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苦难,大多与钱有关
确切地说都是因为“没钱”
我专注姓名学研究30年
主张起名应特别注重增强财运
规划一个先发达而后立德的富贵人生
财富姓名学,三才五格起名法,姓名测试打分

八闽通志 明 黄仲昭 六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17 分类:
福建路兵马钤辖一员,安抚司使臣正任厘务指挥二员,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一十员,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下班八员,添置厘务指挥使准备差使大小使臣校尉五员,沿海缉捕盗贼一员,添置不厘务使臣二员,添置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三员,添置不厘务指使散祇候小使臣校尉六员,走马承受一员

卷之二十六


  食货

    物产

      泉州府


 谷之属

  稻 粟 黍 穄 麦 豆 脂麻


 帛之属

  土绢 绵布俱出晋江、南安、同安三县。 苎布七县皆有之。 北镇布织苎为之,极佳。出惠安县北镇,因名。 蕉布 葛布俱出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五县。


 货之属

  铁同安、安溪、永春、德化四县出,旧有场。 盐晋江、惠安、同安三县出,有场。 糖俱出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四县。 蜜 蜡 蓝淀 红花出同安、惠安二县。 茶七县皆有,而晋江清源洞及南安一片瓦产者尤佳。 香茶一名孩儿茶。其法用脑、麝诸香和而成之,味芬性凉,泉物产之奇也。 油麻油,俱出晋江、南安、同安、安溪四县。 桕油。 茶油。俱出德化、永春、安溪三县。 桐油。 吉贝一名木棉花。宋林夙诗:“玉腕竹弓弹吉贝,石灰荛叶送槟榔。泉南风物良不恶,只欠龙津稻子香。” 苎 青麻 黄麻俱出南安、安溪三县。 青椒即花椒也。 蓖麻子(以上七县俱有出。) 薯榔茎蔓如薯,根似何首乌,色黑肉红,可染。 篛叶似竹叶而大,舟人以絮篷者。 白瓷器出德化县。


 蔬之属

  菘 芥 白芥 芦菔 白菜 油菜 苋 芥蓝 莴苣 蕹菜 菠薐 苦荬 莙荙 同蒿 胡荽 蕨 茄 瓠 芋 冬瓜 丝瓜 薯 姜 山药 葱 韭 薤 蒜 水芹


 果之属

  荔枝 蓝家红,其品为郡第一。 法石白,出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以上见蔡襄《荔枝谱》。) 大将军,宋叶庭珪尝植诸品于圃,王十朋第之,以此为冠。诗云:“别有深红霸园圃,郡中呼作大将军。” 七夕红,王十朋诗云:“宅堂荔子无名字,自我呼作七夕红。”(已上见郡志。) 桂林,俗呼野种。 金钟。 杨师姑,此品俱多槱核。(以上三品今所称者。) 龙眼诸县皆有,郡中尤盛。叶廷珪诗云:“形如玉弹圆差大,味似江珧柱最珍。”王十朋诗云:“实如益智元非药,味比荔枝真是奴。” 柑 凤柑。 珠榴柑。 先柑,先诸柑而熟,俗曰“仙柑”。 青柑。 香橼 橘风橘。蜜橘。金橘。洞庭橘。珠榴橘。金豆。 桃红桃。 合桃。 苦桃。 金桃。 银桃。 李紫李。 胭脂李。 红李。粉李。 蜜李。 林擒 梨 青消梨。黄消梨。菜梨。狗梨。鹅梨。 石榴柿钟柿。 红柿。 猴柿。 枣栗 羊桃 枇杷 橄榄 杨梅 黄弹子 木瓜 松子《大明一统志》以为泉州土产。今无。 丹粘子一名倒粘子,俗呼逃军粮,味甜可食。 葡萄 西瓜 黄瓜 甜瓜 蕉 蔗 莲 鸡头 菱


 药之属

  芙蒥俗名荖叶。蔓生,叶如薯而差大,味辛香,土人取其叶合槟榔并蚶壳灰食之,温中,破痰,消食,下气。出晋江县。 菖蒲 天门冬 麦门冬 艾 紫苏 薄荷 苍耳 茴香 莳萝三四月生苗,六七月采实。味辛香,可和口五味杀鱼肉毒。 天南星 牵牛子 车前子 括楼 香附子 香薷 决明子 荆芥 葛根 半夏 覆盆子蓬某实也。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花白,子赤黄,如半弹丸大,其下有茎承之,如柿蒂状。味甘酸,俗谓之莓。 木鳖子蔓生,状似括楼而极大。生青而熟黄。实上有刺,核如小鳖。 枸杞 吴茱萸 食茱萸其木高大,有长及百尺者。枝茎青黄,上有小白点,叶正类油麻,花黄,子如吴茱萸而颗粒较大。 金樱子 使君子 丁公藤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永春最盛,安溪、德化次之也。人生女,课种百株,木中梁栋,其女及笄,借为奁资焉。 樟 檺 椿 水棉 梧桐 相思 桑 柘 乌桕 槐 杨 柳 枫 榕 楮 柯木修直,可作船及桨子,名榛子。 苦楒即株木也。子名苦榛,可食。 罗汉松 桄榔 棕榈 荔枝藤蔓缠山树间,色紫。 吉兆藤


 竹之属

  猫竹 江南竹坚直可作鱼簄。笋甘美,又名小竹。 慈竹 斑竹 紫竹 苦竹 石竹 筋竹 箭竹 方竹 筀竹笋夏生。 雪竹似猫竹,笋秋生。 槌竹肉厚而窍小。 绿竹 凤尾竹 卢竹丛生溪涧下湿之处。 潇湘竹 钓丝竹 人面竹


 花之属

  刺桐木类梧桐,有刺,夏初开花,殷红烂然。 梅 山茶 海棠 酴醮 蔷薇 佛桑其重瓣者土人呼为鹤顶。 木槿 长春 丽春 杜鹃 山丹 山栀 紫薇 指甲花一名七里香。树婆娑,略似紫薇。蕊如碎珠,红色。花开又如蜜包,清香袭人,以置发间,久而犹香。其叶捣和盐,以染指甲,甚红。 茉莉 素馨郡人傅伯成诗:“昔日云鬟锁翠屏,只今烟冢伴荒城。香魂断绝无人间,空有幽花独檀名。”注云:“素馨南汉宫女名。” 阇提 芙蓉 岩桂 瑞香 紫荆 含笑 凤尾 棣棠 鹰爪 牡丹出德化县。 芍药 菊 兰 萱 蜀葵 水仙 玉簪 鸡冠 滴滴金 金凤 金钱 ******其实土人以充果品。 汉宫春花色金黄,略似滴滴金而美,春末夏初开。 石竹 红荳蔻


 草之属

  蒲 蓼 茭 苹 藻 浮萍 灯心 茅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豹 熊 鹿 獐 麂 兔 豺 猴 猿 狸 狐 獭 山犬 野猪 豪猪 兕似牛一角。青色,其皮坚厚,可以�铠。 刺蝟 竹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 鸲鹆 信鸟 山鹊 莺 燕 百舌 啄木 画眉 白头公 鶺鸰 雀  雉 白鹇 鹧鸪 鹰 鸢 鹞 鹳 鹭鹚 鸳鸯 水鸭即凫也。 鸥 翡翠


 鳞之属

  鲤 鲈 鲫 鳗 (以上各县江湖池泽多产之。) 丁珏鱼生坑谷间,长仅二三寸,善斗,相遇辄腮鬣怒张,展转交噬,移时不释,乡人多盆畜之,以角胜负。 鲨 虎鲨,身有虎文。 双髻鲨,头如木拐,盖即帽鲨也。 锯鲨。狗鲨,其头似狗。 乌髻鲨。 黄鲨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 贴鲨,身扁贴沙而行,大者不过二三斤。 鲛鲨。 鬐鬣《福州府志》谓之棘鬣。 乌似鲫而大,尾鬣俱黑色。 石首鱼 鱼黑白二种,尾如燕尾,形扁而阔。味美,盖即鳉鱼也。 子鱼宋郭祥正诗:“仙鱼通印胜鸮炙。” 鳜鱼 银鱼 马鲛 白带亦名带鱼。 魟鱼本志曾作。 飞鱼头大尾小,有翅,一跃十余丈。 海燕 章鱼本志谓之望潮。 石拒 锁管 乌贼 虾魁(以上滨海诸县多产之。) 虾其类不一,咸淡水俱有之。


 介之属

  龟 鳖 蟹(以上各县江湖池泽多产之。) 鲎 蟳 蠘 蛎 车螯 江珧柱亦名马甲柱。《海物异名记》云:“其甲美如玉。”郭璞《江赋》谓之玉珧。王安石诗云:“章举马甲柱,固以轻羊酪。” 蚶 蛏 蛤 蛤蜊 西施舌形如蛤蜊而大,味甚佳。 土铫一名沙屑。壳薄而绿色,有尾白色,味佳。 空豸似蛤而小,壳薄白色,一名泥星。 蛤青似蚌而壳薄,味最佳。 红绿似蛤而差小。色红绿,味美。 龟脚本志又名仙人掌。 吐铁壳似螺而薄。又名泥螺。 螺花螺,有斑点。 香螺。 海蛎螺。 鸲鹆螺,青褐色。鹦鹉螺。 粒螺,大如指,壳扁红黑色,上有斑点,肉肥软如糍,因名。


 虫之属

  蛇 蜥蜴 蛙 黾 蟾蜍 蜈蚣 蝙蝠 斑猫1豆叶上甲虫也。甲上有黄黑斑文,如巴豆大。 螽斯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性和集,一生九十九子。


      漳州府


 谷之属

  稻成化初,郡人有戍云南者,得安南稻一种,五月先熟,米白,余并同福州。粟 黍 麦 豆


 帛之属

  绸 木棉布 苎布 青麻布 蕉布 葛布


 货之属

  银龙岩县出。 铁龙溪、龙岩二县出。 水晶漳浦县大帽山及梁山俱出。掘之至水乃得,亦无大者。 盐龙溪县出。 糖 蜜 蜡 红花 矾煮石而成,出南靖县青宁里。 紫草 青麻 黄麻俱可为布。 纸 茶 油茶油。 麻油。 菜油。 桐油。 青麻子油。 樟脑出长泰县。


 蔬之属

  芥菜 莱菔 白菜 油菜 芥蓝 莴苣 蕹菜 菠薐 苦荬 莙荙 同蒿 胡荽 牛唇菜 菜蔓生,叶圆,子黑色。 兰香有香似兰。 茄 瓠 芋 冬瓜 丝瓜 笋 木耳 薯蓣 姜 葱 韭 薤 蒜 水芹 溪菜生海溪会流处。如紫菜。其色青。 赤菜鹿角菜之细者。 海苔绿色如乱丝状,生海石上,可食。


 果之属

  荔枝何家红,树在郡人何氏家,故名。见蔡襄《荔枝谱》及曾巩《荔枝录》。

  火山,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郡所产生者绝胜。 中半,五月熟,其品今佳。 陈家虎,皮斑,瓤厚,核如丁香,味美而香,郡人品题,以为第一。 陈红、水团、大绿、小绿、余家绿,俱名品也。(以上见旧志。) 龙眼 柑朱柑,色朱而泽,味甜而香,为诸柑之冠。 乳柑,兴福间亦有之,而漳地尤宜。 白柑,花香皮薄,亦曰银柑。 胡芦柑,有脐,盖乳柑之别种也。 橙 香橼 橘朱橘。

  丝橘。 山橘。 洞庭果。 沙橘。 金橘。 金豆。 桃 李 林擒 梨 石榴 柿 枣 栗 羊桃 枇杷 橄榄 黄弹子 木瓜 银杏 余甘 山核桃 倒粘子 葡萄 芭蕉州中所出者佳。 蔗 西瓜 刺瓜即黄瓜也。 莲 鸡头 菱


 药之属

  芙留藤 黄精 石菖蒲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艾 紫苏 苍耳 茴香 萆麻子 牵牛子 车前子 括楼 香附子 决明子 羊蹄 木鳖子 覆盆子 蛇床子 高良姜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花红紫色。 苦参苗高二三尺许。叶极似槐,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作荚,子如小豆,根极苦。一名地槐,一名水槐。 卷柏春生。苗似柏叶,而细碎拳挛如鸡足。青黄色,高三五寸,无花实,多生石上,虽甚枯稿,得水即苍翠。俗呼长生不死。 牛蒡子《本草》谓之恶实。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又谓之鼠粘子。根可作菜茹。 忍冬花藤生,绕覆草木上。苗茎赤紫色,叶上下微有毛,花黄白相间,凌冬不雕。俗名金银花,又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 猴姜根生大木或石上。引根成条,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无花实,惟根入药。《本草》谓之“骨碎补”,又名胡孙姜。 枸祀 金樱子 蒴藋 使君子 黄蘖皮 枳实 桑螵蛸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 樟 楠 水棉 桐 梓 相思 山棉色黄色,略如杉,可为栋宇。 梨可为器用之类。 桑 柘 冬青 槐 椒 皂荚 柳 榕 楮 金荆 黄杨 罗汉松 桄榔 吉兆藤。


 竹之属

  猫竹 慈竹 斑竹 苦竹 石竹 箭竹 筀竹 雪竹 绿竹 含竹 长枝竹丝之,可以为器。 潇湘竹 桃枝竹丛生石间,可以为杖。节间相去常四寸,亦谓之“桃笙”。言可为簟,又谓之“蒲葵竹”,以其叶如棕也。 金丝竹纹如金丝,故名。 钓竹其尾下垂如钓。


 花之属

  梅 红梅花百叶,郡人陈克聪诗云:“雪态冰容意自佳,谁将脂粉点香霞?黄昏淡月前村路,几误行人问酒家。” 山茶 海棠有千叶者。 佛桑 木槿 长春 山丹 山栀 紫薇 茉莉 素馨 木芙蓉 岩桂 瑞香 紫荆 含笑 大笑青苞,粉蕊,白英,香闻数十步。有四时者,其花差小而香嫩。 郁李一名车下李,一名御园李。 碧桃 绯桃花具千叶。 凤尾 御带 鹰爪 菊 兰 萱 蜀葵 玉簪 百合 鸡冠 金凤 金钱 金灯。


 草之属

  蒲 茭 蓼 苹 藻 浮萍 茅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熊 鹿 獐 塵似鹿而大,其尾辟尘。以置旧帛中,能令岁如红色不黦2,又以拂毡,令毡不蠹。 猿 猴 狸 狐 獭 豪猪 野猪。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斑鸠。 青鸠。 绿鸠,似斑鸠而小,身绿,嘴足红。 鸲鹆 莺 燕 布谷 吉吊俗呼嗓林鸟。 画眉 白头公 鹡鸰 雀 雉 白鹇 锦鸡羽毛有白圆点,嗉藏肉绶,天晴则徐舒其绶,人谓之吐锦。 竹鸡 鹧鸪 鹰 鹞 鹳 鸬鹚 鹭鸶 鸥 翡翠


 鳞之属

  鲤 鲈 乌 鳢 鲫 鳗 蝉 泥鳅(以上六县皆有之,产池泽中。) 海鰌 鲨 胡鲨。 帽鲨。 出入鲨。 鲛鲨。 鲻 鯯鱼 棘鬣 赤鬃 方头 时 鳉子鱼 黄鱼 鳜 鲽沙 银鱼 鮆鱼 乌颊 魲之别种。 黄樯鬣黄色。  马鲛 带鱼本志作白鱼。 魟本志作“”。 海燕 本志作“鲑”。 黄雀似鯯鱼而小。 青鳞 鹿角鱼 泥猴 章鱼 石柜 锁管 乌贼 水母 虾魁 虾 虾姑


 介之属

  鼋 龟 鳖 蟹 蚬出溪水中,亦名8。太守舒雄《忆漳南》诗:“六月北溪。”(以上六县俱有,产池泽间。) 鲎 蟳 蠘 彭越 彭蜞 卢禽 揭哺 蛎房 车螯 江珧柱 蚶 蛏 蛤 蛤蜊 螂 空豸 淡菜 乌粘 龟脚一名石砌4。 海月 石华 螺 田螺。 马蹄螺。 砑螺。 红螺。 梭毛螺。 香螺。 花螺。 蓼螺。(以上多出于龙溪、漳浦。)


 虫之属

  蛇 蛙 黾又有水鸡、谷。 蟾蜍 蜈蚣 蝙蝠


      汀州府


 谷之属

  稻 粟 麦 豆 脂麻


 帛之属

  绸 绢 绫 苎布 麻布 蕉布 葛布


 货之属

  金上杭县出。 银长汀、宁化二县出。 铜 锡俱长汀县出。 铁长汀、上杭、宁化三县出。 糖 蜜 蜡 蓝淀 茶 油麻油。 茶油。桐油。棵子油。(以上八县俱出。) 蕈 纸 降真香(以上俱连城县出。) 漆清流、归化二县出。


 蔬之属

  芥 萝卜 菠薐 苦荬 莙荙 苋 蕨 茄 瓠 芋 冬瓜 丝瓜 笋 薯 山药 姜 葱 韭 薤 蒜 水芹


 果之属

  柑 金橘 桃 莺嘴桃。 小桃。(色皆半红。) 李青李。 红李。紫李。 珍珠李。 花红 柰 梨 石榴 柿 栗 枇杷 杨梅 《本草》谓之“榠樝”。木叶花实酷类木瓜,谷辨之看蒂间别有重叶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5榠樝也。 葡萄 蔗 西瓜 土瓜 莲 菱


 药之属

  黄精 石菖蒲 地黄 麦门冬 姜黄 苦参 艾 紫苏 薄荷 天南星 牵牛子 车前子 香附子 香薷 荆芥 何首乌 牛膝 半夏 猴姜 黄蘗 黄连 莳萝 茯苓 五倍子其木青黄色,七月结实,无花,初青,至熟而黄。内多虫,一名百虫仓,又名文蛤。 茱萸


 木之属

  松 柏 杉 樟 楠 桐 桑 乌桕 冬青 槐 檀 杨 柳 枫 傭 楮 槠 棕。


 竹之属

  猫竹 江南竹 紫竹 黄竹 苦竹 实竹可剖为器用。 筋竹 赤竹节长可为箭。 笔竹 菉竹


 花之属

  梅 山茶 海棠 酴醿 蔷薇 木槿 长春 山丹 栀子 玉楼春 茉莉 木芙蓉 岩桂 紫荆 芍药 菊 兰 萱 蜀葵 玉簪 鸡冠 凤仙 宝相


 草之属

  蒲 蓼 苹 藻 浮萍 茅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豹 鹿 麂 兔 猴 猿 狸 獭 山羊 山马 野猪 豪猪 竹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 莺 燕 百舌 啄木 画眉 雀 雉 锦鸡 鹧鸪 杜鹃 伯劳 鹰 鹞 鹳 鹭鸶 鸂鶒 鸳鸯 翡翠


 鳞之属

  鲤 鲢 草 鲫 鳗 蝉 黄颡疑即鲇也。 鳅 虾(八县俱有之,产池泽中) 鲮鲤


 介之属

  龟 鳖 蚌 田螺


 虫之属

  蛇 蛙 黾又有石蜦,即石鳞也。 蜈蚣 蝙蝠


      延平府


 谷之属

  稻 粟 麦 豆 脂麻


 帛之属


  木棉布 白苎布各县俱出,将乐尤佳。 葛布


 货之属

  银南平、将乐、尤溪、沙四县出,今无。 铜尤溪沙二县出。 铁南平、尤溪二县出。 糖 蜜 黄蜡 白蜡 棉花 苎麻 葛 棕 毛 茶各县俱有,出南平半岩者尤佳。 纸各县俱有,出顺昌县者尤佳。 纸被 油茶油。 桐油。 桕油。 卤水石出南平县。宋叶梦得《避暑录》6云:“石有三种。其一出卤水。可为砚,虽细润。而不甚发墨。” 花孜石出南平县。色青纹白,有山水禽鱼状,可为砚,为屏。世传产黯淡滩湍下,故不易得。《大明一统志》谓之“花纹石”。


 蔬之属

  蔊 芥 萝卜 白菜 芥蓝 莴苣 蕹菜 菠薐 苦荬 莙荙 同蒿 胡荽 苋 葵菜叶圆,似葵花叶,俗呼“奇菜”。 乌藤叶稍似当归,根色黑。 蕨 茄 瓠 芋 冬花 折笋或云“接笋”,大如拇指,长四五寸,生于南平县新兴里高山上。山下有涧泉,土人取笋浸泉中一夕,其色白味佳。郡人用以宾,为笋之最。 香蕈 薯 姜 葱 韭 薤 葫大蒜也。 水芹。


 果之属

  香橼 柚 橘又有金橘,南平、沙二县尤多。 桃又有矮桃,俗呼道州桃。 樱桃 李 梨 石榴 柿 栗 枇杷 杨梅 银杏 葡萄 西瓜 黄瓜 土瓜 莲 菱


 药之属

  黄精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紫苏 薄荷 苍耳 茴香 天南星 马鞭草 黑牵牛 车前子 括楼 香附子 常山俗呼甜叶。 何首乌 茯苓 吴茱萸 枸杞。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 樟 桐 相思 桑 桕 冬青 槐 椒 皂荚 杨 柳 枫 榕 楝 柽 棕榈 莎萝树高丈余,干直,叶如天竹,丛生于颠,而圆覆类伞盖,土俗祭厉时,取二株树于坛前,因呼孤魂树。


 竹之属

  猫竹 江南竹 紫竹 绿竹夏笋可食,土人重之,馈送不过四五茎而已。 黄竹 石竹 苦石 绵竹 秋竹 人面竹。


 花之属

  梅 山茶 海棠 酴醿 木槿 长春 杜鹃 山丹 山栀 茉莉 素馨 千叶榴 木芙蓉 瑞香 含笑 菊 兰 萱 蜀葵玉簪 滴滴金 凤仙


 草之属

  蒲 苹 蓼 萍 葭 茅 长生草采之,悬于梁,不用滋培。弥岁长青。 青蒿味凉,土人以重阳日取而干之,煎汤服,以辟暑气。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豹 熊 鹿 獐 麂 兔 豺 猿 猴 狸 狐 獭 山羊 野猪 豪猪 鼠狼 竹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 鸲鹆 山鹊 莺 燕 布谷 啄木 画眉 白头公 伯劳 雀 蜡嘴其喙黄色。 太平鸟 提壶其鸣若云“提芦葫”。 白练雀似雀而差大,一白一黄,有黑斑,尾长。 雉 白鹇 鹧鸪 鹰 鹞 鹳 鹭鸶 鸬鹚 鸂鶒 凫


 鳞之属

  鲤 鲈 鳜 鳊 鲫 白鱼色白可脍。 黄颡 黄尾鱼似鲤而尾微黄,食之,微有土气。 鳗  鳅 虾 鲮 鲤


 介之属

  鼋 鳖 蟹 螺。


 虫之属

  蛇 蛙 黾又有石鳞。 蜈蚣 蝙蝠 螽斯


      邵武府


 谷之属

  稻 粟 黍 麦 豆 脂麻


 帛之属

  苎布四县俱有,而泰宁为多。 葛布出建宁县永城、开山二保。


 货之属

  银出光泽、泰宁、建宁三县,宋时有场,今废。 铜出邵武县,今无。 铁出邵武、光泽二县,垆今废。 铁丝亦名针条。 苎 漆俱出泰宁县。 竹纸 楮衾即纸被,俱出邵武县。 茶光泽、泰宁二县为多。 茶油邵武、泰宁、建宁三县尤多。 蕨粉岁饥,人多赖以济。 棕毛光泽、邵武二县为多。

   银硃旧志会:“故老相传潭山出朱红,得三樵水濯之,其色尤鲜。”今无煎炼者。

   白瓷器出邵武青云窑、泰宁际口窑,建宁兰溪窑,而以泰宁际口者为胜。 琉璃郡城旧有一二家能造之,法用黄石焰硝之类炼成,今无。 石灰炼石为之。

   姜黄出邵武县一都。


 蔬之属

  芥 萝卜 白菜 油菜 芥蓝 莴苣 蕹菜 菠薐 苦荬 莙荙 胡荽 苋 蔊 蕨其根即可为粉者。 茄 瓠 葫芦 芋 冬瓜 丝瓜 笋 蕈 菌一名地蕈。熟可食,生则毒人。中其毒者,用生脂麻擂酒服之即愈。 薯 姜 葱 韭 薤 蒜 荇菜《诗》集传云:“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可为葅。”


 果之属

  橙 柚 金橘 桃 红桃。白桃。水蜜桃,味最佳,亦少有也。 李麦李,与麦同熟。 胭脂李。 赤皮李。 黄蜡李。 青葱李,色青色。 杏 林檎 樱桃 梨 桃梨,大而长。 縻梨。 消梨。 铁黑蜜,其色黑而肉实,味极佳。 石榴 柿 枣 栗 榛 枇杷 杨梅 木瓜 甘蔗 西瓜 黄瓜 土瓜 莲 菱角 茨菰 凫茨


 药之属

  薏苡仁 菖蒲 天门冬 麦门冬 乌药 紫苏 苍耳 蓖麻子 五味子春初引赤蔓于高木,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豌豆大,生青,熟红紫色。 车前子 括楼 山药 香附子 牛膝 芎苗 蒟篛苗叶酷似天南星,但茎斑花紫为异耳。蜀人取以作酱,味酢美。 香薷 枸杞 茱萸 金樱子 使君子 五倍子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 樟 楠 桐有二种:油桐、梧桐。其实视建宁诸郡为多。 梓 桑 柘 乌桕 冬青 槐 皂荚 柳 枫 槠 按本志:“似楝而叶小,可染乌,子曰‘象汁’,可食。” 楝 栎 檫 蘗黄杨 棕榈


 竹之属

  猫竹冬笋不出土,味最佳;春笋乃能成干。 江南竹笋可生食。 筀竹 筿竹 苦竹 甜竹 黄蜡竹最坚实,笋味亦最佳。 方竹


 花之属

  梅 山茶 蜡蒂花深红,颇似红梅,先花后叶,隆冬开。 蔷薇 木槿 杜鹃 山丹 欲留春即玉楼春。 茉莉 素馨 木芙蓉 木犀即桂花也。 瑞香 郁李 凌霄 牡丹 芍药 菊 兰 萱 蜀葵 扁竹 鸡冠 滴滴金 金凤 碧雪丛可一二尺,花细而色白。


 草之属

  莣 吉祥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飞虎似猫而翼亦小。 豹 熊 豺 鹿 麈 兔 猴 猿 狸俗呼果子狸。 狐 獭 山犬俗呼山黄狗。 野猪 豪猪 山牛毛如小牛,角短如黄牛。 刺蝟 竹俗名土豚。


 羽之属

  喜鹊 乌 斑鸠 青鸠 鸲鹆 山鹊 莺 燕 百舌 啄木 画眉 白头公 鹡鸰 雀 雉 白鹇 锦鸡 竹鸡 鹧鸪 杜鹃 鹌鹑 练鹊 鹰 鸢 鹞 鹘 鹳 鹭鸶 鸬鹚 鸂鶒 鸳鸯 凫 鹬。


 鳞之属

  鲤 鲢 草鱼仲春取子于江曰“鱼苗”,畜于小池。稍长入□塘曰“□”,可尺许,徙之广池,饲以草,九月乃取。 鲫 鳜 青鱼背正青色。 鳟《尔雅》曰:“鮅鳟,似鲤而鳞细眼赤,鱼之美者。” 鳢俗呼乌鲤鱼。 乌似草鱼,头与口差小而黑色,食螺。又有色黄者曰黄。 鳗 鳝 鲇 鳙  鲨鱼大如指,狭长而圆,身有黑点,常张口吹沙,故又名吹沙。 泥鳅 虾长须,生水田池沼中。(以上各县俱有。)


 介之属

  龟 鳖 螺 蚌。


 虫之属

  蛇 蛙 黾又有田鸡、石。 蟾蜍 蝙蝠 蜈蚣 蚰蜒《尔雅》曰“螾”。疏曰:“象蜈蚣,黄色而细长,喜入人耳,俗曰‘飞杨虫’。”


      兴化府


 谷之属

  稻 粟 黍 穄 麦 豆 脂麻。


 帛之属

  绸 兼丝布细缉苎麻,杂丝绩之。宋本军土贡葛布十匹,后以非土宜,而代之以此。 生苎布 白纻布以灰治之,其色纯白。(以上莆田、仙游二县俱有,而莆之涵头、吉了出者尤佳。)


 货之属

  盐 糖 冰糖曾师建《闽中记》:“荻蔗节疏而细短,可为稀糖,即冰糖也。” 蜜 蜡 鲨鱼脍 鱼鳔(以上莆田、仙游二县俱出,而莆田为多。) 青淀 红花 丝 绵 绵花近来间有种者,亦不甚多。 苎 青麻 黄麻 芙蒥俗谓之“荖”。


 蔬之属

  芥 萝卜 芥蓝 莴苣 蕹菜 菠薐 苦荬 莙荙 茼蒿 牛唇菜 胡萝卜 胡荽 苋 蕨 茄 匏 芋 冬瓜 丝瓜 笋。蕈俗谓之菰。 胭脂菰。 香蕈菰。 木耳菰。 重菰,出仙游九座山,土人以为佳品。 扫帚菰,如鹿角菜而大,黄白色,味亦佳。 薯 山药 姜 葱 韭 薤 蒜 芹 莼 紫菜 赤菜 海苔。


 果之属

  荔枝陈紫,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色香与味,俱为第一。 方家红,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岁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 小陈紫,其树去陈紫数十步,初一家并种之,及其成也差小,又时有槱核者,因而得名。 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 周家红,亦荔枝之上等者。 圆丁香,丁香荔枝他种皆旁蒂,大而下锐,此种体圆与味皆胜。 琉黄,颜色正黄,而刺微红,亦小荔枝,以色名之也。龙牙,荔枝之变怪者。其壳红,可长三四寸,弯曲如爪牙,而无瓤核。 水荔枝,浆多而淡,食之鹢渴,盖其植近水田,清泉流溉,其味遂尔。(以上俱见蔡襄《荔枝谱》。) 皱玉。 郎官红。游丁香。 紫璚。 百步兰寿香。 西紫。 黄香。

  大小红绿。瑞堂红。 松红。 麝囊红。 百步香。 黄玉。(以上俱见旧志。) 玉堂红,今为莆之绝品。其树在城南之蔡宅,仅一株耳。 延寿红,其品不减于玉堂红。亦惟一株,在延寿桥侧。 状元红,出仙游之枫亭。 绿纱,色微绿。 白蜜,色白而甘。(以上皆近所称者,余若火山,山荔枝,其名尚多,今不悉录。) 龙眼郡人植之者亦多,然其品不若三山所出者远甚。 柑柑桔之品,泉漳为盛,莆之所植,三二品而已。近年以来,亦稍有传其种而植之者,郡水南为多。 乳柑,福人谓之佛苏柑。 先柑。 苏柑。 漳柑,虽有植者,亦甚不多。 白柑,形亦似先柑,极酸,不可啖。 龙树柑似柚,其大有过于碗者,味酸,熟亦微甜。 橙又有一种,至冬黄色,久而复青 名曰青橙。 香橼又有佛瓜香圆,福人谓之佛手柑。 柚 橘塌橘。 真红橘。 丝橘。 洞庭橘。 株榴橘。 金橘。又有一种极小者,曰金豆。 桃 银桃。昆仑桃。 饼子桃,亦谓之“矮桃”,出波斯国,今亦有之。又曰“人面桃”,以其核有三棱也。 寒桃,冬熟。 千叶桃。 御爱桃。 金桃。 李桃。碧桃,无实。 李 黄甜李。 琥珀李。 青皮李,即红腹李。 赤李。 梨拒霜梨。 水梨。 沙糖梨。 绵梨。 石榴 银榴,子莹白而甘。 白榴,花白。紫榴,子小而硬。 海榴,实酸,四时皆有。 千叶榴,不实。 柿 牛心柿。 红柿。猴柿。 枣 栗 杨桃 枇杷 橄榄 黄弹子 菩提果 木瓜 银杏 余甘 山核桃 椎曾师建记作“锥”,以其末锐于锥。郡北一里许,有地曰椎林,今山谷中多有之。饥岁,贫民多赖以济, 葡萄 个摩子 丹粘子 蕉大小二种。又有红蕉花。 甘蔗 西瓜 甜瓜 黄瓜 莲 菱角 鸡头 凫茨 茨菰。


 药之属

  芙蒥藤方言曰荖。 薏苡 石菖蒲 天门冬 麦门冬 艾 紫苏 薄荷 白蘘荷 豨莶 苍耳 莳萝 天南星 马鞭草 蓖麻子 蛇床子 牵牛子 车前子 括楼 香附子 香薷 决明子 荆芥 羊蹄 半夏 香茅 牛蒡 石益 木鳖子 苦参 芎 金银花 覆盆子 茯苓 枸杞 吴茱萸 金樱子 蒴藋 使君子 枳实 千金藤 桑螵蛸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 樟  檺 柽杉 杜松 水棉 山棉 油桐 梓 相思 桑 柘 乌桕 冬青 槐 椒   皂荚 木槵俗呼其实为墨圆子。 柳 榉柳 枫土人于上巳日采其叶,渍米为青饭。方翥诗云:“年年此日尝青饭,路傍山枫却忆家。” 榕宋庆历中,郡有一株,三十七根,附于一干。太守钱尚因绘为图,以示知福州王逵,逵遂以嘉木名之。有诗云:“清阴随日远,翠影共烟浮;避暑疑无夏,当风别有秋。” 楮 金荆 槠 楝 黄连茶方言谓之“蓝香”。 加条 朴 白牙 柞传曰:“柞之性坚强,而不为霜露之所迁,得土之正气,今人取以为梳材。” 栎 漆山浅无拱抱者,故土人不以取漆。 山□ 黄杨 西河柳 罗汉松 棕榈 桄榔郡人方明之诗云:“蜜叶剪开青凤尾,柔条缀尽碧龙须。” 蒲葵叶似棕,可为扇,亦可为笠。 竹木 吉兆藤


 竹之属

  猫竹 江南竹亦名“雪竹”。 筀竹 慈竹 斑竹 紫竹 苦竹 石竹 筋竹 箭竹 赤竹 苦油竹 发竹 钓竹一曰“绵竹”。其笋有毒。 含竹7 淡竹 古散竹即“桃枝竹”也。 勒竹林谞记:“中心坚寒,枝干相交。”《岭表录异记》:“荆竹,枝上有荆,南人呼为‘荆勒’。”东坡诗云:“倦看涩勒暗蛮村。” 桃竹杜工部《桃竹杖引》云:“江心蟠石生桃竹,斩根削皮如紫玉。”则其色正紫,或云桃枝竹,非也。 斑桃 枝竹一曰“界金竹”,又曰“黄金间碧玉竹”。林谞记云:“闽人呼其笋为黄笋,亦名黄竹。” 箬叶竹 筼筜竹 人面竹亦曰“佛眼竹”。


 花之属

  梅 绿萼梅。 红梅。 双梅,一花双实,又曰“品梅”。 黄香梅。 千叶梅。鹅梅。 蜡梅。 山茶 日丹茶,花深红色,单瓣,大者径三四寸。 宝珠茶,花深红而千叶。 槟榔茶,一本而日丹、宝珠二花杂开。 粉口茶,花大如日丹,而色淡红。蜡蒂,花小如钱,粉红色。 海棠 垂丝海棠 酴醿 木香茎叶俱似酴醿,而花差小,其香尤清。又有一种,花黄色,无香。 蔷薇 玫瑰 金沙  佛桑其单瓣者俗呼照殿红。 木槿 长春 胜春 木丽春藤生花如胜春,明媚有香。 杜鹃 海红 枝叶如木瓜,花深红色。 山丹 山栀 山樊木高数尺,花春开,极香,北人呼为玚花。玚,玉名,取其白也。山谷其名曰“山矾”。盖土人取其叶以染,不假矾而成色,故以名耳。 紫薇 茉莉又有一种曰“蕃茉莉”,叶如茉莉,而花如素馨,合二者为一,其香差薄。 素馨 阇提 木芙蓉 指甲花旧志谓之“蕃桂”。 岩桂 瑞香 紫荆 含笑 大笑 俱那卫三山人呼为半年红。 真珠花 凤尾 刺桐郡有刺桐巷,即唐补阙翁乾度之故居,列植此花,今不复存矣。 御带 棣棠俗名为千叶郁李。 郁李 山桃花如血色,有花无实。 半丈红 凌霄 鹰爪 蜜槱花红千叶。 木笔一名辛夷。其花初发如笔,因名。 满堂红一曰“花柳”,一曰“朱草”。花穗生,浅黄色,香闻百步,开即以为瑞。 玉印山崖间抱石而生,一曰“玉髻”。 菊 兰 萱 蜀葵 玉簪 百合 川百合 鸡冠 麝香花 滴滴金 金凤 金钱 剪金红 ****** 御仙 聚八仙又有玉蝴蝶、玉翼蝉、碧蝉。 锦竹 黄雀儿 红豆蔻俗呼孽花。 金灯 玉灯亦曰“水蕉”。


 草之属

  蒲 茭 蓼 水葓 苹 浮萍 灯心 蒉 零陵香俗谓之铃铃香,又谓之“燕尾草”。 紫草 通草 独帚 莣 芦 菅 茅白花,《诗》曰“手如柔荑”即此。 鼠曲《艾轩集》谓之“暑菊”。 马蓝 虎杖春采入风药用。 青蒿常蒿绿色,此蒿独青色。 蛇麻叶如青麻藤,蔓生于篱落间,土人采为曲用。 鼠网山谷谓之“幽涧兰”,佛书曰“兜率香”。 山孽 长生其枝茎无根而生。 候潮 叶间有荚如榆荚,潮至则开,退则合。 酸浆《尔雅》曰“葴”,注云“酸浆也”。 乌云草叶似蒴藋,可治蛇毒。 虎耳 吉祥 鳢肠 紫背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豹 鹿 麂 獐 兔 豺 猴按:徐师仁《壶山集》:“宣和间,莆田尉向生所畜猴,产一子,乳之勤甚,每昼辄抱持升屋,为理毛。去虱。屋角大榕,群鸱栖其上,忽一鸱掣其子去,母不胜悲。生惧其伤也。俾从者与游市里,冀以顺适其意。经屠门,见大脔机上,遽攫之以还,复踞屋,置肉怀中,为抱儿状。前鸱复来,阳若不省。稍逼,始与争。又伪不胜。鸱益狎,遂坠怀中肉。鸱下取之。则就擒焉,裂其肌,碎其骨,扼吭啗髓而后已。” 猨 香狸 狐 獭 山犬 山羊旧志作“”。 野猪 豪猪 鼠狼 竹 鼠8本志“”字作“”。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 鸲鹆 信鸟 山鹧 郭公 莺 燕 百舌 布谷 啄木 吉吊 画眉 白头公 鶺鸰 雀 黄雀 五色雀俗呼为音声雀,言其五色驳杂。如乐官之衣也。绍兴间,尝翔集于郡治榕木之上。 鹪宋郡人黄彻诗:“但遣一枝居巧妇,不须大厦贺嘉宾。”巧妇谓鹪,嘉宾谓雀也。 伯劳 雉 白鹇 竹鸡 鹧鸪 杜鹃 雪姑儿毛羽黑白相间。 鹰 鸢 鹞 鹳 海鹘 鹈鹕 鹭鸶 鸬鹚 鸂鶒 鸳鸯 凫 水天兮切,似凫而小,膏可莹刀剑不,盖鸊鹈也。《尔雅》云:“鸊”。 鸥 翡翠   孤鸡 呼潮 鸮。


 鳞之属

  鲤 鲈 鯏 乌 鲫 白 鳊 鳗 鳝 鲇 弹瑟(以上俱产于江河池泽。) 石伏鱼伏于溪石下,旧兴化县有之。 鲨 蛟鲨。 出入鲨。锯鲨。 青鲨。 黄鲨。 大鲨。 夹鲨。 乌鳍鲨。 帽鲨。 洲制 棘鬣 赤鬃 乌颊 黄樯 方头  鲥 石首 鳉 子鱼宋黄公度云:“莆中所产,惟子鱼、紫菜、荔枝、蛎房。” 黄鱼 鳜 黄彡 鲽沙 银鱼 镜鱼《闽中记》:“眼圆如镜,水上翻转如车,方言云‘翻车鱼。’” 火鱼随潮蔽江,结阵而来,故名。 针鱼状似□鱼,其喙如针。 白泽《海物异名记》:“群生随波,潮缩在泽,曰‘白泽鱼’”。 拨尾林谞记以为子鱼,非也。 鮆鱼 鮶鱼 绯鱼 斗潮  马鲛 带鱼 鳙鱼俗呼青松,亦呼松鱼。 魟 海燕 青鳞 黄雀鱼或云黄雀所化也。 鰛鱼 鲂鲆 鹿角 鱱鱼大者长五六寸,白质黑文,味美,少鲠。 枫叶鱼《海物异名记》:“海树霜叶,风飘浪翻,腐若萤化,厥质为鱼,故名枫叶鱼。” 沫鱼梅雨时,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无骨,其大如筋,故曰“沫鱼。” 鯸鲐即。 泥猴 章鱼 石拒 锁管 乌贼  虾魁 虾姑 虾 赤虾。 黄虾。白虾。 青虾。 梅虾。 芦虾,宜作鮓,土人谓之“金钩子”。 酱虾(以上俱产于海。) 鲮鲤。


 介之属

  龟 鳖 蟹 鲎 蟳 蠘 彭越 彭蜞 步倚 揭哺子本志作“蝎步”。 千人擘 牡蛎 车螯 江珧柱 蚶 蛏 蛤 蛤蜊    蚬似空豸而小,甲差厚,淡黄色。一种色红差大,味尤胜。 空豸《三山志》谓之“白蛤”。 淡菜 石蜐俗呼“龟脚”。 海月 石华 石帆 沙筋 螺 香螺。 红螺。 蓼螺。 梭尾螺。 田螺。


 虫之属

  蛇 乌蛇。 花蛇。 青竹蛇。 红蛇。 白蛇。 白花蛇。 蜥蜴 蛙 黾又有水鸡、谷蜍。 蟾蜍 蜈蚣 蝙蝠


      福宁州


 谷之属

  稻 麦 豆


 帛之属

  绸 绢 纱 绫 苎布 蕉布 葛布


 货之属

  银本州及宁德、福安二县俱出。 铁宁德县出。 盐 糖 蜜 蜡 蓝淀 红花 紫草 苎 麻 茶 油 麻油。 茶油。 桐油。桕油。


 蔬之属

  芥 萝卜 白菜 蕹菜 菠薐 苦荬 苘蒿 胡荽 茵 苋 蕨 春不老 荠 茄 瓠 芋 冬瓜 丝瓜 笋 蕈 山药 姜 葱 韭 蒜 石辣生山中。 牛唇 芹 鹿角菜 蓝菜生海岩上,味甜可食。 石菜 紫菜(以上四菜俱出海乡。)


 果之属

  荔枝 龙眼 柑 橙 香橼 橘又有金橘。 桃 李 杏 林 檎 梨 石榴 柿 枣 栗 杨桃 枇杷 橄榄 杨梅 菩提果 木瓜 蔗 莲 菱角


 药之属

  薏苡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艾 茴香 马鞭草 牵牛子 车前子 香附子 香薷 半夏 蛇床子 兔丝子 白芷 木鳖子 玄参 干葛 吴茱萸 五倍子 紫金藤 使君子


 木之属

  松 柏 桧 杉 樟 桦 桐 漆 相思 桑 柘 冬青 槐 柳 枫 榕 朴 黄榉 棕榈 牲有油。 吉兆藤 拿藤附本而生,甚长,性亦柔韧,土人多取以为束缚之用。 黄藤可缠束屋柱,又名水藤。 胪藤 鳖藤俱可毒鱼。 鸡翁藤 金刚藤 黄爽藤


 竹之属

  猫竹 江南竹 慈竹 方竹 斑竹 苦竹 石竹 绿竹 箭竹 调丝竹节疏性柔,可作器用。 紫竹 赤竹 筋竹 桃竹 含竹 豁竹 观音竹 人面竹 罗汉竹 竹 槌竹


 花之属

  梅 山茶有红白百叶者。 海棠 酴醿 蔷薇 木香 长春 杜鹃 山丹 山栀 茉莉 素馨 木芙蓉 岩桂 瑞香 紫荆 凤尾 牡丹 芍药 菊 兰 萱 蜀葵 水仙 鹤顶红 鸡冠 金凤 金钱 剪春萝 罂栗


 草之属

  蒲 茭 浮萍 蒉 芦苏可为席。 茅 通草 龙须 虎耳 剪刀草


 畜之属

  马 牛 驴 骡 羊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鹁鸽


 毛之属

  虎 豹 熊 鹿 獐 麂 豺 兔 猴 狸 狐 獭 山牛 山狗 野猪 豪猪 野猫 猩猩宁德县支提寺林中,尝有之。 竹(以上州及二县俱有。)


 羽之属

  喜鹊 乌 鸠 鸲 鹆 莺 燕 山呼 拖白练练雀也。 画眉 雀 雉 白鹇 鹧鸪 鹌鹑 雁 鹈鹕 鸳鸯 翠鸟


 鳞之属

  鲤 鲈 鳜 草 鲫 鯶鱼其色微黑。 溪斑 鳗 鳝以上生池泽中。 鲨 青鲨。 黄鲨。 鲛鲨。 鲥 石首 鲳 鲳鳊 子鱼 黄鱼 银鱼   马鲛 白刀 魟 燕 鲂 黄雀 弹涂俗名跳鱼。 白颊似跳鱼而色白。 章鱼 石拒 锁管 乌贼 水母 虾 对虾。 黄虾。 苗虾。(以上州及二县俱有。) 寸金鱼色黄,长寸许。出宁德县七都。


 介之属

  龟 鳖 蟹以上生池泽中。 鲎 蟳 蠘 蛎 车螯 蚶 蛏 蛤 西施舌 蚌 海月 江珧柱


 虫之属

  蛇 蛙 黾又有田鸡、石鳞。 蟾蜍 蜈蚣 蝙蝠

  校 注

  1 《本草纲目 虫部》称:“亦名斑蝥”。

  2 塵,《本草纲目》不收,光绪《漳州府志 物产》未载。此处似应作“能令岁久红色不黦”。

  3 光绪《漳州府志 物产》作“俗呼为蟟”。

  4 石砌应作“石”。

  5 《本草纲目 果部》分“樝子”与“榠樝”为两则。李时珍以为樝子乃木瓜之酢涩者,小于木瓜,榠樝比木瓜大而黄色。《本草》别列“山樝”一则,谓:“‘山樝’味似樝子,故亦名‘樝’,世俗皆作‘查’字,误矣。查音槎,乃水中浮木、与樝何关?”

  6 宋叶梦得《避暑录》,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叶书名为《避暑录话》。

  7 《闽产录异 竹属》及《海错百一录 记壳石》作“含朵竹”。

  8 《乐雅》作“,斑鼠”。


卷之二十七


  封 爵

  七闽之地,在周职方氏,盖必有君长,然载籍无纪,不可考矣。自汉亡诸启封,历晋、宋、齐、梁,以及于唐,屡有封建。至王氏奄有其地,遂为僭国。宋既南渡,定都临安,闽地实为近服,亦屡有封建。迨其季年,临安失守,遂以为行都。其间事上之礼,或顺或逆;传受之序,或正或变;股肱之寄,或忠或邪;师旅之兴,或曲或直;政事之施,或得或失;有可为法者,有可为戒者,皆不可废也。乃志封爵。

 福州府

 〔汉〕

  闽粤王亡诸粤王勾践之后也。初,夏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二十世至勾践,又六世至无疆,为楚所灭,子孙播越海上。又七世至亡诸,姓驺氏,一曰路氏。秦并天下,使尉屠雎平百越,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叛秦,亡诸帅闽中兵,归番阳令吴芮,所谓番君者也,从诸侯灭秦。项羽主命弗王,以故佐汉伐楚。高帝五年,复立亡诸为闽粤王,王故地,都冶。亡诸卒,郢继立。按高帝诏曰:“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以是观之,则亡诸在周世,盖尝自立为王矣。 郢盖亡诸之子也。初孝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粤,闽粤未肯行,独东瓯从。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吴王子驹亡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屡请击之。建元三年,闽越围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遣严助发会稽兵救之。闽越闻风而遁。六年,郢击南粤。南粤守天子法,不敢擅发兵,而以闻。上复遣王恢、韩安国两道击之。兵未逾岭,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与宗族谋,杀郢,遣使者上符玺请所立。汉以繇君丑独不与谋,使立为繇王,奉亡诸祭祀。“欲从闽粤”者,招粤令从之也。东瓯王名摇皆粤王勾践之后也,与亡诸同姓。先尝王闽越,秦废为君。孝惠三年,亦以伐楚功多,立为东海王,都东瓯。 丑亡诸孙也,闽粤别封于繇,曰繇君。既立为王,余善以杀郢威行国中,民多属,遂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曰:“余善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丑,史志俱不言其系,而本传但以为亡诸之孙。 余善郢之弟也。元鼎五年,南粤反,余善上书,请以八千卒从楼船将军击吕嘉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辞,阴使南粤。及汉破番禺,楼船将军杨仆请引兵击东越。上不许,令屯豫章梅岭以待命。余善闻汉兵临境,遂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自称武帝。上诏朱买臣与韩说出句章,浮海东往;杨仆出武林;王温舒出梅岭;越侯出若邪、白沙击之。元封元年,入东越。繇王居股杀余善,以其众降。吕嘉南越相也。 居股嗣繇王,既杀余善以降,上以闽地阻悍,数反复,改封居股东成侯万户,徙其民江淮间,遂虚其地。亡诸祀遂废。居股,史志俱不言其系,疑丑之子也。 粤衍侯吴阳前在汉,汉使归谕余善。余善不听。及横海军至,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余善诛,汉封为卯石侯。按《汉书》本传作“卯石”,功臣表作“外石”,《三山志》又作“印石”,疑表志误。 粤建成侯敖,敖与居股谋杀余善,诛。汉封为开陵侯。


 〔吴〕

  孙亮永安三年,黜为侯官侯,夫人随之国,居侯官。


 〔东晋〕

  孔坦咸和中,封晋安男。


 〔刘宋〕

  柳元景 沈庆之(孝建中,俱封晋江郡公。) 晋安王子勋孝武第三子也,大明四年封,食邑二千户。秦始二年,伏诛。 周盘龙秦始二年,封晋安郡晋安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晋平王休祐文帝第十三子也,初封山阳王。秦始四年改封。六年,以休祐贪虐,不可莅民,留之京邑,卒谥曰“刺”。七年,追免为庶人。凡十三子,并徙晋平郡。元徽元年,听还都。 原丰县侯宣彦休祐次子也,秦始末封,寻免。


 〔齐〕

  晋安王子懋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江陵公。建元四年进封。 晋安王宝义字智勇,明帝长子也。建武元年封。梁受禅,封巴陵郡王,谥曰“隐”。 晋安郡王宝寅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后改封鄱阳王,中兴二年谋反,奔魏。


 〔梁〕

  简文帝讳纲武帝第三子也,天监五年,封晋安王。大宝元年,入即位。 敬帝讳方智文帝,子也,承圣元年,封晋安郡王。绍泰元年,自寻阳入即位。陈宝应晋安侯官人也,世为闽中四姓。父羽,有材干,为郡雄豪。宝应性反覆,多变诈。梁时,晋安数反,累杀郡将,羽初并扇惑成其事,后复为官军乡导破之,由是一郡兵权,皆自己出。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年老,但主郡事,令宝应典兵。侯景平,元帝因以羽为晋安太守。陈武帝辅政,羽请归老,求传郡于宝应。武帝许之。绍泰三年,封侯官县侯。武帝受禅,授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文帝即嗣,加其父光禄大夫,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宝应娶留异女为妻。侯安都之讨异。宝应遣兵助之,又资周迪兵粮,出寇临川。及都督章昭达破迪,文帝因命讨宝应,诏宗正绝其属籍。宝应据建安湖际,逆拒昭达,昭达深沟高垒,不与战,但命为筹。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栅。宝应众溃,执送都,斩建康市。


 〔陈〕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文帝第六子也,天嘉六年封。


 〔唐〕

  福王绾顺宗第五子也,永贞元年封。 王潮光州固始人也。父恁世业农。潮为县佐,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闻潮及弟审邽、审知俱材勇,召从军中,以潮为军正,信用之。是时蔡州秦宗权方略众以益兵,乃以绪为光州刺史。宗权责租赋于光州,绪不能给。宗权怒,发兵攻绪。绪惧,悉举光、寿二州兵五千人渡江,转掠江、洪、虔州。光启元年,陷汀漳。绪以道险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惟潮兄弟挟其母以从。绪怒,命斩其母。潮等曰:“潮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将士皆为之请,乃舍之。有望气者,谓绪军中有王者气。于是绪见将卒有勇略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众皆自危。行至南安,潮说其前锋将,伏壮士篁竹间擒绪。绪自杀。众遂奉潮为将军,引兵将还光州,约其属,所过秋毫无犯。行及沙县,泉州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帅耆老奉牛酒,请潮为州将。潮乃引兵围泉州,逾年克之。福建观察使陈岩遂表潮为泉州刺史。潮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服。大顺二年,岩疾病,遣使召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都将范晖讽将士推己为留后,发兵拒潮。潮遣从弟彦复为都统,审知为都监,攻福州。经年不下,白潮罢兵。潮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彦若等惧2,亲犯矢石,急攻之。晖弃城走。为将士所杀。潮入城,自称留后,素服葬岩,以女妻其子延诲,厚抚其家。汀、建州降,群盗自溃。是岁,唐即以潮为福建观察使。黄连洞蛮围汀州,潮遣兵击破之。闽地略定,乃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之。乾宁三年,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潮为节度使。四年潮卒,审知代立。 审知字信通,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初,潮为观察使,以审知为副使3,有过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命审知知军府事。光化元年,拜威武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梁开平三年,加中书令,封闽王。审知为人俭约,常蹑麻屦,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朝贡于梁。一时知名士如王涤4、杨沂、徐寅辈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招来海中蛮夷商贾。一夕,雷击海上黄崎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甘棠港”。后唐同光三年卒,谥曰“忠懿”。子延翰立。


 〔五代〕

  延翰字子逸,审知长子也。同光四年,唐即拜延翰节度使。是岁,庄宗遇弑,中国多故,延翰乃自称大闽国王。宫殿百官,皆仿天子之制,而犹禀唐正朔。延翰为人长大,美晰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审知丧未期,撤其几筵,又多选良家女为妾。崔氏性妬,良家女之美者,辄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以击颊,而以铁锥刺之,一岁中,死者八十四人。崔氏后病见以为祟而死。初,延翰之立也,骄淫残暴,蔑弃兄弟,出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翰选良家女为妾,延钧上书极谏,由是有隙。审知养子延禀本姓周氏,为建州刺史。延翰使之采择,延禀复书不逊,亦有隙,遂合兵袭福州。延禀先至,梯城而入,执延翰,暴其罪恶,斩于门外。延钧至,延禀纳之,推为威武留后。 延钧审知次子也。天成二年,唐即拜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三年,封闽王。初,延禀既杀延翰,而立延钧,将还建州,延钧饯于郊。延禀谓之曰:“善继先志,毋烦老兄复来。”延钧衔之。长兴二年,延禀时为奉国节度使,闻延钧有疾,率其子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拒之。仁达伪降,继雄喜,登舟慰抚,仁达斩之。延禀众溃,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兄复来!”延禀惭不能对,遂杀之。乃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慰抚吏民,唐即拜延政为建州刺史。延钧好神仙之术,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林兴、盛韬共诱之,作宝皇宫;极土木之盛。守元谓延钧曰:“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延钧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既而复位,遣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曰:“当为大罗仙人。”四年,有言其封宅龙见者,延钧更命其宅曰“龙跃官”。遂诣宝皇宫受册,备仪卫入府,即皇帝位,更名鏻5,国号闽,改元龙启,追谧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闽地狭,国用不足,命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性巧佞,以聚敛求媚,鏻亲任之。文杰阴求富民之罪,籍其财。被榜捶者,胸背分受,仍以铜斗火熨之。建州土豪吴光入朝,文杰利其财,将治之。光怨怒,帅其众且万人叛奔吴。文杰又说鏻抑挫诸宗室。其从子继图不胜忿,谋反坐诛,连坐者千余人。文杰又言于鏻曰:“陛下左右多奸臣,非质诸鬼神不能知也。盛韬善视鬼,宜使察之。”文杰恶枢密使吴勖。勖有疾,文杰省之曰:“主上以公久疾,欲罢公近密。仆言,公但小苦头痛,将愈矣。主上或遣使来问,慎勿以他疾对也。”明日,使韬言于鏻曰:“适见北庙崇顺王讯吴勖谋反,以铜钉钉其脑。”鏻以告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遣使问之。”果以头痛对。即收下狱,遣文杰治之。勖自诬服,并其妻子杀之。由是国人益怒。吴光请兵于吴。吴信州刺史蒋延徽引兵会攻建州。鏻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士在道不肯进,曰:“不得文杰不能讨贼。”鏻惜之不与。太后及福王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术,自占云,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疾驰二日而至。士卒脔食之。明日,鏻使人赦之,已不及。初,文杰为鏻造槛车,谓古制疏阔,乃更其制,形如木柜,攒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首被其毒。龙启三年,改元永和。王仁达有擒延禀之功,性慷慨,言事无所避,鏻心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耶?”仁达曰:“秦二世愚,故高指鹿为马,非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鏻惭,赐以金帛,退谓人曰:“仁达智略,在吾世可用,不可遣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陋而淫,鏻嬖之,遂立为后,而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私通。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鏻婢李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鏻已病,继鹏因陈氏以求春燕,鏻快快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先是,继鹏恨匡胜无礼,而皇城使李倣亦恨可殷谮己。鏻疾甚,倣使人杀可殷。陈后诉之。鏻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倣惧而出,俄引步兵鼓噪入宫。鏻匿帐下,乱兵刺杀之。倣与继鹏遂杀陈后及守恩、匡胜、守明、继韬。继鹏即位,更名昶。谧鏻曰“惠皇帝”,庙号“太宗”。吴勖,《五代史》以为吴英。鏻初娶汉女,使宦者林延遇置邸于番禺,掌国信。汉主问以闽事,延遇不对。退谓人曰:“去闽语闽,去越语越,处人宫禁,可如是乎?”至是闻变求归,不许。素服向其国三日哭。 昶鏻长子也。既立,改元通文。以李倣判六军诸卫事。倣专制朝政,阴养死士。昶与拱宸指挥使林延皓等谋,因倣入朝执斩杀之,枭首朝门。诏暴倣弑君及杀继韬等罪,告谕中外。昶亦好巫,方士有言白龙夜见者,遂作白龙寺。又拜陈守元为天师,信重之。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尝教昶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祝,冀得大还丹。林兴以巫见幸,事无大小,兴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昶忌其叔父延武、延望。兴与之有怨,托鬼神语云:“二人将为变。”昶不复诘,使兴杀之,并其五子。后兴事败,亦被杀。而昶愈惑乱,立父婢春燕为淑妃,后立以为后。时百役繁兴,用度不足,有司除官,皆令纳赂,藉而献之,以货多寡为差。又以空名堂牒卖官于外。民有隐年者杖背,隐口者死,逃亡者族。果菜鸡豚皆重征之。晋天福二年,昶遣使朝贡京师,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封昶闽王。损至,昶称疾不见,命弟继恭主之。有士人林省邹私谓损曰:“吾主不事其君,不爱其亲,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邻,不礼其宾,其能久乎?”继恭遣其佐郑元弼随损至京师,贡方物,致书晋大臣,册命以既袭帝位辞6。高祖怒其不逊,下诏暴其罪,归其贡物不纳。兵部员外郎李知损上书,请籍没其物,而禁锢使者。于是以元弼下狱。狱具引见,元弼俯伏曰:“昶夷貊之君,不知礼义,陛下方示大信,以来远人。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锧,以赎昶罪。”高祖乃赦元弼遣归。初,闽以太祖元从为拱宸、控鹤都。及昶立,更募壮士为腹心,号“宸卫都”,禄赐甚厚。二都怨望,将作乱。昶好为长夜之饮,强群臣酒,醉则令左右伺其过失。从弟继隆醉失礼,斩之。叔父延羲阳为狂愚、以避祸。昶赐以道士服,幽于私第。数侮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玺遇,二人怨之。天福四年,北宫火,求贼不获。昶命重遇将兵扫除余烬,士卒苦之。又疑重遇知纵火之谋,欲诛之。内学士陈郯私告重遇,重遇帅二都兵迎延羲,共攻昶。昶与李后如宸卫都。比明,宸卫战败,奉昶及李后出北关。至梧桐岭,众稍逃散。延羲使兄子继业将兵迫之,及于村舍,醉而缢之,并李后及诸子皆死。延羲自称闽国王,更名曦。遣商人间道奉表称藩于晋,谥昶曰“康宗”。六军判官叶翘为内宣徽使。翘博学质直,昶擢为福王友。昶以师傅礼待之,多所裨益,宫中谓之“国翁”。昶既嗣位,骄纵,不与翘议国事。一旦,昶方视事,翘衣道士服趋出。昶召还,拜之曰:“军国事殷,久不接对,孤之过也。”翘顿首曰:“老臣辅导无状,致陛下即位以来无一善可称,愿乞骸骨。”昶曰:“先帝以孤属公,政令不善,公当极言,奈何弃孤去?”厚赐金帛慰谕,令复位。昶元妃李氏,昶嬖春燕待之甚薄。翘曰:“夫人先帝之甥,聘之以礼,奈何以新爱而弃之?”昶不悦,放归永泰,以寿终。议大夫黄讽以昶淫暴,与妻子辞诀,入谅。昶欲杖之。讽曰:“臣若迷国不忠,死亦无怨,直被杖,臣不受也。”乃黜为民。 曦审知少子也。既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曦自昶世,倔强难制,昶相王倓每抑折之。新罗聘闽以宝剑,昶举以示倓曰:“此将何为?”倓曰:“不忠不孝者斩之。”曦居旁色变。至是,新罗复献剑,曦思倓前言,而倓已死,命发冢,戮其尸。曦立,为淫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数贻书之。曦怒,遣亲吏叶翘7、杜汉崇监其军。二人争捃延政阴事告曦。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延政,为延政所败。唐主即遣使和曦及延政。延政遣人持誓书及香炉至福州,与曦盟于宣陵,然猜恨如故。天福五年,晋册曦为闽国王。六年,曦以书招兄子泉州刺史继业还,赐死,杀其子于泉州。司徒杨沂丰与之亲善,下狱族诛。自是宗族勋旧,相继被诛,人不自传。谏议大夫黄峻舁榇诣朝堂极谏,曦怒,贬漳州司户。曦淫侈无度,资用不给。国计使陈匡范请日进万金,乃增算商资数倍以献。曦曰:“匡范,人中宝也。”已而岁入不登,贷诸省务钱以足之。恐事觉,忧悸而卒,祭赠甚厚。诸省务以贷帖闻,曦大怒,剖棺斫尸,弃之水中。以黄绍颇代之。绍颇请令欲仕者输钱,以资望高下及户口多寡定其直,自百缗至千缗。从之。是年秋,曦自称大闽皇,冬复称帝。泉州刺史余廷英尝掠人女子。事觉,曦以属吏。廷英献买宴钱万缗,曦曰:“皇后贡物安在?”廷英复献钱于李后,乃遣归。自是诸州皆别贡皇后物。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以御史中丞刘赞不纠举,将加笞,赞义不受辱,欲自杀。谏议大夫郑元弼切谏,曦曰:“卿欲效魏征耶?”元弼曰:“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曦悦,乃释赞。曦妻李氏,悍而酗酒,贤妃尚氏,有色而宠。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以为相。曦尝夜宴,群臣侍酒,醉而不胜。有诉及私弃酒者,辄杀之。从子继柔弃酒,并杀其赞者一人。他日又宴,侍臣皆以醉去,独翰林文学士周维岳在。曦曰:“维岳身甚小,何饮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肠。”曦欣然,命剖视其酒肠。或曰:“杀维岳,无人复能侍陛下剧饮者。”曦乃止。校书郎陈光逸8上书,陈曦大恶五十事。曦怒杀之。连重遇杀昶,惧为国人所讨,与朱文进连姻以自固。曦心疑之,常以语诮重遇等。重遇等大惧。李后妬尚氏之宠,欲图曦而立其子亚澄,乃使人语重遇等曰:“上心不平于二公,奈何!”六年三月,曦出,重遇等使马步使钱达弑于马上。谥曰“景宗”。文进自称闽王,悉收王氏宗族五千余人,皆杀之。以重遇判六军诸卫事,元弼时为礼部尚书,独执辞不屈。开运元年,文进称藩于晋。晋以为闽国王。 延政审知子也。天福六年,延政请于曦,欲以建州为威武军,自为节度使。曦以建州为镇安军,延政为节度使,封富沙王。延政改镇安为镇武而称之。延政与曦数治兵相攻,互有胜负。镇武判官潘承祐屡请息兵修好,延政不从。曦使者至,延政语悖慢,承祐长跪切谏。延政怒,顾左右曰:“判官之肉可食乎?”承祐不顾,声色愈厉。八年,延政建国称殷,改元天德,以承祐为吏部尚书,杨思恭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时国小民贫,军旅不息。思恭增田亩山泽之税,至于鱼盐蔬果,无不倍征,国人谓之“杨剥皮”。承祐上书陈十事,言甚切直。延政大怒,削其官爵,勒归私第。开运元年,闽泉州牙将留从效等诛朱文进所署刺史黄绍颇,传首建州。延政遣吴成义帅战舰千艘讨文进。唐闻闽乱,遂发兵攻之。成义闻有唐兵,诈福州吏民曰:“唐助我讨贼,大兵今至矣!”福人益惧。南廊承旨林仁翰谓其徒曰:“吾曹世事王氏,今受制贼臣,富沙王至,何面见之!”帅其徒三十人,趋连重遇第,斩其首示众曰:“重遇已死,何不亟取文进以赎罪!”众踊跃从之,遂斩文进。迎成义入城,传二首于建州。二年,闽之故臣共请延政归福州,政国号曰闽。延政以方有唐兵,未暇徙都,以从子继昌镇福州,而令指挥使王仁讽将兵卫之。赏仁翰甚薄,仁翰未尝自言其功。发两军甲士万五千人,诣建州以拒唐。初光州人李仁达、浦城人陈继珣,俱叛延政奔福州。自是二人不自安,说仁讽杀继昌及成义。仁达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雪峰寺僧卓岩明素为众所重,相与迎之,立以为帝。延政闻之,族仁讽家,命统军使张汉真将水军会泉漳兵讨之。汉真至福州,仁讽闻其家夷灭,开门力战,执汉真斩之。岩明无他方略,但于殿上噀水散豆,作诸法事而已。仁达自判六军诸卫事,使仁讽屯西门,继珣屯北门。仁讽从容谓继珣曰:“人之所以为人,以有忠信仁义也。吾叛富沙,非忠,人以从子托我,而与人杀之,非信。属者与建兵战,所杀皆乡曲故人,非仁。弃妻子,使人鱼肉之,非义。此身十沉九浮,死有余愧。”因拊膺恸哭。继珣曰:“大丈夫珣功名,何顾妻子,宜置此事,勿以取祸。”仁达闻而杀之。由是兵权尽归仁达。仁达大阅战土,教军士突前刺杀岩明,共执仁达使居岩明之坐。仁达乃自称威武留后,奉表称藩于唐,亦遣使入贡于晋。唐以仁达为节度使。或告延政福州援兵谋叛之。延政收其铠仗,遣还,伏兵杀之,死者八千余人,脯其肉以归为食。唐兵围建州既久,建人离心。或谓董思安,盍早择去就,思安曰:“吾世事王氏,危而叛之,天下其谁容我?”众深感其言,无叛者。唐拔建州,延政降。思安整众奔泉州。三年,唐兵攻福州,克其外郭。仁达固守,筑二城,遣使求救于吴越,吴越发兵救之。明年,吴越败唐兵,取福州。其戍将杀仁达,夷其族。晋开运二年丙午,南唐保大四年也。是岁,李景兵破建州,王氏灭。《江南录》云“保大三年,虏王氏之族迁于金陵”,谬也。据王潮实以唐景福元年入福州,拜观察使,而后人纪录者,乃用“骑马来骑马去”之谶为据,遂以王潮光启二年,岁在丙午,拜泉州刺史为始年,至保大四年,岁复在丙午而灭,改为六十—年。然其奄有闽国,则当自景福元年为始,实五十五年也。今诸家记其国灭丙午是也。其始则牵于谶书,谬矣;惟《江南录》又差其末年也。


 〔宋〕

  福王与芮理宗之弟也,咸淳三年,由荣王进封。 端宗皇帝讳昰初封吉王,德祐二年正月进封益王,判福州。闰三月,陈宜中等奉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昺副之。开府福州,发兵除吏,以秀王与择为福建察访使,先入闽中,抚吏民,谕同姓,檄召诸路忠义同奖王室。五月朔,即位于福州。以大都督府为垂拱殿,便厅为延和殿。是日,有大声出府中,众皆惊仆。


 建宁府

 〔刘宋〕

  建安王休仁文帝第十二子也,元嘉二十九年封。


 〔齐〕

  建安王子真武帝第九子也。


 〔陈〕

  建安王叔卿宣帝第五子也,大建四年封。


 〔宋〕

  孝宗皇帝讳眘绍兴五年封建国公,三十年进封建王。度宗皇帝讳禥9太祖十一世孙,福王与芮子也,初改赐名孜,封益国公。淳祐十一年进封建安郡王。


 泉州府

 〔陈〕

  南安王叔俭宣帝子也。


 〔五代〕

  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晋天福末,朱文进杀闽王曦,据其位,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程赟为漳州刺史,许文稹为汀州刺史。时,曦弟延政在建州。从效为泉州散员指挥使,谓其党王忠顺、董思安及所亲苏光诲曰:“文进屠灭王氏,遣腹心分据诸州,吾属世受王氏恩,而交臂事贼。一旦富沙王克福州,吾属死有余愧!”众以为然,乃各募敢死士,得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夜饮从效家。从效绐之曰:“富沙王已平福州,密旨令吾属讨绍颇。诸君从吾言,富贵可图。不然,祸且至矣。”众皆踊跃,操白梃逾垣而入,执绍颇斩之。从效持州印诣王继勋第,请主军府。从效等三人自署为统帅,洪进等皆为指挥使。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文进闻绍颇死,大惧,募兵攻泉州,从效大破之。会江南李景遣将攻福州,两浙钱氏发兵来援,景将但克汀、建而归,福州入于钱氏。从效乃以兵劫继勋,送江南,自领泉、漳二州留后。景即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闽中五州,自此分矣。景累授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从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民甚爱之,郡内安治。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周世宗征淮南,而景以兵十万保紫金山。从效累表于景,言其屯兵老师,形势非便,既而果败,江北之地尽入于中朝。从效遣衙将蔡仲贇等为商人,以帛书表置革带中,自鄂路送款内附。又遣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入贡,世宗锡诏书嘉纳之。从效又乞置邸京师,世宗以其素附江南,虑其非便,不许。宋初,从效遂上表称藩,贡奉不绝。会景迁洪州,从效疑景讨己,颇惧,遣其从子绍錤赉厚币献京,又遣使假道吴越入贡。太祖特命使厚赐以抚之。使未至,从效疽发背卒,年五十七。景赠太尉灵州大都督。从效无嗣,以兄从愿之子绍錤、绍镃为子。从效寝疾时,从愿守漳州,绍錤在金陵,绍镃尚幼。衙校张汉思、洪进等,率兵劫从效迁东亭,汉思自称留后,洪进为副使。时建隆三年也。明年,洪进又废汉思而自立。大中祥符七年,从效孙丕式诣阙上从效所受太祖朝制书,授三班借职。


 〔宋〕

  陈洪进泉州仙游人,幼有壮节,颇读书,习兵法。及长,以材勇闻,隶兵籍。从攻汀州,先登,补副兵马使。从留从效杀黄绍颇,将以绍颇首送建州,请出兵为援。群下以道阻贼盛,惮其行。洪进虑事久生变,独请往。至尤溪,贼数千人遮道不得前。洪进绐贼曰:“福州、泉州已为义师所袭,尔辈复为何人戍守?”即持绍颇首示之,曰:“我送此于建州,迎嗣君以归国。尔辈将安归乎?”贼遂溃,渠帅数人皆听命。洪进至建州,延政大悦,以为本州马步行军都校。自是,漳州杀程贇,迎延政子继成为刺史。许文稹以汀州降。连重遇杀朱文进,福州人又杀重遇,延政遂遣洪进归泉州。及延政入江南,景以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洪进为统军使,与副使张汉思同领兵柄,累立战功。从效卒,少子绍镃典留务。月余,洪进诬绍镃将召越人以叛,执送江南,推副使张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汉思年老醇谨,不能治军务,事决于洪进。汉思诸子并为衙将,颇不平洪进,图欲害之。汉思亦患其专,乃大享将吏,伏甲于内,将害洪进。酒数行,地忽大震,栋宇将倾,坐立者不自持。同谋者以告洪进。洪进亟去,众惊悸而散。汉思事不成,虑洪进先发,常严兵为备。洪进子文显、文颢,皆为指挥使,勒所部欲击汉思,洪进不许。一日,洪进袖置大锁,从二子,常服安步入府中,直兵数百人,皆叱去之。汉思方处内斋,洪进即锁其门,使人叩门,谓汉思曰:“郡中军吏请洪进知留务,众情不可违,当以印见授。”汉思惶惧,不知所为,即自门间出印与之。洪进遽召将校吏士告之曰:“汉思昏耄,不能为政,授吾印,请吾莅郡事。”将吏皆贺,即日迁汉思别墅,以兵卫送。遣使请命于李煜,煜以洪进为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时,宋太祖平泽潞,下扬州,取荆湖,威震四海。洪进大惧,遣衙将魏仁济间道奉表,自称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使,且言张汉思老耄,不能御众,请臣领州事,恭听朝旨。太祖遣通事舍人王班赉诏抚谕。建隆四年,洪进屡遣使朝贡。乾德二年,制改清源军为平海军,授洪进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铸印赐之。以文显为节度副使,文颢为潭州刺史。洪进每岁以修贡朝廷,多厚敛于民,第民资百万以上者,令差入钱,以为试协律奉礼郎,蠲其丁役。及江南平,吴越王来朝,洪进不自安,遣其子文颢入贡。太祖因下诏召之,遂入觐。至南剑州,闻太祖崩,归镇发哀。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明年来朝,朝廷遣翰林使程德玄至宿州迎劳。既至,赐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礼遇优渥,又增其食邑。以其子文颢为团练使,文、文顼并为刺史。洪进遂上言,愿以所管泉、漳两郡献于有司。太宗即优诏嘉纳之,以洪进为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诸子皆授以近郡,赐白金万两,各令市宅。六年,封杞国公。雍熙元年,进封岐国公。洪进年老,富贵且极,上言求致仕。优诏免其朝请。二年,以疾卒,年七十二。赠中书令,谥曰“忠顺”。 洪进弟銛,初为泉州都指挥使,开宝四年授漳州刺史。入贡至宿州卒。 铦子文连,供奉官阁门祇候。 文显,字仲达,洪进领泉、漳节制,署左神机指挥使,迁泉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右军押衙。乾德初,朝命平海军节度副使,累加检校太保。洪进归朝,授文显通州团练使,知泉州。未几代还。时太宗征太原,朝于行在。久之,出为青齐、庐寿、西京、水南、陕州四州都巡检使。文显与诸弟不睦。咸平初,御史中丞李阁清抗疏,论其罪,乞置散秩,以警浮俗。诏以其父有忠勋,令御史台告谕之,许其改过。以疾改通许镇都监,卒。子宗宪,历虞部员外郎,为西京作坊使,宗元殿中丞。 文颢,初为泉州右散兵马使衙内都指挥使。俄权知漳州刺史凡七年,求还泉州,署行军司马。开宝末,江南平,洪进遣第三子文入贡。文不欲行,乃遣文颢至京师自陈,留以俟父入觐。太祖嘉之。及洪进归朝,授文颢穿州刺史,改康州。端拱初,出知同州。钱若水为从事,文颢深礼之,委以郡政。咸平初,知耀州,又徙徐州,坐用刑失入,责授左武卫大将军。上念其纳土效顺,复以为康州刺史,留京师。大中祥符初,改衡州,特给内地刺史奉料。未几代还,以老疾,累表求致仕。诏免朝谒,岁给公费及月廪并如故。六年卒。 文,始为泉州衙内都指挥使,知漳州。洪进归朝,授滁州刺史,仍旧知州。俄召归奉朝请。景德中,换光州,以久次领和州团练使,历知汉、濮、潍、沂、黄五州信阳军,所至无能称。卒,录其子宗绶为大理评事,孙永弼永升为三班借职,次子宗缵太子中书。 文顼,本文显子。初,洪进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门受禄,当至万石,时洪进与三子皆领州郡,而文顼始生。乃以文顼为子,欲应其言。初补泉州衙内都校,又为衙内都监使,朝命领顺州刺史。即朝为登州刺史。沧、棣有寇盗,命为巡检使。寻改舒州刺史,淳化三年卒。文顼颇知书,亦工画。子宗绛,为殿中丞。 帝昺初封信王,德祐二年进封广王,判泉州。


 延平府

 〔刘宋〕

  南平王休玄文帝第二子也,元嘉十六年封。


 〔齐〕

  南平王锐高帝第十五子也。 南平郡王宝脩字智宣,明帝第九子也,建武元年封。二年,改封邵陵王。中兴二年谋反,太后令赐死。


  秩 官

  福建自孙吴始郡县,历代皆为藩服。职兹土者不独守令而已,有总治之府焉,有分治之司马,大小百执事,相统相承,秩乎其有序也。然不纪职员,则无以著职业而考员数;不纪历官,则无以列序次而鉴贤否;不纪名宦,则无以昭善政而劝将来。且历代之制,因革损益又各不同,皆不可无纪也。惜乎自宋季以迄于元,诸郡之志多阙而不修。入国朝来,百二十余年,旧志残缺,公牍多散逸,而故老亦凋谢无几,无所考质。其所存者,盖千百之十一耳。失今不纪,益久,将并其所存者而失之,不亦重可惜哉!乃志秩官。


    职员

      方 面

  闽地自汉建安以后,或属南部都尉,或隶扬州刺史,或隶江州刺史,或隶东扬州刺史,至陈始为闽州刺史治所。方面之设,盖仿于此。然其建官设属之制,载籍未详,其可考者,实自唐始。

 〔唐〕

  都督府唐为中都督府。五代梁升为大都督府。经略军、宁海军、威武军附。都督一员,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 别驾、长史、司马各一员,上三职盖都督之佐也。中都督府吏,有典狱十四人,问事八人,白直二十人。旧志不载,今据《唐书 百官志》纂入,后仿此。 录事参军事一员,掌正违失,莅符印。其吏有史三人。 录事二员,功曹参军事一员,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其吏有府二人,史三人。 仓曹参军事一员,掌租调、公廨、庖厨、仓库、市肆。其吏有府三人,史五人。 户曹参军事一员,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蠲符、杂徭、逋负、良贱、刍稿、逆旅、婚姻、田讼、旌别孝弟。其吏有府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 由曹参军事一员,掌园宅、口分永业及荫田。其吏有府、史各二人。 兵曹参军事一员,掌武官选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防、烽候,传驿畋猎。其吏有府三人,史六人。 法曹参军事一员,掌鞫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其吏有府三人,史六人。 士曹参军事一员,掌津梁、舟车、舍毫、工艺。其吏有府三人,史六人。 参军事四员,掌出使赞导。 市令一员,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 市丞一员,其吏有佐一人,史二人,帅二人,分行检察,仓督二人,专莅出纳,史二人。 文学一员,掌以五经授诸生。县则州补,州则授于吏部,然无职事,衣冠耻之。其学生凡五十人。 医学博士一员,掌疗民疾。助教一员。其学生凡二十人。

  经略使开元间置。按《三山志》:“诸州在节度内者,皆受节度,福州经略使不在节度内。”

  都防御使、乾元初置。 副使、判官、推官各一员。 节度使按《文献通考》:“都督加以旌节,谓之节度使。”又按《唐书》:“节度使掌总军旅专诛杀。” 副大使、知节度事、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掌书记、淮官、巡官各一员,同节度副使十员,馆驿巡官四员,府法院直官、要籍、逐要亲事各一员,随军四员。以上俱按《唐书 职员》列之,而当时建置多寡,盖无可考也。后团练观察处置使官属仿此。 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大历间置,乾宁间罢。按《唐书》,观察处置使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 副使、判官、推官、巡官、衙推各一员,以上俱团练使官属。 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员。以上俱观察使官属。按《三山志》又有监军使。 节度使观察留后说见“宋丞宣使下”。

  以上诸使皆郡守领。


 〔宋〕

  威武军梁开平以后,更置不一。宋初,复为威武军,又有大都督府之名。按《宋史》:“端拱初,越王为威武军节度福州大都督府长史。” 节度使宋初兼三司发运使、大都督府长史。 丞宣使按《宋史》:“无定员,旧名节度观察留后。政和七年,诏观察留后乃五季藩镇官以所亲信留充后务之称,不可循用。可冠以军名,改为承宣使。”

  福建路安抚司雍熙初,改威武军为福建路。景德间,置安抚司,而威武军之名犹在,但节度使不常置。 安抚使按《宋史》,安抚使一人,掌一路兵民之事;皆仲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或曾历侍从乃得之。品卑者止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中兴以后,职名稍高者出守,皆可兼使。如系二品以上,即称安抚大使。 参议官一员,添差参议官一员,绍兴间置厘务,隆兴间省。乾道间复置,不厘务。 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各一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一员,建炎三年置。后省。 准备差遣五员,绍兴初置。八年改一员作干办公事。后尽省。 准备差使五员,绍兴初置。后尽省。 措置招捉盗贼官一员。绍兴十五年置。后省。 安抚司兵官:福建路兵马副总管,按《宋史》:“每路委文臣一员,充安抚使以治民,武臣一员充都总管以治兵。”又按《三山志》:“福建路只有副总管一员,以路分钤辖。” 福建路兵马钤辖一员,说见上 福建路兵马都监一员,按《宋史》:“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又按《三山志》:“元丰后,福州、建州各立路分都监一员。” 东南路第十将副各一员,元丰间置。福州驻札。绍兴间,移副将建州驻札。 准备将领一员,队将二员,福州、建宁府驻札各一员。 押队三员,福州、建宁府、泉州驻札各一员。 训练三员,泉州、南剑州、兴化军驻札各一员,于州军见任都监内差兼。 延祥寨水军正副统领各一员,准备将、提辖官、训练官、指教官、钱粮官各二员,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一员,于福州连江县荻芦置寨。 缉捕官一员,准备将领二员,漳泉二州都巡检使一员。于泉州南安县潘山置寨。 福建路钤司:置于漳州。按《清漳志》:“福建一路八州,必于漳州置司者,漳近湖广,蛮獠出没之地故也。其职多以武翼武功大夫或武郎充之。” 福建路兵马钤辖一员,安抚司使臣正任厘务指挥二员,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一十员,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下班八员,添置厘务指挥使准备差使大小使臣校尉五员,沿海缉捕盗贼一员,添置不厘务使臣二员,添置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三员,添置不厘务指使散祇候小使臣校尉六员,走马承受一员。按《宋史》:“走马承受,诸路各一员,隶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又按《三山志》:“大观元年,以福州帅府,置走马承受内臣一员,武臣一员。政和八年,改为廉访使者。靖康元年,复为走马承受。”

  福建制置司按《宋史》不常置,而《元史》谓“王积翁仕宋为福建制置使”,则是福建亦常置制置司也。 制置使按《宋史》:“掌经划边鄙军旅之事。”

  福建转运司按《文献通考》:“宋艺祖惩五季之乱,藩臣擅有财赋。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庆历中,皆带按察之任。后罢之。”又按《宋史》:“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福建转运司初置于建宁府。建炎二年移置福州。绍兴二年复旧。三年又移福州。寻复旧。转运使按《宋史》,有军旅之事,或别置随军转运使一员,或诸路事体当合一,则置都转运使以总之。随军及都运废置不常,而正使不废。若副使、若判官,皆随资之浅深称焉。 副使、判官,(上二职盖转运使之佐也。) 主管文字一员,干办官一员,文臣准备差遣,武臣准备差使。(上二职,按《宋史》,员数多寡不一。)

  提刑司《宋史》云:“提点刑狱公事,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核案牍,凡禁系淹滞10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文臣提刑一员,淳化二年,尝遣使察本路刑狱,寻省之。景德四年,始置提点一员,副以武臣。 武臣提刑一员,同提点刑狱。 干办公事一员,绍兴二十二年添差一员。 检法官一员,提刑司使臣正任厘务缉捕盗贼四员,添置厘务缉捕盗贼三员,添置厘务指使三员,添置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二员,添置不厘务指使六员。又有添差指使小使臣三员,添差缉捕小使臣二员,校尉一员。又添差不厘务缉捕副尉一员,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二员,不厘务指使小使臣五员,不厘务使唤小使臣一员,下班七员,副尉二员。

  提举常平茶司11按《宋史》:“掌常平、义仓、免役之政令。凡官田产坊场、河渡之入,按额拘纳;收籴储积,时其敛散以便民;视产高下以平其役。”又按《三山志》:“崇宁、大观间,以转运司兼领奉行茶事。政和三年,专置提举茶事官,置司建州。二年,建兵叛,权移福州。绍兴五年,并以提举常平司为名,置司泉州。九年,经制使司总领诸路常平。寻罢经制司常平,令提刑兼领,福州置司。十二年,归建州。 主管按《宋史》:“提刑司委通判或幕职官充。” 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宋史》:“绍兴十五年,诏诸路提举茶盐官改充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又按《三山志》及洪迈《代福建提举谢上表》,俱止称提举茶事,岂福建当时独未有盐事耶? 干办官《宋史》,其属有干办官。


 诸司附

  西外宗正司按《宋史》:“崇宁三年,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西外宗正司于西京,各置敦宗院。仍诏各择宗室之贤者一人为知宗,掌外居宗室。而置教授以课其行艺12。又诏敦宗院宗子有文艺、行实众所共知者,许外宗正官考察以闻。”南渡后,“南外移镇江,西外移扬州,其后屡徙。”绍兴三年,西外置于福州,南外置于泉州,盖初随其所寓而分管辖之。 知宗正司事一员,丞一员,以本州通判一人兼。 簿一员,以本州签判兼。 敦宗院主管一员,文武各一员,后省武臣一员。 宗学教授一员。

  南外宗正司置司泉州。 职员俱与西外宗正司同。

  启运宫奉迎神御所按《三山志》:“景德四年,真宗诏西京建院于艺祖诞圣之地,迎奉神御。至建中靖国间,六祖神御相继祀之。建炎四年,令干办官李迎自温州,权奉安福州开元寺。绍兴间,敕匾今名。 干办官一员。建炎四年置。绍兴、淳熙中,增置一员。

  提举坑冶司按《宋史》:“掌收山泽之所产及铸泉化13,以给邦国之用。岁有定数,视其登耗而赏罚之。元丰初,分置两司。在饶者领江东淮浙福建等路。 提点一员,干办公事二员,检踏官六员,称铜官、钢官各一员。

  提举市舶司按《宋史》:“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元祐初,诏福建路于泉州置司。仍委逐处知州、通判、知县、监官同检视15,而转运司总之。”又按《中兴会要》:“绍兴二十一年,李庄除福建提举。上曰:‘提举市舶司委寄非轻,若用非其人,则措置失当,海商不至矣。庄可发来禀议,然后任提举。’”

  提举学事司按《宋史》:“掌一路州县学政,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员之勤惰,而专举刺之事。”又按《三山志》:“崇宁三年置16,宣和三年罢提举。”


 〔元〕

  福建行中书省按《元史》:“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相表里17。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福建行中书省,或置于福州,或置于泉州,或并入江西,或并入江浙,废置不一。又尝改为行尚书省,设官与行中书省同。详见《沿革志》。平章政事二员,按《元史》:“至正十六年,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于福州,铸印设官,一如各处行省之制。以江浙行省平章左答纳失里、南台中丞阿鲁温沙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是二员并设也。而《三山续志》止书一员,岂初置惟一员,至是始增为二员欤? 右丞、 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签省各二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都事、管勾、照磨各一员。 自郎中至照磨,皆行省幕官也。行中书省吏,有知印二人,通事二人,蒙古译史四人,回回译史三人,令史、宣使各二十五人,典史八人,皆依《三山续志》纂入。后仿此。 随省官属:按《三山续志》不载随省官属职员,而《元史》有之。《泉州志》平海省职员亦载焉。今增入。检校所检校一员,按《元史》有书吏二人。 理问所理问、副理问各二员,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都镇抚司都镇抚、副都镇抚各一员。 分省按《元史》:“至正十八年,福建行省右丞朵歹分省建宁,参政讷都亦分省泉州。”


  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按《三山续志》:“大德元年立。徙治泉州。” 本省及幕官职员与福建行中书省同。但签省省一员。 随省官属职员与福建行中书省官属同。但理问所惟理问一员,都镇抚司惟都镇抚一员。

  福建道宣慰使司按《元史》,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福建宣慰司与行中书省迭为废置,亦详见《沿革志》。 宣慰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按《三山续志》止书照磨,《元史》又有兼职。自经历至照磨,皆宣慰司幕官也。宣慰司吏有知印、通事各一人,蒙古译史二人,回回译史一人,令史二十五人,奏差二十人,典吏四人。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按《元史》:“宣慰司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福建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自大德三年始。 宣慰使都元帅三员,据《三山续志》所列职员如此。考之《元史》,福建宣慰使都元帅三员,副都元帅、佥都元帅事各二员。 同知副都元帅一员,副使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员。自经历至照磨,皆帅府幕官也,此据《三山续志》所列员数。考之《元史》,经历、知事各增一员。盖既设帅府,则幕官亦自宜稍更改耳。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按《三山续志》:“廉访之职,与台察相表里。询民瘼,察冤滞,纠劾诸不职者。宋置提刑司,设提点刑狱官,其职与此略同,然任分而权轻。元至元十四年18,设福建广东道。二十年,改福建提刑按察司闽海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辖八路,按治帅府漕司军民司属,兼照刷诸司文卷迟错,责违慢官吏,独运司官吏年终按问刷卷亦如之。” 廉访使、副使各二员,佥事四员,按《三山续志》:“廉访使二员,长曰监司,次曰大使。监司守司次官,每年九月分司,次年四月还司。独大使于西厅置分司,按治本司属。阙则次官代之。副使以下,分按兴、泉、漳、建、汀、延、邵七路。夏六月,冬十二月,二次审囚,就刷所按路分司属上下半年文卷,余不系分按审囚时月完坐视事。 经历、知事各一员,照磨兼管勾一员。按《三山续志》止书照磨。《元史》又有兼职。自经历至照磨,皆廉访司幕官也。廉访司吏有通事、译史各一人,书吏一十六人,典吏二人。又按《元史》,又有奏差五人。


 寄治附

  行御史台按《元史》:“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又徙建康19,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至正二十五年,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儿奏:‘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尝奉旨于绍兴路开设。近因道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北、江南、福建等处,凡有文书,北至南台,风信不便,径申内台,未委事情虚实,宜于福建置分台,给降印信,俾各道文书由分台以达内台,于事体为便。’有旨从之。”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一员,经历、都事、照磨、架阁库管勾、承发管勾兼狱丞各一员,自经历至承发管勾,皆台之幕官也。 察院监察御史十员。以上俱按《元史》江南行御史台职员列之,而福建分台职员,盖无可考也。


 诸司附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按《三山续志》:“至元十六年,设转运使,榷盐货兼市舶。二十四年,兼榷盐、铁、酒、醋诸课。二十九年,改置提举,始专司鹾。三十一年,设转运使。大德八年罢。十年,改置提举。皇庆元年,复设都转运使,各有佐属,以治其事,凡趱运及仓场之官隶焉。”又按《元史》:“至元十四年,始置市舶司,领煎盐征课之事。二十四年,改立盐运司。二十九年,改立提举司。大德四年,复为运司。九年复罢,并入元帅府兼掌之。十年,复立都提举司。至大四年,复升运司,径隶行省。”二说不同。 运使二员,同知、副使、运判各一员,据《三山续志》所列职员如此。考之《元史》,则同知二员,运判二员,而无副使。 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一员,按《元史》无此职。 照磨一员。 自经历至照磨,皆运司幕官也。都转运盐使司,有知印、通事、译史各一人,书吏一十五人,奏差一十二人,典史二人。 盐课提举司说见“都转运盐使司下”。 提举二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知事、提控、照磨各一员。自知事至照磨,皆盐课司幕官也。 盐场凡七场:曰海口,曰牛田,曰上里,曰惠安,曰浔美,曰州,曰浯州。司令、司丞、管勾各一员,典史一员。典史盖幕官也。(以上职员七场皆同。海口、牛田二场,各有场吏四人。余场无可考。)

  市舶提举司按《元史》:“延祐元年,改立泉州。”考之《泉州历官志》,大德间已有是官,二说不同。余见“都转运盐使司下”。 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二员,知事一员。知事盖幕官也。

  儒学提举司按《元史》:“各处行身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可校20,呈进著述文字。”《三山续志》不载,而《泉州志》平海省随省官属有之。今增入。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吏目盖幕官也。按《元史》,儒学提举司有司吏二人。

  医学提举司按《元史》有官医提举21,掌医户差役词讼。惟河南、浙江22、江西、湖广、陕西五省各立一司,余省并无。而《泉州志》平海省随省官属有此司,其员数品从与《元史》俱不同。今姑增入。 提举一员。按《元史》,提举从六品,而《泉州志》以为从五品。《元史》又有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而《泉州志》但有提举一员。

  人匠提举司按《元史》及《三山续志》俱不载此官,而《泉州志》平海省随省官属有之。今增入。 提举一员。


 〔国朝〕

 文职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右布政使、左参政、右参政、左参议、右参议各一员。以上俱旧制职员。后又增设提督海道坑场各一员,或参政,或参议,皆奉敕专理。司有通吏二人,令史一十四人,典吏三十六人,知印一人,承差六人。 经历司经历司、照磨所皆设于布政司内,盖司之幕官也。经历、都事各一员。司有典吏二人。 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员; 所有典吏四人。 理问所自理问所至司狱司,皆随布政司而设,故悉附焉。理问、副理问各一员,案牍一员。案牍盖幕官也。所有司吏四人,典吏九人。 广积库大使、副使各一员。库有司吏典吏各一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有狱典一人。按察司、都司二司狱司吏仿此。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一员,副使二员,佥事四员。 以上俱旧制职员。后又添设提督学校、海道、坑场、屯略一员:或副使,或佥事,皆奉敕专理。司有书吏一十人,典吏二十二人,承差四人。 经历司经历司,照磨所皆设于按察司内,盖司之幕官也。经历、知事各一员。司有典吏一人。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员。所有典吏四人。 司狱司以其司按察司所系囚狱,故附焉。司狱一员。


 武职

  福建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以上俱无定员。司有令史六人,典吏一十八人,知印一人,承差四人。 经历司都司幕官也。经历、都事各一员。司有典吏一人。断事司掌断都指挥使司一切狱讼,而司狱司则主其所系囚也,故皆附焉。 断事、副断事各一员,吏目一员。吏目盖幕官也。司有司吏、典吏各四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自经历至此,俱用文职充。

  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建宁府置司。 本司及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职员俱与都指挥使司同。行都指挥使司有令史七人,典吏一十六人,知印一人,承差四人。断事司有司吏、典吏各四人。司狱司有狱典一人。


 属司附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运使、同知、副使、判官各一员。司有书吏四人,典吏一十二人。 经历司运司幕官也。经历、知事各一员。盐课司凡七场:曰海口场,曰牛田场,上里场,惠安场,浔美场,州场,浯州场。七场并批验23、盐仓,俱隶运司,故悉附焉。大使、副使各一员。(上二职员,七场皆同。) 竹崎批验盐引所大使、副使各一员。 闽安镇批验盐引所大使、副使各一员。 盐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市舶提举司初置司泉州,后徙福州。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24,吏目一员。吏目盖幕官也。司有同吏二人,典吏四人。

  校 注

  1 应作“简文帝”。

  2 应为“彦复等惧”。

  3 《琅琊王德政碑》无以王审知为副使事。

  4 《新五代史 闽世家》作“王淡,唐相溥之子”。

  5 《资治通鉴》“鏻”作“璘”。此从《新五代史》。

  6 《新五代史 闽世家》作“致书晋大臣,迷昶意,求以敌国礼相往来”。

  7 《十国春秋 闽景宗本纪》作“邺翘”。

  8 《十国春秋 闽景宗本纪》作“陈光逸”。

  9 樭,《宋史》作“禥”。

  10 《宋史 职官志》作“淹延”。

  11 《宋史 职官志》作“提举常平茶盐司”。

  12 《宋史 职官志》作“又各置教授以课其行艺”。

  13 《宋史 职官志》作“泉货”。

  14 《宋史 职官志》作“乾道初仍委逐处知州、通判,知县、监官同检视”。

  15 《宋史 职官志》作“崇宁二年置”。

  16 《元史 百官志》作“为表里”。

  17 《元史 百官志》作“十五年”。

  18 《元史 百官志》作“二十三年迁于建康”。

  19 《新元史 百官志》作“考校”。

  20 《元史 百官志》作“官医提举司”。

  21 《元史 百官志》作“江浙”。

  22 《明史 职官志》作“批验所”。

  23 《明史 职官志》作“副提举二人”。


卷之二十八


  秩官

    职 员


 郡县

  闽地在秦虽为闽中郡,而载籍未详,汉初以封亡诸,其版图未入中国。武帝以后,始有治县1。吴永安中,始置建安郡。历魏、晋、齐、梁、陈、隋,郡县之制寖备。然建官设属,犹未能一一尽考也。自唐以来,见于郡志国史者始详焉。


      福州府


 〔唐〕

  福洲长乐郡中都督府按《三山志》:“唐都督及节度观察等使,皆刺史领之。”则都督府之官即州官也。 职员已见都督府。

  闽县望。按《文献通考》:“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近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 令一员,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冬,行乡饮酒礼。籍帐、传驿、仓库、盗贼、堤道虽有专官,皆通知县。 丞一员,为县令之贰。 主簿一员,掌行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县内非违。 尉二员,掌分判众曹收率课调。按《唐书》:“凡县有司功佐、司仓佐,司户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典狱门事等,畿县减司兵,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 经学博士、助教各一员。按《唐书》:“京县学生五十人,畿县四十人。中县以下各二十五人。”

  侯官县紧 长乐县上 福唐县上 连江县上 上四县职员俱与闽县同。

  长溪县中下 令、丞、主簿、尉各一员。

  古田县中下 梅溪县中 永泰县中 尤溪县中下 上四县职员俱与长溪县同。


 〔宋〕

  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旧领福建路钤辖。建炎三年升帅府。按《宋史》:“初2,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也。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职事,称判其3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 知州事一员,掌总理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福州自景德以后,知州多兼安抚使。 通判军州事二员,掌倅贰郡政,与长吏均礼。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通签4。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宋制大郡置二员,余置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 签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节度判官、观察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各一员,自签判以下,俱掌裨赞郡政,总理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白于其长而罢行之,皆幕官也。凡员数多寡,视郡小大及职务之繁简。 诸曹官:录事参军一员,掌州院庶务,纠诸曹稽违。 司户参军一员,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 司法参军一员,掌议法断刑。 司理参军一员。掌讼狱勘鞫之事。按《三山志》有左、右司理,而《宋史》但为司理,盖后省一员也。 州学景祐四年,诏藩镇始立学,他州勿听。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有不学。教授一员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 州司武官福州兵马钤辖一员,驻泊兵马都监一员,景德二年,始置提举本路诸州军兵马巡检公事。元符初,置驻泊兵马都监,主州禁卒一营而已。绍兴中,添差凡五人。 兵马都监四员,兼在城巡检小使臣为监押。旧置二员。建炎中,添差小使臣宗室一员充监押。绍兴中,添差大供臣宗室一员充都监。 监里外盐税务三员,监在城茶盐商税务二员。天圣间置监闽安镇税兼沿海地分巡检一员。 监作院三员,旧本州都监兼管。宣和中,置一员差小使臣,添差二员。 监甲仗库一员,福剑州巡辖马递补6一员。

  宫观岳庙宗室按《三山志》:“绍兴三年,敕添差不厘务宗室本州十员,闽、侯官等十一县各三员,长乐二员。淳熙六年,敕裁定帅府十五员。诸县宗室满罢,更不作阙。” 添差大小使巨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五员,宫观岳庙共八员。

  归朝、归正、归附忠顺官附按《三山志》有此官,未详隶于何司,姑附于此。 归朝官绍兴六年,州置六员。 归正官绍兴三十一年以前,归正帅府大使臣三员,小使臣六员。三十一年以后,归正官帅府十员。 归附官乾道九年,淮西总领所及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统制司,计发到五十一员,添差将领等差遣任满申奏存留再任。

  闽县望。按《文献通考》:“建隆元年,令天下诸县除赤、畿外,有望、紧、上、中、下。”注:“四千户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五百户以下为下。” 知县事一员,按《宋史》:“掌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有德泽禁令,则宣布于治境。凡户口、赋役、钱谷、赈济、给纳之事皆掌之,以时造户版及催理二税。有水旱灾伤,则以分数蠲免7,民有流亡8,则抚存安集之,无使失业。有孝弟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用京、朝官知。 丞一员,按《三山志》:“宋初废置不一,绍兴令诸县及万户注县丞一员。” 主簿一员,按《三山志》:“开宝三年,诏诸县一千户以上依旧置令、簿、尉三员。绍兴十六年,臣僚言:“国初人物稀少,县小而事简者,诸簿常缺员,而尉兼之。其后县满万户置丞,而簿犹缺。又言万户以下县,已不差县丞,犹多有主簿兼尉者,乞许增主簿一员。从之。” 尉一员,按《宋史》:“掌阅习弓手,职奸禁暴9。凡县不置簿,则尉兼之。建隆三年,每县置尉一员,在主簿之下,奉赐并同。邑大事烦,则置二员。” 刘崎巡检一员。衔带长乐、连江、闽县沿海巡检私盐贼盗公事。

  侯官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甘蔗洲巡检一员。元丰七年差使臣一员充巡检,专一于甘蔗洲捕捉盗贩私盐。

  福清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监海口镇一员,元丰五年置。初或以巡检兼监税,或以主簿监盐仓兼镇务,后于京、朝官内选差,兼管本镇烟火。 监海口盐仓一员,绍兴六年,添差监仓一员。 海口巡检一员,旧治钟门。皇祐之后移海口,嘉祐间复移钟门,治平初复归海口,熙宁二年再移钟门,后移上马门,又移苏澳。以小使臣充,衔带海口巡检,兼巡拦香药沿海巡检及催纲巡捉私茶盐矾,防护番舶。 松林巡检一员,绍圣五年,兼管巡检防护海口镇官物。后以小使臣充,衔带长乐、福清、松林巡检,专巡三处地分私煎贩盐公事,兼催纲巡捉私茶盐矾,主管巡拦货物事。 南匿巡检一员。以小使臣充,衔带南匿屿巡检福清就近水陆贼盗公事,兼催纲巡捉私茶盐矾。

  古田县望。 知县事兼兵马监押一员,太平兴国以后率用武臣,景德中兼兵符,天禧初始授文吏。 丞、主簿各一员,尉二员,初置一员,元丰二年增置西尉一员。 监商税务二员,监水口镇一员,旧有税务,以古田县官兼监。大中祥符中置供臣一员,司盐仓给纳,遂兼管收税。景德中以罢盐仓省,移巡辖马递铺使臣于水口,巡捕私茶盐、收税如初。皇祐中复盐仓,就令本县主簿兼监并收税。绍圣中,分命官二员文臣监盐仓兼商税,使臣专管巡捕,寻废盐仓,遂以监税兼本镇烟火公事。绍兴间,差京、朝官,后以京官充。 水口巡检一员。衔带水口镇巡捕私茶,以小使臣充。余见监水口镇下。

  永福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辜岭巡检一员。衔带福州永福、兴化军兴化两县地分巡检兼催纲巡捉私茶盐贼盗公事,以小使臣充。

  长溪县望。淳祐中,析其西乡置福安县。 知县事兼兵马监押一员,咸平初,以使臣为兵马监押兼知县事,庆历后用文臣,以知县兼兵符。 丞主簿、东尉各一员,西尉一员,元祐五年有县丞置10。 监黄崎镇一员,烽火巡检一员。衔带长溪、宁德二县巡检兼烟火巡捉私茶盐矾。

  长乐县紧。 职员与闽县同。建炎元年,以县未满万户,省丞一员。监岭口盐仓兼催煎一员,监商税务一员。监商税务一员。崇宁三年置。寻省,仍以本县官兼管。

  罗源县中。 知县事、主簿、尉各一员,监商税务一员,南湾巡检一员。衔带连江、罗源两县南湾巡检,兼催纲兼管沿海陆路私盐贼盗巡拦市舶物货,兼管两县私煎贩主管本澳烟火事。

  闽清县中。 职员与罗源县同。崇宁二年置丞一员,五年省。 监商税务一员。旧本县官兼管,崇宁三年置。

  宁德县中。 职员与闽县同。 蛇崎巡检一员,衔带长溪、宁德两县巡检捉私茶盐矾,以小使臣充。 监商税务一员,崇宁间置。政和间,以商税不满千贯,罢监官,而以县官兼监。

  怀安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鸡菜镇巡检一员,衔带闽、侯官、怀安、闽清、古田五县巡检兼催纲巡捉私茶盐矾。 监盐仓一员。旧主簿兼监,绍兴间,差小使臣一员专监。

  连江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监商税务一员,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一员。


 〔元〕

  福州路总管府上。按《元史》:“至元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冲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又按《三山续志》:“至元十五年,改福州为路,十七年,始设路官,职专治民,上隶帅宪,下辖州司县官。” 达鲁花赤一员,以蒙古人任。 总管一员,以汉人、南人任。(上二职皆路之长,并兼管劝农事,后仿此。) 同知、治中、 判官各一员,推官二员。至元二十三年置,专治刑狱。《三山续志》作“二十四年置”。 经历司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按《三山续志》所列职名如此,《元史》则有照磨兼承发架阁一员,而无此职名,未详何谓。自经历以下,皆路之幕官也。路吏有通事、译史各一人,司吏三十人,贴书六十人。 司狱司自司狱司以下,皆随总管府而设,故皆附焉。司狱一员。按《元史》又有丞一员。其吏有狱典一人。 儒学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有学吏一人。 蒙古学教授、学正各一员。 三山书院山长一员。 医学教授二员,学正一员。 阴阳学教授、 学正各一员。(上二学,《元史》无学正一员。) 永丰仓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员。按《三山续志》,永丰仓、平准库、盐仓、常盈库,共有攒司六人。 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盐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宣慰司崇盈库本路常盈库官兼。 廉访司赃罚库本路常盈库副使一员兼。 本路常盈库监支纳一员,副使二员。 运司广盈库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员。库子二人,攒司一人。 在城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在城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录事司按《元史》:“至元十五年,行中书省于在城十二厢分四隅,置录事司。十六年并其二,置东西二司。二十年复并为一。”又按《三山续志》:“至元十七年设。”二说不同。 达鲁花赤一员,以蒙古人任。 录事一员,(上二职皆司之长。后仿此。) 判官一员,兼捕盗之事,俱以汉人、南人任,后仿此。 典史一员。司之幕官也。司有司吏六人,贴书一十二人。

  闽县中。按《元史》:“至元二十年,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为上县,一万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县。” 达鲁花赤一员,以蒙古人任。 县尹一员,以汉人、南人任。(上二职供县之长,后仿此。) 主簿一员,县尉一员,主捕盗之事,后仿此。 典史一员。县之幕官也。后仿此。县有司吏五人,贴书一十人。 儒学教谕一员,大义巡检一员,有巡吏一人,后仿此。 闽安镇巡检一员,闽安镇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江南州务大使、副使各一员,大田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侯官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亦与闽县同,但增邮长一人。 甘蔗寨巡检一员,洪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白沙、小箬二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行崎批引所提领、大使各一员。

  怀安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侯官县同。 三县寨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古田县上。 达鲁花赤、县尹、县丞、主簿、县尉各一员,典史一员。按《元史》:“上县典史二员。”而《三山续志》但一员。县有司吏六人,尉吏、邮长各一人,贴书一十二人。 儒学教谕一员,谷口、杉洋、西溪三寨巡检各一员,县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水口务都监、同监各一员,水口、黄田二站提领各一员,副提领各一员,际留仓大使、副使各一员。仓有攒司一人。

  闽清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闽县同。 安仁里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长乐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侯官县同。 北乡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连江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侯官县同。 宁善等乡巡检一员,名闻等乡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际留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罗源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闽县同。 南湾寨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永福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县吏与侯官县同。 漈门巡检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福清州下。按《元史》:“至元二十年,定江南地五万户之上者为上州,三万户之上者为中州,不及三万户者为下州。”又按《三山续志》:“至元十三年至元贞元年设县,职员与古田县同。二年升县为州。” 达鲁花赤一员,以蒙古人任。 知州一员,以汉人、南人充。(上二职俱州之长,后仿此。) 同知二员,州判二员,兼捕盗之事,后仿此。 吏目二员。州之幕官也。州有司吏一十人,贴书二十人。 儒学学正一员,蒙古学学正一员,龙江书院山长一员。 南日、海口、练门、径上四寨巡检各一员,本州、迳上、海口三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际留仓大使、副使各一员,仓有攒司一人。蒜岭、宏路二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福宁州上。按《三山续志》:“至元十三年以来设县,职员与闽县同。二十二年升县为州,仍隶福州府,领宁德、福安二县。” 达鲁花赤、州尹各一员,同知、州判各二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旧为提领案牍。(上二职皆州之幕官也。)州有司吏一十二人,邮长二人,贴书二十四人。 司狱官一员。有狱典一人。儒学教授一员,蒙古学教授一员,阴阳学教授一员。 行用库库官一员,有库子二人。 小臼、小澜、蒋洋、盐田、裤溪、桐山六寨巡检各一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宁德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按《三山续志》:“达鲁花赤一员,镇南王位下。县吏亦与闽县同。” 三县寨巡检一员,东阳麻领巡检一员,县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峬村务都监、同监各一员。

  福安县中。 达鲁花赤一员,按《三山续志》:“此一员,荣王11位下。”县尹、主簿、县尉各一员。县吏与闽县同。 儒学教谕一员。渔溪迳巡检一员,辜岭巡检一员,务都监、同监各一员,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亳州翼万户府按《三山续志》:“至元二十四年,移济南东平万户翼戍福建,后为亳州上翼。二十七年复设福新万户翼,辖新军;复令二翼官属相参署事,曰福兴镇守万户。大德四年,定例兴化路止令千户镇守,亳州与福新轮委万户一员分镇,一年一更;其汀、泉、漳等路,并委百户。至大元年,又以沿海俱通番邦,亳州与福新轮委万户一员,沿海上、中、下三流巡防半年一更,上隶阃帅,下辖镇抚千户、弹压百户,并得世袭,幕官则有更代。或军民交讼,则委官会议裁决。” 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自经历至此,皆幕官也。府有译史一人,司吏六人。 镇抚所镇抚二员,蒙古、汉人参用,后仿此。 都目一员。都目,盖镇抚幕官也。镇抚所有司吏一人。

  高唐冠州千户翼 达鲁花赤、千户、副千户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提控案牍,盖千户翼幕官也。按《三山续志》:“亳州万户府上千户所有司吏一十人;下千户所有司吏一人。”所分上、下千户所,未详,始附志于此。弹压二员,蒙古、汉人参用。后仿此。 上百户二员,下百户一十五员。

  东平等路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上百户增四员,下百户省四员。

  德州、东昌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下百户省六员。

  济南、高唐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十员,不分上、下。

  济宁、太安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一十三员,不分上、下。

  济宁、濮州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改提领案牍为吏目,又下百户省三员。

  东平、济宁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一十员,不分上、下。

  济南、东昌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一十三员,不分上、下。

  永平、德州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改提领案牍为都目,又上百户、下百户各省一员。

  济宁、建康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上百户省一员,下百户省二员。

  延平等路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六员,不分上、下。 哈刺鲁千户一员。

  福新万户府 说见亳州翼万户府。 职员与亳州翼万户府同。府有译吏一人,司吏四人。 幕官及镇抚所职员亦同。镇抚所有司吏一人。

  上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有下百户一十四员,无上百户。上千户翼有司吏二人。

  下千户翼 职员与高唐冠州千户翼同。但上百户增二员,下百户省四员。下千户翼有司吏三人。

  中千户翼 职员与永平、德州千户翼同。但有下百户一十员,无上百户。中千户翼有司吏一人。

  姚千户翼12 职员与济宁、濮州千户翼同。但有下百户五员,无上百户。

  只里瓦歹千户翼 职员与济宁、濮州千户翼同。但有百户七员,不分上、下。

  哈刺哈孙千户翼 职员与只里瓦歹千户翼同。


 〔国朝〕

 文职

  本府 知府一员,同知一员,通判一员,后又增设一员,专督属县税粮。 推官一员。府有司吏一十二人,典吏二十九人。 经历司经历司、照磨所俱设于府内,皆府之幕属也,后仿此。经历、知事各一员。司有典吏一人。 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员。所有典吏二人。 司狱司自司狱司以下,皆随府而设,故悉附焉。后仿此。 司狱一员。有狱典一人,后仿此。 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局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常丰仓大使、副使各一员。仓有攒典一人。后仿此。 三山驿驿丞一员。有驿吏一人。后仿此。 三山递运所大使一员。所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阴阳学正术一员,医学正科一员。 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各一员。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各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训导四员。生员廪膳、增广,各四十人。后仿此。学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闽县国朝之制,凡县编户满二十里以上者,其官全设;编户不满二十里者,省丞簿二员。 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典史一员。典史,县之幕官也。后仿此。县有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二员。生员廪膳、增广各二十人。后仿此。学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五虎门官母屿巡检司、闽安镇巡检司巡检各一员。各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税课局大使一员。有攒典一人。后仿此。 大田驿驿丞一员。河泊所河泊官一员。有攒典一人。后仿此。

  侯官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竹崎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务局大使一员。 小箬驿白沙水驿驿丞各一员。

  怀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五县寨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芋原驿驿丞一员。 怀安递运所大使一员。

  长乐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松下石梁、焦山、小祉山三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长乐仓大使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学训术一员。 医学训科一员。 僧会司僧会一员。

  连江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北茭巡检司巡检一员。 定海仓副使一员。 蛤沙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福清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壁头、牛头门、泽朗山三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海口、迳江二税课局大使各一员。 福清仓大使一员,万安仓副使一员。 蒜岭、宏路二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古田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杉洋巡检司巡检一员。 黄田、水口二驿驿丞各一员。 水口递运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永福县 知县一员,典史一员。县有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儒学职员与闽县学同。 际门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闽清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永福县同。吏员亦同。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罗源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永福县同。吏员亦同。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福州左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员,指挥同知二员,指挥佥事四员。 以上俱旧制员数,今无定员,后仿此。卫有令吏二人,典吏五人。后仿此。 经历司卫之幕官也。经历、知事各一员,以上二职俱用文职充。后仿此。 镇抚二员。有司吏一人,后仿此。 左、右、中、前、后及中左六千户所正千户各一员,副千户各二员,以上俱旧制员数,今无定员,后仿此。所有司吏一人,后仿此。镇抚各一员,百户各十员。今无定员,后仿此。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 本卫并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职员,俱与左卫同。吏员亦同。

  福州中卫指挥使司 本卫并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左卫同。吏员亦同。

  镇东卫指挥使司置于福清县。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吏员亦同。 梅花千户所、置于长乐县。 万安千户所,置于福清县。(以上二所俱隶镇东卫。) 上二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六千户所同。吏员亦同。


      建宁府


 〔唐〕

  建州建安郡上。 刺史一员,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 别驾、长史、司马各一员。上州有典狱十四人,问事八人,白直二十人。 录事参军事一员,有史二人。 录事二员,司功参军事一员,有佐二人,吏五人。 司仓参军事一员,有佐二人,史五人。 司户参军事二员,有佐四人,吏六人,帐史一人。 司田参军事一员,有佐二人,史五人。 司兵参军事一员,有佐二人,史五人。 司法参军事二员,有佐四人,史七人。 司士参军事一员。有佐二人,史五人。 参军事四员。 市令一员,市丞一员。有佐一人,史二人,帅三人,分行检察仓督二人,专莅出纳史二人。 文学一员,助教一员。其学生凡五十人。 医学博士一员,助教一员。其学生凡二十人。

  建安县上。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邵武县中下。 职员与福州长溪县同。

  浦城县紧。 建阳县上。 二县职员俱与建安县同。

  将乐县中下。 职员与长溪县同。


 〔宋〕

  建宁府按《宋史》,本建州建安郡旧军事,端拱初升为建宁军节度。绍兴末以孝宗旧邸升府。 知府事一员,职与知州同。 长史、通判府事。按《宋史》,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史13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时大郡置二员,余置一员。 幕官14、诸曹官、学官职员俱与福州同。 本府武官:兵马都监、按《宋史》,州、府以下都监,皆掌其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资浅者为监押。 兵马监押。

  建安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大挺场监官,筹岭、黄孙、赤岸、党口、埃竹五寨巡检各一员。

  浦城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临江、大湖、渔梁、盆亭四驿,职员未详。 临江、迁阳二镇监官各一员,监税务一员。

  嘉禾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监麻沙镇一员,景德中置。绍兴中,郡守魏矼奏差朝官监管。 麻沙寨巡检一员。

  松溪县紧。 职员与闽县同。 梓亭寨巡检一员。兼管龙泉、遂昌、政和凡四县巡捕之事。

  崇安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武夷驿。职员未详。

  政和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监关隶镇一员。

  瓯宁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水吉都巡检。员数未详。 富沙、水吉二驿。职员未详。 监合场一员,惠民东西二局提领。员数未详。 丰国监按《宋史》:咸平二年置,铸铜钱。监官。员数未详。

  寄治附

  殿前司左翼军案本志:“旧驻扎泉州,统制官一员统之。其分戍建宁、汀、漳诸将皆隶焉。绍兴中,将校周喜平泉、漳、邵武、建宁寇,就留屯本府,以喜为统制。泉州但置统领官屯驻。” 统制,统领员数俱未详。


 〔元〕

  建宁路总管府下。 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判官、推官各一员。 幕官职员与福州路同。 司狱司司狱、丞各一员。儒学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 蒙古学教授一员。 医学教授一员。 阴阳学教授一员。 府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织染局局使、副使各一员。 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员。 惠民药局提领一员。 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录事司职员与福州路录事司同。

  建安县中。 瓯宁县中。 浦城中。 建阳县中。 上四县并儒学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

  崇安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闽县同。 星村、七市、黄亭、墟头四镇巡检各一员。

  松溪县下。 政和县下。 上二县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 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各一员。府有司吏十人,典吏二十五人。 经历司经历、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税课司大使一员。 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员。局有司吏一人。 广实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建宁递运所大使一员。 阴阳学正术一员。 医学正科一员。 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各一员。 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各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训导四员。

  建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县有司吏七人,典吏十七人。 筹岭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太平水驿驿丞一员。 朱文公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土一员。附。

  瓯宁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营头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城西、叶坊二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浦城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安县同。 盆亭、高泉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建阳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安县同。 建阳税课局、后山税课局大使各一员。 建溪水驿、东锋马驿驿丞各一员。 建阳递运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松溪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二十四都、东关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崇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安县同。 分水关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长平水驿、大安驿、兴田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崇安、大安二递运所大使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政和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县有司吏六人,典吏十五人。 赤岩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寿宁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政和县同。 渔溪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溪县同。


 武职

  建宁左卫指挥使司

  建宁右卫指挥使司 上二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内前所官军调守备浦城县。

  校 注

  1 淳熙《三山志 地理 冶县》注:“前后汉及晋以来地理志并无此县名。前汉志虽有治县,疑是冶县,然考之后汉志,乃是章安,今台州临海县也。”

  2 《宋史》作“宋初”。

  3 《宋史 职官志》作“称判某府”。此处“其”为“某”之误。

  4 《宋史 职官志》作“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5 《宋史 职官志》作“户曹参军”。

  6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巡辖马递铺”。

  7 《宋史 职官志》作“有水旱则有灾份之诉,以分数蠲免”。

  8 《宋史 职官志》作“民以水旱流亡”。

  9 《宋史 职官志》作“戢奸禁暴”。

  10 淳熙《三山志 秩官》载:“丞一员,元祐五年省。”此处“有”疑为“省”之讹。

  11 《元史 诸王表》只有“营王”而无“荣王”,“荣王”疑系“营王”之讹。

  12 “姚”下似脱一“州”字。按《元史 地理志》:“至元十二年立姚州。”注:“元宪宗七年立千户,隶大理下万户。”

  13 《宋会要 职官》及《合壁事类》后集均作“长吏”;《宋史 职官志》原作“长史”,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版据上两书校改作“长吏”。

  14 《宋史 职官志》作“幕职官”。


卷之二十九


  秩官

    职员

      泉州府


 〔唐〕

  泉州清源郡上。 职员俱与建州同。州有典狱等,各曹有佐史等及经学生、医学生亦同。

  晋江县上。 南安县紧。 莆田县上。 上三县职员俱与福州闽县同。

  仙游县中。 职员与福州、长溪县同。


 〔宋〕

  泉州望。按《宋史》:“清源郡,太平兴国初改平海军节度。本上郡,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知州事、通判军州事、佥书、判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各一员。 诸曹官: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各一员。 州学教授一员。 监在城税务文武各一员。 本州兵官:驻泊兵马都监、兵马都监、添差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押队。 监、作院。员数俱未详。

  晋江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石湖四县巡检、石井镇巡检。员数俱未详。 监石井镇一员。

  南安县中。 同安县中。 上二县职员与福州罗源县同。

  惠安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小兜四县巡检。员数未详1。

  永春县中。 职员与罗源县同。 永春、德化、安溪三县巡检各一员。

  安溪县下。 德化县下。 上二县职员俱与福州罗源县同。


 寄治附

  殿前司左翼军宋以殿前左翼军镇泉州。 统制、统领员数俱未详。


 〔元〕

  泉州路总管府上。按《元史》:“初尝置平海行中书于泉州,及迁行省于福州,遂为泉州路总管。” 职员与福州路同。 经历司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儒学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训导六员。 蒙古学、医学、阴阳学职员与福州路同。 广平仓监纳大使、副使各一员。 平准行用库职员与福州路同。丰衍库大使、副使各一员。 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员。 都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清源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脱脱禾孙掌盘诘使客辨其真伪。脱脱禾孙、副脱脱禾孙各一员。录事司初立南北二司,后并为一。职员与福州路录事司同。

  晋江县中。 达鲁花赤、县尹、县丞、主簿、县尉各一员。按《元史》:“中县不置丞。”而《三山续志》:“闽县亦中县也。”皆不置丞。《泉州志》:“晋江、南安皆中县,而各有丞。”又元诸县皆有典史,而《泉州志》诸县皆无之2,疑志误也。

  南安县中。 职员与晋江县同。

  同安县下。 达鲁花赤、县尹、主簿、县尉各一员。

  德化县下。 永春县下。 安溪县下。 惠安县下。 上四县职员俱与同安县同。

  湖州翼万户府 本府及幕官职员与福州路亳州翼万户府同。 镇抚司本志作“司”,《三山续志》作“所”。镇抚二员。 镇遏司千户、百户各二员,照磨一员。

  上千户所 达鲁花赤、千户、副千户各一员,案牍一员,弹压二员。按本志,各所皆有弹压司,皆有弹压二员。

  中千户所 职员与上千户所同。改案牍为都目。

  下千户所 职员亦与上千户所同。但改案牍为吏目。 上百户所百户二员。蒙古、汉人参用。 下百户所百户一员。

  左副翼万户府 职员俱与湖州翼万户府同。

  水寨官、湖州翼、左副翼百户各一员。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税课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府有司吏十一人、典吏二十七人。 织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 广平、永宁二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晋安马驿驿丞一员。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晋江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县有司吏七人、典吏十六人。 祥芝、深沪、围头、乌浔四巡检司巡检各二员3。税课局大使一员。 福全仓副使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南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晋江县同。 澳头巡检司巡检一员。 康店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同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宁府建安县同。 峰上、塔头、高浦、陈坑、官澳、田浦、烈屿、苎溪八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金门、嘉禾、高浦三仓副使各一员。 大轮、深青二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德化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永福县同。县有司吏一人、典吏七人。 安仁、高镇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阴阳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永春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永福县同。吏员亦同。 阴阳、医学、僧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安溪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永福县同。吏员亦同。 源口渡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惠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小4、峰尾、獭窟、黄崎四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崇武仓副使一员。锦田驿驿丞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泉州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永宁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福全、高浦、嘉禾、崇武、金门十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漳州府


 〔唐〕

  漳州漳浦郡下。 刺史、别驾、司马各一员。下州有典狱八人、问事四人、白直十六人。 录事、参军事一员,有吏二人。 录事一员,司仓参军事一员,有佐、史各二人。 司户参军事一员,有佐一人、史四人、帐史一人。 司田参军事一员,有佐、史各二人。 司法参军事一员,有佐一人、史三人。 参军事二员,文学一员,元和六年废。其学生凡四十人。 医学博士一员。其学生凡十人。

  龙溪县中下。 龙岩县中下。 漳浦县中下。 上三县职员俱与福州长溪县同。


 〔宋〕

  漳州下。按《宋史》:“漳浦郡军事。” 知州事一员,通判军事一员,按本志,又有添差通判,然废置不一。 军事判官一员,军事推官一员。按宋漳州推官黄桂《重建厅记》:“国朝有两使防团军事推判官,漳闽偏州,推判官曰军事。” 诸曹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各一员。 州学教授一员。 本州武官:兵马都监一员,兵马监押二员,监都税务一员。

  龙溪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四县同巡检一员,中栅巡检一员。

  漳浦县望。 职员与福州古田县同。

  龙岩县望。 长泰县望。 上二县职员俱与闽县同。


 〔元〕

  漳州路总管府下。 本路及幕属职员俱与建宁路同。

  录事司 职员与福州路录事司同。

  龙溪县 漳浦县 龙岩县 长泰县 南靖县(俱下。) 上五县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吏员亦同。 税课司大使、副使各一员。 常平、镇海二仓大使、副使各一员5。 丹霞驿驿丞一员。 杂造局、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龙溪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与福州府闽县同。县有司吏八人、典吏十八人。 柳营江、濠门、海门社三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江东、甘棠二驿驿丞各一员。

  漳浦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宁府建安县同。 洪淡、后葛、青山、井尾、乌尾、金石、东沉、古雷、盘陀九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陆鳌、云霄、玄钟三仓副使各一员。 临漳、云霄、南诏三驿驿丞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龙岩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安同。 雁石、东西洋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长泰县 本县职员与福州府永福县同。有司吏二人、典吏七人。 儒学职员与闽县同。 朝天岭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南靖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宁府政和县同。小溪、九龙岭、和溪、永丰四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长平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漳平县 知县、主簿、典史各一员。有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儒学职员与闽县学同。 桃源店、溪南、归化三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武职

  漳州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龙岩中六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镇海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汀州府


 〔唐〕

  汀州临汀郡下。 职员俱与漳州同。州有典狱等,各曹有佐史等,及经学生、医学生亦同。

  长汀县 宁化县 沙县(俱中下。) 上三县职员俱与福州长溪县同。


 〔宋〕

  汀州下。按《宋史》:“临汀郡军事。” 本州及州学职员俱与漳州同。 本州武官:兵马都监、按本志,有添差兵马都监厅二所。 兵马监押。员数俱未详。

  长汀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古城寨巡检。按本志同巡检一员。

  宁化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安远、中定、南平、北安四寨巡检。员数未许。

  上杭县上。 知县、丞、尉各一员。 梅溪寨巡检一员。

  武平县上。 职员与福州罗源县同。 三折溪、象洞二寨巡检名一员。

  清流县 职员与罗源县同。 明溪寨巡检一员。

  连城县 职员与罗源县同。北困寨巡检。员数未详。


 寄治附

  殿前司左翼军按本志:“绍兴间,屯左翼军数百,置正副将,寻命郡守领节制焉。” 正将、副将各一员。


 〔元〕

  汀州路总管府下。 本路及幕属职员俱与建宁路同。

  录事司 职员与福州路录事司同。

  长汀县 宁化县(俱中。) 清流县 连城县 上杭县 武平县(俱下。) 上六县并儒学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税课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府有司吏八人、典吏二十人。 预备仓大使、副使各一员。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长汀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吏员亦同。 古城县巡检司巡检一员。 临汀、馆前二驿驿丞各一员。

  宁化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建宁府政和县同。 安远寨巡检司巡检一员。 石牛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上杭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政和县同。 平西、蓝屋二驿驿丞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同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平县 职员与福州府永福县同。旧有县丞、主簿各一员,景泰间省。有司吏二人、典吏九人。 儒学职员与闽县同。 永平、象洞二寨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清流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政和县同。 铁石巡检司巡检一员。 九龙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连城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政和县同。 北团寨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公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归化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政和县同。 夏阳巡检司巡检一员。 明溪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永定县 职员与永福县同。吏员与武平县同。 儒学教谕一员。 兴化乡、太平、三层岭三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阴阳、医学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汀州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上杭六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武平守御千户所直隶行都司。将乐守御千户所仿此。 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百户一十员,吏目一员。吏目以文职充,所之幕官也。


      延平府


 〔宋〕

  南剑州上。按《宋史》:“剑浦郡军事。”本志不载宋、元职员,考究多未详。

  本州及州学职员俱与漳州同。 本州武官职员未详。

  剑浦县紧。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大历寨巡检一员。

  将乐县上。 职员与闽县同。 万安寨巡检一员。

  顺昌县上。 职员与汀州上杭县同。 仁寿寨巡检一员,监商税务一员。

  沙县中。 职员与福州罗源县同。 北乡、浮流二寨巡检各一员,监商税务一员。

  尤溪县上。 职员未详。英果寨巡检一员。


 寄治附

  殿前司左翼军按本志,泉州分兵来镇。 职员未详。


 〔元〕

  延平路总管府下。 本路及幕属职员俱与建宁路同。

  录事司 职员与建宁路录事司同。

  南平县中。 职员与闽县同。 大历巡检一员。 茶洋、王台二站职员未详。

  尤溪县中。 职员与闽县同。 英果、高才坂二寨巡检各一员,税务大使一员。

  沙县中。 职员与闽县同。

  顺昌县中。 将乐县中。 上二县职员俱与闽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税课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府有司吏九人、典吏二十三人6。 剑浦、峡二递运所大使各一员。 丰衍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剑浦驿驿丞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南平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吏员亦同。 峡、大历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西芹税务局大使一员。 茶洋、王台、大横三驿驿丞各一员。 西芹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将乐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汀州府上杭县同。 万安寨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万安税课局大使各一员。 三华水驿、白莲马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尤溪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上杭县同。 高才坂、英果寨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沙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上杭县同。 北乡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顺昌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上杭县同。 仁寿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富屯、双峰二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永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与上杭县同。 安砂、湖口二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延平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 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将乐守御千户所职员与汀州府武平守御千户所同。

  永安守御千户所旧隶邵武卫。景泰五年奉旨调守永安。 职员与福州府梅花千户所同。


      邵武府


 〔宋〕

  邵武军按《宋史》,同下州。 知军事、通判、军事判官各一员。按本府《官制志》,宋有节度、观察推官各一员。考之《宋史》,邵武在宋为军同下州。而宋下州但有军事推官,并无节度、观察推官之名。又考本府《公署志》,宋军治但有通判、签判二厅,至元始有推官厅。又考本府题名志,亦但有通判,而无推官。又考兴化府在宋亦为军同下州。宋志亦但有判官,而无推官。则志所列节度、观察推官,其误明矣,今正之。 诸曹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各一员。 军学教授一员。 监税务一员。

  邵武县望。 职员与福州闽县同。

  泰宁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监税务一员。

  建宁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光泽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监税务一员。


 〔元〕

  邵武路总管府下。 本路职员与建宁路同。 儒学教授、学录各一员。 樵溪、云岩二书院山长各一员。 富有、行用二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蒙古学必阇赤、教授各一员。 医学教授、学正各一员。 医工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税务提领、副使各一员。 僧纲司僧录、僧判、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二员。 道录司道录、道判、知事务一员,提控案牍二员。

  录事司 职员与福州路录事司同。

  邵武县中。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 杨坊、拿口二商税务务使、副使各一员。 水口、杨坊、拿口、同巡四寨巡检各一员。 樵川、林墩、拿口三站提领各一员,副提领各一员。 僧录司都纲一员。 道录司威仪一员。

  光泽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 大寺寨巡检一员。 止马商税务务使、副务使各一员。 杭川、杉关二站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僧道录司职员俱与邵武县同。

  泰宁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 商税务务使、副使各一员。 僧道录司职员俱与邵武县同。

  建宁县中。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 西安寨巡检一员。 商税务务使、副使各一员。 僧道录司职员俱与邵武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税课局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府有司吏六人、典吏十四人。 常丰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邵武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县吏与汀州府上杭县同。 水口巡检司巡检一员。 樵川、拿口、林墩三驿驿丞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泰宁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县吏亦同。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建宁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县吏与上杭县同。 西安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光泽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县吏与上杭县同。 大寺寨巡检司巡检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 杭川 杉关二驿驿丞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邵武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兴化府


 〔宋〕

  兴化军按《宋史》,初名太平军,后改今名,同下州。 知军事、通判各一员,军事判官一员。国初,军监皆以判官兼同知。咸平初兼通判。天禧间,流内铨请自今军监判官更不兼通判,从之。元丰间,为佥书判官厅公事。后复旧为军事判官。 诸曹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兼司户各一员,军学教授一员。元丰初置一员。宣和间行三舍法,增置三员,后复旧。 兴化军武官:按旧志,自清源析而为军,有屯驻、驻泊巡检,兵士俱隶焉。又按《泉州刺史题名》,淳化二年,知州事衔带管勾泉、福、漳州、兴化军屯驻、驻泊巡检本城兵士。至道元年,加提举都同巡检。咸平六年,改提举泉、漳、福州、兴化军都同巡检捉贼公事。庆历三年,止。 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一员,兵马都监一员,按本志,又有添差二员。淳熙中省一员。 监在城都商税务一员,兴、泉巡辖马递铺一员。

  宫观、岳庙、宗室、添监 主管宗道观三员,岳庙二员,监税不厘务二员,戚里添监不厘务一员。

  使臣 正任厘务二员,拣汰离军大小使臣下班副尉、添监、岳庙十五员,十三处战功大小使臣添差不厘务四员。

  归正忠顺官 添监不厘务大小使臣七员,岳庙一员,下班副尉八员,忠顺官二十三员。

  莆田望。 职员与福州府闽县同。 监涵头盐仓一员。兼烟火公事,绍兴间置。催煎官一员,淳熙间省。 迎仙巡检一员,衔带兴化军同巡检。 系蓼巡检一员。衔带兴化军泉州巡捉私盐兼沿海巡检。

  仙游县望。 职员与闽县同。

  兴化县中。 职员与福州府罗源县同。


 〔元〕

  兴化路总管府下。 本路及幕属职员俱与建宁路同。

  录事司 职员与建宁路录事司同。

  莆田县中。 仙游县 兴化县(俱下。) 上三县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


 〔国朝〕

 文职

  本府及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儒学、税课司、杂造局职员俱与建宁府同。府有司吏八人,典吏一十九人。 大有仓大使、副使各一员,平海仓大使一员。 莆阳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纲道纪司职员俱与建宁府同。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莆田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府闽县同。县有司吏八人,典吏一十九人。 迎仙、冲沁、小屿、吉了、青山、嵌头六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局大使一员。莆禧仓副使一员。 涵头、莆禧、黄石三河泊所7河泊官员各一员。

  仙游县 职员与福州府永福县同有司吏六人、典吏七人。 儒学职员与闽县同正统二年省训导一员。 枫亭驿驿丞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武职

  兴化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平海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莆禧六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平海卫学教授一员,以文职充。正统八年,指挥同知王茂奏立武学,以教武职及军中子弟之俊秀者,曰官生、曰军生;天顺四年,湖广蕲水县教谕莆人宋叔昭奏以近卫民间子弟之俊秀者附入,曰民生,俱无定额。成化二年,制令武生年深者,许间岁贡一人入太学,如县学廪膳生员之例焉。 训导。弘治元年始除一员。学有司吏一员。


      福宁州


 〔国朝〕

 文职

  本州唐、宋俱为长溪县,元升为福宁州,皆隶福州。国朝初为福宁县。成化间复升为州,直隶布政司。 知州、同知、判官各一员,吏目一员。州之幕官也。州有司吏七人、典吏一十七人。 儒学学正一员,训导三员。生员廪膳、增广各三十人。学有司吏一人。 松山、大筼筜、水澳、青湾、高罗、延停、柘洋六巡检司巡检各一员。 税课司大使一员。 广盈、大金二仓大使各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学典术一员,医学典科一员。 僧正司僧正一员。 道正司道正一员。

  宁德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福州路闽县同。县有司吏六人,典吏一十三人。 东洋麻岭巡检司巡检一员。 河泊所河泊官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福州府长乐县同。

  福安县 本县及儒学职员俱与闽县同。吏员亦同。 白石巡检司巡检一员。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职员俱与长乐县同。


 武职

  福宁卫指挥使司 本卫及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大金、定海七千户所职员俱与福州左卫同。

  校 注

  1 万历《泉州府志 官守志》作“小兜巡检一员”。

  2 万历《泉州府志 官守志》:“晋江县、南安县皆中县,各有典史,其它下县则无。”

  3 万历《泉州府志 官守志》作“巡检各一员”。

  4 万历《泉州府志 官守志》作“小岞”。

  5 光绪《漳州府志 秩官》载:“常平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镇海卫仓副使一员。”

  6 嘉靖《延平府志 官司志》作“府司吏十人”,注:“吏、礼、工各一,户、兵、刑各二,承发一。” “典吏二十有五人”注:“吏、礼、工各二、户、兵、刑各四,承发、架阁、经历司各一,照磨所四。”

  7 弘治《兴化府志 吏纪》载:“县属三河泊所官为黄石、莆禧、莆田。”


卷之三十


  秩官

    镇 守


 〔国朝〕

  王恭1洪武初以驸马都尉镇守。按《城池志》:“洪武四年任。” 周德兴洪武间,以江夏侯镇守。按《城池志》:“洪武二十年任2。” 戴细保景泰元年以尚宝监监丞镇守。五年还朝。 薛希琏浙江丽水人。景泰元年以刑部侍郎镇守。三年升本部尚书。四年还朝。 费钊正统十四年以崇信伯奉命讨贼。景泰元年勅留镇守。二年还朝。 范雄正统十四年以都督佥事奉命讨贼。景泰元年勅留镇守。二年还朝。 廖秀正统十四年以太监奉命监军讨贼。景泰元年勅留镇守,复征沙县。二年还朝。 来住正统末以内使提督市舶,升长随奉御。景泰四年协同监丞戴细保镇守。及细保还朝,就留镇守,升监丞,寻升少监,未受命而卒。 孙原贞见《名宦志》。 冯让浙江丽水人。天顺二年以都知监右少监镇守。八年还朝。 吴昱成化二年以都知监太监镇守,卒于官。 卢胜成化五年以御用监太监镇守。十六年回京3。 陈道字安理,广东顺德人。成化十六年以御用监太监镇守


    巡 抚


 〔国朝〕

  杨勉应天府江宁人。□□□□□部侍郎巡抚4。 焦宏正统八年以户部右侍郎巡抚。 刘广衡江西万安人。景泰六年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 滕昭字自明,河南人。成化六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 张瑄字廷玺,应天府江浦人。成化八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十年还朝。 高明见《名宦志》。 王继字述之,河南祥符人。成化二十三年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


    提督市舶


 〔国朝〕

  卓洪 范士明俱宣德间以内使提督。 梁著 杨□俱正统初以内使提督。 韦查成化□□年以都知监少监提督,升本监太监。弘治元年卒于官。 董让弘治二年以御用监监丞提督。


    巡 按

  清理军政刷卷及按治给事中附。

 〔国朝〕

  巡按监察御史 陈述5洪武二十三年 蒋彦禄 魏清 何器 况必安 欧彦贵(俱永乐三年。) 李素 李仲芳 周宗范 李彬(俱永乐六年。) 李旭 黄员相 贾旭 陆和(俱永乐九年。) 孟亨 张敔 屈伸 赵文 刘恺(俱永乐十二年。) 张显 郑璘 周远 陈恕 刘琏(俱永乐十五年。) 王纲 饶礼 杨渊 张敬 王昌(俱永乐十八年。) 曹习古 邹杰 姚坚 陈绍夔(俱永乐二十一年。) 王琏 王宝 张铎 范宗渊(俱宣德元年。) 方端 张鹏(俱宣德四年。) 杨政吉水人,宣德七年。 黄振宣德九年。 金敬宣德十年。 周铨 郝敬 计澄(俱正统三年。) 王珉正统十一年。 柳华苏州人。正统十二年。 柴文显建德人。正统十三年。 汪澄正统十四年。 丁瑄东鹿人。 张海 陈员韬台州人。(俱景泰元年。) 许仕达见《名宦志》。 邢宥琼州人。景泰三年。 倪敬无锡。景泰四年。 练钢苏州人。景泰五年。 盛颙无锡人。景泰六年。 夏埙见《名宦志》。 庄歙徽州人。天顺二年。 唐彬山阴人。天顺三年。 刘圩安福人。天顺四年。 滕昭天顺六年。 伍骥见《名宦志》。 魏瀚 朱贤六安人。(俱成化元年。) 任玺山西太平人。 涂棐丰城人。(俱成化二年。) 左钰成化三年。 吴璘扬州人。成化四年。 洪性成化七年。 李钊台州人。成化九年。 郑昱常山人。成化十年。 叶稠富阳人。成化十一年。 戴用万安人。成化十三年。 阎佐陕西商县人。成化十五年。 徐镛兴国州人。成化十六年。 张稷宝应人。成化十八年。 汪奎徽州人。成化十九年。 刘信四川南溪人。成化二十年。 董复绍兴人。成化二十一年。 吕炯宁波人,成化二十三年。 刘缨新淦人。弘治元年。

  清理军政及刷卷监察御史 杨义永乐十二年。 陈永正统十二年。 应灏淳安人。景泰二年。 陶复南城人,景泰四年。 顾俨天顺三年。 马震河南汲县人。天顺七年刷卷。 邵智南海人。成化四年。 沃定海人。成化七年。 尹仁安福人。成化十年。 易居仁泰和人。成化十三年。 姜昂昆山人。成化十六年。 张昺慈溪人。成化二十年。 韩明余姚人。弘治元年。

  按治给事中 李守中永乐三年。 郭良永乐九年。


    历官

      方 面


 〔唐〕

  都督府经略军、宁海军、威武军附。都督 王义童7武德末任。 张承庆景云初任。 梁惟忠 辛子言 李亚丘(俱开元间任。) 王镇大中末任。 李瓒咸通间任。(以上俱福州刺史兼。) 别驾 卫总持 任弘毅(俱贞观间任。) 长史 王孝敬永徽间任。 唐循中开元间任。 李偕广德初任。 司马 萧嗣德咸亨初任。 经略使8 唐循中开元间,长史兼。 吉湒至德间,授经略宁海军使。 李元宗开成间任。 裴炜大中间任。(上二人俱泉州刺史兼。) 都防御使 董玠乾元初任。 李行穆大历间,由泉州刺史兼9。 副使 暨克华乾元初任。 节度使 李承昭上元中任。 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李椅10见《名宦志》。 鲍防大历间任。 常衮见《名宦志》。 孟皡建中间任。 卢惎 吴诜 吴凑见《名宦志》。 郑叔则 王翃 柳冕 阎济美(上二人见《名宦志》。以上俱贞元间任。) 陆庶 裴次元 裴爻11(俱元和间任。) 徐晦宝历初任。 张仲方 桂仲武 段伯伦(俱太和间任。) 唐扶开成初任。 李记12 杨发大中初任。 李景温见《名宦志》,成通中任。 李晦 李播俱乾符间任。 郑镒广明初任。 陈岩中和末,逐观察使郑镒,自称观察使。 王潮景福间任。 团练副使 李贻孙太和中任。 陈岩中和间任。 判官 武自和元和间任。 李敬彝太和初任。 巡官 权幻公13元和间任。 观察支使 卢昂元和间任。 判官 杨邵伯14元和间任。 侯勣太和间任。 推官 冯审元和间任。 监军使 鱼献 刘元弼 节度观察留后 皇甫政大历间任。 范晖 王潮(俱景德间,自称留后。) 王审知乾宁末,自称福建留后。光化初,授节度观察留后。


 〔伪闽〕

  节度使 王延翰五代唐天成初授。 王延曦五代晋天福间,自称节度使。 副使王延翰同光间任。 王继鹏长兴间任。(俱五代唐授。) (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 王延钧五代唐天成初授。 (威武军)节度使 王延钧五代唐天成初授。 王继恭 王延曦(俱五代晋天福间授。) (威武军)节度副使 王亚澄五代晋天福间授。


 〔南唐〕

  (威武军)节度使 李仁达五代晋开运间,仁达杀卓岩明,自称威武军节度使留后,南唐授仁达威武军节度使,赐名弘义,后又更名弘达。


 〔吴越〕

  节度留后 李孺贇知福州留后。 吴程知节度事。(俱五代汉乾祐间任。) 知彭武军节度事 五代周广顺初,更威武军为彰武军。 钱弘儇 钱元璝(俱广顺间任。) 沈承礼宋开宝间任。按《三山志》:“太祖授承礼威武军节度、福州管内观察处置三司水陆发运使,沈承礼移为安□军节度使。”


 〔宋〕

  (威武军)节度使 皇子元隽雍熙间遥领。皇子元符中遥领。童贯政和末授,依前领枢密院事。 郑居中宣和初,授充佑神观使。 李显中乾道中,授充左金吾卫上将军。 承宣使 姚平仲 宗室有忠(俱靖康间遥领)。 节度观察留后 皇伯承范嘉祐嗣遥领。 观察使 王德用仁宗朝任。 皇伯世闻大观中遥领。 观察留后 高继勋 高化(俱景祐间任。)

  (福建路安抚司)安抚使 林遹建炎间任。 张浚 叶梦得 辛次膺 汪彻 陈俊卿 郑侨 辛弃疾 蔡幼学 杨长孺 杨栋(上十人俱见《名宦志》。) 何琮端平间任。 魏了翁 赵必愿 徐清叟 吴潜 吴渊 马天骥 江万里 洪天锡(上八人俱见《名宦志》。) 雷宜中咸淳间任。(以上俱知福州兼。) 干办公事 王晞亮 李诚之 徐鹿卿(俱见《名宦志》。) (兵官)福建路兵马总管 马秦绍兴间任。 鹧巴乾道间任。 福建路兵马钤辖 燕度见《名宦志》。 鱼泽 李贵 黄庠(上三人俱绍兴间任。) 福建路兵马都监 姜特立见《名宦志》。 (福建路钤司)福建路兵马钤辖 张思孟 辛恩俱武翼大夫。 张世贤武功大夫。 郭钦修武郎。 来处恭武功大夫。 王炳武节大夫。(俱嘉定间任。) 寿困武节大夫。 辛恩再任武功大夫。(俱宝庆间任。) 毛楷之 缪震武德郎。 张世雄武经郎。(上二人端平间任。) 徐森木武翼大夫,嘉熙初任。 赵藻武翼大夫。 施梦龙武节郎。 林宋英修武郎。 孙宗礼武翼大夫。(俱淳祐间任。)

  (福建制置司)制置使 王积翁宋末以《全闽八郡图籍》献于元。

  (福建转运司)转运使 杨克让见《名宦志》。 崔荣雍熙末任。 任维则 牛冕见《名宦志》。(俱端拱间任。) 赵中和 周渭(俱淳化间任。) 丁谓至道间任。 赵贺 刘炤(俱咸平间任。) 陈世卿见《名宦志》。 袁炜景德间任。 彭维节大中祥符初任。 方仲荀 韩庶 唐肃(俱天禧间任。) 吕言 苗稹 王奇 张方 俞献卿 李应言 王嘉言(俱天圣间任。) 赵湘 庞籍(俱见《名宦志》。) 边调 陆轸(上三人俱景祐间任。) 吕绍宁 刘立德(俱宝元间任) 刘适 张徙华 王建中 安积 高易简 邵饰 蔡襄 张去惑(俱庆历间任。) 陈荣古 唐询 杨纮 盛中甫(俱皇祐间任。) 卢革见《名宦志》,治平间任。 罗振 张徽 许抗 蹇周辅(俱熙宁间任。) 贾青元丰初任。 谢卿材元祐初任。 朱宗见《名宦志》。 马天骥知福州兼。 江万里(上二人俱景定间任。) 吴坚 刘震孙 李伯玉 黄万石 冯梦得 雷宜中 曹元发(俱咸淳间任。) 赵崇机德祐间任。(以上九人俱知建宁府兼。) 副使 张吉甫 苏澥 徐亿 李竦(俱熙宁间任。) 王子京 陈絃(俱元丰间任。) 吕温卿 张询(俱元祐间任。) 陈建 赵岍(俱宣和间任。) 张穆 程迈 祖秀实(俱建炎间任。) 陈郭遂 李承造 刘 郑士彦 陈桷 贺允中 余应求 陈敏识 王浚明 赵伯牛 张宇 马纯 钧光祖 曹戬 赵令詪 王时升(俱绍兴间任。) 陈良祐 陈良翰(俱见《名宦志》。) 沈度 任文荐 王淮 赵子英 沈枢 傅自得(俱乾道间任。) 郑丙 柴瑾 钱佃 谢师稷 赵公硕 颜度 苏岘 赵彦操(俱淳熙间任。) 周颉 陈公亮(俱绍熙间任。) 王括 张孝曾 曾炎(俱庆元间任。) 权安节嘉泰间任。 何综 刘克庄(俱端平间任。) 饶虎臣淳祐末,知建宁府兼。 袁立儒 高斯得见《名宦志》。(俱宝祐间任。) 洪勋 赵孟传(俱景定间任。) 家铉翁见《名宦志》。 判官 马遵 刘文炳(俱庆历间任。) 张翥 陈宗古 宁瞻 曹元举 蔡延庆(俱嘉祐间任。) 黄照 郭宏(俱治平间任。) 湛俞 蒋之奇见《名宦志》。 谢仲规 曾默 董钺 石赓 王子京 周沃(俱熙宁间任。) 蒋续元丰末任。 孙奕 刘士彦 曹辅 韦骧 李孝广 王得臣 陈郛(俱元祐间任。) 秦定 黄思 文勋 黄诰(俱绍圣间任。) 张康国 檀宗旦(俱元符间任。) 孙鼛见《名宦志》。 郑可简 唐绩(俱宣和间任。) 谢如意 鲁詹(俱建炎间任。) 张觜 侯 徐宇 宇文师瑗 昌宋 钱耚 郑士彦 晁谦之 范同 黄积厚 徐琛 范寅秩 苏策 赵令詪见《名宦志》。 鲍延祖 袁复一 丘砺 陈起 姚沇 赵不溢 黄轺 陈弥作 王瀹俱绍兴间任。 邵及之 芮烨 赵不敌 吕企中 陈岘 杨由义(俱乾道间任。) 王佐 刘祖礼 王师愈 王回 林枅见《名宦志》。 沈作砺 陈公亮(俱淳熙间任。) 薛叔似见《名宦志》。 孙绍远 卢彦德(俱绍熙间任。) 权安节 苏林 赵充夫(俱嘉泰间任。) 赵善闿 赵善防 李浃(俱开禧间任。) 赵善宣 章良肱 綦奎 费培 俞建 魏大中 赵彦恢 赵伉夫 谯令宪 王松(俱嘉定间任。) 陈汶 郑如冈(俱绍定间任,兼知建宁府职事。) 袁甫见《名宦志》。 姚(俱端平间任,兼知建宁府。) 陈埙见《名宦志》。 王伯大 方大琮见《名宦志》。(俱嘉定间任。) 项寅孙 谢公旦 康植 包恢 郑次申 史季温(上四人兼知建宁府,以上俱淳祐间任。) 陈觉民 徐常 方天若 翁彦国宣和中任。 柳廷俊 黄愿 柯赐 毛奎 曾仔 诸葛安节 章铸 何处任景定初任。(以上一十二人,建宁旧志俱不载何官。) 主管文字 余祖奭见《名宦志》。 干办官 赵彦见《名宦志》。

  (提刑司)文臣提刑 马亮见《名宦志》。 丁逊景德末任。 刘□15大中祥符间任。 王文震 耿克从(俱天禧间任。) 王耿乾兴初任。 林宥天圣初任。 刘立之 韩琚 栾源(俱景祐间任。) 李敷宝元初任。 丘倚 王罕 高易简 苏舜元 卢咸(俱庆历间任。) 章君陈 吕公孺(俱皇祐间任。) 张肃 施元长 王陶见《名宦志》。(俱嘉祐间任。) 罗拯见《名宦志》。 陈益俱治平间任。 阮绅 宋道 李景亮 叶温叟 沈叔通 徐总(俱熙宁间任。) 闾丘孝直 李茂直 喻陟(俱元丰间任。) 彭寂 钱 祖无颇 曹振(俱元祐间任。) 王祖道 张琬(俱绍圣间任。) 程遵彦元符初任。 周谊建中靖国初任。 张向 毕渐 乔世材(俱崇宁间任。) 句仲甫 陈觉民 邵(俱大观间任。) 陈建 郑南(俱政和间任。) 王仲闳 俞向 耿南金(俱宣和间任。) 陈桷见《名宦志》。 李芘 林杞 梁泽民 王绾(俱建炎间任。) 廖刚见《名宦志》。 徐庚 刘峤 吕聪问 施坰 宋孝先 李维 方庭实见《名宦志》。 李公懋 李鞉 王元鼎 吴序宾 孙汝翼 赵令詪 吴逵 沈大廉 樊光远 王大宝见《名宦志》。 梁仲敏 李莫 沈枢 何佾(俱绍兴间任。) 任尽言隆兴间任。 李若朴 何逢原 吴龟年 赵子英 吕企中(俱乾道间任。) 郑良嗣 谢师稷 孙宪文 陈孺(俱淳熙间任。) 周必大见《名宦志》。 陈公亮绍兴初任。 宋之端庆元初任。 杨潜嘉泰初任。 李孟传见《名宦志》。 陈彭寿 刘应祖 朱端常(俱嘉定间任) 郑如冈绍定间任。 徐愿端平中任。 项寅孙 赵纶 王爚 包恢(上二人见《名宦志》。) 史季温(俱淳祐间任。) 李伯玉见《名宦志》。 刘震孙 徐明叔(俱咸淳间任。) 武臣提刑 王守元景德间任。 韩□大中祥符间任。 张□ 丁谏(俱天禧间任。) 寇用和乾兴间任。 赵易简(俱天圣间任。) 张之雄 刘逵(俱景祐间任) 王翼宝元初任。(以上俱阁门祗候充。) 李傅供备库副使充,宝元间任。 张□阁门祇候充。 郭承规供备库副使充。 张显普 鲁经(俱阁门祗候充。以上俱庆历间任。) 翟承恭左藏库副使充,皇祐间任。 柴肃阁门祗候充。 李宗孟内殿承制充。(俱嘉佑间任。) 杜该内殿崇班充,熙宁初任。 郑兴裔旧志“裔”作“宗”。见《名宦志》。 叶南仲敦武郎。 郑槐武经大夫。(俱淳熙间任。)检法官 余武弼见《名宦志》。

  (提举常年茶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谢仲规熙宁间任。 蹇周辅 蒋续(俱元丰间任。) 黄诰绍圣间任。 鲍由见《名宦志》。 江公著元符中任。 王仲闳政和间任。 李承遇 徐琛 杜圮 洪昕 袁复一 丘砺 王秬 王瀹 张元礼 张汝楫 刘嵘 周操 沈枢 钟世明 黄章(俱绍兴间任。) 姜诜隆兴间任。 吴龟 王次山 李元老 郑伯熊 周自强 王16 薛居实(俱乾道间任。) 胡俦 姚宗之 何称 陈苍舒 陆游 吴飞英 周颉 陈仲谔 宋若水 孙绍远 应孟明见《名宦志》。 吴珽(俱淳熙间任。) 陈杞 李沐 张涛 宋之端(俱绍熙间任。) 蔡幼学见《名宦志》。 林思齐 陈棅 张经 杨潜(俱庆元间任。) 苏林 赵公升(俱嘉泰间任。) 盛庶 魏梦熊 李孟传(俱开禧间任。) 陈铸 胡楶 陈纪 陈彭寿 潘友文 刘允济 宣缯 刘应祖 朱端常 赵彦纾 罗仲舒(俱嘉定间任。) 王梦 沈谧(俱宝庆间任。) 史弥忠 郑如刚 方俌(俱绍定间任。) 徐愿端平初任。 彭方 叶奭 李升英 赵纶(俱嘉熙间任。) 蔡籥 王寓 赵师耕 楼治 袁立儒 范午之(俱淳祐间任。) 谢子强 赵嘉庆 汤汉见《名宦志》。(俱宝祐间任。) 李伯玉 赵逢龙见《名宦志》。 留梦炎 胡弌之17(俱景定间任。) 刘震孙 徐明叔 陈纬 林畔(俱咸淳间任,) 干办官 陆祐见《名宦志》。


 诸司附

  (西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 士樽 子滇 士漮 士衎 士礽(俱绍兴间任。) 子隆兴间任。 子英 士秀 士程 不敌(俱乾道间任。) 子涛 公廙 公迥(俱淳熙间任。) 不开禧间任。师耕淳祐间任。

  (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 士樽建炎间任。 令 仲士瞰 士謜 士珸 士 子游(俱绍兴间任。) 不猷隆兴初任。 士豢 士穆 士歆(俱乾道间任。) 士石 不敌 不流 子涛 公迥 不18(俱淳熙间任。) 不艰 不戒(俱庆元间任。) 彦禔 不(俱嘉泰间任。) 伯开禧间任。 善践 不棓 善軿(俱嘉定间任。) 夭宝庆间任。 汝固 彦侯(俱绍定间任。) 师蹇 崇喦(俱端平间任。) 汝恭 师赈(俱嘉熙间任。) 师恕 师珂 希循 希衮 与分(俱淳祐间任。)(敦宗院)主管 黄祖舜建炎初任。 李訦 张洵 梁李珌(俱乾道、淳熙间任。) 林行知嘉定间任。(宗学)教授 郑汝谐 傅伯成 林淳厚泰定初任。 林信厚 黄叔度 王迈见《名宦志》。 黄自然。

  (提举市舶司)提举 徐确 上官厚 钱景邈 周需 乐昭衍 章焕文 施述 蔡19(上二人政和间任。) 许大年 张佑(俱宣和间任。) 鲁詹靖康初任。 邵邦达建炎间任。 徐与可 李承遇 王权 赵奇 吕用中 鲍仔20 韦寿成 楼 曹泳 赵士鸣 李庄 张子华 郑寀 傅自修 张汝楫 陈之渊 黄绩 何俌 林之奇(俱绍兴间任。) 郭知训隆兴初任。 程祐之 马希言 陆沅 张坚(俱乾道间任。) 虞似良 苏岘 韩康卿 彭椿年 严焕 林邵 潘冠英 胡长卿 张逊(俱淳熙间任。) 王涣 赵汝彧(俱绍熙间任。) 许知新 詹徽之 黄缵(俱庆元间任。) 余茂实 曹格 郭晞宗(俱嘉泰间任。) 赵盛 赵亮夫(俱开禧间任。) 朱辅 王枢 赵不熄 傅庸 叶元澣 赵崇度 施棫 魏岘 赵汝适(俱嘉定间任。) 谢采伯 李韶(俱绍定间任。) 叶宰 黄朴(俱端平间任。) 刘炜叔 赵涯 王会龙(俱嘉祐间任。) 刘克逊 赵希楙 陈大猷 赵师耕 杨瑾(俱淳祐间任。)


 〔元〕

  (福建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拜降 伯颜 唐元歹 阇里高兴 史弼(上二人见《名宦志》。以上俱至元间任。) 史燿 普兼善 普化帖木尔 亦黑迷失 月约迷失元贞间任。 阔里吉思大德间任。 左答纳失里 阿鲁温沙 燕只不花 完者帖木儿 陈有定(俱至正间任。) 右丞 忙古歹 拜降 伯颜 灭里(俱至元间任。) 月约迷失元贞初任。 脱脱大德初任。 廉惠山海牙 忙兀台(俱见《名宦志》。) 庄嘉 朵歹(俱至正间任。) 左丞 董文炳 忽剌出(俱见《名宦志》。) 伯颜管八都 廉复 孛鲁迷失海牙 完颜(俱至元间任。) 扎剌 立丁元贞初任。 吴铎 魏刘家奴(俱至正间任。)

  参知政事 李庭 忙古歹 蒲寿庚 唆都 焦德裕(上二人见《名宦志》。) 胡忙古歹 魏天祐 蒲师武 忽怜马合马(俱至元间任。) 帖木儿 李家奴(俱大德间任。) 讷都赤 赵唐兀歹 卓思诚 陈有定(俱至正间任。) 佥省 严忠祐 岳乐也奴(俱至元间任。) 郎中 赵□ 韩□ 孙□ 哈剌歹阿里 刘□ 木八剌 杨□(俱至元间任。) 郝□元贞间任。 虎都铁木禄 柏帖穆尔 王澣(俱见《名宦志》。) 员外郎 萧俊 刘□ 冯□ 解□ 扎剌丁 张□ 王冕 严翼(俱至元间任。) 阿里 王□(俱元贞间任。) 都事 蓝光见《名宦志》。 马世杰 刘公弼 张□ 严翼 周德元 赵□ 张纪 吴均 樊□ 张光祖(俱至元间任。) 李□ 贾讷(俱元贞间任。) 管勾 李□ 母□ 李瑀(俱至元间任。) 照磨 杨守信至元间任。

  (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阔里吉思 高兴 月的迷失(俱大德间任。) 右丞 脱忽脱大德初任。 左丞 乌马儿大德初任。 参知政事 铁木不花 李家奴(俱大德间任。) 纳都赤至正间任。 佥省 岳罗大德初任。 (随省官属)检校 张陆猪狗(俱大德间任。) (理问所)理问 秃满 塔不歹(俱大德间任。)

  (福建道宣慰司)宣慰使 塔里赤 李恒(俱见《名宦志》。) 张荣 王积翁 李庭 魏天祐 王刚中 太不花 阿里罕 岳乐 也奴 石天璘 高兴俱至元间任。 墨黑至正间任。 同知 李珏前至元间任。 保定奴至正间任。 副使 捏古伯 张开白 陈珪 宋熙(俱至元间任。) 经历 罗□ 白□(俱至元间任。) 都事韩琛 姜□ 许好仁 张光祖(俱至元间任。) 照磨兼架阁管勾 攸天祐 秦谅(俱至元间任。)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都元帅 百家奴见《名宦志》。 扎剌立丁 帖木儿 李家奴 八思儿不花八剌蛮 塔剌赤 撒都 李也先不花(上八人俱大德间任。) 孛罗 八失忽都鲁万奴 帖乞绵赤 冻阿术 李果(俱至大间任。) 腆合皇庆间任。 剌失 刘良 不剌罕 纳速剌丁 定注海牙(俱延祐间任。) 马速忽 郭完泽(俱至治间任。) 牙安的斤 脱劝 王都中见《名宦志》。 众家奴(俱泰定间任。) 搠思监见《名宦志》。 庄嘉 同知副都元帅 马恕 米诚 田可宜(俱大德间任。) 帖木儿答失至大间任。 阿思兰 端徒(俱延祐间任。) 不花帖木儿至治初任。 脱儿赤颜 怯来(俱泰定间任。) 彭庭坚 陈君用(俱见《名宦志》。) 副使 忽都不丁 王柔 刘良 王寿 胡继毅 廉忱(俱大德间任。) 亦祖丁至大间任。 罗罗沙 史埜(俱皇庆间任。) 苫思丁 答儿马失立 任拯(俱延祐间任。) 朵儿只至治初任。 暗都剌泰定间任。 经历 辛升 答术丁 任拯(俱大德间任。) 傅泽至大间任。 郭瑛皇庆初任。 李良杰延祐间任。 郜从乐至治间任。 萧翥 任文通(俱泰定间任。) 知事 冯愿 郭惠 段文富 李霖 暗都剌张翥(俱大德间任。) 吕正臣至大间任。 郭皡 万朵儿别歹 赵敏高从政(俱延祐间任。) 江正 纪昱(俱至治间任。) 照磨兼架阁管勾 曹璘 孙谦 安贞(俱大德间任。) 傅进皇庆初任。 张渊延祐初任。 陈凯至治间任。 杨杰泰定间任。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廉访使 王恽见《名宦志》。 忽鲁忽都 云从龙未曾到任。 程钜夫见《名宦志》。 教化的(俱至元间任。) 脱脱木儿 赵文昌 严度 奥兀兰 普化(俱大德间任。) 乌古孙泽见《名宦志》。 和尚 塔里牙赤 月列(俱至大间任。) 张思诚皇庆间任。 阿里 赵宏伟见《名宦志》。 多礼质班 别里哥秃(俱延祐间任。) 咬咬 张古(俱至治间任。) 答里马“里”,《题名碑》作“儿”,见《名宦志》。 郑荣祖 王都中 杜贞 易释董阿(俱泰定间任。) 卜咱儿 西汉杰(俱天历间任。) 拜降 朵儿质班(俱至顺间任。) 秦从德 笃思弥实 王(俱元统间任。) 罗廷王 寿僧宝寿(俱后至元间任。) 顺昌 埜仙忽笃 魏中立 丑德 欧阳玄 荣祖 保定奴 崔帖谟迩 普化 黑黑 僧家奴 也先不花 许从宣 庄嘉 贡师泰见《名宦志》。 讷都赤 郭兴祖 不八沙恩宁普 赡思下 橐欢 帖木列思 孙三宝 韩准(俱至正间任。) 副使 不花 仇锷未曾到任。 李果 哈(俱至元间任。) 商晦 钦察(俱元贞间任。) 毕偁 张孝思 秃满 式列乌台(俱大德间任。) 吉天祐 哈散 杜溥(俱至大间任。) 伯伯 刘参(俱皇庆间任。) 李俞 密兰 张揆(俱延祐间任。) 月忽难至治间任。 宋节 寿僧(俱泰定间任。) 伯颜不花 王恭亮 李端 玉速帖不儿(俱至顺间任。) 察八的月思元统间任。 杨焕 大都 穆八剌沙(俱后至元间任。) 干玉伦徒 秃鲁 李执中 梁克中 太不花 马合麻 索元岱 宝哥见《名宦志》。 张珪 普华帖睦尔 朵儿只班 普颜帖木儿 郭兴祖 元奴 李好直 元德 张士坚 易普剌金 易理雅思 大都(俱至正间任。) 佥事 张孝思见《名宦志》。 木敦 殷尚敬 赵钦止 讹陀义 潘昂霄 陈锡(俱至正间任。) 秃满元贞间任。 沙的 王寿 张祯 阔阔歹《三山续志》以为副使,与《题名碑》不同,疑当以碑为正。 忽里歹 聂辉 田滋 忽辛 崔杰(俱大德间任。) 奥屯履 张天翼(俱至大间任。) 忽剌孙 迷沙 吴泰(俱皇庆间任。) 任拯 八剌 狗儿 王文昌 阿术 李企贤 沙班(俱延祐间任。) 王笴 海僧 宋鼎新(俱至治间任。) 忽先“先”,《三山续志》作“辛”。 普颜笃鲁弥实 张忽都答儿 马益孛罗俱泰定间任。 倒剌沙天历初任。 韩搏阿剌忽失 马合马(俱至顺间任。) 丑问 杨不花 元童(俱元统间任。) 别鲁 史焯 俎冕 当住 在答纳失里 孙士敏 耶律权(俱至元间任。) 山东答儿麻 赵承禧 王虚 火儿忽达 脱因 拜住 司 六十九 张止 普颜铁睦尔 安谦 观音保 申屠驹 奥鲁赤 赫德尔 田九嘉 郭兴祖 普颜帖木儿 脱因 乃马歹 薛端 丁木薛 余德水 忽扎马丁 李贤翼(俱至元间任。) 暗都剌 赵执中 扎剌鲁丁木薛 忽都不丁 石哈剌不花(俱大德间任。) 廉也先海牙 张天纪(俱皇庆间任。) 脱因 范德郁 朵儿伯台 沙的 王从政(俱延祐间任。) 赛甫丁 中都海牙 钱光弼(俱至治间任。) 密剌沙 蒲居仁 忽辛 郭都(俱泰定间任。) 同知 焦昶 张卫 速来蛮 赡思丁(俱至元间任。) 八哈鲁思元贞初任。 麻速忽 木八剌(俱大德间任。) 范德郁皇庆初任。 孙英延祐间任。 范忠至治间任。 贺贞泰定初任。 副使 扎剌鲁丁木薛 阿老瓦丁 周邦达 梁琮 严翼(俱至元间任。) 陈或 辛升(俱大德间任。) 迭烈思八皇庆初任。 忽辛 马速忽延祐间任。 廉大悲奴至治间任。 哈都儿丁 木八剌沙(俱泰定间任。) 运判 樊忠 许荣祖 周邦达 张天璘 阿答(俱至元间任。) 经历 马克温 曹显 严翼 张 张天麟 马合抹沙 卫璧 苏谔(俱至元间任。) 吕正臣元贞间任。 孙英 许可(俱大德间任。) 刘李庄皇庆初任。 董德用延祐间任。 严琦至治间任。 冯廷琇 曹泰亨(俱泰定间任。) 知事 孙荣 孙泰 张可 张纪 阿答 张逵 向泉 赵思恭 张引 贾尔 周浩 波若帖木儿 亦怜真 刘完者 释迦奴 必剌的纳 郑潜 刘守信 速来蛮 德寿 李文彬 刘答实帖木儿 管不花 王伯 颜不花 张孝理 八里颜 月忽难 经历 赤盏显忠 程仲温(俱至元间任。) 房瑜 任凤(俱大德间任。) 凌时中至大间任。 杨铉皇庆初任。 张国维 刘艺(俱延祐间任。) 陈瑞 李世英(俱泰定间任。) 何执礼至顺间任。 杨烈元统间任。 知事 张伯淳 武履常(俱至元间任。) 高汝楫 杨铉(俱大德间任。) 耶律行简皇庆初任。 赵植 吴焘(俱延祐间任。) 王鹏翼至治间任。 范椁见《名宦志》。 赵礼天历间任。 焦懋至大初任。 萨都剌 杨瑛(俱后至元间任。) 照磨 刘英至元间任。 谢守礼贞元间任。 卜渊大德间任。 张渊至大间任。 杨刚中皇庆初任。 刘自持延祐间任。 刘恕至治间任。 真圣奴至顺间任。 李君谅后至元间任。


 寄治附

  (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韩准见《名宦志》。


 诸司附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刘巨源 魏天祐宣慰使兼。 扎剌儿 马合马 阿里 燕宗龙 扎剌鲁 张昉(俱至元间任。) 王茂元贞间任。 辛昱 彭椿(俱大德间任。) 贾思恭皇庆初任。 冯廷琇 欧阳谦受(俱延祐间任。) 王克让至治间任。 真渊子 孙继先(俱泰定间任。) 提控 王克让 虞泽 许文翼 沙的 郇知柔 张逵 张之道俱至元间任。) 完颜瑛元贞初任。 冯禧 李缙 刘德源 夏济(俱大德间任。) 赵敬 邢让(俱延祐间任。) 李彧至治间任。 李彦实泰定间任。 照磨 韩天翼 刘大亨 任渊 吴惠 田道明(俱至元间任。) 李贤元贞初任。 刘可 高显忠(俱大德间任。) 张从政皇庆初任。

  (市舶提举司)提举 黑的 宋熙 张铎 陈珪(俱至元间任。) 八哈迭儿 马合谋 段庭珪(俱大德间任。) 沙的 石抹羗吉刺歹 孙国英 海寿(俱至大间任。) 赡思丁 木八刺沙 严文 哈散 朱善辅 廉寿 山海牙(上五人俱延祐间任。) 刺倒沙 裴坚(俱至治间任。) 昔宝赤 赵敏 八都鲁丁 刘选 亦思马因 暗都刺 蛮子海牙 忽都鲁沙 也先帖木儿 乌枢葛绍祖 驴儿 合山 聂世英 回回 项棣孙(上七人俱至□间任。) 同提举 高闾至元间任。乌马儿大德间任。刘侃 王良弼(俱至大间任。)马合麻 拜住至治间任。 怯烈 怯来 马合马沙 袁成 忻都 翟从德 谢不花 李也先(上三人俱至正间任。) 副提举 卫璧至元间任。 阿不撒 刘孚(俱大德间任。) 木八刺沙 别都鲁丁 忽辛(俱至大间任。) 杨思敬 石廷玉 乐礼延祐间任。 刘文佐 赵敬(俱至治间任。) 施泽 答亦儿不花 买驴 习昔刺不花 刘克礼 严亮 买住(上二人俱至正间任。) 知事 高升至元间任。 张复礼至大初任。 提控 张禧 虞泽(俱至元间任。)康珪大德间任。蔡时亨至大间任。 照磨 张埜 袁裔(俱至元间任。)


 〔国朝〕

 文职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 郑思先见《名宦志》。 吴昭 薛大昉 张机(俱洪武间任。) 张拱辰 邹昱 麻冕 刘瑾 吴福(俱永乐间任。) 周颐 侯軏 宋彰 孙升 范理(俱正统间任。) 黄懋 石瑁 黄舆(俱景泰间任。) 徐瑾 姚龙 刘让(俱天顺间任。) 刘敷 张斌 朱英桂阳人。 路璧 王高(俱安福人。) 钟清瑞安人。 李田 李嗣广州人。 钱琎鄞县人。 温琮华阳人。 陈渤余姚人。 徐贯淳安人。 章格常熟人。(俱成化间任。) 戴珊浮梁人。 陈宾无锡人。 左、右参政 蔡喆 杨景衡 王钝(俱见《名宦志》。) 唐俊 阮崇礼 高晖 吕崇艺 瞿庄 萧礼(俱洪武间任。) 房安见《名宦志》。 王平 祖述 钱祖(俱永乐间任。) 彭眘 张璘 颜泽 胡廙(俱宣德间任。) 杨盛 宋彰 彭森 周礼 王士华 吴高(俱正统间任。) 陈瑊 张斌 刘让 许仕达徽州人。 李颙博罗人,见《名宦志》。(俱景泰间任。) 徐敬天顺间任。 陈蕙 陆苏州人。 赵 钟清 李昂杭州人。 徐贯 刘观 应颢淳安人。 冯遵 刘大夏华容人。 秦夔 陈宾 沈晖宜兴人。 王范开州人。(俱成化间任。) 叶萱松江人。弘治元年任。 左、右参议 郑湜见《名宦志》。 王钝 郭琎见《名宦志》。(俱洪武间任。) 李烨 李文华 叶仲贤 刘隆 辛彦博 孙恪 杨鼎 苗贤(俱永乐间任。) 李珏 樊翰(俱宣德间任。) 金敬 徐杰 刘萃 荆璞 陈浩 赵象 陈琰(俱正统间任。) 刘琛 赵庆 李迪 邓履纯(俱景泰间任。) 陈云鹏 李春 唐世良(俱天顺间任。) 袁芳 赵昌 张雄 丁本 黄霖 裴忠 崔仪 陈渤 黄澄 孔宗显 张琳余姚人。 沈晖 叶祚吴县人。 叶萱(俱成化间任。) 程廷珙浮梁人。 (经历司)经历 冯宪 徐善(俱永乐间任。) 孙震兴化府知事署。 何景春建阳县县丞署。(俱宣德间任) 李祐景泰初任。 唐庆 罗瑄(俱成化间任。) 都事 曾性 熊纪(俱永乐间任。) 周仲礼宣德初任。 张震正统间任。 徐善景泰间任。 顾铭 徐缙(俱成化间任) 曾庆弘治元年任。 (照磨所)照磨 郑琚景泰间任。 沈埙 阎恪 蔡宣(俱成化间任。) 检校 周季方永乐间任。 张隆 司义(俱正统间任。) 韩昪天顺间任。 汪澄 严正(俱成化间任。)龙升弘治元年任。 (理问所)理问 刘庭兰 陈满(俱永乐间任。) 林宪 刘景昭 孙英(俱成化间任。) 副理问 金谅正统间任。 吴本 李均(俱成化间任。) 倪逢盛弘治元年任。 案牍 郭文辅 张贯(俱永乐间任。) 马杰成化间任。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按察使 陶垕仲见《名宦志》。 阮友彰庐陵人。 张盟淮安人。(俱洪武间任。) 李观苍梧人。 朱应祖武陵人。 邵见《名宦志》。(俱永乐间任。) 李素见《名宦志》,宣德间任。 谢庄武进人。 方册德兴人。 陈璞嘉定人。(俱正统间任。) 杨珏临海人。 胡新建昌人。(俱景泰间任。) 马文升钧州人。天顺末任。 张鹏涞水人。 刘敷永新人。 洪弼淳安人。 唐彬山阴人。 温琮 刘城饶州人。 王继 谢绶抚州人。(俱成化间任。) 高崧襄城人。弘治元年任。 副使 王琏见《名宦志》。 李惟益阳曲人。 贺弼 闻人善庆余姚人。 陆仲英山阳人。(俱洪武间任。) 李温 虞文达余姚人。 陈思聪奉节人。 樊彧闻善人。 高永康 童铨淳安人。 李公正襄垣人。 张翥威县人。 钟永用醴陵人。 许升上海人。 卫浩常熟人。 李琳定远人。 刘隆彭泽人。 谢孚当涂人。 祝戒兰溪人。(俱永乐间任。) 成宁可盐城人,洪熙初任。 刘棻慈溪人。 王增南城人。 胡智会稽人。(俱宣德间任。) 姚震杭州人。 王让安福人。 高敏华亭人。 邵宏誉 曹祥获嘉人。 丘俊程乡人。 周瑄淳安人。(俱正统间任。) 胡新 徐朝宗分水人。 顾长州人。(俱景泰间任。) 吴中见《名宦志》。 郑颙钱塘人。 沈讷昆山人。 郎胜建德人。 王凯庆都人。 郑佑见《名宦志》。 钱琎鄞县人。 浦清上海人。(俱天顺间任。) 余洵鄞县人。 牟俸 何乔新广昌人。 潘祯六安州人。 辛访襄阳人。 游明见《名宦志》。 应灏 刘珂安福人。 温琮 刘城 刘乔万安人。 林荣番禺人。 周鼐贵溪人。 李冕剑州人。 汪进婺源人。 胡荣新喻人。 高崧 张玉吴桥人。(俱成化间任。) 郝志义清涧人。 罗璟泰和人。 萧谦 佥事 周仪 陈善道 张翥任城人。 谢肃见《名宦志》。陆维彰上虞人。 丁琳南城人。 张敏 俞居善 方显(俱洪武间任。) 武信滁州人。 高勉寿光人。 袁方乾州人。 秦俊临汾人。 沈全故城人。 黄栩浦江人。 姚宣嘉兴人。 龚岩崇明人。 陈扩吴县人。 胡恪高唐人。 蔡完 夏儒潜山人。 张翼归安人。 沈镒见《名宦志》。 孙完萧山人。 冯本清余姚人。 丁宁宜兴人。 杨杰 严梅安陆人。 徐则宁金溪人。 陈鉴江陵人。 刘选大邑人。 陶玮星子人。 吕升见《名宦志》。 刘吕大邑人。 钱遂志吉水人。 周常定远人。 徐誉江阴人。 徐隆东阳人。(俱永乐间任。) 王生新乡人。 鲁穆见《名宦志》。 薛景安华亭人。 杨勋崇仁人。 周英 沈敬华亭人。(俱宣德间任。) 廖谟泰和人。 王玑 高超吉水人。 张崇东阳人。 张居彦上虞人。 李实丰城人。 李在修吉水人。 况真高安人。 董应轸麻城人。 王迪金华人。 陈祚 马嵩东州人。 王骥吉水人。 陈烈靳州人。 蔡云翰大庾人。 吕昌新昌人。 张彦丰城人。 杨珏 李颙(俱正统间任。) 曾蒙简泰和人。 沈讷 孙振望丰城人。 赵访麻城人。 宋洵溁县人。 马琓丹阳人。 宋钦乾州人。(俱景泰间任。) 徐彬黄岩人。 牟俸见《名宦志》。 曹景句容人。 包瑛山阳人。 陈全宜兴人。 康麟顺德人。 游明 萧銮潮阳人。 齐昭山阳人。 黄隆鄞县人。 刘子肃南昌人。 朱毅余姚人。(俱天顺间任。) 康弘敬泰和人。 周谟新淦人。 李英临桂人。 杨德夏邑人。 钟珹当涂人。 张鸾吉水人。 余谅新会人。 章懋兰溪人。 陈轾青阳人。 高崧 林克贤黄岩人。 谈俊德清人。 周孟中庐陵人。 戴祐嘉兴人。 任彦常应天府人。 李蕚四川人。 杨廷贵岳池人。 伍希闵安福人。 胡富绩溪人。(俱成化间任。) 杨泽天台人。弘治元年任。 (经历司)经历 余庆正统间任。 知事 蒋黻宣德间任。 (照磨所)照磨 陈岳 胡献正统中任。 潭清 梁甫(俱景泰间任。) 王浚天顺间任。 杨暄成化间任。 检校 沈锜永乐间任。 李镗宣德间任。 王彦才天顺间任。 朱迎勋成化间任。


 武职

  (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谢玉柱初名柱。 张得宜 赵奎见《名宦志》。 史炯(俱洪武间任。) 王观 张远 蒋贵(俱永乐间任。) 都指挥同知 王诚 计忠(俱洪武间任。) 李玉 张远 王观(俱永乐间任。) 孙安 雍埜 秦敏 陶旺 刘宽(俱正统间任。) 闵忠天顺初任。 郑贤 高贵 窦杰 马澄(俱成化间任。) 都指挥佥事 李观 计忠(俱洪武间任。) 郑琦 王观(俱永乐间任。) 金英 陶旺(俱宣德间任。) 刘海 朱成 王胜见《名宦志》。 赵钢 刘宽 邓安见《名宦志》。(俱正统间任。) 金昂由福宁卫指挥使升。 钱辂见《名宦志》。 陶勇 杨海由泉州卫指挥使升。 桂福由镇海卫同知升。(俱景泰间任。) 武成见《名宦志》。 张瑛(俱天顺间任。) 刘源 沈海 朱升 辛晟 董良 沈贵 房骥(俱成化间任。) (经历司)经历 方综景泰初任。 方贯 董骏(俱成化间任。) 丘禄 都事 殷礼正统间任。 袁琮景泰间任。 柳慎成化间任。 (断事司)断事 黄训宣德间任。 竺廉正统间任。 孙晖 李明成化间任。 副断事 邓进天顺间任。

  (福建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师祐由本司佥事升,永乐间任。 王亮正统间任。 都指挥同知 马雄由本司佥事升。 曹敬正统间任。 张福 阚文(俱成化间任。) 都指挥佥事 师祐 侯镛 徐信由建宁左卫同知升。(俱永乐间任。) 张觊宣德间任。 马雄 张 张凯 范真 吴刚(俱正统间任。) 丁泉见《名宦志》。 仲荣天顺间任。 杨海 吴杲由建宁卫指挥使署。 王皡(俱成化间任。) (经历司)经历 项良善 叶寿 汤杰 沈荣 吴锦 都事 丘泰 金□ (断事司)断事 田盛 王敏(俱洪武间任。) 范雯 夏(俱成化间任。) 副断事 鉴昭成化中任。


 属司附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史潜景泰初任。 严贞 刘玑天顺间任。 康骥 朱稳 周凤 金迪(俱成化间任。) 同知 胡杰正统初任。 魏安天顺间任。 张睿 徐福 郝志义 高辅 张盛(俱成化间任。) 胡赞弘治元年任。 副使 胡缙天顺间任。 田昭 石旻(俱成化间任。) 判官 叶汝梅宣德间任。 张昱 苏瑛(俱正统间任。) 伍玑 符芳 陈明(俱成化间任。) (经历司)经历 卫俊明永乐间任。 林庠 陈廉(俱成化间任。) 朱义弘治元年任。 (知事) 熊彦才 王通 周伦(俱成化间任。)


      郡县 福州府


 〔后汉〕

  侯官长 商升建安元年任。 南部都尉 贺齐见《名宦志》。


 〔晋〕

  太守 严高 刘琨22(俱见《名宦志》。) 赵理 郑逸 杨岱 卓宏永兴中任。


 〔东晋〕

  太守 郭粹 贺乔 杨羡 谢栌 陈熙 师畅 陈云 谢永 顾飏 薄旧 朱真 祖曾23 魏随 王昭(上二人俱升平间任。) 陶宏 李崇(俱兴宁间任24。) 江谅咸安初任。 戴固康宁初任。 贺期 王祐 戴眇 王楚之 陶夔 孔粲(俱太元间任。) 谢景兴 刘延寿(俱隆安间任。) 刘玄元兴初任。 张须元 殷隐 张裕 胡昶 胡方生(俱义熙间任。)


 〔刘宋〕

  太守 颜胡 乐探之 何融(俱永初间任。) 张先顷 阮弥之 池云子 阮仁之 丘祚 阮永之 颜仲文 刘隐 范璩 王粹(俱元嘉间任。) 何恢孝建中任。 殷瑶 王环之 孔灵产 江辉 刘瞻(俱大明间任。) 周景 袁 谢飏 虞愿见《名宦志》。(俱泰始间任。) 王秀之见《名宦志》。 刘正(俱元徽间任。) 内史 刘德愿元嘉间任。


 〔齐〕

  太守 丘仲趋 孔景之 萧世轨(俱建元间任。) 王砏 袁利 孔彻 王德元(俱永明间任。) 陈休尚建武间任。 谢璟永泰间任。 刘景超永元间任。 内史 刘常永明初任。


 〔梁〕

  太守 范缜见《名宦志》。 刘业 彭永年 崔远珍 刘融 谢茂 王瞰 柳津 徐松25 萧机(俱天监间任。) 崔仁普通间任。 徐大通间任。 袁士俊 臧厥百姓谓之“臧兽”。(俱中大通间任。) 萧永以观宁侯知。 萧正表以封山侯知。 萧推以南津侯知。(俱大唐间任26。) 萧基以长乐侯知,中大同初任27。 萧云以宾化侯知,太清间任。 陈羽大宝初任。 陈宝应羽之子,以郡传之。绍泰初任。 内史 江彦标天监中任。 监郡 羊侃见《名宦志》。 袁狎大同中任。


 〔陈〕

  太守 王质天嘉末任。 曹仕明 樊毅光大初任。 萧纪以宜黄侯知。 睪文奏 骆文牙(俱太建间任。) 章大宝 吴惠觉(俱至德间任。)


 〔隋〕

  太守 刘弘 郑万顷 莱桂国护 韦冲28(俱开皇间任。) 陈升 杨许(俱大业间任。) 章世超义宁初任。 通守 阎弘吉大业间任。


 〔唐〕

  (福州长乐郡中都督府)刺史 王义童武德末任。 薛登 方叔述 杨遏29 关长信 刘伯瑛 元韶(俱贞观间任。) 薛士通永徽间任。 王大礼龙朔初任。 张承庆 袁德仁(俱景云间任。) 任乾英先天初任。 梁惟忠 傅黄中 谢光庭 王崎作“琦”。 田义昌 辛子言 许融 李亚丘 徐峤(俱开元间任。) 卢昇明 李晄 裴悟 高璠 许炅 刘寡悔 杨知古(俱天宝间任。) 吉湒至德间任。 董玠乾元间任。 李承昭上元间任。 李椅 皇甫政 鲍防(俱大历间任。) 常袞 孟皡(俱建中间任。) 卢惎30 吴诜 吴凑 郑叔则 王翃 李若初 柳冕 阎济美(俱贞元间任。) 陆庶 元义方 裴次元 薛謇 元锡 裴义(俱元和间任。) 徐晦 卫中行(俱宝历间任。) 独孤朗 张仲方 桂仲武 段伯伦(俱太和间任。) 唐扶 卢正(俱开成间任。) 崔干 罗让 李贻孙 黎植 杨发 王镇(俱大中间任。) 杜宣猷 孟彪 李瓒 李景温(俱咸通间任。) 李晦 李播 韦岫(俱乾符间任。) 郑镒广明初任。 陈岩中和末任。 范晖景福初任。 王审知乾宁末,兄潮命知。 别驾 卫总持 任弘毅(俱贞观间任。) 长史 王孝敬永徽间任。 唐循中开元间任。 司马 萧嗣德咸亨初任。

  (闽县)令 李茸见《名宦志》。

  (福唐县)尉 林攒见《名宦志》。

  (连江县)令 刘逵见《名宦志》。


 〔伪闽〕

  刺史 王安翰同光间任。 王继鹏长兴间知31。(俱五代唐授。) 王继昌五代晋开运间知。


 〔吴越〕

  刺史 李孺贇32 吴程(俱五代汉乾祐间任。) 钱弘儇 钱元璝 钱偁(俱五代周广顺间任。) 钱俊五代周显德间任。 鲍脩让宋建隆初任。 孙赞明 孙承祐 沈承礼 钱昱(俱宋开宝间任。)

  校 注

  1 《明史》无王恭传,太祖十六女之驸马都尉亦无王恭名。惟太祖长兄南昌王女福成公主嫁王克恭。洪武元年册福成公主,授克恭驸马都尉。克恭尝为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2 《明史 周德兴传》载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十八年从楚王桢讨思州蛮,楚人德之。还乡。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未明言二十年任。

  3 民国《福建通志 名宦传》载:张瑄巡抚福建,镇守太监卢胜暴横,瑄以闻,胜坐革去。并谓张瑄成化八年巡抚福建,十年还朝。

  4 民国《福建通志 名宦传》称杨勉累升刑部右侍郎,永乐十九年巡抚福建。

  5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陈仲达”。

  6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谓魏清系“宣德丁未(公元一四二七年)进士”,此则谓永乐三年(公元一四○五年)任巡抚。未知孰是。

  7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王羲童”。

  8 《新唐书 方镇表》:“开元二十一年置福建经略使。”淳熙《三山志 秩官》引《治平图经》:“开元二十一年八月敕:‘福州先有泉山府兵,宜加经略使。但与诸州不同,不受福建经略使节度。’”

  9 《新唐书 方镇表》:“上元元年,升福建都防御使为节度使,大历六年废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则大历间似不应有由泉州刺史兼都防御使事。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谓:“是时已无防御使,以从《闽书》兼观察使为是。”

  10 《旧唐书 代宗本纪》作“李琦,继李承昭任”,淳熙《三山志》作“李锜”,注:“《重修学记》 ‘锜’作‘椅’。”《新唐书》李锜入《叛臣传》。

  11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裴乂”。

  12 《旧唐书 文宗纪》载:“开成四年,以司农卿李玘授职,不果。”此处误“玘”为“记”。

  13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权幼公”。

  14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扬邵”。

  15 淳熙《三山志 秩官》有:“刘文济,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五年至七年在任。”

  16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王速”。

  17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胡式之”。

  18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引《闽书》作“伯逿”。

  19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萧”。

  20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鲍存”,并称《闽书》“存”作“仔”。

  21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东部侯官长”。

  22 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案《八闽通志》‘严高’下尚有‘刘琨’,注云:‘晋平太守。’然宋泰始四年始改晋安郡为晋平郡,琨时何得有晋平?盖别有刘琨,乃元徽间晋平太守,因而致误也。”同书“晋平郡”下载:“刘琨,长沙王道怜曾孙。”《宋书 长沙王道怜传》载琨为晋平太守。但此处注并无晋平太守字样。淳熙《三山志 秩官》则称:“太康三年尹高为晋安太守。”严高后为赵理、郑逸、杨岱三人。又称:“元徽四年,刘正为晋平太守,旧记作‘昆’。”

  23 淳熙《三山志 秩官》:“太守三年,祖曾。”注:“旧记在魏隋之前。”

  24 淳熙《三山志 秩官》:“从永兴至兴宁二十三年内十二人,恐兴宁字误。”《闽书》“祖曾”注:“俱永兴至太宁间任。”

  25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徐崧”。

  26 案“大唐”应是“大同”之误。

  27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大同七年任”。此处“中”字疑衍。

  28 淳熙《三山志 秩官》“开皇十四年,韦冲”注“开皇中检校泉州事,旧记授监州。”民国《福建通志 职官志》作“韦冲作检校刺史”。

  29 淳熙《三山志 秩官》作“柳逿”。

  30 《旧唐书 德宗本纪》:“贞元元年正月丁未,以饶州刺史卢为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淳熙《三山志 秩官》:“贞元元年,卢自饶州刺史迁福州刺史、观察使,旧记作卢谌,误。”此处“惎”字显系“”字之讹。

  31 《三山志 秩官》:“长兴三年,王延钧以其子继鹏权知军府事。开运二年,王延政以从子继昌都督南都(王延政称帝以福州为南都)内外诸军事,长乐尹,镇福州,为李仁达所杀。”

  32 原名“李仁达”,以称臣乞兵于吴越,赐今名,命知福州留后。谋叛,为鲍修让所斩。见《十国春秋》。