。正统十一年,知府熊尚初重建右廊及仪门。天顺三年,知府张嵓于仪门外左右建公馆二所。 经历司在府堂之右。 照磨所在府堂之左,旧为推官厅。 司狱司在府治内西偏。旧在谯楼内东北,成化十八年,知府陈勉移建今所。 税课司在府治南镇雅坊外街之左,即宋都税务也。熙宁八年创建。国朝洪武六年改今名。正统十三年,知府熊尚初重修。 广平仓在府治东北,旧泉州卫军仓也。中建厅堂,东西为廒二十又八,厅后又为大廒33。正统六年更今名。 织染局在府治西忠厚坊内。正统三年,知县尹宏奉例以宋南外宗正衙故址创置。景泰五年,大使李敬增建后厅及仪门。 阴阳学在府治南崇阳门内左巷。旧在府西北灵感坊内,成化二年,知府李宗学移建今所。 医学在府治西南崇阳门内。旧有惠民药局,在郡谯门内西偏,洪武十八年改为医学,寻移建今所。正统三年,知府尹宏重修。 僧纲司在府治东承天寺。元时为僧录司。 道纪司在府治南玄妙观。元时为道录司。 晋安驿在府治西肃清门内,即宋之贡院也。元改为清源站。国朝洪武九年,知府张灏即其故址建晋安驿。其东为递运所,驿兼领之。正统十一年,按察佥事陈祚规措重修。 公馆在府治东南集贤坊内。正统十三年,知府尹宏建为布政分司,成化十二年改为公馆。 织染所在府治东南南俊坊内。宣德三年,内使阮礼督造至郡,令有司买民地创建,以为织染之所。内有清玉泉井,其水染深青为天下最。旧有二碑记其事。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府治外门之左右。俱正统元年知府蔡锡重建。成化十五年,知府沈海重修。)

  晋江县在府治西四十余步。旧在州之子城东南,宋太平兴国七年,司谏34钱熙移建今所。绍兴五年,知县方丞增建。元延祐二年,主簿孟天祐重修。国朝洪武初,知县韩居35复修正厅之东为典史厅,后堂之后为县库并架阁库,仪门之右为县狱。成化六年,知县蒋璿36重修 围头巡检司在府城南十四、五都37。宋时为宝盖寨,后废。国朝徙永春县陈岩巡检司置于此,遂更今名。 乌浔巡检司在十六都。旧在安溪县大西坑,徙置于此。 洋芝38巡检司在二十一都。旧在石湖,徙置于此。 深沪巡检司在十六都。旧在港边,徙置于此。(上三巡检司俱府城东。以上四巡检司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税课局在府城南门外新桥头。旧为晋江务,洪武六年改今名,知府张灏建。正统元年省,十二年复设。 福全仓在十五都福全千户所城内。洪武二十年立为福全所军仓,正统六年改隶晋江县。 河泊所在三十五都法石市,洪武十四年建。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旧在县治外门东西。成化十六年知县吴云移置仪门内左右。) 总铺在府治前之东。旧为东门铺,在仁风门外。洪武二年,移置今所。 古楼铺在三十七都。 洛阳铺在三十八都。(上二铺俱府城东。) 双路铺在三十五都。 石龟铺在三十一都。 泗行铺在四都。 潘迳铺在六都。(上四铺俱在府城西南。) 宝月铺在二十九都。 新亭铺在二十五都。 白塔铺在十九都。 秀山铺在二十都永宁城外。 山前铺在十七、八都。 苏村铺在十六都。 福全铺在十五都福全城外。 西湖铺在十一都。 白山铺在十都。 安平铺在八都。(上十铺俱府城东南。)

  都转运盐分司在府治西肃清门外。宋为兵马都监厅,后改为行衙,又改为添差通判厅。元延祐七年,改为运盐分司,国朝仍之,今渐颓圮。 浔美场盐课司在府城东南十七、八都。元至元十六年置管勾司,至大二年改为司令司。国朝洪武元年改为浔美场,二十五年置盐课司,所辖仓埕共二十所。 南崇仓 前索东仓 安下仓 前索西仓 埕前仓 青石仓39 迳山下满仓40 壁兜仓 溪浦仓 崟头仓 大南仓 大北仓(上十二仓俱在城东南十七、八都。) 西崟仓 西銮沙美仓 沙美仓 阜通仓 阜通东仓 东埕仓 南埕仓 北埕仓(上八仓俱在府城东南二十都。)州场盐课司在府城东南十一都,建置更改年代俱与浔美场同。所辖仓埕共十四所。 东埕二仓 西旧埕仓 西新上埕仓 西新下埕仓 西新埕二仓(上七仓俱在府东南十一都。) 新市上埕仓 新市下埕仓 蔡埭北仓 围头后埭仓 蔡埭南仓 围头北仓围头南仓41(上七仓俱在府东南十四都。)

  南安县在黄龙溪之北半里许。晋太康初建。宋大中祥符间重建。绍兴及元至正间两毁于兵。国朝洪武八年,知县王罕修。永乐九年,知县余庆修葺正厅之右为幕厅,仪门之西为县狱,外门为谯楼。成化一十八年,知县陈廷忠增建吏舍。 澳头巡检司在县西十一都,正统间设。 阴阳学在县治西阛阓坊外42。 医学在县治西甘棠坊内。(上二学元时俱附三皇庙中。国朝洪武十八年,迁建今所。) 康店驿在县南三十六都。旧为大荣驿43,宋嘉定十四年,县令宋钧重建,改今名。国朝洪武三十年,驿丞戴景宗重修。 僧会司在县西延福寺。 公馆二所一在县仪门右,天顺二年知县邹琏建;一在县仪门左,成化八年知县张铎建。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仪门外之左右,旧在武荣坊左右,成化十七年,知县陈廷忠改建今所。) 武荣铺在县前谯楼内。 黄坂铺在九、十都。 大姑铺 澳头铺(上二铺在十一都。) 塔口铺在十二都。 汰口铺在十六都。 涧程铺 郑山铺(上二铺在十九都。) 锦亭铺在二十一都。(已上八铺俱县西北。) 后田铺在二十一都。 大师铺在二十四都。 大禹铺在二十五都。 珠渊铺在二十六都。 溪口铺在二十二都。(上五铺俱县西。) 大盈铺在三十六都。 康店铺在四十都。 东岭铺在四十一都。(上三铺俱县南。) 石井铺在县西南四十三都。

  同安县在大轮山之南44。五代唐天成四年创建。宋大中祥符间县令宋若水、元至元间县尹苏进俱尝修建。国朝宣德十年知县张琦、成化九年知县张逊相继修葺。正厅之左为幕厅,右为际留仓。穿堂之左为预备仓,右为库房。穿堂之后为清心堂。清心堂之后为高士轩。朱文公有记。仪门左为土地祠,右为县狱。 高浦巡检司 塔头巡检司(上二巡检司在县南二十二都。) 田浦巡检司 陈坑巡检司 峰上巡检司(上三巡检司在十八都。) 官澳巡检司在十七都。 烈屿巡检司在二十都。(已上七巡检司俱在县东南。洪武二十年创建。) 苎溪巡检司在县西十三都。正统元年设。 金门仓在县东南十九都金门千户所城中。 嘉禾仓在县南二十三都中左千户所城中。 高浦仓在县西南十四都高浦千户所城中。(上三仓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阴阳学在县治南擢贤坊内。 医学在县治东城隍庙之右。旧在登龙坊之左,成化十九年,知县张伋徙建今所。 大轮驿在县治西。宋时为大同驿,在朝天门外,元时移今所,更名同安。国朝洪武九年改今名,知县吴铭重建。 深青驿在县西南十五都。宋时为鱼孚驿,在安民铺之侧,元时移建今所。国朝洪武十四年,知县方子张修,景泰元年,主簿蔡璘重修。 河泊所在县南三都浦头村。洪武十六年设。 旌善亭在县谯楼之左。旧在厚德门外。 申明亭在县谯楼之右。旧在县南。(上二亭,俱成化十年知县张逊买民地于此迁建。) 洪塘铺在五都。 沈井铺在六都。 店头铺在十一都。 小盈铺在十都。(上四铺俱县东。) 乌泥铺在一、二都。 新塘铺在九、十都。 苎溪铺 安民铺(上二铺在十三都。) 鱼孚铺在十五都。 深青铺在十六都。 仙店铺在十九都。 草市铺在十五都。 北门铺在十四都。(上九铺俱县西。) 五通铺在二十二都。 永丰铺 中左东门铺(上二铺在二十三都。已上三铺俱县南。) 官澳铺在十七都。 平林铺在十八都。 金门北门铺在十八都。(上三铺俱县东南。已上一十九铺俱成化十九年知县张伋重建。) 浯洲场盐课司在县东南十七都。建置更改年代俱与浔美场同。所辖仓埕共一十四所。 永安仓 官澳仓 田墩仓 沙美仓 浦头仓 李保仓45 南珵仓 古宁仓 宝林仓 东沙仓 方山仓 斗门仓 烈屿仓 南北二仓

  德化县在丁溪之北。五代唐长兴四年,以旧善业寺址创建。越八十年,宋县令陈居方重建。绍兴十三年,县令吴崇年凿山以开拓之。自淳熙至于元至治,凡一百四十六年,一厄于火,二毁于寇,修建不一。国朝正统十三年,复毁于寇。明年,典史王志安重建。厅之左为幕厅,右为际留仓、仪仗库,仪门两旁为县库。景泰五年,署县事安仁、巡检李海倡民乐助,重建二门及六房,渐复旧观。 高镇巡检司在县北东西团。 安仁巡检司在县西黄认团。(上二巡检司俱正统间典史李昌奏请创设。)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俱在县治西,今圮。) 僧会司在县治东南程田寺。 道会司在县西南永丰里崇道宫。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谯楼外左右,俱洪武八年建,后圮于水。成化十九年,府知事狄钟重建。) 县前铺在县治前之东。 茭洋铺在县东南灵化里。

  永春县在康山之南。五代晋天福间始建。宋开宝初迨元至正末,县令林滂、姜明、安答儿等修建者八。国朝洪武四年,知县蔡暹重建。正厅之左为幕厅,右为库房、谯楼,门之左为际留仓,右为县狱。永乐十五年,知县温琇重修。正统十四年毁。景泰五年,典史陈受重建谯楼、仪门。天顺二年,知县张铭复建正厅、后堂46。成化十八年,后堂并六房俱圮于水,知县方敏重修。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俱在县治南。旧皆附于县东三皇庙内,洪武十八年,始移建今所。) 僧会司在县东十五都太平寺。 旌善亭洪武十六年,主簿张文升建。 申明亭洪武八年,县丞崔岩建。(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俱成化十八年重修。) 县前铺旧名官田铺,在县仪门外之东。 长安铺旧名小姑铺,在县东南十三都。 剧头铺在县西二十都。

  安溪县在凤山之下。五代周显德二年,南唐建为清溪县。宋宣和三年改名安溪。绍兴、淳祐及元至元间,县令韦能惠、黄坚瘦47、赵夫、何克名48相继修建。国朝洪武、正统间,知县侯士举、潘靖复相继修建。正统十四年49毁于寇,惟仪门独存。景泰间,上官巡检李森捐资建正厅。天顺间,知县杨纪复建后堂谯楼,并修葺六房。天顺七年,典史谢日新始建幕厅并幕廨。 源口渡巡检司在县西龙兴里。旧尝裁省,正统五年,知县邵公阳奏请复设,巡检马郁创建。 医学在县治西50,即旧为惠民药局也。今圮。 僧会司在县西51清水寺。 道会司在县南龙津观左。成化十九年,道士刘时静重修。 丁溪书院在县学前溪上。景泰五年,知县李青建,以为往来缙绅憩寓之所。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门左右,俱正统三年建。)

  惠安县在螺山之阳,宋太平兴国六年建。县门外东西为丞、簿、尉厅。元后至元二年毁于兵。至正五年重建正厅。国朝洪武四年,知县时汝楫辟正厅之东建幕厅,西为库房,东南为县狱,仪门之前为谯楼。宣德、正统间,知县高显、闭珍52相继修建后堂及廨舍。成化十九年,知县张桓重建一新。 峰尾巡检司在县北八都。旧在十都沙格,徙置于此。成化十八年,巡检刘森重修。 獭窟巡检司在县南二十五都53。旧在南安县芦溪54,徙置于此。成化十八年,巡检俞琮重修。黄崎巡检司在县东南三十二都。旧在德化县清泰里,徙置于此。成化十九年,巡检孙约重修。 小岞巡检司在县东三十都。旧在小兜,徙置于此。成化十八年,巡检孙约重修。(上四巡检司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崇武仓在崇武千户所城中之西北。洪武二十三年建,廒八,为间凡二十又七。永乐二年,千户钱忠增建。 阴阳学在县治南。 医学在县治北文明坊之右,即旧惠民药局也。 锦田驿在县治西南一里许。旧为皇华驿,在县东郭,宋太平兴国中创。元元贞间迁今所,更名龙山驿,又置龙山站,国朝洪武八年更今名。其西为递运所,驿兼领之。 河泊所在县东北三十四都辋川澳,洪武十六年设,后圮。今寓海潮庵视事。 僧会司在县治东北乾峰寺内。 道会司在县治东北东岳宫之东。 旌善亭在县治北登龙坊内。洪武十六年建。 申明亭在县治南名贤坊内。洪武八年建。(上二亭俱正统六年知县闭祯重建。) 惠安铺在县治北忠厚坊。旧名牛场铺,洪武四年移建于此,更今名。 居仁铺 驿坂铺(上二铺在三、四都。) 涂岭铺 白水铺(上二铺在十二、三都。已上四铺俱县北。) 盘龙铺在一都。 前埔铺在二十都。(已上二铺俱县南。) 上田铺在县西南二十都。 黄田铺在二十五都。 青山铺在二十六都。 崇武铺在二十七都崇武千户所城中。(已上三铺俱县东南。) 惠安场盐课司在县东南二十二都,建置更改年代俱与浔美场同。所辖仓埕共八所。 广运仓 西湖仓 林内仓(上三仓在二十二都。) 前坂仓在二十二都。 板西仓 上仓(上二仓在二十五都。) 下仓 下坂仓(上二仓在二十六都。)


 武职公署

  泉州卫指挥使司在府治西镇雅坊之北,即宋州治也。元改为泉州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卫署。三年,指挥同知李山重建,正堂之东为架阁库,谯楼之东为钟楼。宣德十年,指挥使王浚修。天顺三年,指挥使王振、指挥佥事赵立复相继修建。 经历司在卫堂之东,架阁库之后。洪武三年,指挥同知李山建。成化十五年,指挥佥事丁远重建。十七年,指挥使王炫复建经历廨舍于卫仪门外之东。 镇抚厅在卫仪门外西南,即宋通判厅也。洪武六年改为镇抚厅。镇抚曹义重修,岁久而圮。成化十八年,指挥王炫督镇抚徐祝重建,未克就。 左千户所在卫仪门外东南,宋佥书判官厅故址也。国朝洪武九年,千户周勋创建。东西两廊列十百户所。成化十八年,副千户何祯购工修葺。 右千户所在左千户所之东,亦宋佥书判官厅故址也。景泰二年,千户方清重修。成化十二年,重建仪门。 中千户所在镇抚厅之东。正统十二年,正千户武成重建正厅。成化十二年,副千户李景寿重建仪门。十八年,正千户宋安重修正厅及两廊。 前千户所在右千户所之东,宋市舶司库故址也。景泰元年,正千户秦杰重建正厅及后堂。成化十二年,副千户章钦重修两廊。十八年,正千户秦升重建两翼及仪门。 后千户所在前千户所之东,宋司法参军厅故址也。宣德十年副千户赵立、景泰五年正千户翟纪相继修葺。成化十九年,千户江宏同百户汤泉重建东廊,工未克就。 收料库在卫西廊。成化十三年,巡按监察御史戴用命指挥童源创设,以贮出海休息并军器等料银。 军器局在卫署之东,宋南天王堂故址也。元时为军器库,后废。国朝洪武初,即其址建军器局。正统二年,指挥使王浚修建。 教场在府城南门外天妃宫东北,中为演武亭。洪武三年,指挥同知李山创建。宣德十年,指挥王璿重修,并建五所官厅于亭之东西。十六年,指挥同知陶琨重修。十七年,指挥使王炫复增建后厅并东西南北四隘门。 营五处俱洪武初创建,后每所各拨六百户半军士屯种,旧营遂多颓圮。 左千户所营六百三十间,在通淮门左右,沿城边建置,今仅存三百一十间。 右千户所营七百一十间,在东门内左右,沿城边建置,今仅存二百二十间。 中千户所营七百一十二间,在南门及水仙门左右,沿城边建置,今仅存三百三十间。 前千户所营六百九十间,在西门及临漳门左右,沿城边建置,今仅存三百一十间。 后千户所营七百七间55,在北门左右,沿城边建置,今仅存三百一十间。 寨二处俱在惠安县北十二都白水寨。其地甚峻险。元季扰攘,乡人因垒石为寨以自固。国朝正统十三年,邻境盗起,知县闭祯重修,建门楼其上,晨昏启闭,召兵守之,邑人因呼寨岭。东坑寨,其地亦险固,元季兵乱,邑人多避难于此,因为寨以自卫。 屯田新旧共四十二所左所屯新旧九所,共田地二百一顷三十八亩六分,计旗军七百二十八名。晋江县三所:一在四十一都,一在四十二都官洋,一在四十五、六都微口(俱县北)。南安县一所,在县西北十七都芦溪。同安县一所,在县西安仁里地倍。德化县三所:一在县西归化里窑头山,一在小尤中团,一在黄认团(俱县西南)。惠安县一所,在县西十五、六、七都大中。 右所屯新旧七所,俱在德化县,共田地二百一顷三十八亩六分,计旗军七百二十八名。一在东山,一在窑头,一在宋祠,一在董坂,一在茭洋(俱坊隅),一在杨梅中团割坑,一在东西团法林寺前(俱县东北)。 中所屯新旧九所,共田地二百一顷三十五亩六分一厘,计旗军七百二十八名。德化县七所:一在泊竹,一在小溪,一在什二岸(俱坊隅),二所在县西新化里上洋,一在杨梅上团,一在清泰里东漈(俱县东北)。漳州府南靖县二所:一在县东南田义里北坑,一在县西北习贤里铜山院。 前所屯新旧八所,共田地二百一顷七分七厘,计旗军七百二十八名。德化县五所:一在大地,一在黄西坑(俱县坊隅),三所在清泰里高际焦溪湖边56(俱县东北)。漳州府龙溪县二所:一所在马岭,一所在龙山。漳浦县一所,在县南八都南洋。 后所屯新旧九所,共田二百一顷二十四亩五厘,计旗军七百二十八名。德化县七所:一在石磔,一在程田(俱坊隅),一在县东北清泰里郑地,一在东坑,一在湖岭,一在吉岭,一在石坑(俱县西新化里)。漳州府长泰县二所:一在苏坂,一在杨山(俱县西北仁和里)。

  永宁卫指挥使司在晋江县东南二十都。宋为水澳寨,元改为永宁寨。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改创为永宁卫。架阁库在仪门内之东,军器库在仪门内之西,鼓楼、钟楼俱在卫之左。 经历司在卫堂之左。 镇抚厅在卫北门内之右,监房在西廊之后。 左千户所在卫西谯楼之左,东西两廊列十百户所。宣德五年火。景泰四年,正千户张俊重建。工未克就。天顺八年,复坏于风雨。 右千户所在卫西门内之右,景泰间圮,惟仪门仅存。 中千户所在卫东南小东门内。 前千户所在卫南门之右。(上二千户所皆圮。) 后千户所在卫西谯门之右,亦景泰间圮,惟仪门仅存。 公馆在卫城西门内。正统十二年指挥同知钱辂创建。以为上司及使客馆寓之所。 收料库在卫西廊。成化十三年,巡按监察御史戴用令指挥使杨晟创设。 军器局在卫城中城隍庙左,岁久圮坏。成化间,指挥使杨晟移于卫之西廊。 教场在卫城西门外坡上。旧在大东门之东,永乐四年,指挥佥事沈瑾移置今所,中为演武亭。成化十七年,指挥杨晟增建左右翼房,绕以周垣。 营五处俱洪武二十年创建,后多颓圮。 左千户所营八百五十间,在海宁门东街,今仅存四百七十八间。 右千户所营八百四十间,在永青门57西直街,今仅存四百三十间。 中千户所营八百四十九间,在东瀛门东南街,今仅存五百一十三间。 前千户所营八百四十间,在金鳌门南街,今仅存四百八十九间。后千户所营房八百四十九间,在玉泉门北街,今仅存五百二十六间。 垾寨一十五处洪武间创建本卫,拨军士守瞭,以备要害。俱在晋江县东南。吴山寨、中寨、坑尾寨、沙堤寨、新寨、尾寨、古云寨、沙浦寨、仓后寨、东店寨(上十寨在二十都)、龙婆寨、湖边寨、东浦寨、深芦寨、龙尾寨(上五寨在二十一都)。 屯田新旧共一十四所左所屯二所,在安溪县,共田地三十三顷六十亩,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一在县西光德等里,一在县西南永安等里。 右所屯四所,共田地六十七顷二十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晋江县一所,在县西南一、二都磁灶。南安县一所,在县西三十都八尺。安溪县二所:一在县西新溪等里,一在县东北来苏等里。 中所屯二所,共田地三十二顷六十亩,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同安县一所,在县东一、二、三都丰塘等处。安溪县一所,在县西北新溪等里。 前所屯二所,俱在安溪县东北崇善等里,共田地三十三顷六十亩,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 后所屯四所,俱在安溪县西北,共田地六十七顷二十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二所在崇信等里,二所在龙涓里三洋南斗。 烽燧二处俱在晋江县南二十都龙坡、古云。

  福全千户所在晋江县东南十五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成化五年,正千户蒋辅重建。 教场在所城东门内北偏。 营八百五十三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五百八十一间。 垾寨一处在晋江县南十都潘径。洪武二十一年创建。 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六十七顷二十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南安县一所,在县北九、十都东埔。惠安县一所,在县北二、三等都涂岭等处。 烽燧十处俱在晋江县。安平(在县西八都)、坑山(在十六都)、东门外、洋下(上二处在十五都),陈坑(在十一都)、石悃58、潘径、隘埔59、石头、萧下(上五处在十都。已上九处俱县南)。 金门千户所在同安县东南十九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北门外。 营八百六十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五百六十五间。 垾寨八处俱在同安县。洪武二十一年创建。刘五店寨60、澳头寨(上二寨在十七、八都)、牛岭寨、秽林寨(上二寨在三、四都)、瓯山寨(在五都。已上五寨俱县东)、洪山寨(在七、八都)、西山寨(在一、二都)、天宝寨(在九、十都。上三寨俱县西)。 屯田一所在漳州府龙溪县南二十一等都,共田三十五顷三十亩,计旗军一百三十名。 烽燧六处南安县四处:石井(在四十三都)、溪东(在四十五都)、街内、下吴(上二处在四十六都。已上四处俱县西南)。同安县二处:白石头(在县南十都)、叶了(在县东南十九都)。 高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徙永宁卫中右千户所创建,更今名。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北门外。 营一千二十五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八百八十五间。 垾寨三处俱在同安县西十五、六都。洪武二十三年创建高浦寨61、大员堂寨、马銮寨。 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六十六顷二十二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南安县一所,在县东南三十二都三峰等处;同安县一所,在县西一、二、三等都萧田等处。 烽燧五处俱在同安县。下崎(在三都)、东关浔、亭泥(上二处在四、五都。已上三处俱县北)、刘山、西卢(上二处俱在县南十一都)。 中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三都。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谢柱徙建宁卫中左千户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南门外。 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有七百一十四间。 垾寨二处俱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二等都。洪武二十七年创建东澳寨、伍通寨。 烽燧八处俱在同安县西南。厦门、高浦62、径山(上三处在二十二都)、东渡、下尾、流礁(上三处在二十三都)、井上、龙渊(上二处在二十四都)。 崇武千户所在惠安县东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小兜巡检司旧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东门外。 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七百一十七间。 垾寨一处在惠安县东南二十六都青山。洪武二十一年创建。 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七十二顷,计旗军二百四十四名。晋江县一所,在县北四十一都下庄;惠安县一所,在县西北十五都大中。 烽燧二十二处俱在惠安县。海头(在六都)、下头(在七都)、后黄、峰尾(上二处在八都)、大山、高山(上二处在九都)、萧山(在十都)、炉头、下朱(上二处在十一都)、后任(在三十四都。上十处俱县东北)、白沙(在县西南十九都)、白崎(在二十三都)、柯山(在二十四都)、獭窟(在二十五都)、大岞、古雷(上二处在二十七都)、赤山(在二十八都)、程埭、小岞(上二处在三十都)、尖山(在三十一都)、青山、马头(上二处在三十二都。已上一十一处俱县东南)。 浯屿水寨在府城西南同安县嘉禾。旧设于浯屿,后迁今所,名中左所。每岁分永宁、漳州二卫军士更番备倭于此。永宁卫官二十六员,旗军二千二百四十二名。漳州卫官一十二员,旗军六百五十六名。

  校 注

  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大使王员移建县西”。

  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知县张津重建”。

  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移建今所”。

  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宣德八年”。

  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长滩铺”。

  6 康熙《建宁府志》作“渡口铺”。

  7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尚有白塔、油源两铺,本志未录。

  8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宋开宝八年始迁东关里”。

  9 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作“在县治后”。

  10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寨头铺”。

  1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尚载有石桥、长演、花桥、刘屯、官路下五铺。

  1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西营头”。

  1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兴田水驿”。并云“洪武八年重建”。

  1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安处若”。

  1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允浆铺”。

  16 康熙《建宁府志》作“新阳铺”。

  17 康熙《建宁府志》作“界碑铺”。

  18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天王寺”。

  19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九峰铺”。

  20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地坑铺”。

  2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有“新坑铺”,无“胡屯铺”。

  2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景泰六年”。

  2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景泰六年”。

  2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尚有青竹岭、竹管龙、武曲三铺;康熙《建宁府志公署》尚有大洋、青竹岭、三澄、龟潭、武曲五铺。

  2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在本卫之右”。并称系“毛营改重新建立”。

  26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四百七十二顷四十九亩四”。

  27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五百二十一顷一百四亩”。

  28 此疑有误。府县各志无可考。

  29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旧为西仓库址”。

  30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同安县布政司在县西”。

  31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兴泉道”。

  32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闭祯”。

  33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厅后三廒”。

  34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郡守”。

  35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韩居庸”。

  36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蒋璿”。

  37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在县东”。

  38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洋芝”作“祥芝”。

  39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清石仓”。

  40 万历《泉州府志》及乾隆《泉州府志》均作“径山下浦仓”。

  41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围头后村”。

  42 万历《泉州府志》及乾隆《泉州府志》均作“在县治南应魁亭”。

  43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大盈驿”。

  44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在三秀山南”。

  45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季保仓”。

  46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景泰四年,知县车政复建正厅、后堂六房”。

  47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黄坚叟”。

  48 乾隆《泉州府志》作“何克明”。

  49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十三年”。

  50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治东”。

  51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北”。

  52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闭祯”。

  53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二十二都”。

  54 乾隆《泉州府志》作“沪溪”。

  55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七百七十间”。

  56 万历《泉州府志 版籍下》作“在清泰里高漈蕉溪湖边”。

  57 乾隆《泉州府志 军制》作“水陆门”。

  58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石菌”。

  59 万历《泉州府志》作“塧埔”。

  60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欧山寨”。

  61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下崎寨”。

  62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欧舍”。

卷之四十二


  公署

    郡县

      漳州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西北丹霞驿之右,龙华招善寺故址也。旧在府治之西,正统四年,知府甘瑛建。天顺八年,布政司参议尹淳移建今所。漳浦县一所,在县治东北街,旧税课司地也。正统五年创建。成化十八年,参政冯遵命县官增建东西两廊。龙岩县一所,在县治东漳南道之右。成化十一年,知县韦济创建。长泰县一所,在县西街漳南道之右。宣德十年,知县刘奎建。南靖县一所,在县治东。正统十一年,知县傅平、典史周鼎建。成化十年,圮于水。漳平县一所,在县治东。

  漳南道在府卫二署之间,元廉访司分司故址也。国朝洪武二年1,知府潘琳建为按察司分司。永乐元年改为福宁道。成化七年改今名。漳浦县一所,在县治之左2。龙岩县一所,在县治东布政司分司之左。成化十一年,知县韦济重建。长泰县一所,在县西街,布政司分司之左。宣德十年,知县刘奎建。南靖县一所,在县治东后街,即元肃政廉访分司也。国朝正统十一年,知县傅平、典史周鼎重修。漳州县一所,在县治东,布政司分司之前。


 文职公署

  漳州府在府城南。唐嗣圣三年始建,在漳浦县梁山之下。开元四年徙于李澳川。贞元二年又徙于龙溪,即今治也。元因之。国朝洪武元年,知府潘琳重建。后堂之西为架阁库。仪门之前为广济库。正统八年,知府甘瑛以府之外门偏出,奏改辟之,遂迁广济库于仪门外之左,迁土地祠于仪门外之右,而建外门于当中。又树坊于外门之外,匾曰“德政”,后改曰“帅正”。成化十八年,知府姜谅重建正堂及后堂。十九年,复重建土地祠。 经历司在正堂之右。 照磨所在正堂之左。(上二署俱洪武元年知府潘琳建。) 司狱司在府城内万盈西坊街之西。洪武七年,司狱于庸重修。成化七年,知府王文建楼于西监之后。十八年,知府姜谅复建楼于外门。 税课司在府治之南,府学之西。旧在府治之西,宋为都商税务,元因之,国朝改为税课司。洪武三年,知府潘琳徙建今所。成化九年,大使余源重修。 常平仓在布政司分司之西。旧在府治内之右。洪武十七年,知府徐克敬移建今所。廒一十又二3,为间凡一百又一,今仅存廒四,为间凡四十又一。 镇海仓在镇海卫城内东畔。洪武二十年始置。正统八年,府通判高辉重建。成化十年,知府张璝令照磨何济重建仓廒。二十六年,知府姜谅命耆老陈伯清增建仓廒一,并修茸旧廒之敝坏者。 杂造局在府治西南,旧布政分司地也。旧在府治西北龙华寺东偏,今布政分司外门之左。天顺八年,参议尹淳移建今所。 阴阳学在谯楼下左偏急递铺之西。旧在府治北三皇庙旁,洪武初创建,寻毁。三十三年,知府钱古训铸铜壶置于谯楼之左,学因寓焉。正统三年,阴阳正术郭崇斌请于巡按御史方端,以闲空府廨为之,即今所也。 医学在府城南隅司狱司之右,元时为惠民药局。国朝洪武十八年改为医学。景泰间圮,正科蔡奏申请重建。 僧纲司在府治西北开元寺内。 道纪司在府治西玄妙观内。 丹霞驿在府治之西,布政司分司之东。旧在朝天门外,宋淳祐间,郡守章大任建。元至正间徙于府治之东。国朝洪武三年,知府潘琳移建今所。九年改为清漳驿,寻改今名。正统九年,按察司佥事陈祚重修递运所,附于驿右,驿兼领之。

  龙溪县在府治之西。按旧志,县治之建,未详其所始。宋淳熙十二年,县令赵不病重修。嘉定四年,县令陈士会复修。绍定四年,县令苏应衡增修。元因之。国朝洪武初,知县杨保诚重修,匾其正堂曰“道爱”。堂之东为幕厅,西为架阁库。仪门内之东为县狱,仪门外之东为土地祠。正统二年,知县顾鸿重建正堂及架阁库。成化五年,知县张宁重建后堂。十五年,县丞吴鹏市民屋增广吏舍,并以旧架阁库址增建公廨。 濠门巡检司在县东一、二、三都。洪武初设于本都海仓洋。二十年徙置于此。 柳营江巡检司在县东二十七都柳营江之西。洪武三年,设为柳营江掣制所,隶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十四年,改为柳营江批验盐引所。正统九年,巡按御史张淑奏改为巡检司。 海门社巡检司4在县南四、五都青浦社,旧在海门山。正统六年,知府甘瑛以其地民悍,时为患海上,奏置巡检司,以控驭之。七年,尽徙其民,散处近地,遂移巡检司于今所。 芗洲税课局5在县北二十三、四都。元为商税务。国朝洪武初改为税课局。宣德间省。正统十二年复设。成化十年圮于水。 江东马驿在县东二十八都。宋为通源驿。元至正二十二年,改今名。国朝洪武七年,知府许荣重建。正统十年,驿丞洪瀚重修。旧有马厩,在驿前街南,岁久将压,成化十五年,县丞吴鹏易民地于驿丞廨舍之右而改建焉。递运所在驿外门楼之左,驿兼领之。 甘棠驿在县南六、七都。元至正二十五年创建。国朝洪武八年,知府许荣重修,正统十四年寇毁。景泰五年,知府谢骞重建。 申明亭在府城内南隅文昌坊,洪武三年知府潘琳建。 旌善亭在府城内东北隅,洪武十七年知府徐克敬建。(上二亭俱正统七年知府甘瑛重修。) 府前铺在府治之西。 赤岭铺在二十六都。 鹤鸣铺 马岐铺(上二铺在二十七都。) 江东铺 石井铺(上二铺在十八都。) 板桥铺6 龙江铺(上二铺在二十九、三十都。已上七铺俱在府城东。) 茶铺在二十六都。 月岭铺在二十一都。(已上二铺俱府城西。) 檺林铺 木绵铺(上二铺在十二、三都。) 马平铺在六、七都。(已上三铺俱府城南。) 莲浦铺在十二、三都。 西陵铺在十一都。 祖山铺在九都。 月溪铺在八都。 龙湾铺在六、七都。 官楼铺在四、五都。(已上六铺俱在城东南。)

  漳浦县在县城东西两街之中。唐开元四年创建。景龙间,县令李圭缭以周垣,官廨始不与民居混。宋绍兴二十三年,县令陈贯通重建。淳祐八年,县令杨浩然复大而新之。国朝洪武初重建7正堂之左为幕厅,右为库房。东廊之南为际留仓,西廊之南为县狱。正统十四年毁于兵。景泰初,知县林瑛重建正堂,成化七年,知县刘璧续建后堂、幕厅、狱舍及际留仓。 古雷巡检司在县南九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旧属南靖县,正统六年改隶本县。 洪淡巡检司在县南五都。元时设于四都沔州,国朝徙置于此。 后葛巡检司在县东南九都8。青山巡检司在县东十五都。 井尾巡检司 岛尾巡检司(上二巡检司,在县东北二十三都。) 金石巡检司元时设于龙岩县聚贤里。国朝徙置于此。 东沉赤山巡检司元时设于南靖县埔平定南寨,徙置于此。(上二巡检司在县南五都。已上七巡检司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盘陀岭巡检司在县南八都。正统间,以其地接潮广,山林深邃,草寇出没,奏置巡检司于此,六年始建。 玄钟仓在玄钟千户所前。洪武二十一年,千户毛麟建,廒五,为间凡二十又一。旧名“常积”,隶千户所,后改今名,隶本县。 陆鳌仓在陆鳌千户所之北。洪武二十一年千户耿瑜建,廒五,为间凡二十又一。旧名“常盈”,隶千户所,后改今名,隶本县。 铜山仓在铜山千户所之东。洪武二十一年千户乐金建,廒四,为间凡十又九。旧名“永聚”,隶千户所,后改今名,隶本县。 阴阳学在县治南孝义坊。 医学在县治西仙云坊,旧惠民药局也。(上二学俱圮。) 临漳马驿在县治西北仙云坊内,宋置,名“仙云驿”。元改名“临漳”。国朝因之。洪武三年,知县张玉文重建9。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景泰七年,知府谢骞重建。 云霄驿在县南六都,元时置,国朝因之。洪武十一年署驿事,南诏驿,铺丞黑中重建。成化十年圮于水。十三年府同知蒋璩10复建。 南诏驿在县南三都南诏城内。宋时置于城外之西北,名临水驿。元时因之。国朝洪武元年迁建于此,今改名。 僧会司在县治西兴教寺内。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谯楼门外之左右。旧在县门内,洪武三年,知事张玉文建。二十二年,知县孟美移建今所。) 县前铺在县前,旧名“北亭”。 罗山铺 饭盘铺11 长林铺 三鼓铺12旧名“横章”。 甘棠铺13(上五铺俱在县北二十八都。) 梅林铺 无象铺旧名产山。 盘陀铺(上三铺在八都。) 黄堵铺旧名“火田”。 径口铺14 云霄铺 铁塘铺旧名“白泉”。(上四铺在六都) 径深铺15 深田铺 大陂铺 古林铺 半沙铺(上五铺在四都。) 洪坑铺 双港铺 可湖铺 土桥铺(上四铺在三都。) 云头铺在六都。 陈平铺 张塘铺 铜山铺 崎岭铺(上四铺在五都。) 玄钟铺在四都。(以上二十二铺俱县南。) 升仙铺在七都。 西湖铺在十五都。 梅月铺在十七都。 石鼓铺 鸿江铺 长岭铺(上三铺在二十三都。) 东山铺 峰山铺 青山铺(上三铺在十五都。已上九铺俱县东。)

  龙岩县在县城中,布政分司之西。唐乾宁天祐间始置,屡经兵燹。宋绍兴十七年以后,寓廨于僧舍。乾道六年,知县林鼐创建。淳熙三年,知县陈焕增建宣诏、颁春二门。绍定三年毁于寇。五年,知县赵性夫重建。端平元年,又毁于寇。嘉熙二年,知县陈椿寿重建。元后至元三年,县尹魏德润增修。至正十年,监县捏古柏建谯楼。十七年,监县马哈麻复更其方向重建。二十七年,朱键重修谯楼,仍建楼于正堂之后,未就。国朝洪武三年,知县赵荣祖继成之。正堂之左为幕厅,右为架阁库。仪门之前为谯楼,左为土地祠。三十一年正堂圮。永乐五年,知县程鹏即其旧址前建小厅,后建小堂。七年谯楼圮。正统间,知县李昊重建。成化八年以来,知县韦济、陶博相继修茸。 雁石巡检司在县东节惠里。 东西洋巡检司在县东集贤里。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俱未建。) 僧会司在县治东报恩寺。 道会司在县治西东岳行宫。 公馆三所上坪公馆在县西龙门里。成化十七年,知县陶博重建。镇平公馆在县东万安里。大池公馆在县西龙门里。(上二公馆俱成化八年知县韦济重建。) 际留仓在县治之左。成化九年知县韦济创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门外之左右,俱成化十三年知县韦济重建。) 县前铺在县治前。 登途铺 崎濑铺 马坑铺 三井铺 石罗铺 古楼铺 南墩铺 板寮铺(上八铺俱在县南龙门里。已上九铺,俱成化十七年知县陶博重建。) 铁石洋铺在坊。 恼林铺16 东山铺 小吉铺(上三铺在节惠里。) 福村铺17在万安里。(已上五铺俱县东。) 新岭铺 牛栏隔铺 蒲山铺18 溪西铺(上四铺俱在县西龙门里。已上九铺俱成化十一年知县韦济创建。)

  长泰县在县城东北。宋绍定三年毁于汀寇19。国朝洪武二十年,知县张寿重建。正统元年,知县刘基复建。正堂之左为幕厅,右为架阁库。仪门之左为土地祠,右为县狱。知县廨舍旧在县后山之麓。成化十年,知县刘铎改建于县堂之后。 朝天岭巡检司在县东钦化里。正统五年,知县刘奎奏请创建。 阴阳学在县门之东。 医学在阴阳学之东。 僧会司在县治东报亲院。 道会司在县治东慈济宫。 申明亭宣德十年,知县刘奎重建。 旌善亭成化十六年,知县刘铎重建。(上二亭在县门前之左右。) 武安铺在南门西偏。旧在南门外,洪武二十年创建。正统十年圮于水。成化十七年,知县刘铎移建今所。

  南靖县在双溪之北。元至治间始建于清宁里九团社。后至元三年迁于琯山之阳。至正十六年始迁今所。国朝正统六年,典史周鼎重建。十四年毁于寇,唯鼓楼及各官廨舍尚存。景泰二年,主簿卜应麟重修。成化十五年,知县张本重建一新。正堂之左为幕厅,仪门之前为鼓楼。 小溪巡检司在县南清宁里。元时设。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移建于漳浦县古雷山,以备倭寇。正统五年,因小溪草寇窃发,复设于此。 九龙岭巡检司在县北居仁里。 和溪巡检司在县南永丰里20,界南靖、龙岩二县间。 永丰巡检司在县南永丰里寒婆21径,初名寒婆巡检司。景泰二年改今名。(上三巡检司俱正统五年创设。) 阴阳学在县治东南,旧慈济宫地也。 医学在县治东。旧圣侯庙地也。 平南驿在县北永丰里金山社。成化六年创设,县丞陈崇建。 僧会司在县治西习贤里安福寺。 道会司在县治东前街佑圣宫。 府公馆在县东第一坊。成化十九年,知县张鹏举以县前铺旧址创建。 申明亭在县治北后街。洪武三年,县丞雷祥建。 旌善亭在县治东北后街。洪武十七年,知县郭友仁建。(上二亭今废。) 县前铺元时设。国朝洪武三十三年,知县杨通重建。成化十年圮于水,今附府公馆。 南平铺 涌口铺(上二铺在习贤里。) 汤坑铺(已上三铺俱正统五年增设。) 新店铺 金山铺 和溪铺(上三铺俱宋时设,隶龙岩县,今隶本县。) 隐溪铺 圆沙铺22(上六铺在永丰里。以上八铺俱县北。)

   漳平县在九龙溪之北。成化七年,知县陈栗创建。正堂之左为幕厅,后堂两旁为库房,东廊之前为土地祠,西廊之前为县狱,仪门之前为谯楼。十六年,知县李斌迁建吏舍于知县廨舍之后。十九年,典史刘宣迁其廨舍于主簿廨舍之前。 桃源店巡检司在县北聚贤里。桃源店旧在龙岩县集贤里通源,元时设名聚贤、和睦等处巡检司。国初因之。洪武四年,巡检党诚迁今所,因改今名。十四年寇毁。十八年,巡检毕举重建。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其不当要冲,迁于漳浦县五都金石寨。二十五年,知县季仁本以其去县之远,请复设于故处。巡检刘禛即旧址重建。 溪南巡检司在县东感化里。 归化巡检司在县南永福里。 府公馆在县治之左。 际留仓在县治之东。成化七年,知县陈栗创建。 县前铺在县东五百步许。 濑洲营铺 黄畲铺在居仁里。 饭坑铺 硿头铺 田尾铺(上三铺在永福里。已上五铺俱县南。) 南洋铺在县西居仁里。(已上六铺俱成化七年知县陈栗创建。)


 武职公署

  漳州卫指挥使司在府治西,元新军万户府也。至元九年,改为宣慰司都元帅府分府。十五年,改为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分省。十九年,改为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分省。国朝洪武三年,改为漳州。指挥同知刘广、指挥佥事尹海龙重建。正统初灾。指挥覃庸重建。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镇抚厅在正堂之西。正统七年,指挥使杨隆重修。 左千户所正统十二年,千户王诚重修。 右千户所成化十八年,千户李嵩重修。 后千户所正统九年,千户马云重修。(上三所在卫西廊之南。) 中千户所正统十六年,千户刘镇重修。 前千户所景泰元年,千户管瑛重修。(上二所在卫东廊之南。) 镇抚厅在卫治之东北,旧丹霞驿故址也。成化八年,指挥黎震重建。 军器局在府城后街之北。 教场在府城西一里许。北有演武亭。旧在南门外溪南,成化十年坏于水,后移建今所。 屯田凡三十三所龙溪一十二所:一在县东门外东厢,一在林坑,一在林前(上二屯在八都,一在九都芦边。已上三屯俱县东),一在谢溪,一在高林,一在天宝,一在林前(上四屯在县西二十一都),一在六、七都排浦,一在十二、三都莲浦(上二屯俱县南),一在赤石,一在洋尾(上二屯俱在县北二十六都)。 漳浦县六所:一在南门外溪南,一在长脚营,一在北江(上二屯俱县东七都),一在长桥,一在下径(上二屯俱在县北二十八都),一在县东南七都枫林。 南靖县一十五所:一在归德里大寨,一在习贤里官洋(上二屯俱县西),一在归德里五峰,一在黄井,一在洪漱,一在高际(上三屯在清宁里),一在居仁里上乾村,一在新安里禾平(已上六屯俱县南),一在县北习贤里院前,一在浮山,一在草坂,一在前坂(上三屯俱在县东南田义里),一在县西南习贤里涌口,一在吴宅,一在金山(上二屯俱在县西北永丰里。) 烽燧凡九处即烟墩也。龙溪县四处:曰海沧(在一、二、三都),曰乌屿(在二十九都,俱县东),曰月港(在县东南八都),曰青浦(在县东四、五都)。 漳浦县五处:曰白塘,曰大迳,曰流会;曰卓歧(俱在县东北二十三都),曰烽火山(一云灯火山,在县东十七都)。 守御龙岩中千户在龙岩县西北。成化七年,始调镇海卫后所官军守御,改隶漳州卫。知县韦济创建军旗营房,环列于所之左右。 教场在龙岩县城外之北,中有阅武亭,成化七年知县韦济建。

  镇海卫指挥使司在卫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设时指挥佥事李实仅草创三间署事。正统间,指挥同知桂福始辟地营建卫堂,东西各建一厅两房,为上司按临寝息之所。又买地以易卫前军营,创建谯楼,左右亦各建一厅两房,为使客栖息之所。成化十六年以后,指挥佥事张文复渐次修葺。 经历司在卫治之东。 镇抚厅在卫治之西。 左千户所 中千户所(上二所俱在卫堂之东。) 右千户所 前千户所(上二所俱在卫堂之西。已上六公署,俱正统间桂福创建。成化间张文重修。) 教场在卫城南门之外,中建演武亭。 屯田四所洪武二十四年,制令分军屯种共田地五十七顷七十九亩七分。 左所屯一所,在南靖县归德里。 右所屯一所,在龙溪县十二、三都神仙尾。中所屯一所,在长泰县石铭里。 前所屯一所,在龙溪县十二、三都寺园林。 陆鳌千户所在所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列十百户所于两廊。景泰五年,本卫指挥使田旺辟所堂后空地增建公廨,为使客栖息之所。成化十四年,指挥佥事张文重修一新。 镇抚厅 教场 营房 寨 屯田一所,在漳浦县东坡洋,其田地一十二顷三十二亩四分六厘,计旗军四十二名。 烽燧 铜山千户所在所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列十百户所于两廊间。 镇抚厅教场在所城西门之外。 营 寨 屯田一所,在漳浦县六等都林前,共田地一十七顷五十亩,计旗军六十名。 烽燧 玄钟千户所在所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列十百户所于两廊。天顺六年,巡海按察司副使王凯增建屋宇于厅后空地,以为使客止宿之所。成化十七年,正千户陈冕申请规措修建一新。 镇抚厅 教场在所城西门之外。 铜山西门澳水寨在府城南漳浦县五都。每岁分镇海卫并陆鳌、铜山二所军士,更番以备倭寇。镇海卫官一十八员,旗军九百三十七名。陆鳌千户所,官二员,旗军二百五十一名。 铜山千户所,官五员,旗军三百二十八名。 营 屯田一所,在漳浦县三都良峰山,共田地一十二顷二十三亩,计旗军四十二名。 烽燧


      汀州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东。旧在开元寺中东畔,成化八年,参政赵昌命迁建今所。 宁化县一所,在县治西二十步许。正统三年典史洪清建,后圮。成化八年,知县吴纲广其基而修建之,工未就而去。十年,知县郑瑄踵而成焉。 上杭县一所,在县治东北小街射圃之西。旧在县前,即今府公署也。成化六年,参政赵昌以其迫隘,令迁建今所。知县萧宏复以其他僻在城隅,乃易民地,辟广衢,自司之前直抵大街,皆砌以石。 武平县一所,在县治南23,禅果寺之东,正统十二年创建。成化七年重修。清流县一所,在县治西,旧为九龙驿。成化十年,参政赵昌以旧布政分司狭隘,命知县邢昊以九龙驿互易创建。连城县一所,在县西门街。成化七年,参政赵昌建。永定县一所,在县治东三十步许。成化十二年,巡抚右佥都御史高明创建。

  漳南道在府治东。旧在广储门内城下。洪武初,建为按察司分司。二十八年,改为建宁道。成化六年,又改为漳南道。七年,佥事周谟病其隘陋,令移建今所。宁化县一所,在县治东十五、六步。 上杭县一所,在县治东二、三十步许。洪武十三年,知县邓致中重建。成化八年,佥事周谟命同知程熙、知县萧宏撤而新之。武平县一所,在布政分司之东。旧为肃政廉访司分司,洪武二年重建。 清流县一所,在县治之西,布政分司之东,旧与布政分司相对。洪武二年建。成化十年,分守参政赵昌、分巡佥事周谟命知县邢昊改创,与布政分司并列。 连城县一所,在县西门明溪驿前24。化成七年,佥事周谟建。永定县一所,在布政司分司之左,成化十四年,巡抚右佥都御史高明创建。

  行都司公馆在府治东预备仓前,旧建宁道也。


 文职公署

  汀州府在卧龙山下。宋建炎间毁于兵。绍兴元年,郡守陈直方始建厅堂廨舍。十四年,郡守陈定国创设厅、仪门、两廊、甲仗、架阁诸库。绍定间,郡守李华病其隘陋,以次改作。复增高谯楼,建亭于两阶,左曰“宣诏”,右曰“颁春”。又复郡治前官街之见侵于民者。 国朝洪武初,因其旧创建正堂西北为庆丰库,后堂之后为架阁库。永乐八年,知府宋忠重修正堂、后堂、仪门、谯楼,并增高月台甬道。成化十一年,通判李祺重建谯楼。 经历司在正堂之左。 照磨所在正堂之右。 司狱司在仪门外之西。 税课司在府城东南惠政桥头。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在府治前之左右。) 僧纲司在府治东定光寺。 道纪司在府城东南霹雳岩。 公馆在府治之东。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谯楼前之左右。)

  长汀县在府城南二百步许。宋建炎间,知县黄渥修。嘉泰间,知县谢周卿复修。绍定间,知县宋慈重建。 国朝洪武三年,知县孙庸重建。正厅之东为典史厅,又东为土地祠,西为架阁库,西廊之后为县狱。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景泰初,知县陈宗周重建,未备,成化十六年,知县谢珪、县丞郑景华又廓而新之,并砌谯楼前街道百有余丈。 古城寨巡检司在府城西古贵里。旧在河田市,宋绍兴间迁建今所。 临汀驿在县治东崇善坊。宋淳熙间,郡守赵汝劼建。元及国朝皆因之。 馆前驿在府城东归阳里。元时设,名馆前站。至正二十二年,站提领彭显宗建。国朝改为驿。 三洲公馆在府城西宣成里。成化十六年,按察司副使刘珂以驿路遥远,使客住来无所止舍,命通判徐荣、知县谢珪划刘即三洲铺址创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仪门之左右。又馆前驿之前,亦有申明、旌善二亭。) 总铺在谯楼前东畔。 百步铺在左厢。 南田铺 胡坑铺(上二铺在青岩里。) 鸳鸯铺 大息铺(上二铺在四保里。) 新桥铺 归仁铺 七良铺(上三铺在归阳里。已上八铺俱府城东。) 黄馆铺 何田铺25(上二铺在青泰里。) 三洲铺 水口铺 畲心铺(上三铺在宣城里。已上五铺俱府城南。)

  宁化县在大溪之北,翠华山之前。宋绍兴间,知县王炳彦重建。绍定间毁于寇。端平间,知县赵时馆复辟地营建,后又毁于寇。国朝洪武三年,知县陈时中重建26。正统十四年复毁于寇。唯后堂及廨舍仅存。景泰三年,知县韦清重建六房。天顺二年,知县梁昂、主簿郑预重建正堂、后堂、幕厅、仪门、谯楼,并建僚吏廨舍及库。 安远寨巡检司在县北招得里。旧名下土寨,宋庆元间创建。绍定二年毁于寇,元初重建。至正间毁于兵。国朝洪武元年,巡捡窦户重建,改今名。正统十三年复毁于寇,天顺间重建。成化十一年,知县郑瑄以县去建宁二百余里,中无驿舍,乃于正厅之后创建公馆,为使客往来驻节之所。 税课局在县东寿桥头27。宋归平元年建,名商税务。国朝洪武三十年,知县张思诚重建,改今名。正统元年省,课额县兼领之。 阴阳学在县治前。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成化十三年,知县徐廷耀重建。 医学在县治左,旧惠民药局也,今圮。 石牛驿在县南会同里。宋端平间创,元至正间圮。国朝洪武二年,驿丞叶忠仍旧址创建。成化九年,同知程熙修。十七年,副使刘坷命驿丞澹逊督工重建后堂及东西房。二十二年,参议叶祚、佥事李□命署驿事阴阳训术洪矩督工重修一新。 僧会司在县北光严寺。旧在县南慈恩塔寺,后徙今所。 道会司在县南凝真观。官久缺,印附道纪司。 际留仓在县治北,与儒学相连。洪武十三年创建。凡为廒四。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治之东。 鱼龙铺在兴善里,成化十四年建。 黄源铺 丘源铺 安乐铺 杨梅铺(上四铺俱洪武初建。) 黄地铺 黄柏铺(已上六铺在新村里。) 夏坊铺 石牛铺 碑岭铺 罗溪铺 滑石铺 张地铺28(上六铺在会同里。已上十三铺俱县南。) 下沙铺 沙坪铺(上二铺在永丰里。) 杨家铺 寨前铺 大觉铺(上三铺在招得里。已上五铺俱县北。) 柏坑铺29在县东兴善里。

  上杭县在县城中,府公馆之西。宋乾道七年,县令陈朝章创建,后毁。端平元年,县令赵时钺重建。淳祐三年圮于水。宝祐五年,县令李务行重建正厅。元至正二十年再毁。二十五年,达鲁花赤伯颜重建。国朝正统间复毁,景泰初,知县杨瑾重建。正厅之左为典史厅,右为仪仗库。仪门之右为县狱,前为谯楼。成化十一年,知县萧宏重修30。 新丰仓在城内东北隅。成化二年创建。储积粮米,以备军饷。 阴阳学在县治谯楼之西。景泰三年,典史童庆始构屋二楹。成化五年,知县石塘重建。 医学在县治谯楼之东,旧惠民药局也。正统末毁于寇。成化十九年,知县李曰思重建。 平西驿在县东胜运里小拔汤边。成化六年,因合汀、漳二府隶漳南道,始辟路置驿于此。府通判吴桓建。 蓝屋驿在县北平安里。成化十年,巡抚副都御史张瑄以县去府道里颇远,中途宜有驿,乃徙清流县玉华驿于此,改今名。府同知程熙建。 僧会司在县西天王寺。 道会司在县东东岳宫。 府公馆在县治东十步许,旧布政分司也。成化七年,改为公馆。十一年府通判李祺重修。 际留仓在县治仪门外之左。洪武十三年,知县刘亨建。 申明亭在县治西大街。洪武三年,知县夏煜建于县门之右,后迁今所。正统末,寇毁。景泰初,知县杨瑾重建。 旌善亭在申明亭左。洪武十七年,知县邓致中建于县门之左,后迁今所。正统末,寇毁。今改建巡警铺。 县前铺在县仪门前。洪武十年,知县刘亨建。成化十九年,知县李曰思重修。 大磜铺成化十年巡抚副都御史张瑄,以旧铺太运,令各铺之半,增置一铺。 岩头铺 卷笼铺成化十年增置。(上三铺在在城里。) 山湖铺 九华铺成化十年增置。 蓝屋铺 官庄铺 回龙铺(上五铺在平安里。已上八铺俱县西。) 坊村铺 定塔铺 张庆铺 九泰铺内为公馆。 茶田铺 双溪铺 灯笼铺 汤边铺  石铭铺(已上九铺在县东胜运里。成化六年新设漳南道,因辟路置驿,并置铺舍,俱县丞陈清创建。)

  武平县在人和坊之东,兴贤坊之西。初在武溪里,后迁今所。宋隆兴间县令王正国、乾道间县令赵贲相继营建。嘉泰间,县令赵善绰31用堪舆家趋吉避凶之说重新更造。自是上下阜安,民以为改作之利。绍定间毁于虔寇。端平初,县令赵汝组重建32,而变嘉泰之旧。县偶多事,议者咎焉。宝祐间,县令阮逢午复改卜其西偏创建。元至正二十三年,知县魏侃夫仍于旧基重建。国朝仍之。正厅之左为典史厅,右为土地祠,穿堂左右为库房,仪门之东为县狱,前为谯楼。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景泰元年重建33。 象洞寨巡检司在县南盈塘里。其地与潮梅接界,尝产象,因而得名。宋正和间置为寨。嘉熙间改为南尉司。国朝洪武初复置,改为巡检司。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成化九年重建。 永平寨巡检司在县北信顺团里帽磜。宋淳祐间,郡守郭正已创建。国朝洪武初,改为巡检司。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成化八年重修。 所仓在所城东。 阴阳学未建。 医学在县治西五六步许,旧惠民药局也。 僧会司在县治东南禅果寺。 道会司官久缺,印附道纪司。 府公馆在禅果寺内东西。 际留仓四所东仓五间,在县南归郡里黎畲。西仓三间,在县北凹上(上二仓俱成化九年建)。南仓九间,在县治东,成化六年建。北仓五间,在永平寨,成化九年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谯楼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治谯楼前。 三角铺 忠田铺 赖屋铺(上三铺俱县南。) 黄柏铺(上四铺在在城里。) 陈坑铺(上二铺俱县东。) 袁田铺34 黄背铺35 皂角铺(上三铺俱县东北。已上四铺在归郡里。) 武安铺在县南千户所城东门外。

  清流县在屏山之阳。宋元符元年,县令刘叙创建。乾道间,县令黄藻重修。绍定间毁于寇。端平元年,县令王元瑞复建。嘉熙间,县令赵栖夫重建谯楼。淳祐元年,县令林奕创建颁春、宣诏二亭,翼于县门东西。元至正四年,县尹吴文渊36重修。六年,悉为连城寇罗天麟所毁。国朝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重建。正厅之东为幕厅,仪门之西为县狱。十二年,知县蔡以谦复建谯楼于仪门之外。永乐十四年,为沙寇陈添保所毁,惟知县、主簿二廨舍仅存。后渐次修葺37。正统十三年,复为沙寇陈正景所毁。景泰七年,知县吴中重建,寝复其旧。 铁石巡检司在县南梦溪里38。正统六年,知县康勉以梦溪山势险阻,草寇不时出没,奏置巡检司于此,以警备之。 税课局在县东龙津桥西右畔。正统元年省,课额县兼领之。 阴阳学未建。 医学在县治前之右,五通庙之左,旧惠民药局也。永乐十四年寇毁,今复修建。 九龙驿在县治南,元县尉厅故址也。国朝洪武十一年,建为布政司分司。成化十年,参政赵昌病分司狭隘,因命有司以旧九龙驿为分司,以旧分司为九龙驿。十二年,巡按御史叶稠、参政李昂按部,复命有司增建屋宇于驿西隙地。 僧会司在县西西峰庵内39。 道会司在县西登真观内。 府公馆在水龙驿之南40。成化十二年,巡按御史叶稠、参政李昂命同知程熙创建。 际留仓在县南塔背巷,元常平仓也。国朝洪武二年改今名。旧建廒五,成化十八年增建廒二。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旧俱在南门外,正统十三年,寇毁,遂移建今所。) 县前铺在县治前,旧在县南半里许,洪武二十九年移置于此。 雷公铺 小嵩铺 吴地铺 嵩溪铺 玉华铺 子孙铺 太平铺(上七铺俱在县东北。) 吴家铺在县南。 暖水铺在县西。

  连城县在县城北。宋绍兴三年,摄县事长汀县丞卓庠创建。绍定间为寇所毁。县令徐价经始营建。后县令米巨宏踵而成之。元至正六年,复为邑寇罗天麟所毁。国朝洪武四年,知县邓升重建。正厅之左为幕厅,右为库房。仪门之外为县狱,前为谯楼。 北团寨巡检司在县南表席里朗村。宋时设于县北安里。后毁于兵,权寓治县市西隐庵。元末废。国朝洪武四年,知县邓升迁建于县东崇儒坊。十八年,知县丁良恭复迁今所。 税课局在县治南文川桥之侧,宋时设,名商税务。建炎二年省。元至正十八年复设。国朝洪武四年改为税课局。六年,知县刘雍重建。正统元年省,课额县兼领之。 阴阳学寓县治谯楼上。 医学在县治西。旧惠民药局也。 僧会司在定光寺内。 道会司在福仙观内。(上二司俱县治西。) 府公馆在县治东北百步许,旧预备仓址也。 际留仓在县署东廊。洪武八年知县刘雍创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仪门内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谯楼前之左。宋时设,名县下铺。 北安铺 分水铺(上三铺在县北。) 新添铺成化二年设。 南柴铺(上二铺在县西北。已上四铺俱在北安里。除新添一铺外,余三铺并县前铺俱洪武七年知县刘雍重建。)

  归化县在广济街东41。旧为明溪镇巡检司,隶清流县。成化六年改为县治按察司佥事周谟命通判吴桓、明溪驿丞孙亮督建,知县郭润继而成之。正厅之右为幕厅,仪门内之右为县狱,前为谯楼。 夏阳巡检司在县东中和里夏阳墟。旧为明溪寨巡检司,属清流县。宋绍兴间,知县叶梦得奏置。国朝因之。成化六年,以其址为县,遂迁于此,改今名。八年,知县郭润等创建。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俱在县治前。) 明溪驿在县西门。旧属清流县,宋元符间设,国朝因之,成化六年改属本县。 僧会司在县东北觉林寺。成化十七年设。 道会司在县东东岳宫。成化十年设。(上二司俱在归上里。) 公馆在县西门儒学后街。成化七年,府通判吴桓督建。 际留仓在县治东广济街。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俱在县治前之西。) 县前铺在县前泰和坊东。成化九年,知县郭润重建。 兴善铺 龙湖铺 铁岭铺(上三铺在县东兴善里。) 新兴铺 永安铺(上二铺在县西归善里。)

  永定县在溪南里田心。成化十五年,巡抚右佥都御史高明、按察司副使刘诚42、布政司参议陈渤命府经历黄琛、上杭县知县石塘经始建。及知县王环至,遂踵而成之。正厅之左为典史厅,右为仪仗库及库房,东廊之前为土地祠,仪门之西为县狱。 兴化乡巡检司在县南溪南里古镇。洪武五年创置。后徙于虎岗,改为太平巡检司。天顺六年,因寇盗窃发,复置于此。 太平巡检司在县东太平里高陂。正统间,陵水教谕。上杭县人范金以太平虎岗山寇盗屡发,奏徙兴化乡巡检司于虎岗,改今名。后为寇所毁。景泰末,巡检何永通徙于今所。 三层岭巡检司在县南金丰里。成化十四年,巡抚右佥都御史高明以其地接广东饶平之大小靖,顽民恃险出没为盗,奏设巡检司于此。 阴阳学在县治后第三街。 医学在阴阳学之右。 僧会司在县治东山川坛之西。成化二十年建。 道会司未建。 府公馆在县治西六十步许。知县王环创建。 际留仓二所一所在县西廊,一所在县仪门之左。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俱知县王环建。) 市西铺在县治西十余步。 德化铺在县北溪南里。 信感铺在县西北胜运里。


 武职公署

  汀州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洪武四年设,指挥王圭创建。宣德间,指挥同知王祯重建。正堂左右为军器库,仪门之前为谯楼。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镇抚厅在正堂之西,其后为监房。 左千户所 右千户所成化二年,调守御上杭县。 中千户所 前千户所 后千户所(上五千户所在卫之两旁。) 军器局在各门兵马司侧。 教场在府城东朝天门外鄞河坊。 屯田五所共田地五十三顷七十九亩二分,计旗军二百六名。江西赣州府信丰县一所。本府宁化县三所:一所在县治东黄连岗,一所在县西龙上下里车田,一所在县北招贤里北安。清流县一所,在县北永得里。 上杭守御千户所在县城北隅。天顺六年,溪南寇攻陷县治,守臣奏请设兵以备御之。成化二年,御史朱贤、参政张雄、佥事牟俸、都指挥杨讯合议调汀州卫右千户所官军守御于此。 吏目厅在所厅之左。 镇抚厅在所厅之右。 十百户所 军器库(俱在所内。) 军器局在城北门内。 教场在县城外西北隅二里许,中建演武亭。 武平守御千户所在县南丰顺平里。洪武二十八年创建。 吏目厅在所厅之左。 镇抚厅在所厅之右。 十百户所 军器库(俱在所内。) 教场在所城东迎恩门外二里许,中建演武亭。 屯田一所共田地八顷一十亩,计旗军二十七名。


      延平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之左。正统六年,知府王吉建。景泰元年43,巡抚刑部尚书薛希琏以其址狭隘,割府照磨廨舍以广之。成化十五年,知府王范重建。将乐县一所,在县治南。尤溪县一所,在县治东,旧三皇庙址也。正统六年,知县萧学敏建。十三年毁于寇。参政王仕华重建。沙县一所,在县治东兴义坊。□□□□知县周敞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景泰元年,知县余宽重建。顺昌县一所,在县治北昼锦坊。正统三年建44。永安县一所,在县治北。景泰三年,府通判杨季琦建。

  建宁道在布政分司之左,旧通判厅址也。洪武十一年,建为按察司分司,二十八年改今名,永乐七年火,宣德六年,知府雷诚重建。成化十六年,知府王范以其规制弗称,撤而新之。将乐县一所,在县治北。洪武七年,知县王克刚建。尤溪县一所,在县治西,旧县尉司址也。洪武二年,知县薛昉建为按察司分司,寻改为延汀道行按察司,又改为建宁道。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按察佥事张彦重建。沙县一所,在县治东兴义坊。洪武十一年,知县许斌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景泰元年,知县余宽重建。顺昌县一所,在县治西,旧县尉厅址也。洪武九年,知县周政建。永安县一所,在县治北。景泰三年,府通判杨季琦建。


 文职公署

  延平府在府城北隅,旧盐仓场址也。宋南剑州治,在今府治东。元改为延平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元年,以为延平卫署。三年,知府唐铎遂建于今所,匾其正堂曰“集思”,后堂曰“高明”。 经历司在府治之右。 照磨所在府堂之左,旧为推官厅。洪武二十七年,设照磨检校,遂改为照磨所。 司狱司在府城北隅,延平卫之东。洪武元年知府唐铎建。永乐七年毁。宣德六年知府雷诚重建45。 税课司在府城北隅府治前街。元为商税务。国朝洪武二年,知府唐铎重建,改今名。永乐十年毁。景泰二年知府胡钦重建46。 丰衍仓在府城东隅。元至正二十六年建,名太平仓。国朝洪武二年,知府唐铎重建,改今名。东西为廒,凡二十有三。旧有延平卫、永丰、广积等五仓,为廒凡七十。宣德三年,并归有司,俱屡经回禄,所存无几。成化十五年,知府王范重建。 阴阳学寓谯楼上。宋时设,元因之。国朝洪武四年楼圮,知府唐铎重建。永乐七年毁,暂以普通岭武安庙前小楼为谯楼,学寄其中。 医学在府治左,旧急递铺址也。宋名惠安局,在谯楼门内。元改惠民局。国朝洪武二年徙府治前。二十三年毁,通判钱宗礼徙今所。永乐七年复毁,景泰三年,知府胡钦重建。 僧纲司在府城北隅天宁光孝寺。 道纪司在府城内东岳行宫。旧在城南玄妙观,后徙今所。 剑浦驿在剑浦递运所之右。洪武初,知府唐铎创建。景德初,布政司参议赵象重建47。 剑浦递运所在府城东门外剑浦上。 河泊所在南平县治西隅。洪武十四年,户部差人闸办鱼课,即旧铁局为闸办所,寻置今所。十六年始设官吏。永乐十八年为洪水所圮。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府治前之左右。)

  南平县在府治西去城二里许。宋、元在府城北隅,今改为延平卫前千户所。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刘居信迁建旧贡院址,即今所也。正厅之右为典史厅,左为库房,仪门之前为谯楼。楼内之左为县狱。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景泰三年,知县刘铭重创,卑陋弗称。成化十五年,知县王佐悉撤而新之。 峡巡检司在府城东长安北里。宋元丰三年,建为寨。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巡检司。四年创建,二十三年重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宣德六年,知府雷诚重建,正统十三年寇毁。景泰元年重建。 大历巡检司在府城西北寿岩里。宋淳祐中建,元至正中兵毁。国朝洪武元年重设。十六年巡检刘贵创建。正统十四年寇毁。景泰五年重建。 西芹税务局在府城西天竺里王台馆。旧在长沙下里西芹,洪武四年建,永乐十四年为洪水所坏,正统九年知府王彪重建。十三年毁于寇。成化三年知府郑时徙今所,廨宇未建。 茶洋驿在府城东金砂里。宋淳祐中建,名金沙驿。元至正间改今名。国朝洪武初,知县刘居信重建。永乐中,山谷水暴涨,屋宇俱坏。宣德初,驿丞王淑安重建。正统中毁于寇,景德48中重建。 王台驿在天竺里。宋淳祐中设,名王台站。元因之。国朝洪武初改为驿。正统中毁于寇。景泰中重建,隘陋弗称。成化十九年,巡按监察御史张稷、布政司参议黄澄、按察司佥事谈俊、知府王范檄县丞郑贤易民地,广其基重建。 大横驿在府城东汾常里。洪武初,提领程日新建。正统间寇毁。景泰间驿丞冯清重建。宋、元驿站官名提领,此犹云提领者,或国初法制未立,仍其旧名也。 峡递运所在府城东长安北里。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俱在县治谯楼前临溪。成化十七年,知县王佐买民地创建。) 府前铺在府治前之东。 坵墩铺在演仙下里。 高桐铺在仁州里。 大横铺在汾常里。 城东铺(上四铺俱府城东。) 倪坑铺 安济铺(上三铺49在崇福里。) 橘溪铺在迁乔里。 金砂铺 茶洋铺 白砂铺(上三铺在金砂里。) 龙源铺 清风铺 武步铺(上三铺在长安北里。) 峡铺在长安南里。(已上十铺俱府城东南。) 秋竹铺在府城西南罗源里。 西芹铺 发竹铺 沙溪铺(上三铺在长砂上里。) 吴坑铺 王台铺(上二铺在天竺里。) 樟槎铺 筼筜铺(上二铺在资福里。) 三连铺在连兴里50。(已上八铺俱府城西。) 白塔铺在大源内里。 康隔铺在北溪里51。(上二铺俱府城南。)

  将乐县在含云山之左麓,宋时建。元至正二十一年兵毁,明年署县事行省理问裴彦直重建。正厅之右为幕厅,左为库房,仪门之前为谯楼,谯楼之旁为县狱。国朝洪武三年,知县司明重建僚吏廨宇。永乐十六年,正厅后堂毁。宣德九年,知县蒋珉重建。

  万安寨巡检司在县北万安上都。宋元丰元年建为寨。国朝洪武二十三年改为巡检司。 税课局在县治左。洪武六年大使杨琳建。 万安税课局在县北万安上都。洪武六年,知县申文彝建。 永丰仓在县治左。旧名常丰,后毁于兵。元至正二十四年,署县事理问裴彦直建。国朝因之,改今名。储积粮米,以备官吏俸廪。 阴阳学未建。 医学在县治前宣化坊之西,旧惠民药局也。 三华驿在县治右。旧名站。元至正中提领许子美建,国朝改为驿。 白莲马驿在县东南池湖都,旧将安馆址也。元至治元年,提领傅美改建为站。国朝改为驿。河泊所在县东南水南都。洪武十七年创建。 僧会司在县西含云寺。 道会司在县治前祐圣院。 所仓四所储积粮米,以备官军俸粮。二所在永丰仓左右。洪武四年,千户李济建。二所在城隍庙之后,永乐五年,千户徐斌建。 申明亭洪武三年,知县司明建。 旌善亭洪武十六年,知县王克刚建。(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治前,旧为桃溪铺,在县南三里桃源都。今徙于此。 莒峡铺在龙池都。 孔山铺在积善都。 懿安铺在富谷都。 高滩铺 黄坑铺(上二铺在高滩都。已上五铺俱县东。) 桃源铺在龙池都。 蛟湖铺在蛟湖都。 郭公铺在永康都。 里湾铺在南胜都。 隔岭铺在龙安都。 将安铺在池湖都。 大里铺 盖竹铺 旧场铺 铁岭铺(上四铺在大里都。) 龙湖铺 兴善铺(上二铺在兴善都。已上十二铺俱县南。)

  校 注

  1 光绪《漳州府志 规制上》作“洪武三年”。

  2 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之左”下有“知县张理建”语。

  3 光绪《漳州府志 规制工》作“一十一厂”。

  4 嘉靖《龙溪县志 公署》作“海门巡检司”。

  5 嘉靖《龙溪县志 公署》作“香洲税课局”。

  6 嘉靖《龙溪县志 公署》作“管桥铺”。

  7 民国重刊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作“张理建”。

  8 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作“十都”。

  9 康熙《漳州府志 规制上》及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均作“张理建”。

  10 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作“蒋濬”。

  11 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作“盘石铺”。

  12 《闽书 建置》作“三古铺”。

  13 《闽书 建置》谓:“甘棠铺属龙溪县。”

  14 《闽书 建置》作“径石铺”。

  15 康熙《漳浦县志 建置》作“径心铺”。

  16 《闽书 建置》作“皞林铺”。

  17 《闽书 建置》作“藿林铺”。

  18 《闽书 建置》作“满山铺”。

  19 康熙《漳州府志 规制上》载:“绍定壬辰,汀寇毁民居殆尽,唯署独存,令郑师中复修;淳祐令赵与坦复建承簿厅。元至正间,寇发残毁无余,主簿陈文积更建之。洪武初,知县郑青重修。”

  20 光绪《漳州府志 规制上》作“在县北”。

  21 光绪《漳州府志 规制上》“寒婆”作“韩婆”。

  22 《闽书 建置》作“员沙铺”。

  23 同治重刊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东”。

  24 同治重刊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连城县,漳南道公馆在县东”。

  25 同治重刊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河田铺”。

  26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洪武三年,知县张思诚重建;二十三年,知县陈时中修”。

  27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税课司旧在寿宁桥”。

  28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张家铺”。

  29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北坑铺”。

  30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成化间,知县胡越、萧宏相继修葺”。

  31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赵善策”。

  32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赵汝、田圭相继鼎建”。

  33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景泰间,知县周希贵修葺”。

  34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袁畲铺”。

  35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黄畲铺”。

  36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王文渊”。

  37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宣德间,知县李庠、县丞王自永相继重建”。

  38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在梦溪里铁石矶”。

  39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僧会司在万寿寺”。

  40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西南九龙驿右”。

  41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归化县治在广济街北”,并谓“成化七年巡道周谟建”。

  42 乾隆《汀州府志 公署》作“刘成”。

  43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景泰三年”。

  44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在县西,正统六年建”。

  45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洪武九年,知府唐驿建后屡毁,永乐七年,知府雷诚建”。

  46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知府唐驿建后屡毁,永乐十年知府胡钦、成化二十三年知府陈廷琏迭建”。

  47 明无景德年号,此显系“景泰”之误。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景泰四年,知府胡钦建”。

  48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景泰”。此误。

  49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上二铺”。

  50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建兴里”。

  51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在开平里”。


卷之四十三


  公署

    郡县

      延平府


 文职公署

  尤溪县在县市中,建宁道之东。宋绍兴三年,知县宋咸建。正厅之右为典史厅,仪门之前为谯楼。国朝洪武三年,知县薛昉重建。十年,知县张可大、牛义相继重新谯楼。三十一年,知县黄采重建后堂。宣德三年谯楼毁。正统四年,县丞周辙新之。正统十三年悉毁于寇,惟各廨舍仅存。十四年,知县陈孝柯复创正厅仪门。寻复毁于寇,惟仪门仅存。景泰七年,知县杜宥重建。成化九年,知县孙珏重创六房。十三年,知县唐纶重创后堂并吏舍。 英果寨巡检司在县西七都。宋元丰三年创建。元至元二十一年徙建四十都仕阳汤。国朝洪武四年,巡检朱德亮复改建于旧址。正统十三年寇毁。景泰六年重建。 高才坂巡检司在县西二十都,元时建。国朝洪武四年,巡检王有成重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惟鼓楼仅存。 税课局在县治东积善坊。元时为税务大使亦速建。国朝洪武初改今名。永乐五年毁,寓治于民居。景泰二年,大使江子旺仍旧址构第屋署事。 阴阳学寓县治仪门之旁。初在三皇庙,庙废,遂徙今所。 医学在县治左,旧惠民药局也。初寓三皇庙启玄堂,庙废,遂徙今所。 河泊所在县治之东,宣德中省。渔课县兼领之。 僧会司在府治东北保安寺。 道会司在县治东,东岳行宫。 公馆在布政分司之西。 际留仓在县治之西。旧在县治东崇文坊,洪武三年创。后毁于寇,因移建今所。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前之右右。) 总铺在县治左。 马坪铺在八、九都。 白莲铺在十一都。 丹溪铺在十二都。(上三铺俱县东北。) 渚头铺在五都。 茅溪铺在四都。(上二铺俱县西北。)

  沙县在凤岗山之南。唐武德四年始建在沙源1,中和四年,摄县令曹朋、崇安镇将邓光布以其地阻溪,徙建今所。宋、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知县陈善重建。正厅之右为典史厅,后堂之左为架阁库,仪门之前为谯楼,楼之西为县狱。三十三年毁于寇李乌觜,惟谯楼及廨宇仅存。永乐元年,知县倪俊重建。正统十三年复毁于寇邓茂七。景泰元年,知县余宽重建,卑陋无称。成化五年,知县张泰重建一新。按本志今县治旧为西北乡,地名杨篑坂,一名杨党坂。 北乡寨巡检司在县北十七都。宋元丰三年建为寨。国朝洪武八年,改为巡检司。巡检马中重建。 税课局在县治南翔凤桥之西。 阴阳学寓县治谯楼上。 医学在县治东,旧惠民药局也。 河泊所在县治东兴义坊,旧存恤院址也。洪武十五年,知县许斌改建。 僧会司在县治西天王寺。 道会司在县治东东岳行宫。 公馆在县治东兴义坊总铺之右。 新丰仑在县治东五十步,旧名际留。正统十三年寇毁。景泰元年,知县余宽重创,改今名。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谯楼前之右。) 县前铺在县治东兴义坊公馆之左。 琅口铺在八都。 高沙铺在五都。 馆前铺在二都。 青洲铺在一都。(上四铺俱县东。) 洋口铺在二十一都 尾历铺在二十二都。 荆村铺在二十三都。(上三铺俱县西。)

  顺昌县在县市中儒学之西。初为永顺场,五代汉乾祐元年,南唐升为县建治于此。宋建炎中兵毁。绍兴元年,县令丘之玄建。至正三年,县尹鲁崇仁重建。正厅之左为幕厅,仪门之前为谯楼,谯楼之西为县狱。国朝洪武三年,县丞杨维德重修,并建僚吏廨舍。十年,知县周政徙幕厅于正厅西北。正统间毁于寇。景泰二年知县钱道宁、成化十一年知县程搢、十九年知县冯子昌、二十年县丞蒋时万相继创建。 仁寿巡检司在县西北仁寿都。宋为仁寿寨。国朝洪武初改今名。七年巡检申原让建。 税课局在县治之西。宋为商税务,国朝改今名。洪武九年,知县周政建。 仁寿税课局在县西北仁寿都。洪武九年设,未置官吏,其课额县兼领之。 阴阳学在县治谯楼上。宋时以谯楼为阴阳学,国朝因之。 医学在县治左,旧惠民药局也。 双峰驿在县治之西。旧为顺兴驿,又为行衙,宋时建。国朝洪武初改今名。 富屯驿在县西富屯都。(上二驿俱洪武十年知县周政重建。) 河泊所在县治之西。洪武十四年,户部差人闸办鱼课,知县胡乾创建。 仁寿河泊所在县西北仁寿乡。洪武十四年,户部差人闸办鱼课,未设官吏,其课米县兼领之。 僧会司在县治北正识寺。 道会司在县治西玉隆道院2。 府公馆在县治之西。 际留仑在县治西厅边。旧为常平仑,元至正中,县尹鲁崇仁重修建。国朝因之,乃改今名。 申明亭在县治之西。洪武三年县丞杨维德建。 旌善亭在县治之东,洪武十五年知县胡乾建。 城南铺旧名洄口,在县南水南乡。 郭闸铺 石溪铺(上二铺在县东石溪都。) 桂岭铺 陈坂铺旧名交溪。 杜原铺(上三铺在靖安都。) 娄杉铺在娄杉都。(已上六铺俱县西南。) 吉舟铺在吉舟都。 顺溪铺在莒口都。 太平铺在崧溪都。 阳坊铺在寿荣都。 仁和铺在仁寿都。 富实铺在杉溪都。(已上六铺俱县西北。)

  永安县在县城中儒学之西,旧浮流巡检司址也。景泰三年始置,府通判倪冕建小屋三楹视事。四年,知县韩隆创建。正厅之左为典史厅,右为库房,西南隅为县狱,仪门外为谯楼。 安砂镇巡检司在县西三十二都。旧为浮流镇巡检司。宋元祐五年建为浮流寨。国朝景泰三年,以浮流镇为本县治所,遂徙巡检司于此,改今名。 湖口巡检司在县南三十都。永安、连城、龙岩三县接界处也,正统五年始置。 税课局在县治之西。 阴阳学 医学(上二学在县治东北。) 僧会司 道会司(上二司未设。) 公馆在县治东南申明亭之东。 县仓在县治北。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谯楼前之左右。) 总铺在县治东四五步许。 黄坊铺在二十七都。 贡川铺在二十六都。(上二铺俱县北。) 张关铺 新岭铺(上二铺俱在县东北二十五都。)


 武职公署

  延平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宋为南剑州。元为延平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卫署。 经历司在卫正堂之左。 镇抚厅在卫署之西。 左千户所元录事司故址。 右千户所旧万户府故址也。(上二千户所在卫署之东。) 中千户所 前千户所旧南平县址也。(上二所在卫署之西。) 后千户所在卫署之东,元刘万户宅故址也。(已上五所东西两廊各列十百户所。永乐七年,卫及千户所俱毁,惟后千户所独存。卫指挥佥事于鉴重建。景泰元年,卫及镇抚厅中前二千户所又毁。指挥使侯本重建。 演武场在府城东衍仙下里。 屯田凡九所共田地五百二十四顷五十七亩六分四厘,计旗军一千七百五十名。 左千户所屯二所:一在本府永安县,一在福州府闽县。 右千户所屯二所,俱在福州府:一在永福县,一在闽清县。 中千户所屯二所,俱在福州府:一在怀安县,一在永福县。前千户所屯二所,俱在福州府:一在侯官县,一在怀安县。 后千户所屯一所,在福州府侯官县。 将乐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之南,洪武四年建。 吏目厅在所厅之右。 镇抚厅在所仪门之侧。 十百户所在所之两旁。成化十年,千户所并二厅十百户所俱毁。十七年,千户徐寿重建。 教场在县治南玉华都。 屯田凡九所共田地八十顷四十三亩,计旗军一百五十二名。 永安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也3,景泰三年创建。 吏目厅在正厅之左。 镇抚厅在正厅之右。延平卫指挥佥事张宣建。 十百户所在所之两廊。 教场在县治北门三里许。 屯田二所共三十七顷一十九亩七分,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俱在邵武府:一在邵武县,一在建宁县。


      邵武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东南隆贤坊,旧延福院地也。正统八年,邵武县知县颜宗建。 泰宁县一所在县治之右。正统五年县丞虞升建。成化八年,知县徐琛拓而大之。 建宁县一所在县治东七十步,旧医学地也。景泰初建。 光泽县一所在县南半里许龙兴观左4,旧河泊所地也。正统五年,知县盛埙建。

  建宁道在府治东百步许,宋通判厅地也。元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国朝洪武三年改为福建按察司分司。二十四年改为建武道5。二十九年改今名。成化四年,知府盛颙重修。 泰宁县一所在县治东南百步许,洪武三年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天顺七年,知县胡玻重建。 建宁县一所在布政司分司之左,宋尉司地也,国朝洪武三年建。正统十三年寇毁,寻复建。 光泽县一所在县治东二十余步,旧城隍庙地也,洪武三年建。


 文职公署

  邵武府在城中西隅。宋太平兴国四年,郡守张度创建。建炎间毁于兵。绍兴十二年,守汪安止重建。绍定三年毁于寇。明年守汪遂建正厅。继守赵以夫建谯楼、仪门、两廊。宝祐六年6灾,惟两廊、仪门存。守叶彦炳重建。咸淳六年,守廖邦杰复辨方正位而更作之。元至元十四年复毁于寇。是年,总管魏天祐重建。国朝洪武元年,知府周时中葺而新之。后堂之西为架阁库,仪门之西为富有库,仪门之前为谯楼。二年,改富有库为兴阜库。正统三年,知府徐述重建后堂及谯楼。天顺间,推官周仲斌改建推官厅于仪门东。先是,以元推官厅为知事厅舍,别建于郡厅左,后又以为照磨所,至是复建。即元旧址西偏也。成化间,知府盛颙移兴阜库于后堂之东。九年,知府冯孜重修正堂、右堂及仪门,复撤推官厅而大之。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元时在府治西南隅。国朝改为照磨廨舍,别创于堂左。天顺间,知府何友改建今所。 照磨所在正堂之西,旧在堂东,天顺间,知府何友改建今所。 司狱司在郡治南治平坊。宋曰军牢,元曰狱,国朝以为司狱司。 税课司在府治东南百五十步许。旧行用库地也。宋建于郡治东,旧通判衙前,名税务。建炎二年省,税额兼领于主簿厅。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改今名,徙于太平坊。二十一年复迁今所。 常丰仓在府治东南镇雅坊。按旧志府仓一所,旧在镇雅坊。洪武六年改建于南隅亨道坊,名新丰仓。卫仓三所:一即镇雅坊,旧常丰仓基,洪武十九年改建,永乐十五年灾;一亦在亨道坊,永乐十二年建;一在南隅下水寨,永乐十三年建。正统元年,以卫仓悉属有司,遂以旧镇雅坊基建,即今仓也。七年,知府杨衡以亨道仓地卑湿,撤并今所。成化十二年,推官廖铎又增广之。 阴阳学在府治东南,旧医学地也。元延祐间建。至正中徙于城西三皇庙内南偏。国朝洪武二十年,庙革,学遂废。永乐中复建于旧址,今圮。 医学在县治东南,旧以司法厅址创建。元至元中,教授黄必寿买民地改建于旧学之西。延祐间,徙于城西三皇庙内北偏。国朝洪武二十九年,庙革,学遂废。永乐中,复建于旧址,今圮。 僧纲司在城西大觉寺。 道纪司在郡治南玄妙观。 申明亭在旌善亭南。 旌善亭在谯楼东南。

  邵武县在府治东三百余步。旧在郡城东三里大溪之北,今故县地。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随军迁今所。后毁于兵。庆元五年,县令史定之重建。淳祐十一年,县令高斯衍新之。元至元十四年毁于寇,寻复建。至正十二年又毁于兵。明年,县令孔克俊重建7。国朝洪武二年,知县水苏民重新之。宣德中,知县邹良重修。正厅之左为幕厅,两廊之西为县狱,东廊之末为土地祠。成化十五年,知县王拯区划工料俱备,未及修建以忧去。十七年,知县王济因而成之。 水口巡检司在县东十六都。宋为水口寨。元因之。 国朝洪武二年改为巡检司。巡检杨从德修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寻复建。 杨坊税课局在县东六都界首。元为税课务。国朝改为税课局。 拿口税课局在县东二十二都拿口市西。元为税课务。国朝改为税课局。 樵川水马驿在城东隅宁泰坊,旧净居寺址也。宋建于军治东百步许。元至元二十三年,达鲁花赤明安答儿徙建于城外紫云溪北。国朝洪武元年迁建于今所也。 林墩马驿在县东六都。宋设,元固之。国朝洪武四年,驿丞黄子忠重修,正统十四年毁于寇,寻复建。成化九年重修。 拿口驿在县东二十三都。元时设。国朝洪武三年,驿丞端友成重建。 河泊所在城东行春门外。洪武九年设。所官游仕宗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寻复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俱在县治前。) 总铺在府治前右偏。 王堂铺 洒溪铺 官源铺(上三铺在五都。) 丁字铺 梅里铺(上二铺在六都。已上五铺俱府城东。) 颁春铺在县西北五十三都。 药材铺 漠口铺(上二铺在五十一都。) 龙斗铺 破石铺(上二铺在五十都。) 大乾铺在四十九都。(已上六铺俱府城西。) 城南铺在二十九都。 香林铺在三十都。 山口铺 山心铺(上二铺在三十一都。) 邢家铺在三十二都。 河源铺(在三十三都。已上六铺俱府城南。)

  泰宁县在炉峰之左,杉溪之阳,旧归化镇地也。五代唐长兴元年建。宋绍兴四年,县令范根重建。绍定二年毁于兵,端平间复建。元延祐三年,达鲁花赤也先重建。至正十二年复毁于兵,惟正厅、谯楼存。国朝洪武三年,知县陈扬重建谯楼。九年,知县定定以正厅屋老基隘,撤而大之。正厅之左为典史厅,后堂之北为架阁库,仪门之前为谯楼,谯楼之西为县狱。成化九年,知县徐琛重建后堂。 税课局在县治南利涉桥西。宋名税务。建炎二年省,课隶主簿厅。元因之。国朝洪武二年改今名。正统元年省,课额兼领于县。 阴阳学在县治西五十步炉峰之麓,元县尉衙址也。 医学在县治西五十步。宋为惠安局。元为惠民局。国朝改今名。二十二年重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 河泊所在县治东南公馆之前。洪武十九年设。后省,课额兼领于县。 僧会司在县西保安寺。 道会司在县西龙山观。 公馆在县南河泊所后。洪武三十二年,主簿潜玉重建。 际留仓在县南谯楼之东。洪武二十年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俱在县治前。) 县前铺在县治前两畔。 山夹铺 宜坑铺(上二铺在福山保。) 朱口铺在朱口保。 石鼻铺在梅林保。 交溪铺在交溪保。 龙湖铺在龙湖东保。(已上六铺俱县东) 白土铺 长滩铺(上二铺在南会保。) 梅口铺 挽舟铺(上二铺在梅口保。已上四铺俱县西。) 石门隘在县西大田保。 澹子隘在上高保。 茶花隘在安仁保,旧名茶花岭。(上二隘俱县北。)

  建宁县在凤山之东,滩江之北。旧在今县治西南三里许。宋建隆元年,南唐迁治今所。绍兴三年,县令吴播建厅宇,后毁于寇。绍定二年8,县令赵纺夫重建。淳祐五年9,县令林玥建鼓楼及宣诏、颁春二亭。景定五年,县令宋秉孙建刻漏所于鼓楼之西。咸淳六年,县令程梦桂又拓厅宇而大之。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二十年邑人冯真卿建正厅。国朝洪武二年,知县程思道又缮理之。正厅之左为幕厅,正厅之后为库房,仪门之前为鼓楼,仪门东北为架阁库,东南为县狱。正统十三年毁于寇,寻复建。 西安巡检司在县西里心保。宋为西安寨,在新城保。元改为巡检司。国朝洪武三年,巡检徐铭迁建今所。正统九年,知县龚仪新之。 税课局在县治东,宋税务也。国朝改今名。洪武三年,知县董焕建。三十年火。永乐五年,署局事医官廖寿山重建。正统间省,税课县兼领之。 阴阳学在县南迎薰门内。 医学在县东宣化坊。永乐九年,医官廖寿山重建。后以其地为布政分司,而以司右畔官地为惠民药局。学犹未建。 河泊所寓于县东溪东道院。正统间省,鱼课县兼领之。 僧会司在县南迎薰门外长吉寺。 道会司在县西迎厘观。 府公馆在县治南街东。 际留仑在县治西熊家岭。旧在县厅西,洪武二年,知县董焕建。三十五年,知县王思礼迁今所。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鼓楼之左右。) 县前铺在县治西。 分水铺旧名椒坑,在县南将屯保。 源口铺旧名洛阳。 袁庄铺旧名上社。(上二铺在县东洛阳保。) 枫演铺在长吉保。 官桥铺在镜村保。 都镜铺在都上保。(上三铺俱县南。)

  光泽县在杭川之南,旧财演镇地也。宋太平兴国四年创建,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寻复建。国朝洪武元年,征南将军胡公10举、南昌卫镇抚洪忠镇守是邑,乃撤而大之。正厅之右为幕厅,仪门之前为谯楼,县狱在仪门之左,架阁库在幕厅之右。宣德初,主簿沈宗重建谯楼。 按旧志,征南将军但曰胡公,不言其名。考之《元史》:“至正二十七年,我太祖尝命胡廷瑞率安吉、宁国等军取八闽。”疑此所谓胡公即廷瑞也。 大寺寨巡检司在县西九都之杉岭。旧在县北二十二都。元至元二十五年,迁十都之止马。后至元五年,巡检沈兼善重建。国朝洪武三年,巡检胡永忠迁建今所。 税课局在县西十都止马市。宋建税务于县治东登云坊。建炎二年省,税课隶主簿厅。元因之。 国朝改为税课局。洪武九年,知县林孔孙重建。宣德九年复省,税课兼领于县。正统十一年,布政使方某奏建于今所11。 杭川驿在县治西孝感坊。旧在惠济坊。宋熙宁中,县令上官均改为惠应庙,迁驿于县治南儒学之右。元因之。国朝洪武六年,知县卢充闾迁建今所。景泰元年,驿丞关英重建。 杉关驿在大寺寨巡检司之右。元元统元年创建,至正二十年毁于兵。国朝洪武二年,驿丞何祖坚重建。 河泊所在县东登云坊,旧税课局地也。洪武八年,知县姚泊和始建于县西南惠济坊。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正统五年,知县盛埙以其地为布政分司,遂改建今所。 阴阳学在县东登云坊。旧在三皇庙内,洪武二十九年庙废,改建今所。 医学在阴阳学之左。宋为惠民药局。元因之。 国朝洪武九年重建,十八年改为医学。 僧会司在县西龙兴寺。 道会司在县西龙兴观。 济留仓在县南后街,洪武六年知县卢充闾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县治谯门之左右。) 县前铺旧名财演,在县门外之东。 直阜铺 通津铺旧名永崇。(上二铺在县东三十都。) 石岐铺 高田铺 黄溪铺 长山铺(上四铺在二都。) 官山铺旧名半山,在四都。 止马铺旧名清化,在十都。 杉关铺在九都。(上七铺俱县西。)


 武职公署

  邵武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南,宋馆驿址也。元为邵、汀奕万户府12。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卫署。二年,指挥蔡玉重建。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洪武元年知事李忠建。 镇抚厅在街西。洪武四年,镇抚耿班建,厅之右为狱。 左千户所在后所之左。洪武三年建于东门内。十一年,千户王盟改建今所。 右千户所在后所之右。洪武三年建于南门内。十一年,千户张洁改建今所。 中千户所在前所之右。洪武三年建于北门内。十一年,千户高原改建今所。 前千户所在中所之左。洪武三年建于南门内。十一年,千户高原改建今所。(上四所俱卫治南。) 军器库在卫治东南隅。 演武场在郡城外水北。旧在城东隅进贤坊下。洪武十一年,指挥包懋迁于今所,建阅武堂于其西。成化十年,指挥高升等请于巡抚副都御史张瑄,又拓民地以广之。 屯田凡十九所永乐十三年,制令分军屯种,共田地一百五十二顷三亩三分,计旗军五百一十五名。 邵武县五所:一在县东二十九都莲塘,一在三十二都大王坪,一在四十四都上樵(上二屯俱县南),一在四十九都河上,一在五十二都蒙洲(上二屯俱县西)。 建宁县五所:一在县东楚上保,一在上黎等保,一在富田保(上二屯俱县西),一在县南饶村等保,一在县北安仁保。 光泽县九所:一在十八都西园,一在二十一都虞塘村头(上二屯俱县东),一在十二都牛田,一在十七都付家(上二屯俱县西),一在三都新坊,一在五都官庵(上二屯俱县南),一在一都仙花,一在二十五都云际,一在二十六都洪家庄(上三屯俱县北)。


      兴化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东西市13。宋为监税廨舍。元初更为录事司。国朝洪武六年改为织染局。正统九年又改为杂造局。成化三年,知府岳正以旧分司湫隘弗称,遂改为杂造局,而以旧杂造局改建分司,复购其傍近民地以广之。 仙游县一所,在县治东功建里。洪武初建为税课局。正统二年省。十年,布政司孙升改为分司。十三年毁于寇。十四年,知县宋华重建。

  福宁道在府治东北澄清坊之西,宋军治通判厅也。元初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国朝洪武元年,更为提刑按察司分司。永乐六年改今名。正统十一年,佥事陈祚、况真重修。仙游县一所,在县治东功建里。元至正十五年,知县任兴建为尉衙。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公馆。后改为分司守,改为福宁道。正统十二年,知县宋华重建。


 文职公署

  兴化府在府城西南隅宣化坊内。旧为莆田县治。宋建隆二年,清源招讨使判县事留居道始新之。天禧元年,知县严已重修。庆历五年,知县张纬更创堂宇。元至正十二年,县尹董秃坚贴木儿重修。国朝洪武二年,以旧府治为兴化卫,知府盖天麟遂改建府治于此。天顺元年,知府潘本愚重修建中堂,易以石柱,匾曰“公生明”,后堂匾曰“正己”,迁方明祠于仪门之左,辟府治前通衢而大之。成化十八年,知府刘澄复迁方明祠于仪门之右,而辟其地建为便厅,为推官鞫刑之所。 经历司在府堂之左。 照磨所在府堂之左。(俱潘本愚重建。) 丰盈库在府后堂之左。旧在谯楼北之东,成化三年,知府岳正移建今所。 司狱司在府治东北左千户所之东。宋为都监廨舍。后辟为行衙。绍兴二年,知军事赵彦励重修。元初改为总管府急递铺。国朝洪武元年,知府盖天麟改建为司狱司,其西为监房。 税课司在府治东司狱司前务巷内。宋为都税务。宣和七年,知军事廖刚重建。国朝洪武元年改今名,大使龚保重修。旧志云,在行衙之南街通远坊内,盖司狱司尝为行衙14,而通远坊即务巷口对行衙坊也。 大有仓在府治东望海门内,即宋都仓常平仓也。国朝洪武元年改为大有仓。知府盖天麟修葺。廒凡二十又五,今存者八。 平海仓在府城东北武盛里平海城内,旧名永聚仓。国朝洪武二十年,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建,廒凡十又二。永乐五年,本卫千户,姚得增建廒五。九年,千户詹福复增建廒三。正统六年改隶本府。 杂造局在府治东同升坊内,右延福寺地也。正统十年,布政使孙升建为布政分司。成化三年,知府岳正改为杂造局,而以旧杂造局建布政分司焉。 阴阳学在谯楼内,宋军资常平公使库也。天圣七年,知军李余庆重建军资库。元丰二年,知军谢仲规增修。绍熙元年,知军赵彦励重修公使库。国朝洪武元年改建为丰盈库。三年,知府盖天麟复修。成化三年,知府岳正移建于府治后堂之北,而以其地为阴阳学。旧阴阳学在西市布政分司之右,其地今入民间。 医学在西市布政分司之左。旧在莆田县治之前。成化四年,知府岳正移建今所。 僧纲司在府治东永福寺内。 道纪司在府治北万寿宫内。 莆阳驿在府治北福宁道之后,宋监押厅地也,使院之址疑亦入焉。元初改建为莆阳驿。国朝洪武二十年,通判曹大德修。成化四年,知府岳正复修建一新。驿之南,旧为递运所,宋作院地也。洪武十七年,知县邢敬建。后省,驿兼领之。至是,遂以其地增建谯楼。 河泊所在府城东南,胡公里灵慈庙中。洪武十四年,户部差总旗宋云亿闸办鱼课,寓延兴里留茂庵。十六年始置河泊所,河泊官夏铭移寓今处。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府治前之左右。旧皆南向,天顺元年知府潘本愚改建东西相对。)

  莆田县在府治东北善俗坊内,宋广节指挥营地也。旧在府城西南隅县学之北。洪武三年改为府治,知县任益遂徙建今所。正堂之右为典史厅,后堂之右为架阁库,西廊之南为县狱,旧有土地祠在仪门之东,后改为佐贰官视事之所。凡公署俱南向,外门则东向。宣德十年,县丞叶叔文增辟吏舍。景泰元年,知县刘玼增建穿堂。天顺六年,知县王常重修正堂。 冲沁巡检司在府城东兴福里。旧在兴化县浔阳,徙置于此,巡检韩翱建。成化三年,知府岳正檄巡检秦广重修。 嵌头巡检司在武盛里。旧在新安里莆禧镇,徙置于此,巡检黄琏建。 青山巡检司在奉谷里。旧在武盛里南哨,徙置于此。巡检潘琏建。(上三巡检司俱府城东。) 小屿巡检司在醴泉里。旧在仙游县枫亭,徙置于此。巡检何拜帖木儿建。 吉了巡检司在新安里。旧在仙游县潭边,徙置于此。巡检胡贤建。(上二巡检司俱府城东南。) 迎仙寨巡检司在府城东北待贤里。旧在嘉禾里施水亭。宋熙宁四年徙迎仙市之北。崇宁元年圮于水。供奉官王亨徙迎仙市之西。国朝徙建于此。(已上六巡检司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莆田县税课局在府城东北延寿里涵头市。洪武元年建。十八年,大使张彦诚修。二十七年,黄时敏增建后厅。正统二年省。三年,大使李秀实奏请有军卫之处仍宜设之,遂复其旧。 黄石税课局在县东南景德里塘尾。旧在本里市埕,即宋黄石务也。元至正间火提领刘均得移建今所。国朝洪武元年改为税课局。二年,大使张思中修。 莆禧税课局寓县东武盛里下渚林朝宗庵。旧在新安里莆禧,洪武三年,大使钱九畴徙今所。(上二税课俱正统二年省,课额县兼领之。) 莆禧仓在府城东南新安里莆禧城内。初为莆禧千户所仓,洪武二十三年,千户刘毅建,为廒凡十。正统十年改隶本县。 黄石河泊所寓府城东南连江里显济庙。旧寓万善堂,洪武十四年,户部差总旗李腊孙、刘会保闸办鱼课,寓显济庙。十八年,设河泊所。河泊官骆宗本又移寓万善堂,后复寓今所。 莆田河泊所寓府城东北延寿里新桥圣寿庵。 莆禧河泊所寓府城东南崇福里神山堂。成化间移寓吉了澳庵堂,寻复旧。 公馆在福宁道前街南。成化间建,以为府僚候谒上司之所。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外门之左右。) 总铺在府治前之东。 魏塘铺 涵头铺(上二铺在仁得里。) 余埔铺在永丰里。 江口铺在待贤里。(已上四铺俱府城北。) 双牌铺 濑溪铺(上二铺在文赋里。) 猴溪铺在新兴里。(已上三铺俱府城南。) 塘头铺在谷清里。 扑铺在兴福里。(上二铺俱府城东南。) 大坑铺在奉谷里。 平海卫前铺在武盛里。(上二铺俱府城东。) 东林铺在合浦里。 郑榄铺在崇福里。 莆禧所前铺在新安里。(上三铺俱府城东南。)

  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在府城北延寿里涵头市。元至元十六年,设管勾司董鹾事。延祐二年改为司令司。本司官周文郁建。国朝洪武二年,改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分司。本司同知胡杰重修,匾其中堂曰“德政”,后堂曰“中和”。左右设幕厅。 上里场盐课司在分司内,以右幕厅为之。又有下里场,俱附于此。凡辖二十四团,团各有仓。 天地团,贮一十二灶盐。 地玄黄团,贮一十一灶盐。玄黄洪荒团,贮九灶盐。(上三团俱延寿里。) 日月团,贮六灶盐。 日月盈团,贮八灶盐。 洪荒日月团,贮八灶盐。 星辰团,贮一十二灶盐。 辰宿团,贮八灶盐。 宿列团,贮七灶盐。 列张团,贮七灶盐。(上七团俱望江里。) 寒张团,贮八灶盐。 寒宇团,贮一十一灶盐。 寒来西团,贮十灶。(上三团俱永丰里。) 来西东团,贮一十二灶盐,系待宾里。 富盈广衍团,贮九灶盐。 富盈团,贮七灶盐。 丰实团,贮七灶盐。 广衍永济团,贮九灶盐。 永济团,贮七灶盐。(上五团俱合浦里。) 永宁团,贮一十一灶盐。 永宁团,贮八灶盐。 永丰团,贮一十一灶盐。盈字团,贮八灶盐。(上四团俱兴福里。)

  仙游县在大飞山南五里。初建于今县治之北三十步,唐嗣圣二年始迁今所。宋崇宁二年,知县钱闻重建正门,其上为鼓楼。楼之内有簿、尉二厅,东西相望。淳祐十一年,知县赵时铸重建。东则库帑,西则行狱,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寇。十五年,县尹任兴即其故址重建。国朝洪武二年增建,规制悉备。三十三年圮。三十五年,知县张浦以后堂故基更创正厅。西为幕厅,东为库房,仪门外之东为土神祠,祠之前为县狱。宣德八年,知县王彝即正厅故址重建厅事,匾曰“公生明”。更建幕厅于其东,库房于其西,改建外门为鼓楼。莆田林文为记。正统十二年,知县宋华重建后堂。成化九年,知县黄璨修建一新。按县志古有谶云:“欲进前,后山软;欲退后前山远。此去三百年,有两口山人来裁剪。”后有吕姓者来迁之。 阴阳学在县治西三观堂巷。旧在县前东九十步,岁久而圮。成化十年,知县黄璨改建今所。 医学在县治东百步许,旧惠民药局也。成化十八年,知县彭昭重建。 枫亭驿在县东南连江里枫亭市。按《皇华四达记》,即唐风亭馆。宋为太平驿。嘉祐元年,知县许抗始建厅事。蔡襄尝有书贻乡人之仕者及业文学未仕者,相与共完之。二年,知县阎仲甫增建,堂宇悉备,襄为记。元至正七年,改为枫亭铺。十二年火。二十七年,录事刘杰重建。国朝因之。正统八年,知县杨信、铺丞李绅重建。十年,知县宋华建门楼及廨舍。天顺七年,铺丞方纲修。成化八年,铺丞曾铉重修。 僧会司在县西南仁德里龙华寺内。 道会司在县治北功建里,福神观内。 际留仓在县治仪门外西南隅北仓之前。洪武十六年,知县顾思敬建。成化十年,知县黄璨重建。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县治鼓楼外之左右,俱洪武中建。成化九年,知县黄璨以其太逼县治,改辟今址重建。) 县前铺在县治前谯楼之左。成化九年,知县黄璨以旧铺太逼县治,改辟今址重建。 石乌铺 长岭铺 沙溪铺(上三铺在香田里。俱成化十八年知县彭昭重修。) 枫亭铺在连江里枫亭驿东百步许。旧去驿里许,成化十年,知县黄璨以其地卑温,移建今所。(上四铺俱县东南。以上五铺俱洪武四年知县周从善创建。)


 武职公署

  兴化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北谯楼内之西。宋为都巡检廨。太平兴国八年,知军事段鹏改创为兴化军治。内有大厅,亦曰设厅。前有仪门,亦曰戟门。仪门之外有中门,在谯楼之西东向。宣和五年,知军事廖刚重修大厅。绍兴九年,知军事孙荩重建仪门及中门。淳熙三年,知军事潘畴始建阁于大厅之上,以崇御书。元初改为兴化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元年,指挥俞良辅、卢镇奏改为卫。正统五年,指挥使张广重建仪门。景泰四年,广之子刚重修正堂及外门,并建穿堂。 经历司在正堂之东。 镇抚厅在卫东谯楼之内,宋兴化军佥厅故址也。初为回车院,郡守秩满寓焉。绍兴十七年,知军事王辟章改建为佥厅。国朝洪武三年,镇抚邓斌改为镇抚厅。正厅之左为监房。二十八年,镇抚阮忠增建后厅。 左千户所在卫东镇雅坊内,宋兴化军治宣诏亭址也。国朝洪武十三年,副千户孙遇创建。 右千户所在卫前前所之左。洪武十三年,正千户陈畊创建。宣德四年千户廖祥重建。 前千户所在卫前右所之右。洪武十三年,正千户王良创建。正统九年,千户杜熊重建。 后千户所宋兴化军治桂籍堂、正己斋、和简堂、思无邪斋址也。洪武十三年,正千户夏文创建。 中千户所宋兴化军治靖共亭、清心堂址也。洪武十四年副千户姚成创建。宣德十年,千户白俊重建。(上二千户所在卫东谯楼之内。已上五千户所,厅前两廊各列十百户所。) 公馆在福宁道之东,宋兴化军通判厅地也。国朝成化间,建为尉僚侯谒上司之所。 修料库在卫厅西,以耳房为之。 军器局寓玄妙观内东偏。旧寓城隍庙,后移今所。 教场在府城东北隅乌石山下,其中有演武亭。景泰三年,指挥使张刚重修,并建演武场。成化间,指挥佥事洪宽重建演武坊。 屯田新旧凡一十九所共田地九百一十八顷二亩九分五厘,计旗军三千三百六十名。 左所屯七所:莆田县四所:一在县东保丰里,一在县西新兴等里,一在县南醴泉等里,一在县北常泰等里。仙游县二所:一在县东香田等里,一在县西文贤等里。泉州府永春县一所,在县西一、二都。 右所屯三所:仙游县一所,在县北兴泰等里;泉州府永春县一所,在县西三、四都;福州府福清县一所,在县西万安等里。 中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一在县西香田等里,一在县南临江等里。 前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一在县西清远等里,一在县北清宁等里;永春县一所,在县西六、七都。 后所屯三所:福清县二所,一在县西清宁等里,一在县北方兴等里;永春县一所在县西八、九都。 烽燧(即烟墩)凡七处俱在莆田县东南,洪武间设。本卫分军守瞭。正统十二年,参政李颙令小屿巡检司弓兵代之。 石牛山、太湖、槐左山(上三处在安乐里)、小屿山、赤岑山、嵩山(上三处在醴泉里)、岑山(在灵川里)。

  平海卫指挥使司在卫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设。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督建。正统八年,本卫指挥王茂修。景泰三年,指挥使姜铭安重修六房,并增建穿堂。 经历司在正厅之西,久废。 镇抚厅在卫治东南。景泰三年,镇抚胡俊、赵震修。成化间重修。 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俱在卫治南。每所各列十百户所。 公馆在卫城西南,指挥使李全廨舍。正统三年,指挥同知王茂改建。 教场在卫西一里许,中有演武亭。 垾寨一处在奉谷里。 屯田五所共田地八十七顷五十亩二分,计旗军二百八十五名。 左所屯一所,在仙游县兴泰里观洋等处。 右所屯一所,在硿上等处。 中所屯一所,在凤冲等处。前所屯一所,在坝头等处。 后所屯一所,在马洋等处。(上四屯俱在莆田县广业里。) 烽燧(即烟墩)凡三十二处俱在莆田县。洪武间创设。本卫分军守瞭。天顺三年,按察司佥事牟溱令各巡检司弓兵代之。 浦口(即下徐)、头山(上二处在延寿里)、蔡墩山(在永丰里)、岩沁山、余埔山、东蔡山(上三处在望江里。已上六处俱县东北。今属迎仙寨巡检司)、埕口山、双髻山、后峬山(上三处在兴福)、三江口、珠浪、宁海(上三处在连江里)、塔山(在莆田里)、谷城山(在谷清里。已上八处今属冲沁巡检司)、嵌头山、石井山、上欧山、小澳山、赤岐山、石狮山(上六处在武盛里)、大仑山、章厝山、鲫鱼山、林边山、壕山(上五处在合浦里。已上一十一处今属嵌头巡检司)、湖边上、岐头山、棋山、石城山、澄港山、蔡山、东林山(上七处在奉谷里,今属青山巡检司)。 莆禧千户所在所城中。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设。兴化卫指挥吕谦督建。厅之前两旁列十百户所,仪门之前为谯楼。 镇抚厅 教场在所城外西北一里许,中有演武亭。 烽燧(即烟墩)凡一十四处俱在莆田县东南。洪武间创设本所,分军守瞭。正统十一年,御史丁澄令吉了巡检司以弓兵代之。 吉了山、塔林山、庵前山、文甲山、山西山、东山柄、尖头山、埋头山、后埔山、度边山、西山(上一十一处在新安里)、大洪山、昊山、蛎山(上三处在崇福里)。 南日山水寨在府城东南新安里,吉了巡检司之东,滨海。洪武初,设于南日山,后置今所,名仍其旧。每岁分兴化、平海、泉州三卫军士更番以备倭寇。兴化卫,官九员,旗军一千一百五十名。 平海卫,官一十五员,旗军一千七百六十名。 泉州卫,官一十二员,旗军一千一百五十名。


      福宁州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州治东四十余步。正统八年知县项智建。 宁德县一所,在县治南一里许。成化十年知县江伟建。 福安县一所,在县治南重金山下。

  福宁道在州治东三十步许。洪武九年知县赵仲明建。 宁德县一所,在县治东二十余步。洪武十年知县朱政建。福安县一所,在县治东。


 文职公署

  福宁州在州城中龙首山下,即旧县治也。宋建炎二年知县潘中建。元至元间改为州治,同知董德宜重建。延祐六年,知州袁中议撤而新之。泰定四年,州尹张伯颜重修。国朝洪武初,仍以为县治。七年知县郭征、宣德五年知县钱宥俱掌修建。成化九年复以为州治。知州刘象重建。正堂之左为幕厅,右为库房,仪门之前为谯楼,谯楼之西为州狱。 大筼筜巡检司在十一都。 松山巡检司在一都。 水澳巡检司在十二都。 青湾巡检司在五都。(上四巡检司俱州东。) 高罗巡检司在四十三都。 延亭巡检司在五十都。(上二巡检司俱州南。已上六巡检司俱洪武二十年创建。) 拓洋巡检司在州西北。正统六年,主簿王纯以其地山寇出没,奏设巡检司于此,以警备之。 税课局在州治东一十五步。元至元二十四年建为税课局15。国朝洪武二年改为税课局。七年知县郭征、正统七年知县项智俱尝修葺。前门基地为军营所侵,成化十四年,知州刘象复之。十八年,大使郑炳重建。 广盈仓在州治西北隅。旧隶福宁卫。正统六年改隶福宁县。成化九年,判官黄晟辟而大之。 大金仓在大金千户所城中。洪武间创建。洪武十年判官黄晟重建。 阴阳学在州治西五十步。 医学在州治西一百六十步,旧惠民药局也。 僧正司在州城东门外建果寺。 道正司在州城北门外玄妙观。(上二司旧为僧会、道会司。成化九年,升为僧正、道正司。) 松山河泊所在州东一都,洪武二十六年建。 馆驿在州治东。旧在州治西门内大街之北。洪武二十年筑卫城时,其址已为军营矣。正统七年,知县项智别建今所。 盐田公馆在州城西三十八、九都渡头。成化十年,判官黄晟建。 杯溪公馆在州治西北三十六、七都。成化十年,同知张翀建。 际留仓在州治议门内。旧在秦溪坊内,元至元三十年设。国朝洪武十六年移于今所。 旌善亭 申明亭(上二亭在州治谯楼外左右,俱洪武十一年,知县赵仲明建。) 州前铺在州治谯楼内,洪武三年置。 金台铺在二都。 倒流溪铺 官田铺 湖平铺 官洋铺(上四铺在四都。) 钱大王铺 龙亭铺(上二铺在六都。) 杜家店铺 杨家山铺 五蒲铺(上三铺在九都。) 白琳铺在二十都。 顾洋铺在二十一都。 王孙铺在二十二都。 岩前铺在十九都。 北水铺 牛岭铺 分水岭(上三铺在十八都。已上一十七铺俱州东。) 石铺16在三十六都。 尤家店铺 盐田铺(上二铺在三十八都。已上三铺俱州西。) 黄沙铺在三十五都。 渔洋铺在四十二都。 高罗铺在四十三都。 大金铺在五十二都。(上四铺俱州南。通上凡二十四铺,俱洪武二十年知县郭征、县丞易大年建。)

   宁德县在白鹤洋。旧为盐场,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创建为县。宋建炎二年毁。绍兴元年,知县赵侁之重建17。元至元二十年又毁。明年,知县徐卯孙复建。国朝洪武十年,知县朱政重修。宣德五年重建。正厅之东为典史厅,西为架阁库,仪门之西为县狱,前为谯楼。 麻岭巡检司18在县北十九都涵村。元时在十五都东洋。国朝洪武元年,知县王子景重建。宣德间移建今所。 阴阳学在县治南布政分司之右。成化间建。 医学在县治东南三十步许,旧惠民药局也。 河泊所在县治东鳌桥之西。洪武元年建为税课局。后税课局省,遂改为河泊所。 僧会司在县东五都资圣寺。 道会司在县北七都东山宫。 公馆在县治南鹏程街。旧为布政分司。成化十年,知县江伟移建布政分司于县治之南,遂以此为公馆。 鸣坑公馆在县北九都。 飞鸾公馆在县南二都。(上二公馆俱成化间建。) 宝丰公馆在县西北十七都。永乐元年,监察御史蒋彦禄建。成化十二年,判官黄晟重建。 际留仓在县西一里。洪武三年建。 申明亭 旌善亭(上二亭在谯楼外左右。) 县前铺在谯楼之西。成化十四年,县丞潘璇重建。 山泽铺 飞鸾铺(上二铺俱在县南二都。) 白鹤铺在□□□19。 界首铺在三十九都。(上二铺俱县西。)

  福安县在扆山之下,宋长溪县西乡尉衙也。淳祐五年改为县治。知县郑辅20草创未毕工,九年,知县林子勋踵而成之。元至元十三年毁。至大四年,主簿胡琏建。至正三年,知县赵元善重建。国朝洪武八年,知县崔孚复新之。天顺六年,知县陈谟重修。正厅之左为幕厅,仪门之前为谯楼,谯楼内之西为县狱。 白石巡检司在县北七都。成化八年,按察司副使何乔新奏请创建。 阴阳学在县治之东。今废为观音堂。 医学在县治谯楼之东还淳坊口,即旧惠民药局。宋淳祐五年知县郑辅建。国朝洪武十八年改为医学。 僧会司在县治西南龟湖亭。公馆在县治东门。 湖塘公馆 白石公馆(上二公馆在县北七都。俱成化间参议陈渤建。) 际留仓在县治谯楼内东畔。 白石仓在县北七都白石巡检司城内。 申明亭在谯楼之右。 旌善亭在申明亭之右。 县前铺在谯楼东。 柳斜铺在二十都。 任家铺在二十五都。 化蛟铺 大梅铺(上二铺在二十六都。已上四铺俱县南。) 松萝铺在县东南。 界首铺在县南。(上二铺俱二十七都。) 廉村铺在县西南二十一都。 大留铺在县东南二十一都。 曾坂铺在县东二十八都。 龟灵铺在县西北九都。


 武职公署

  福宁卫指挥使司在州治之东,旧资寿寺址。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成化间,指挥同知张武撤而新之。正堂之后为聚勋堂,仪门之前为谯楼。 经历司在卫堂之东。成化十八年,经历杨序重建。 镇抚厅在仪门之右。 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在六房之后。南向,每所俱有十百户所。 仪仗库 货财库(上二库在卫堂左右,以耳房为之。) 军器局在卫堂西北。 教场在州城西门外,中有演武亭。成化十一年,指挥同知沈正重修。 寨凡八处青弯寨、三沙寨(上二寨在五都)、可家寨(在八都)、黄崎寨、小筼筜寨、大筼筜寨(上三寨在十一都)、南镇寨、水澳寨(上二寨在十二都。已上俱在州东。洪武间创置本卫,分军守备。景泰间省,其址犹存)。 屯田十所洪武二十八年,制令分军屯种,共田地一百九十二顷七十四亩四分,计旗军七百一十七名。 左所屯二所,俱在州一都草坂底起至四都止。 右所屯二所,俱在州五都大清化起至六都大飞泉止。 中所屯二所,俱在州二十都大坪起至二十一都止。 前所屯二所,俱在州二十一都杉洋起至二十五、六都崇儒止。 后所屯二所,俱在州四十四、五都青皎起至四十六都下浦止。 烽燧(即烟墩)凡二十一处俱在州城东。沙松、台澳(上二墩在一都)、后崎、赖离(上二墩在三都)、大青画、小青画、东璧、离智、烽火(上五墩在五都)、梅花(在七都)、三山、大峰、南金、金家(上四墩在八都)、黄崎、白岩(上二墩在十一都)、南岭、白露、水澳(上三墩在十都)、沙埕(在十五都)、右县(在四十一都)。 大金千户所在州城南五十二都大金城内。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 吏目厅 镇抚厅 教场在所城西门外。旧在东门外网里。洪武二十七年,千户赵□移今所。 寨凡五所俱在州南。 高罗寨(在四十三都)、 下浒寨(在五十一都)、 延亭寨、车安寨、西臼寨(上三寨在五十三都)。 烽燧(即烟墩)凡一十七处俱在州南。 长门(在四十二都)、积石、闾峡、南山、罗浮、赤崎、小南(上六处在四十三都)、北山顶(在四十五都)、塔尾、下许(上二处在五十一都)、青山、界石(上二处在五十二都)、刘金、下簟、车安、石湖、关崎(上五处在五十三都)。 定海千户所在连江县东二十七都,埕角澳定海城内。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创建。 吏目厅 镇抚厅 教场在所城外东南一里许。 垾寨一处在连江县东二十六都之北茭。 屯田凡一十五所一所在县治前西,钦平上里场前。 一所在词台。 一所在朱湾(上二屯在贤义里)。 一所在安仁上中里桐湾(上三所俱在中鹄里丹阳。已上二屯俱县东)。 一所在定田。 一所在新安(上二屯在县南新安里)。 一所在二十九都安海。 一所在郭宅墩。 一所在陀陇(上二屯在嘉贤上里。已上三屯俱在县东)。 一所在清河里阮市。 一所在光临里可溪(上二屯俱县西)。 一所在县东北建兴里高洋。 烽燧(即烟墩)凡八处洪武间设。俱连江里。 官坞、官海、黄崎、裹头(上四处在二十六都)、长崎、大埕(上二处在二十七都)、小澳(在永贵里。已上七处俱县东)、东岸澳(在县东南安庆里)。 烽火门水寨在州东一都松山。永乐十八年创设于三沙海面。正统九年,侍郎焦宏以其地风涛汹涌,泊舟不便,命移于今所。每岁分福州左、中、福宁三卫官军更番以备倭寇。福州左卫官一十一员,旗军一千三百八十九名。 福州中卫官一十一员,旗军一千三百八十九名。 福宁卫官一十—员,旗军九百九十名。 大金千户所官四员,旗军三百名。 把总公馆在演武亭之东。 福州左卫公馆在把总公馆之西。 福州中卫公馆在把总公馆之东。 福宁卫公馆在福州中卫公馆之东。 水寨教场中有演武亭。亭之北为军器局。

  校 注

  1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注:“唐治在沙源。”

  2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在东岳行宫”。

  3 嘉靖《延平府志 公署》作“在县治东北”。

  4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在县治西南龙兴观东”。

  5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改为宁武道”。

  6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淳祐六年”。

  7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令孔公俊重建”。

  8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绍定六年”。

  9 嘉靖《邵武府志》作“淳祐九年”。

  10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胡廷瑞”。

  11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正统十一年建于止马市,弘治四年令魏默徙建今所”。

  12 嘉靖《邵武府志 制宇》作“邵汀翼万户府”。此“奕”字误。

  13 弘治《兴化府志 廨署》作“今县治西三百步,即宋监税廨舍,今呼西市”。

  14 弘治《兴化府志 廨署》注:“行衙即转运廨舍也。”

  15 民国《霞浦县志 建筑》作“在县东五十步,元至元十五年立为税课司”。

  16 民国《霞浦县志 建筑》附:“旧铺递,有西路石浿铺。”此之“”疑作“浿”字。

  17 乾隆《宁德县志 建置》:“宋建炎四年,赵令铣之重建。”注:“通志、府志作建炎二年毁,绍兴元年赵令重建。”又载:“元至元二十一年毁,明年徐令卯孙重修。”又,“铣之”,乾隆宋《宁德县志 宦绩》作“诜之”。

  18 乾隆《宁德县志 建置》谓:“周墩城其先为麻岭司堡,筑于明宣德年间,巡检司驻焉。”按即现之周宁县。

  19 乾隆《宁德县志 建置》谓:“白鹤铺在一都白鹤岭上,离城十里,为县前、界首两处交代传递之所。”

  20 乾隆《宁德县志 公署》作“郑黼,字文甫,崇安人,淳祐五年任”。


卷之四十四


  学 校

  按旧志,莆人郑露倡学于梁、陈之间,福人薛令之登第于神龙之际,则闽人知学其所由来也远矣。而《唐史》则谓自常衮兴学校,而闽人始知学,何欤?盖闽人知学虽已久,至衮大兴学校而始盛也。自时厥后,闽之文物骎骎与上国齿,至宋遂有“海滨邹鲁”之称。有元九十余年,俗沦于夷,学校之教虽未尝废,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天启文明,我太祖高皇帝廓清海宇,继天立极,乃令天下郡邑皆立学以教髦士。而学必有庙以祀孔子,盖欲学者一以孔子之道为宗,而不为他歧所惑也。

  列圣相承,其所以申饬而作兴之者益明且备。故贤才之出彬彬焉轶于唐,而几于宋。猗欤盛哉!闽诸郡邑学校及诸名人贤士讲学之所,贤有司能祗承德意者多所修葺,是不可以无纪。间有废者,其流风余韵亦足以兴起后学,皆不可少也。乃志学校。


      福州府

  府学在府城南兴贤坊内。旧在子城西北一里许,唐大历间,观察使李椅1移建今所。唐乾宁元年,王潮2于州四门置义学。五代梁龙德元年,王审知置四门学,以招徕四方之秀。吴越时作新宫,号使学。宋太平兴国中,转运使杨克让始作孔子庙。景祐四年,权州事谢微表请于庙立为府学,从之。诏下,微适罢去,郡守范亢、许宗寿3踵其事,历五年乃成。有九经阁、三礼堂、黉舍、斋庐、旁翼两序,庖次井饮,百用皆给。熙宁三年灾。郡人韩昌国、刘康夫等二百人请自创建,郡守程师孟许之。既而属县之士皆如昌国请,不一月,集钱三百万,为门,为殿,为公堂,环列十斋,以居学者。公堂之后,又别为室以藏书,为堂以讲议,为斋以处师友,盖合百有三十间。仍表请更定圣贤像制。元祐八年,郡守王祖道复斥东西序之北二百四十尺,增斋舍为二十。而小学在中门外之左,客次在中门外之右。旧庙学门皆西出,至是改建外门,直中门之南。崇宁元年,行舍法,始自朝廷选择教授,增养士之额,益广为三百五十一区,为堂三,为斋二十有八4。后罢舍法,省斋为十有二。嘉熙元年,重建棂星门。景定四年毁。明年,帅守王镕撤唐安寺材,建礼殿;撤城南禊游亭,建养源堂于殿之东北,创奎文阁于堂之北;复构戟门及棂星门,而别立学门于其东,凿泮池而桥其上。桥之西为米廪,北为中门,中门之西北为钱粮司。又西为守宿房、祭器库。北为学厅。厅之北列横廊三重,前廊之中为中亭。廊各五斋。元大德八年,教授陈仲晦创丽泽亭于奎文阁之后,前立表曰“杏坛”,宪使程文海书匾。皇庆元年,省十五斋为六斋,各设训导。延祐四年,宪使赵宏伟拓礼殿而大之,塑先圣十哲像于中;辟两庑,塑从祀像九十有五5。撤旧钱粮司、守宿房、祭器库,拓戟门东为祭器库,西为乐器库。更立棂星门。门之内,东为神厨,西旧更衣亭。泰定二年,棂星门及更衣亭、神厨俱为暴风雨所坏。三年,教授陈震重建。又言于总管刘元亨创建米廪。五年,复以宪使易释董阿之命新厅后中亭。至正十年6,教授陈俊建明伦堂及六斋。国朝洪武初,葺礼殿,匾曰“大成”。寻割其后养源堂、丽泽亭并杏坛地为贡院。殿前东西为两庑,南为大成门,又南为棂星门。门内东为神厨,西为常衮祠及更衣亭。大成门之东为神库。殿之东为明伦堂。堂之前东西为四斋。南为中门,并堂之东为膳厨。宣德九年,又建堂于明伦堂之北,仍匾以“养源”。二堂之间为致斋所二,左曰“斋明”,右曰“肃雍”。学之东为教授及训导廨舍凡四所。学之西并礼殿东壁为号房若干楹。成化三年,巡按御史涂棐以国初所须铜铸祭器如尊、罍、铏之属,皆岁久刓弊,因命工并笾、、簠、簋俱范铜而重铸之。十三年,知府唐珣大修庙学,礼殿前翼以舞亭。撤旧明伦堂,北却三丈许重建,为间凡七。并建养源堂,其间如明伦堂之数。旧东西两斋各九间亦增之,合为二十有六。东西号房皆以次修建。泮桥西米廪后改为更衣亭。 射圃在学之东偏。旧在明伦堂之东,今光风霁月亭其故址也。宋淳熙四年,郡守陈俊卿创。仍构亭其中,匾曰“序宾”,后废。国朝宣德间改建于今所。正统十年,御史陈永辟其地建观德亭。成化十四年,知府唐珣重建。东西复增两序。十九年为风雨所坏,寻复修葺。

  闽县学在府治东南罗山之麓。唐制,倚郭县不复设学。至宋庆历中始建。治平元年修。熙宁中,邑令方叔完重建。崇宁初,舍法行,寓于府学,后复旧。元至元十五年毁。越五年,学官丁尧建礼殿。元贞元年,学官韩挺特建斋庐。大德七年,吴鼎来建讲堂。十一年,陈振玉树皋门,立尊道堂。至大三年,学官高琳子绘从祀像7,造祭器。泰定二年,县尹张德、学官蒋景说拓礼殿而深之。国朝洪武二十三年,御史陈述、副使李惟益撤其旧重建。正统十二年,御史陈永复广其规制。继而御史丁澄又悉撤而更之,拓地三倍于旧。天顺间,御史顾俨又鬻民地以广学前之路。成化九年,御史尹仁复拓其后,以取方正。而提学佥事钟诚8议欲右市民居后门法海寺地以益其址,知府郑时遂厚其直以鬻之。于是更建大成殿并东西两庑。东南为学门,殿后为明伦堂,列两斋于左右,徙旧崇文阁于堂后,而夹以两翼。十二年,知府唐珣绘殿堂,新戟门、棂星门并殿前舞亭,阶砌墀道,以至号房、庖湢、垣墙、门径,悉修建一新。 鳌峰书堂在府城内东南鳌顶峰下。宋状元陈诚之读书处也。今废为民居,故址漫不可考。 龙首涧书堂在府城东瑞胜里东山,宋状元许将尝肄业于此。治平四年,知县陈靖大书刊石曰“龙首涧”。今东山大乘寺西庵即其地也。

  侯官县学在府治南、县治之东,宋庆历中建,寻复修之。熙宁九年,县令方叔宅建礼殿于讲堂之西,并塑像其中。崇宁舍法行,亦寓府学,后复旧。景定四年,礼殿毁,寻建。元至大二年,县尹郄衍割县东之地以广西庑,创尊道堂于讲堂后。延祐五年,县尹魏扬祖重修。国朝宣德十年,教谕罗伦以其规制隘陋,请于布政使周颐拓其址,重建明伦堂。堂之前左右为两斋,东为膳厨,北为尊经阁。阁之下为养贤堂,南为中门,又折西而南为外门,门内之西为侧门,入礼殿,东为文奎阁。正统十一年,御史丁澄又创集英堂9于尊经阁之后。十四年,镇守刑部尚书薛希琏创棂星门,修大成殿,饰圣贤像。成化十八年,知府唐珣重建两庑及棂星门,饰圣贤像。莆田郑瑗为记。 拙斋书院在府治西南三山驿前。宋儒林拙斋之奇与其徒吕东莱祖谦讲道处也。乡大夫士仰止二先生学行,遂相与修葺之,像拙斋于其中,而以东莱配。状元黄朴匾其堂曰“尊拙”;莆田陈宓复匾其门曰“拙斋林先生书院”。岁久而圮。国朝成化间,其裔孙培重建。复像拙斋于中,左配以东莱,右袝以拙斋之从子子冲及子冲之子畊,而其门堂之匾则皆仍其旧云。 三山书院在府城西关外西湖之上。宋宝祐二年,提刑王佖创建10。元至元间,参政史弼立匾。政和元年,宪使易释董阿重建。 古灵书院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古灵溪之滨,宋儒陈襄读书处也。中为堂,塑宣圣燕居像于其中。旁为祠以祀襄。岁久颓圮,惟先圣之像独存。成化改元,乡人林宪率众草创,号“古灵书塾”。

  怀安县学在府治西。宋大中祥符四年,主簿陆柬始建庙于石岊旧县治之东隅,柬自为记。嘉祐二年,知县樊纪移于县西,建礼殿、学宫、讲堂,斋室咸备。周希孟为记。及舍法行,增至八十一区。建炎中毁于建寇。绍兴初改创县东,为斋三11。宝庆三年,知县徐瑑重修。元因之。国朝洪武十二年,徙县治入郡城,遂移今所,先建讲堂。正统二年,布政使周颐始市民地建大成殿于讲堂之西南。四年,布政使方正、参政宋彰建东西两庑。肖宣圣及四配十哲像。复拓地创明伦堂及东西两斋于殿之左。七年,御史张淑建戟门及棂星门,又市民地于明伦堂之后,欲建后堂而未果。十一年,邑士民林崇等请助以己资创建会馔堂二。堂之间为中堂。轩、舍、庖、廪咸备。翰林学士庐陵陈循为记。十三年,御史柴文显又辟棂星门之外为路,以抵通衢。建外门,匾曰“儒林”。成化八年知县胡节、教谕陈文修,十六年知府唐珣、知县李亮复修殿堂两庑,更创棂星门以及斋舍,焕然一新。 登云书院在府治西登云坊内,旧灵官堂址也。成化十七年12,知府唐珣建。中为正堂,塑夫子及四配像,匾曰“燕居”。正堂之后复为堂,为师生讲授之所,匾曰“敬义”。二堂左右及正堂之前为书室,凡二十余间,匾以重门,缭以周垣,庖廪湢溷罔不备具。岁延师其中以训迪诸生,复买田给之。以其地在登云坊之内,因匾曰“登云书院”。莆田黄仲昭为记。 瓜山义学在府城南十二都。元至正间,歙人郑潜以泉州总管致仕,寓居于此,因创义学以教乡闾子弟,又置田百亩以供其费。 绝学寮在府治北越王山之阿,相传宋张浚读书养素之所。

  长乐县学 在县治东兴贤坊内。唐乾符四年建。宋邑宰董渊、吴仲举、萧竑、施闻相继缮治,卒莫能就,元祐三年,袁正规宰邑,亟议修建。邑人林通者作县图经,命鬻之,得钱二十万。县之富民皆相与殚力,乃仍旧殿新之。背殿有堂,翼以两序,为斋十二。崇宁初,舍法行,增至五十三区。淳熙间,斋省为三。元延祐八年,创从祀两庑。至正十二年重建礼殿及两庑。北为明伦堂,南为戟门。门外东西为神厨、神库、宰牲房。又南为棂星门,门内为泮池,池上为石梁。东偏为学门,东庑之东为米廪。国朝天顺七年,知县任衡重修13。成化十七年,知县罗叙撤明伦堂而新之14。附堂东西为两斋。邑人郑序为记。 射圃在学之南,构亭其中,匾曰“观德”。 阜林乡学初在县南海滨曰“祉溪”。宋英德府学教授林垓子15创建,后废。国朝洪武十二年,其孙文镒16谋于乡族,改卜于溪之阳曰“阜林”,建礼殿、讲堂,左为列舍,以肄诸生。右为祠堂,以崇先贤。门庑庖湢完具。道无所出,里人李麟筑田为之。地有阙,里人林节生奉园足之。吴海为记。

   连江县学在县治东南里许。旧在县治东,宋嘉祐三年知县朱定修庙为学,政和初广之,凡四十三区,有善养堂,为斋凡三。绍兴八年,知县林觉移建今所,背长汀,面云居;邑人林日华率陈元礼、林芘17、林錞等缗钱万有奇助之。重门修廊,巍殿中峙,有翻经阁、驾说堂,更为四斋。邑人李弥远为记。淳熙八年,邑人郑鉴言:“学与夫子庙东向非宜”,邑宰苏懋遂改建南向。殿之后为进德堂,堂之上为稽古阁。增斋为六。嘉祐二年,邑宰赵汝训增筑尼山于学宫之后。宝庆三年,邑宰郑沆凿泮池于戟门之外。咸淳八年,邑宰宋日隆新风池坊于棂星门之前。元皇庆二年,县尹夹德明、教官徐复协力缮修,积二年而庙学复新。政和元年18,县尹成和复拓殿之前楹而广之。至正二十一年,平章燕赤不花与秘书监乡贡师泰等捐己俸葺大成殿东西庑,建仪门、棂星门,改正德堂为明伦堂。国朝洪武初重建。永乐二十年,教谕吴嗣善捐俸倡众重修明伦堂并稽古阁。正统十年,知县刘仲戬复市材将重建之,以任满去,未果。其后知县欧阳翰19踵而成焉。堂之上为阁,以藏书籍,仍匾曰“稽古”。成化十九年,知县凌玉玑以厨廩廨舍岁久而弊,复修茸之。 射圃在学之西偏。成化十九年,知县凌玉玑建亭于其中,匾曰“观德”。

  福清县学 在县治之东,旧先圣像寓于三礼堂,邑人提举游冠卿始舍地创庙。宋元丰元年,复广庙地建学,元祐六年,知县方叔完又广而新之,市钱塘书籍储于经史阁。崇宁初,增至八十四区,为斋三。淳熙元年,知县刘墩增斋为四。明年,改学门南向。元至元三十年,县尹曹琎塑七十二贤像于县之东西庑。元贞元年20宪使程文海修学门,仍自书匾。明年升为州学。大德三年,知州毋逢辰即经史阁故址创堂二,曰“道立”,曰“帅正”。并建学官廨舍于尊道堂之东偏。皇庆元年省斋为六。延祐五年,州判乃麻歹移戟门稍进而南,匾其左曰“肃容”,右曰“聚敬”。泰定四年,知州贾思恭复新两庑。至正九年,知州林泉生以为前庙后学类浮屠梵宇之制,乃更作之。左为明伦堂,右为大成殿,殿之南为东西两庑,堂之南为东西两序,又南为泮水,又南为前序。泉生自为记。十二年,知州中国辅21建戟门、棂星门,更新两庑及诸从祀像。郡人陈豫为记。国朝洪武初复为县学,寻重建明伦堂。正统四年修。天顺三年为风雨所坏,分巡佥事牟俸命有司重修。神厨在学之南,米廪在学北。成化十七年,知县庞以棂星门腐弊,且太迫戟门,乃拓地伐石重建。 射圃在学之东北。 龙江书院在县东方明里海口。其始,莫详何人所建。宋宣和六年,镇官陈邻重修22,附以书堂数楹。后王苹、林光朝、林亦之、陈藻四先生相继讲授于此。端平间重建。元延祐二年,漕台知事贾思恭修。六年,海口场司丞庞证更造明伦堂。后复坏。至正十六年,山长张子房、福清州吏目里人陈子全重建未备,知州申闰奴捐俸率里之好义者修大成殿,构明伦堂。又为三贤堂,以祀光朝、亦之、藻三先生。国朝洪武初,书院不复置官,日渐颓废。二十五年,泽朗山巡检张敬捐俸重建仪门,以为乡人讲学之所。 石塘书院在县西文兴里,宋寒斋林公遇讲学之地也。景定四年建。

  古田县学在县西隅。旧在县东,宋景德二年,邑宰李堪撤佛宫,毁淫祠,取其材创建庙学,塑先圣十哲及绘诸从祀像。嘉祐二年,邑令陈昌期修。崇宁初增至九十一区,建九经阁、会道堂,左右序为斋八,外为小学。绍兴元年毁于建寇,乃寓于佛宫。三年,邑令周彦耀23始创于县西郊。七年,诸生林好古、陈鬲、卓冠与其邑人裒金钱百余万,请还学于景德旧址。邑令邓观、帅守张浚许之。岁终告成,堂殿斋舍俱备。二十四年,邑令汤选始移建今所。乾道二年,邑令杨汝南复移于溪东。宝祐元年,邑令许鉴又移于今所。元至元间复毁。元贞元元年,县尹王焕始建礼殿24,翼以两庑,其南为戟门,又其南为棂星门,其北建道立堂。殿之东为明伦堂,东西两序为四斋,堂之北为会馔堂,南为教思亭。又南为外门,门内为泮池,而梁其上。延祐七年,县尹陈均建明伦堂。至治二年,县尹阿玉创穿堂于明伦堂之后。国朝洪武五年,知县邓恭创味道堂于穿堂之后,又建会馔所、乐育亭于味道堂之后。改道立堂为文昌祠,其北为学官廨舍,又其北为米廪。十五年,创神厨于明伦堂。东序北为宰牲房。省斋为二,斋之后为诸生栖息之所。正统十一年,主簿龚钺修棂星门及师生廨宇。景泰元年,御史罗澄命有司修饰两庑及诸贤位置。天顺间,教授周瑄立泮宫门于外门之外。成化五年,县丞吴仪重修两庑。十五年,知县汪璀建两庑、棂星门、神厨及会馔堂。是年,提学佥事周孟中出文昌神于道院。 浣溪书院在八都伪闽附马魏鹏祠堂之旁。宋时建,中有夫子庙,朱文公书匾。 城南书院在十三都溪东。宋乾道间学基也。元时建为书院,中有夫子庙,后圮。国朝洪武五年改为射圃。八年,署县事永福丞毛琇建亭其中,匾曰“观德”。十五年,主簿苏进仍匾其门曰“城南书院”。 嵩高书院在一都水口,宋时建,后废。提刑曾颖监水口镇日,即其故址创为水口镇,学中有夫子庙。端平间,颖持宪节,行州事,乃赡以灵洞废寺之田,仍置副使一员收税。(上三书院俱在县南。) 蓝田书院在县东三十六都杉洋。南唐员外郎余仁椿创建,中有夫子庙,朱文公书匾,盖其门生余隅25所立也。(已上三书院元时以为乡校,各有堂长,县学提督之。) 螺峰书院在县西九都螺坑,宋时建,今废,惟存“文昌阁”三字,朱文公所书也。 魁龙书院在县西南十都之白沙,宋时建。 东华精舍在十四都平沙,宋时建。 兴贤斋在三十五都龙津境,朱文公门人余范建,文公为名其匾曰“兴贤斋”。 西斋在三十六都杉洋镇之西。朱文公门人余隅、余范读书之所。其匾亦文公所书也。(上精舍及斋凡三所,俱县南。自嵩高书院至此凡七所,元季俱废,其址今为民居。)

  永福县学 在县治东。宋崇宁元年修,凡五十二区,有养士堂,为斋凡三,建炎三年毁。绍兴初,邑宰陈炎重建粗完,更为四斋。乾道间,邑宰谢芘大而新之。后复毁。邑宰侯至果重建讲堂。端平五年,邑宰舒复宗营缮始备。宋末又毁于兵。元至元十八年,县尹窦均与邑人前国子监丞张居中建礼殿、讲堂。延祐间,县尹刘企祖建棂星门。泰定二年,达鲁花赤山童重修,并造祭器。后邻境盗起,庙学俱废。又五年,理问王那木罕26莅县事,悉复其旧。中为大成殿,殿前为东西两庑。南为戟门,又南为棂星门。宰牲房、神厨在殿之北,又北为神库。明伦堂在大成殿之东。堂之前列两斋。南为泮池而桥其上。堂之后为后堂。国朝洪熙元年修。景泰元年,知县胡奎重修。仍建兴贤阁于棂星门之左。王那木罕即王翰也,后为潮州守,国初死节,详见《名宦志》。 射圃在学之西里许,中为观德亭。

  闽清县学 在县治之东南。宋景德四年,县令史温即废廪地,创礼殿,塑先圣十哲像,仍图六十子及大儒像于壁。构堂一、阁五、讲堂一。又有谈经楼三、礼堂、祭器库、严奉轩。温自为记。绍圣二年,祝亚为宰27,陈旸初擢制科第一以归,与邑人协力新之。又作堂以祀其兄祥道。崇宁初,舍法行,增为四十一区。有稽古阁,为斋凡四。淳熙五年毁,明年重建经史阁,为斋十二。宝祐元年复毁。四年重创未备。元至元三十一年,县丞董祯建棂星门、文昌楼、藏书阁及斋四。泰年三年,县尹贾光祖重修藏书阁;明年修礼殿及两庑。国朝洪武初,知县赵起居建神厨、祭器库于殿右。十五年,建米廩于明伦堂西。三十五年,知县沈源重修庙学,建两庑及棂星门。永乐十年28,知县朱毅以明伦堂倾欹,乃移创于殿北旧基之后,列东西二斋于前,建膳堂、文卷库于左右。正统元年,知县叶宗重修庙学及两庑,饰圣贤像而新之。景泰三年,知县莘节重修棂星门及神库。天顺二年,教谕马能建儒林坊。成化三年,教谕鲁玙重建两庑;知县左辅创尊经阁于殿南,复修棂星门。 射圃在学之东。永乐十年29,知县朱毅建。成化四年,知县左辅增辟。

  罗源县学 在县治东南百二三十步。旧在四明寺南,宋庆历八年,邑宰陈偁建,延郡人郑穆为师,以劝民学。元祐六年,邑宰袁符及士民倪昱奏请迁今所。崇宁初,增至九十九区,有议道堂,为斋凡九,外立小学。建炎间毁于建寇,寻复创。绍兴初,主簿廖大加修建。嘉定九年,邑人大谏黄序又拓其基而改创之。其后邑人祭酒张磻复增创文星堂于学之西序。元延祐五年,达鲁花赤山童、教谕林兴祖更建大成殿及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棂星门之内为泮池,而桥其上,后为明伦堂,之前,东西为斋四。泰定三年,达鲁花赤塔海重修并建外门。至正三年,县尹丁某30复大加修葺。建待班厅,翼明伦堂为两祠,左祠乡贤,右祠文昌。广田畴,新斋序。后至元间寝废。国朝洪武初重建。正统十二年,教谕黄缓31、典史谢志保重修。创东庑及慎德厅,复创外门。后值兵乱,西庑遂废。景泰六年,知县汤文端、教谕李昱、训导陈亮出己赀,倡邑人修戟门及两庑。重建明伦堂及藏书楼东西两斋。堂后为中堂。凡轩舍廪库俱焕然一新。成化十六年,教谕吴荣、训导析祥以堪舆家谓旧门不利,乃白于同知韦济,遂发币银,命知县施弘改创于学之西北巷口。 射圃在明伦堂后。正统十二年,教谕黄缓建观德亭于其中。成化十八年,知县陈瑷重建。 


      建宁府

  府学在府治东北中和坊黄华山之冈,即古三皇庙故址也。旧在府治西南,宋宝元间始建,赐田五顷以赡生徒。熙宁间,始置教授。于时庙在建溪门内之东,学在郡治之南。元丰间,赐田至十顷。崇宁、大观间,行舍法,学舍增至三百余间。建炎间兵燹,郡守刘子翼复建学舍,始立庙于学。绍兴十四年圮于水,惟礼殿独存。十五年,郡守张铢、漕吏徐琛、马纯请于朝,得钱二十万,兴工重建。郡人范寅秩继领漕事,相与成之。中建大成殿,左右为两座。殿之后为明伦堂,东西各六斋。由堂而入,有御书阁厨湢仓库毕备。复建教官私第于学之东。郡人胡寅为记。郡守陈正同又于堂之左右为祠,以祀游酢、胡安国。淳熙十一年,郡守赵彦操重修庙学及创建射圃,继守黄遹复嗣修之。宝庆初,郡守叶时又重修殿庙宇、斋舍及三贤堂,仍增辟小学。郡人真德秀为记。端平二年,复毁于兵,殿宇谨存者危欲倾颓。郡守姚复建明伦堂。嘉熙中,漕使王伯大建御书阁。阁之下祀游、胡而下诸贤。后守王壮32重建大成殿。淳祐初,漕使方大宗33更议右庙左学之制。元年,博士赵升夫34乃始为殿,而安抚徐青叟35、漕使项寅孙、庾使李昴英、赵纶、蔡爚36皆助其费。继守王埜、王拯、王遂共落成之,并建尊经阁、紫芝堂,庙学之制于是备。王遂为记。岁久而圮。元泰定二年,总管伯颜帖木儿太中37,悉复甚旧。教授毛直方为记。后斋舍灾,郡守暗都刺重建。至正二十年兵后,参政阮德柔因旧重葺。国朝洪武六年,教授周斌又加缮修。十九年,建安知县余恭立祠于尊经阁后,祀宋朱熹,以蔡元定、真德秀、刘爚、黄翰配。二十四年悉毁于火。永乐三年,知府芮麟、教授张信改建今所。初,其地半为帅阃廨舍及军士室庐,至是,都指挥师祐、徐信乃撤其居而以地来归。知府刘敬继至,专命检校李新董其役,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神厨、神库之属于其东,建明伦堂、斋舍、尊经阁、会馔堂、乡贤祠、泮池、学门、庖廩之属于其西,靡不完具。尊经阁下祀朱熹及郡之先贤,匾曰“春风堂”。学门左右又树二坊。匾曰“金声玉振”。成化三年,知府刘钺,又建藏书阁,匾其下者曰“集贤堂”。十五年,知府曾会重修,十七年,尊经阁灾。十八年,钦差镇守太监陈道及提学佥事任彦常等,以棂星门及学门前地势偏狭,而以没官地增拓之。 射圃即旧学址也。知府刘敬建38,中有观德堂。

  建安县学在县治东南登俊坊。即宋贡院元屏山书院址也。宋熙宁三年,瓯宁县废,遂葺其址以为建安县治。学在县中门外之东。建炎初,毁于寇,以学故址置丞厅,学职附于郡庠,县给其俸而已。庆元三年,县令俞南仲别建学于城东宁远门外古社坛之右。元至正二十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初,因旧址重建。十一年,知县裴珏始迁今所。葺旧书院之堂为明伦堂及后堂。二十年,知县余子恭建大成殿于明伦堂之前,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复建东西二斋于明伦堂后。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惟明伦堂及东斋仅存。十七年,知县徐宗重建棂星门,岁久俱圮。正统十年,知府张瑛重建明伦堂。天顺八年,教谕朱义以学基狭隘,请于知府刘钺,买邻居屋地十间有奇以广之。成化八年,通判陈公翼命知县周正、教谕吕凯董建大成殿,翼以两庑前为戟门,左为文昌祠,右为刘屏山祠。戟门之前凿泮池,架石桥其上。又前为棂星门,移明伦堂于右。后为折挂堂,前立东西二斋及号房。中为仪门,前为外门,门之右为教谕廨舍,其后训导廨舍二所。成化十六年,知县桂镐创会馔堂。十八年,重建棂星门。 屏山书院在府城南。旧在登俊坊。元至正六年郡守赵镛建。中有祠,祀宋儒屏山先生刘子翚,以门人朱熹及先生从子珙配。盖书院基实珙故宅也。国初改为建安县学,而迁先生像,祠于戟门之右。天顺八年,知府刘钺、推官胡缉即洪山废寺改为分院,舁先生像奉安中堂,配位如故。仍匾以旧额,钺自为记。 建安书院在府城中,今府治之北。宋嘉泰二年39,郡守王埜承理宗陛辞之命特建以祀朱文公,而以真文定公配,详见《名宦志》。复创燕居堂于其左,以奉先圣,环列斋舍以为郡士子讲学之所,而匾之曰“建安书院”。尝延廖德明门人郑师尹及蔡元定之孙模,以典教事。是役也。经始于埜,而后郡守王遂实成之。国朝洪武十九年,知县余子恭改旧府学为书院,而以旧书院之址建知府廨舍。 社学一所在府治南丛桂坊:一所在府治东南兴贤坊;一所在县治南崇儒坊,洪武十六年建旌善亭于此40,寻废,成化十六年,知县桂镐白于提学佥事周孟中,改为社学。

  瓯宁县学在府治南丛桂坊,即府学故址也。瓯宁自宋治平二年始置县于宁远门侧,而学建于县治之左。熙宁三年,学随县废。元祐四年,县复置于朝天门外,而学在县门外之东。建炎初毁于寇,学附于郡庠。庆元三年,县令刘唯然改创于县治之西。元因之。至正二十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十二年,知县王迪始建学于郡城外建溪之西敬客坊之右。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唯大成殿、明伦、正谊二堂及仓仅存。十七年,知县焦从周41,教谕宋毓等以学隔大溪,水不时溢,艰于往来,白知府张瑛改建今所。创大成殿、明伦堂及东西斋号房,仪门、外门具在殿之左,教谕廨舍在明伦堂之后,二训导廨舍在明伦堂之右。既而沙、尤寇作,复废。景泰二年,佥事曾蒙简规措而葺新之。三年,知府贺宏42、通判萧环等建馔堂及厨房、号房于明伦堂之左。天顺八年,知府刘钺建棂星门及明伦堂两斋号房,修仪门,移学门。至是,学始完美。浙江按察使曾蒙简为记。 社学一所在府治西南大中寺右,一所在府治西普照堂左。

  浦城县学在县治东南一里。其创建未详何年,盖自宋庆元间已在于是。元季遭兵燹。国朝洪武元年,知县张鹏举重建大成殿,塑先圣四配十哲像,旁建两庑。七年,知县宋始建戟门于殿之前。十二年,知县张宗颜建明伦堂及两斋于殿之后。二十三年,知县史志可凿泮池,作石桥于其上,又建棂星门。教谕余守宏43辟学东畔,隙地为神库、牲房及会馔堂、庖厨等屋。宣德六年,知县周原庆修葺两庑及东西斋。正统九年,知县甘启44、县丞何俊修大成殿、明伦堂、会馔堂,复构堂于凤池之上。天顺二年,府推官胡缉重建两斋。成化十三年,知县张昞建学之正门。十六年,知县刘珩以大成殿及两庑年久颓坏,白于台省,撤而新之。未几,珩以家艰去。部使者檄府推官李时新来视县事,而同知李明以公事至,遂协谋终其役。知县许澄继至,复加藻饰,焕然一新。修撰谢迁为记。 射圃在学门外之东。洪武间,教谕余守宏建,中有亭,匾曰“观德”。 西山精舍在县东隅。宋嘉定十四年,真德秀建为讲学之所,匾曰“西山精舍”。中为讲堂,旁翼两廊,后为拱极堂,德秀自有记。元时圮。国朝洪武九年,县丞朱德昌因其旧址重建,以祀德秀,岁久又圮。景泰元年,县丞何俊重修并塑像,而择真氏子孙居之。学士刘俨为记,成化十一年,参议裴衷给田六十六亩以供祀事。 梦笔山房在梦笔山麓。亦真德秀所建,为藏修息游之所者也。魏了翁为记。今废。 读书堂一在县西上相里西岩岭之麓,宋章得象读书处也。一在县西梦笔山麓等觉寺之右,宋杨徽之读书处也。 读书阁在县北长朱里能仁寺之右,宋杨亿读书处也。 书斋在县东北忠信里太姥山之麓,宋徐修读书处也。(上四处俱废,故址尚存。) 社学二所在县东隅,二所在县南隅,一所在县西隅,一所在县北隅。

  建阳县学在县治西,废栖隐寺故址也。旧在交溪之浒,即今护国寺是已。宋建炎,兵毁。绍兴七年,知县陈亚卿重建。未几从刘爚之请,以同由里护国寺与学互易。于时知县赵与洵45修建一新。王遂为记。其后县尹王渥46复增学田,以廪学者。国朝洪武二十八年,主簿丘松因旧重修。永乐十四年,学官两庑皆坏于洪水。正统八年,监察御史罗绮捐俸为倡,知县王原善遂重建及棂星门,并凿泮池,架石为桥,又改建诸生学舍及庖湢之属,罔不毕备。教谕王虎为记。成化九年,巡按监察御史李钊、提学佥事游明,以学隔大溪,每春水涨驶往来不便,乃择徙今所47,专命府同知李明董其役,左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门之前凿池而桥其上。桥之前为棂星门。右建明伦堂,堂之东西为两斋及号房。前为仪门,门之左为宰牲房、神厨,右为馔堂。前立儒林坊。明伦堂之后为教谕导廨舍各一。知县海澄为记。十一年,知县项旻复于棂星门之左买民居,增置训导廨舍。一十八年,知县汪律48等重建棂星门及改建宰牲房、神厨于右。 射圃在儒学明伦堂之前,成化九年随学创建。 考亭书院在县治西三桂里南。唐侍御史黄子俊49于此建亭以为望仙之所,名曰“望考亭”。宋朱松尉尤溪时经此,爱其山水清邃,恒欲卜居而未果。绍熙三年50,其子熹奉承志,筑室居之。五年,以四方来学者众,因建精舍于所居之东以处之。匾曰“竹林精舍”,更曰“沧州精舍”。前为明伦堂,又前为燕居庙,以奉先圣。庆元六年熹卒。宝庆元年,邑令刘先庆,始辟为祠祀焉。淳祐四年,诏立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四大字匾之。十一年,漕使史季温重建燕居庙。元至正二十五年,郡判官方逢辰重建书院。邑令郭瑛又增辟之,复相与规划,增田至五百亩有奇,供祀之余,以赡师生廪饩,名曰义学。初,省、府以熹三世孙沂充书院山长,既没,诸生请以四世孙春袭其职。至是,乃以熊禾、魏梦牛分教大小学。祠以黄干、刘爚、蔡元定、真德秀侑食。邑人熊禾为记。至正元年,郡通守刘伯颜、属县典史陈德、山长朱汝舜、直学张隆祖重葺而新之,学士虞集为记。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洪水。宣德七年,县丞何景春重修。天顺六年,监察御史刘釪、顾俨命府推官胡缉措置改创,中为祠堂,前为明伦堂。堂之左为韦斋。祠堂之前为书院,仍揭宋理宗御书匾于上。移燕居庙于祠堂之后,俱翼以廊庑,而库廪庖湢之所,则于祠堂左右附焉。燕居庙之前旧有池,池上有天光云影亭,亦久芜废,至是并新之。事方就绪,刘爚代去,其兄钺来守是郡,遂替成之。学士彭时为记。沧州精舍,周必大题匾,元时即此为祠堂,以祀文公。 同文书院在县西南崇化里,即今书坊也。宋乾道七年,朱熹建之,中为堂,以奉先圣。堂前为书室,以贮图书,后遭兵燹。元大德五年,泉州总管府推官张光祖重建。今藏《洪武正韵》、《劝善书》及诸官书印板于其中。光祖乡贯未详,疑其邑人也。 云谷书院在县西崇泰里庐峰山之颠。宋乾道六年,朱熹爱其山水函邃,因名云谷,构草堂于中,号晦庵。元季倾圮。国朝成化十七年,按察佥事谈俊捐俸命其九世孙格重建。 廌山书院在县西禾平里。宋绍兴间游酢尝讲道著书于此。因面山,故名。后废。国朝洪武二十四年,嗣孙勉道重建。又崇安县建书院以祀酢,亦匾曰“廌山”。 云庄书院在县西崇泰里马铺太平山麓。宋刘爚故居也。嘉熙三年,赐“云庄书院”额。中为堂,匾曰“近思”。后为祠堂,以祀爚。前为门,仍揭嘉熙赐额。国朝成化十五年,知县海澄因旧址建二坊于门之左右,左曰“世家先哲”,右曰“光禄”。 庐峰书院在县西崇泰里北峰下。宋乾道间,蔡沉尝构精舍于此,为讲道著书之所。宝祐三年,理宗御书“庐峰书院”匾之。其孙公亮给田三百亩以赡学者。元初,其田为有力者所夺,书院亦圮。其孙希仁极力经理而复之。中为堂,堂之前建“尊道堂”,以祀先圣。又建二堂于“尊道堂”之前,左曰“传心”,以祀朱熹,右曰“思敬”,以祀沉之父元定及沉。成纪为记。岁久颓废。国朝天顺七年,按察副使郑祐51、提学佥事游明重建前厅,厅之前为坊门。成化十三年,监察御史尹仁建“传心堂”。十七年,监察御史徐镛、按察佥事谈俊建大门三间,又于坊门外立二坊,左曰“家传心学”,右曰“力扶道脉”。 鳌峰书院在县西崇泰里熊坉,唐尚书熊秘建。国朝成化六年,按察副使何乔新命府通判李明重建。中为“传衷堂”,以祀熊禾,后为“道原堂”,祀先圣,而以颜、曾、思、孟四子配。先圣五十一代孙孔元敬书额。左为晦庵师友道义之祠,五夫刘珙书额。右为南昌熊氏忠孝之祠,南昌族子朋来书额。前为三门,匾曰“鳌峰书院”。成化十五年,知县海澄重建二坊于门外,左曰“道学”,右曰“忠孝”。 瑞樟书院在县西永忠里麻沙。唐时有开国公刘姓者卜筑于镇之南,手植樟木,长茂大数十围。浔州太守刘仲会创书室其傍,尝与屏山先生刘子翚讲道于此,既而韦斋先生朱松遣其子熹从屏山游,亦讲道于此。其后右史刘宗之52从熹游,又尝讲道于此。匾额犹存。书院岁久颓废。国朝成化十八年,提学宪佥任彦常檄县重建。按郡志尝有异人过此,谓木荣枯刘氏盛衰系焉。绍兴丁酉,刘梦先读书院中,一日得樟实三枚,径三寸,是年遂领乡荐,宝庆元年,魁乡荐,越明年,又魁乡荐,郡守陈肟为立联魁坊。绍定三年,一干微枯,其年监军刘纯没于王事,谥忠烈,其枯复荣。咸淳六年,干发三花,黄色,是年刘氏领乡举者二人,领漕举者一人。凡刘氏有科第除拜,其兆必见于樟,故书院以“瑞樟”为名。 寒泉精舍在县西崇泰里。宋乾道六年,朱熹葬母祝夫人于天湖之阳,遂筑室其旁,匾曰“寒泉精舍”。淳熙中,东莱吕祖谦来访于此,共编次《近思录》。 义宁精舍在县西南崇化里。宋淳熙元年刘爚建,以为师友讲学之所。朱熹题匾。元季废,旧址犹存。 社学一所在县治北驻爷门外,因旧桥局改建。一所在同由里拱寰桥头东,因旧桥局改建。一所在三桂里53,因万善堂改修。

  松溪县学在县治东。宋开宝八年建。景祐二年徙于后山之阳,乾道九年,复于旧所重建大成殿。淳熙十五年,知县王昶、教谕李磻增建讲堂、斋庑。绍兴间,知县林俊卿增学田以赡廪饩。元至大三年,县尹李荣昉、达鲁花赤创兀葺治堂庑。至正七年,县尹林成祖增崇其制。十二年毁于寇,唯礼殿独存。十四年,县尹凌说兴复毕备。国朝洪武初,因旧修饰。永乐九年,知县曾帷中54捐俸重新。正统十一年,堂、斋、厨、库岁久弊坏,知县张绅、县丞范秉和捐俸市材,去故址十余步建焉。景泰四年,县丞张翥、教谕张志等倡好义者助资,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殿之东为明伦堂及东西二斋。凡所宜有者靡不备具。又有廨舍三所,教谕一所,在明伦堂之北。训导二所,一在馔堂之西,一在东斋之东。 射圃在县治东隅,东岳宫之东北。旧在学东南七十余步,景泰间改创今所,中建观德亭。 湛卢书院在县治西南仅百步。其创建未详何年,盖亦因朱熹所尝讲论游息之所,而建以祀之也。院对湛卢山,故匾曰“湛卢书院”。元至正十六年,行省参政阮德柔拓而新之。国朝洪武初重建。正统十三年,闽浙寇乱,院毁于兵,惟熹像独存。景泰元年,监察御史张谏暨知县张绅规划重建。中为讲堂。堂之后为祠,饰旧像祀之。堂之南为泮池,池上架石为梁,又南为门。院之规模,悉复其旧。张谏为记。 社学一所在县东育材坊,一所在县西慈善坊,一所在县南崇道坊,一所在县北永定坊。

  崇安县学在县治西兴贤坊营岭之右。宋绍圣三年,知县王当因旧重建。崇宁间,知县叶祖文增而新之。其后,知县留正臣、赵彦拯55、郑思忱复相继修葺。赵彦绳始取废寺之田以廩士,廖纯、傅壅、赵崇萃俱增拨以助其费。景定三年,知县林天瑞新两庑诸贤像。咸淳元年,知县刘汉传捐俸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及门庑斋舍之属。宋末毁于兵,惟讲堂独存。元至元十六年,县尹张茂始建礼殿及门庑、庐舍。御史张之翰为记。至治二年,县尹刘沅祖悉撤其旧而修建之。县尹张端本为记。至正十二年,县尹彭廷坚重修。二十五年毁于兵,仅存殿堂而已。国朝洪武四年,知县徐得等重修。十七年,创神厨、库房于射圃故址。二十二年,教谕胡云等建东西斋舍,改修神厨、库房、棂星门,复修明伦堂。二十三年,置宰牲房于神库之中。永乐十一年,县丞杨以章、教谕章白皋等协力重建。十三年,知县赵麟继而完之。中为大成殿,殿之后为明伦堂,堂之前为两斋,堂之右为会馔堂,文兴祠在学门之内,教谕廨舍在学后,训导廨舍在明伦堂右。正统十二年,县丞李干、教谕刘良等又重建两庑及诸生肄业之舍。 射圃在棂星门对过,旧甲杖库址也。 文定书院在县西兴贤坊营岭之麓,宋簿厅故址也。元至正十一年,县尹彭廷坚建。右为礼殿,祀先圣,而以四子配。前为棂星门,左为祠,祀胡安国,而以其从子宪、子寅、宁、宏侑食,祠之后有堂,朱熹题匾曰“览翠”。祠之前为两廊,中为门,又前为外门,匾曰“文定书院”。 武夷书院在五曲大隐屏之下。宋淳熙十年朱熹建,号曰“精舍”。韩无咎为记。屋凡五楹,堂曰“仁智”,室曰“隐求”,曰“止宿”,斋56曰“观善”,馆曰“寒栖”,坞曰“石门”,亭曰“晚对”57,曰“铁笛”。熹自有诗并序,后其子在孙鉴葺而广之。部使者潘友文、彭方拨公田以赡学者。知县陈樵子重建。王遂为记。景定间设山长以教邑士。元因之。后改设教授,首以邑士詹光祖为之。复修建一新,为屋凡一十七楹。其后教授游鉴、江应、詹天祥,学录詹麟又修葺之。至正二十五年毁于兵。国朝正统十三年,熹八世孙洵、澍复建精舍祀熹,而以黄干、蔡元定、刘沦、真德秀配。 屏山书院在县东五夫里屏山之麓。宋时建。国朝洪武二年,刘八世孙子长重建。中为堂,以祀先圣,堂之后为祠,祀子子翚,左列子翚从子珙,右列朱熹。前为两斋,东曰“不远复”,西曰“毋不敬”。前为门,熹题匾曰“屏山书院”。 南山书堂在武夷三曲虎啸岩下。宋儒蔡沉建为讲学之所。后人因建祠堂,与其兄渊并记之。 石鼓书堂在武夷八曲鼓子岩下。宋叶梦鼎建。 希贺书堂在武夷四曲鸡窠岩前。宋陈仰斋建。 咏归堂在武夷一曲兜担石下。宋蔡抗建。 蔡岩小隐堂在武夷五曲。宋刘钦道建为读书之所。 少微书院在县南丰阳里黄土坂街左畔。成化十七年,宋江贽六代孙琪建。 社学一所在仁义坊,一所在美俗坊,一所在兴贤坊。(已上俱在县西四隅里。)

  政和县学在县治东四十余步。旧在县治之南,后徙县治之西,宋绍兴二十年,知县赵伯果始迁今所。国朝洪武七年,训导余应率其徒捐资募工重建大成殿及两庑戟门。十一年重建明伦堂及两斋。二十四年,教谕刘彦行增建神库、神厨、牲室58。三十五年,典史郭斯垕、教谕王守约协谋增辟旧址,重建堂斋。永乐二年教谕吕敏倡生徒损资重塑先圣四配十哲像。景泰四年,按察副使沈讷重建斋庑。天顺二年厄于回禄,讷复建明伦堂及两斋。七年,巡按御史伍骥命知府刘钺重建大成殿及两庑于明伦堂之前,教谕胡质、训导潘福倡民助资,塑先圣四配十哲像,及作从祀神主。成化七年,提学佥事游明建尊经阁于明伦堂之北。十三年,参政刘观、参议裴衷、提学佥事钟成59重建戟门,至是学制稍备。又有教谕、训导、廨舍凡三所,在明伦堂之左右。 射圃在县治南飞凤山之右。中为观德亭,亭之后为藏弓矢之室。成化十六年,县丞沈清、主簿史宪重建。 星溪书院在县治星溪之南正拜山之下。宋政和间,县尉朱松建。元至元间,邑人因塑松及其子熹祀之。后毁于兵。国朝成化十四年,邑人致仕训导吴宪白于提学佥事周孟中,复其旧址。负山临溪,赎民屋为间者六,以为书院。知县沈伦复建阁于其后,匾曰“天光云影”。邑庠生杨晓、赵钲、张英、徐善、吴绶、余俊、叶澄、邑士吴绅共捐资重塑二像,而以黄干、蔡元定、刘瀹,真德秀配。又于半山拓地构亭,匾曰“光风霁月”。仍赎民屋三间,以待朱氏子孙来奉祀事。 云根书院在县治西五十余步。亦松所建,其子熹岁时来谒祖墓,必信宿于此。今废。桂堂居士谢安时诗:“结屋傍云根,溪山似陆浑;钓舟藏荻渚,吟径入花村。”国朝典史郭斯垕诗:“太极一以开,阴阳互推迁。万化何纷纷,不复知本源。大道既茫昧,遂有玄与禅,捷径生荆棘,行者始多颠。象教由兹起,乃复增尘缘。我思鲁中叟,上继勋华传。精一允执中,昭如日丽天。遗经细披阅,篇篇皆实言,夫何三代下,举世相弃捐?”

  寿宁县学在县治之东。景泰六年初置县,按察佥事沈讷择地而经营之,创大成殿及两庑,塑先圣四配十哲像于殿,设从祀诸贤神主于两庑。殿之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复建明伦堂于大成殿之北。堂之左右为二斋,堂之后为教谕廨舍,而训导廨舍则列于其左,经理其始终者,教谕彭、训导周序也。 射圃在儒学东。 社学在县治之东。


      泉州府

  府学在县治崇阳门外之东南。五季以前,宣圣庙创于衙城之右。宋太平兴国初,守乔维岳始迁今所。七年,守孙逢吉即庙建学。祥符中,守高惠连移于育材坊。崇宁舍法行,郡人何术白于郡,复还旧址。绍兴七年,守刘子羽一新庙学,以晋江县学附焉。前学虽复旧,而行门隙地已给编户不可复,乃辟门西向,门内凿河浚池,伐石为桥,以通潮汐。自是庙学规模宏伟矣。郡人张读为记。然其地势差卑,霖潦浸淫,易以颓垫。自绍兴重建迄于庆元,兴修者七。嘉泰改元,守倪思复作棂星门,辟武斋,增小学,葺斋廊庙门以及从祀之屋而一新之。自是迄于淳祐兴修者六。咸淳中,大成殿毁。守赵希卮60重建。郡人洪天锡为记。殿之南为池,为桥,又南为戟门。左右列舍十余间,为祭官斋宿之所。元大德三年,福建都元帅扎刺立丁重建明伦堂。至治改元,总管廉忱始甃台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之南。康里夔为记。明伦堂前旧有泮池,行循两斋,至正九年,郡判卢增孺桥之。十年,监郡契玉立重建明伦堂,并修议道堂,为斋舍四十间及先贤等祠。朱文霆为记。国朝洪武八年,知府张颢61倡,郡之好义曰何大荣者修葺一新,训导周大初为记。三十一年,大成殿圮于飓风,知府胡器、教授欧阳遂初率官民好义者助资重建。亦周大初为记。永乐中,教授彭九思复劝民助资而藻饰之,仍葺两庑,重建棂星门。泉州卫指挥使王浚、教授曾振等重修明伦堂。宣德中,按察佥事鲁穆重修泮桥,护以石栏。正统十一年,按察佥事陈祚葺殿庑斋舍。以明伦堂基地卑下,筑高三尺,即议道堂旧址改建至善堂,并建馔堂、仓库、神厨、宰牲等屋,复疏河道,俾潮汐通于泮池。修撰林文为记。天顺二年,知府张嵓以学门西向非宜,乃复旧学门址,建庙门南向,凡出入皆由之。后提学佥事游明复命同知孔惠别建学门于庙门之左,以便出入,并建号房二十间。成化十七年,大水坏东庑,知府陈勉修之。明年,复葺大成殿、明伦堂。堂之后增建穿堂,又建会讲堂、护学祠、祭器库并号房二十间。又有顺真堂及学官廨舍四所。皆未详建于何时。学,旧有尊经阁、小学、夫子泉、魁瑞亭、春意亭、教授厅、正录厅、温知室、儒隐堂肃容堂、瑞莲堂、淳风轩。今俱废。 射圃在府学内,中有观德亭。正统十一年建。

  晋江县学在府治东行春门外衮绣坊,即旧泉山书院址也。宋绍兴间,学附于郡学。淳祐四年62县令林奭请于郡,得东仓隙地以建学。国朝洪武初,改学为郡治,遂迁庙学于今所。永乐中,训导詹景威等倡诸好义者,重建大成殿及戟门。正统五年,典史张嘉会购民地建棂星门。十年,佥事陈祚、知府曾宏重修礼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及东西两斋,并建米廪及会馔堂。员外郎莆田陈中为记。天顺二年,知府张嵓以明伦堂后逼近民居,因买民地以广之。复建尊经阁,阁之前为方庭,两旁各有廊屋。成化二年,知府欧阳复建号房四间于东斋之东,前有厨舍。十二年,提学佥事钟晟命推官柯汉增建号房一十八间于学东。学之外门,旧在棂星门左衮绣坊,后改于棂星门右。知府徐源复还旧址。然出入与编民相杂,不便。十八年,提学佥事任彦常、知府陈勉筑墙一十六丈,旁隔一径,行者始便。廨舍三所以旧会馔堂为之,而以尊经阁左廊为会馔之所。 射圃在县学内尊经阁后之东北。 泉山书院即今县学址也。宋咸淳三年,权守赵宗正建。前为先圣、先师殿,后为文公祠,旁列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石井书院在府城西南石井镇,旧名“鳌头精舍”。宋绍兴初,吏部郎朱松尝为镇于此,士向慕之。后其子熹来官同安,间至镇,与镇之耆老访父时事。嘉定四年,镇官游绛因士民之请,于镇西为书院,绘二先生像而祀焉。岁久倾圮,居民请为己产63,乡人诉于官复之。成化十二年,知府徐源、推官柯汉重建。 清源书院在府治西北居贤坊。宋嘉泰三年,郡守宗希衮建堂,曰“习说斋”,曰“浚明”、“严尊”、“忠恕”、“爱敬”。元废。 欧阳书室在府城北龟岩64。唐欧阳詹读书于此。岁久倾圮。成化十八年,郡人致仕运判张庸偕儒士王宗、贺士高倡率重建书室,立祠堂以祀詹。旁为房舍,以栖学者。 社学中和学在府治中和坊前,圣泉学在崇阳门外,晋安学在晋安驿右,紫云学在开元寺东,临漳学在临漳门外,文兴学在仓前,罗英学在泉山门外,镇雅学在远华巷内,荣寿坊在三朝元老坊内,徐山学在水沟巷左,静颐学在肃清门外,潘江学在县南十都潘径,杨茂学在三十三都杨茂保,和光学在三十四都石简桥右(上二学俱县西),圆通学在县南三十五都车桥市。

  南安县学在县治东二里黄龙溪之左,即今鹏溪。宋靖康间,始建学于县治之西半里许,未几兵燹。绍兴中,邑令刘孔修移建今所。宝庆改元,县令毛淮病其卑隘,请于郡而增高之。元延祐、泰定间,县尹李日晔、刘孚相继修葺。元统二年,县尹刘升、火儿撤而新之。中构礼殿,旁建两,并绘从祀先贤。殿之南为戟门,又南为棂星门,殿之右为明伦堂。至正十四年又毁。十七年,县尹李宗闵乃舍故址作新庙于县治之东。后五年,郡学录周异观来摄学事,以学通尉司,喧杂逼隘,请于郡仍复旧址。乃饰夫子四配十哲像。自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县尹孔公俊等相继修殿、堂、门、庑。谢子龙为记。国朝洪武、永乐间,知县罗安等复修斋舍及仪门、棂星门。宣德六年,教谕包原明首倡撤大成殿而新之,修撰陈叔刚为记。正统十年,佥事陈祚命知县俞宗玉等修葺庙学一新,佥事汪凯为记。成化十八年,知府陈勉,知县陈廷忠重修两斋并号房一十二间,改建馔堂及教谕廨舍,并增建号房八间,又重建宰牲房、库房,夹于殿之左右,又有米廪在明伦堂后。训导廨舍二所在学之口。 射圃在学之左。 社学集贤学在县治西南慈济宫边,育材学在县治东城隆庙边,集英、文会二社学俱在县东北三都。

  同安县学在县治东南隅登龙坊内。五季之末,县令陈洪济始创。宋建隆二年,县令林滂迁于县西北隅两科太守坊。祥符九年,县令张师颜建于县东南旧巡检司廨地。绍兴六年,邑士陈彦先倡谋迁建今所。二十五年,主簿朱熹建尊经阁于大成殿后,并建教思堂于明伦堂之左。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吕复建号房十间。七年,建大成殿及两庑,岁久蠹坏。正统九年,按察佥事陈祚重建,并修葺堂宇,仓库之属毕具以固65。李贤祐为记。天顺间,县丞刘珣器重建明伦堂、仪门、东西二斋号房并棂星门,改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学士彭时为记。七年,提学佥事游明重建大成门。成化十一年,知县张逊重建教思堂及增建号房一十八间于堂之左右。十二年,建膳厨于尊经阁之左。 射圃在儒学明伦堂之西。成化六年,佥事游明复侵地创建。八年,府推官柯汉复买民地增拓之。十二年,知县张逊建观德亭。 大同书院在县治城隍庙之左,即旧大成殿址。元至正十年,县尹孔公俊建,请额赐今名,以祀宋儒朱熹,给租赡士。林泉生为之记。后毁于寇。成化十二年,知县张逊移建今所。中为正堂,堂后为方庭,北作畏靁庵66,中设晦庵像。厨舍湢溷列于庭之东西。正堂之前为中门,左右为廊。中门之外少西为外门,缭以周垣。 浯江书院在盐场之西。元司令马某建,今废,故址犹存。 社学擢贤学在县治东北隅,桂林学在县治西南隅,蓝田学在县东五都,刘山学在县东十一都,湖山学在十七都,白礁学、严林学,上二学在十八都,丹砂学在十九都。(已上四学俱县东南)

  德化县学在县治东偏后,徙于县治之东南。宋建炎中,复建于旧地。淳熙六年毁,县令颜敏德、郑旦之、梁高、季元才相继成之。绍定二年,复毁于寇。五年,县令林倚、黄之望、叶彦剡、胡应梅相继建大成殿(讲堂、棂星门、戟门。上为御书阁。更立斋舍、小学,而县令吴一鸣复完其所未备者。国朝正统十三年,大成殿、明伦堂俱为寇所毁。十四年,典史王志安募民建教谕廨舍于大成殿后,景泰三年,知县胡昱重建大成殿。五年,知县李青建戟门。六年,成东西两庑。七年,构明伦堂及东西二斋于大成殿之左。天顺二年,募义士陈履等塑圣贤像,建训导廨舍。五年,凿泮池于明伦堂之前,而桥其上。七年,训导潘嵩重修泮池。成化十六年,府知事狄钟署县事,建议门及学门,又谋于训导涂亨、生员陈颢、赖兴等捐资,易百户李春屋,以广学基。 射圃在学门之东。天顺五年建亭于其中。

  永春县学在县治西官田市。初建于县东十四都东渡桥之西,宋大观四年,县令留鎔迁知政桥之北。绍兴七年,县令方渐移建今所。二十七年,县令黄瑀新学门,辟衢路,构亭于前,匾曰“豁然”。淳熙九年,县令陈宏规重修学舍,元延祐四年,县尹李文崇饰殿堂,作祭器、经籍库,建明伦堂四斋及道源堂、思乐亭。泰定元年,县尹赵镕新礼殿,岁久蠹坏。国朝永乐间,知县温琇重建大成殿两庑,并建戟门、棂星门、库房、神厨、宰牲房。十三年,训导刘宣率诸生建明伦堂左右二斋并馔堂。寻凿泮池,架石为桥。又建仪门、外门。十六年,典史陈戊以明伦堂规制卑狭而重建之。正统十二年,按察佥事陈祚重修庙学。成化十八年,知县方敏葺大成殿、射圃亭及号房十间,改文昌祠为先正祠,祀邑之诸贤及泉郡守蔡襄等有功德于民者。 射圃在学内,成化十八年,知县方敏修。 社学上场学在二十三都,儒林学在二十五都(上二学俱县西),寿峰学在县南十二都,龟龙学在县北十九都。

  安溪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咸平二年始建学,厥后沿改靡一。绍兴十二年,始定基于此。元至正十四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六年,郡士蒋宗禧倡好义者重建。十四年,知县侯士举踵而成之。郡人蔡玄为记。岁久蠹坏。正统十二年,按察佥事陈祚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及神库、神厨、宰牲房,复迁明伦堂及东西二斋于礼殿之西,建馔堂于礼殿之东。堂之后为学仓,戟门之左为护学祠。学门旧在棂星门之左,后迁于右。成化初,佥事游明命有司移棂星门于戟门之前,徙学门于棂星门之外。十年,知县谷延怡增建东西廨舍十有二间。十八年,巡按监察御史张稷视学,顾斋舍湫隘,命有司修治。适教谕盛凤像署县事,遂于两斋之南增建号房一十间,宰牲房之外建馔堂、厨房四间,宰牲房之右建库房二间。复辟门路、砌中庭,凡圮坏者悉修葺之。 射圃在学内。成化十八年,教谕盛凤仪修。 社学龙津学在县治南,清溪学在县东南永安里,蓝湖学在感化里,儒林学在来苏里(上二学俱县东北)。

  惠安县学在县治之左。宋天圣中,县令李畋始建于县治西南隅,熙宁九年,迁于皇华驿之左。绍兴六年,县令彭元达复建于旧处。知县陈安国为记。士病湫隘,乃移建登科山之阳。元至元十二年毁于兵。元真初,县尹赵中臣67始建于今所。至正二十四年,摄县尹陈孚中等重建,教授叶余庆为记。国朝洪武五年,知县罗泰建杏坛于明伦堂前,今改为月台。二十九年,知县冯靖建馔堂。永乐四年,知县陈永年重建大成殿。十六年,典使陈胜宗重建棂星门。宣德六年,知县高显重建馔堂。八年,按察佥事鲁穆改凿泮池而桥其上,旧在戟门之内,改凿于门外。十年,主簿闭真68复重建大成殿,正统元年,重建明伦堂。十一年,按察佥事陈祚重建两庑并戟门、棂星门,修大成殿。殿之东开一径达于通衢为外门,而凡庙学、屋宇毕具以周。莆田方熙为记。天顺五年,府同知孔惠等增建号房。成化十九年,知县张桓重建神厨、宰牲所。二十二年,桓用堪舆家之言,以射圃址建明伦堂及斋舍。提学佥事任彦常为记。 射圃在学宫之后,旧在西斋之西,成化十一年,知县康永昭改创于馔堂后西畔,而亭其中。二十二年,知县张桓以其址建学,乃移建于今所。 社学登龙学在县北登龙坊内,忠恕学在县东北八都,信义学在县东南二十二都,行满学在县东南二十七都。

  校 注

  1 宋梁克家《三山志 公廨》作“观察使李锜”。

  2 《三山志 公廨》作“王鸿”。

  3 《三山志 公廨》、明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清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范都官元,驾部宗寿踵其事”。

  4 《三山志 公廨》及明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均作“有御书稽古阁二、养源、驾部、议道堂三、斋二十有六”。

  5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从祀像一百有五”。

  6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至元十年”。

  7 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作“教谕高琳手绘从祀像”。

  8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均作“佥事钟城”。

  9 民国《闽侯县志 学校》作“集贤堂”。

  10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提刑王泌建”。

  11 《三山志 公廨》作“为斋二:资深、日新,与小学为三”。

  12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成化十一年”。

  13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及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均作“知县任衝宗重新之”。

  14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明建文四年知县王遵道创”。

  15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宋里人教授林楷创”。

  16 同治《长乐县志 学校》作“明洪武十三年林文溢重建”。

  17 民国《连江县志 学校》作“林庀”。

  18 元无政和年号,此显误。按民国《连江县志 学校》系作“天历元年”。

  19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欧阳瀚”。

  20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元元贞二年升为州学”。

  21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及乾隆《福清县志 学校》均作“至正十二年知州申国辅建”。

  22 乾隆《福清县志 学校》作“宋宣和甲辰镇官陈麟以钱三十万重修”。

  23 《三山志 公廨》作“邑令周彦雄”。

  24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元元贞元年县尹王奂创”。

  25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门人余偶”。

  26 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作“理问王瀚”。

  27 《三山志 公廨》作“祝圣为宰”。

  28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永乐十五年”。

  29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永乐十五年”。

  30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县尹丁得孙”。

  31 万历《福州府志 建置》及乾隆《福州府志 学校》均作“教谕黄绶”。

  3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郡守黄壮猷”。

  3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方大琮”。

  3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赵陛夫”。

  3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徐清叟”。

  3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蔡籥”。

  3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伯颜帖木儿大中”。

  3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府刘钺割废仓基为之”。

  3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宋嘉熙二年”。按嘉泰为宋宁宗年号,证以下叙的“王埜承理宗陛辞之命”,显误,似应以府志为正。

  40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一在丛桂坊,以旌善亭废址改建”。

  41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正统十二年知县焦宗周”。

  4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府贺浤”。

  4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教谕来守宏”。

  4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甘棨”。

  4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赵兴迿”。

  4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王渥”。

  4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每水涨艰于往来,徙栖隐寺故址”。

  4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汪津”。

  4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黄子陵”。

  50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绍兴三年”。

  51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郑佑”。

  52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刘崇云”。

  53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三柱里”。

  54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知县曹维忠”。

  55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赵彦绳、郑思他”。

  56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寮曰止宿”。

  57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亭曰晓对”。

  58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作“牲房”。

  59 嘉靖《建宁府志 学校》及民国《崇安县志 学校》均作“提学佥事游明”。

  60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赵希侂重建”。

  61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知府张灏”。

  62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淳熙四年”。

  63 考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石井书院条附录傅凯记有“由宋至今,田既迷失莫究,书院为风雨所震坏,地基为豪黠所侵并而夤缘置屋筑坟于基内”等语,是“居民请为己产”之“请”字当为“侵”字之误。

  64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及民国《晋江县志 学校》均作“虎岩”。

  65 “毕具以固”疑“毕具以周”之误。

  66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畏畾庵”。

  67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作“元至元初,县尹赵仲臣始建”。

  68 乾隆《泉州府志 学校》作“主簿闭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